书城文化巴人寻根:巴人·巴国·巴文化
8066200000015

第15章 巴国春秋(4)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籍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王叹曰:‘使吾得臣若巴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这场动乱造就了一名英雄。精忠报国的巴蔓子,处在守信与守土的两难抉择之中,最后毅然自断头颅,壮烈牺牲,保全了巴国的国土。巴蔓子的忠勇精神,使贪得无厌的楚王亦深受感动,放弃了索城的要求。对于曾经辉煌的巴国来说,用一个人拔剑自刎的方式来拯救国家,幸耶?不幸耶?

《华阳国志》中有关巴蔓子的记载

从英雄的鲜血中,楚王感到了巴人的豪迈和勇敢,也依稀看到了巴国的虚弱,看到了自己的机会。

楚国不久就乘机占领了巴国的大片土地。《史记·秦本纪》说:“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孝公元年即公元前361年,所谓巴黔中,应指巴国的黔中,相当于今天重庆市的彭水、黔江、酉阳、秀山及黔北、湘西北等地。巴国为平内乱,请师于楚,终至引狼入室,丧失了汉中、黔中等地的大片国土,使楚形成了“西包巴蜀”的有利形势。到楚威王时,楚国进一步向西南用兵。他们派遣将军庄带领军队循长江而上,扫荡了巴国黔中以西的大片国土。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秦、楚对巴地的争夺更趋激烈,双方多次在原巴国的地盘上发生正面交锋。

公元前316年(或说公元前308年),秦国司马错率几十万巴蜀大军,上万艘大船,溯乌江而上,取楚“商于”之地,设置为黔中郡。但不久就被楚国收回。

公元前280年,秦昭王“又使司马错伐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其后,楚国曾一度反攻,大军深入巴地,直捣原巴国重地枳,即今重庆市涪陵区。公元前278年,白起大举攻楚,占领楚国国都郢,楚襄王败退陈城。

公元前277年,秦国再次伐取巫郡及江南,将这两地合并入黔中郡。自此而后,楚国再也无力与秦国相争,彻底退出了原巴国属地。从战国中期进入峡江地区,到战国晚期偏早时期退出这一地区,其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结果,或许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迹象就是上述大规模楚墓的出现,它们佐证了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些墓群多沿长江干流分布,显示了楚人控制巴国战略要地和交通的意图,也是楚人深入峡江地区的见证。

5.迷失的王朝

秦国在秦惠文王的时候,樗(ch俦)里疾挫败了韩、赵、魏、燕、楚的五国“合纵伐秦”策略,向外扩张的时机日渐成熟。秦国的首要目标就是西南的巴和蜀。

秦国为了消灭蜀国,在战略上先作了充分的准备和铺垫。据说蜀王在汉中褒斜一带狩猎,与秦惠王偶遇,惠王赠送蜀王金一笥(s佻,方形竹筐),蜀王回报惠王以各种珍宝,没想到不久就化作了泥土。惠王大怒,群臣却恭贺道:“这是上天在提醒我国,大王你将得到蜀国的土地。”惠王大喜,于是心生一计,制作了石牛五头,每天都屙出金子,使人散布谣言说:“这些牛会屙金子。”愚蠢的蜀王听到这一消息后十分稀罕,派遣使臣到秦国去,请求将石牛送给蜀国。惠王爽快地答应了蜀国。蜀王派遣朝中最为重要的五位将军前去迎接,待到石牛运回后,却不再“便金”了,蜀王十分愤怒,又派人将这五头石牛送回去。由于秦国进兵奠定了交通基础。

此外,秦惠王知道蜀王好色,便决定送给他五位美女。蜀王十分感动,甚至派人去向秦国朝贡。蜀王为迎娶秦国美女,再次派遣五将前去迎接,没想到在半途遭到山崩,五位将军和美女均全部压死(或为秦用计而死)。昏庸的蜀王十分悲痛,劳命伤财,大兴土木,为五女筑思妻台。秦惠王的这一计策,使蜀国高层精英尽丧,元气大衰。

公元前316年,由于蜀王的弟弟苴侯(被封于今四川广元昭化一带)与巴国交好,而此时的蜀国与巴国有仇,所以蜀王大怒,派军队讨伐苴侯,苴侯逃往巴国,并向秦国求救。秦国得到这一消息的时候,正准备伐楚。以司马错为首的一帮大臣力陈南进的种种好处,使惠王决心灭掉蜀国。这年秋天,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率大军从金牛道伐蜀,蜀王在今川北广元葭萌与之决战,很快就被打败,逃至武阳(今彭山县)时,终为秦兵所杀,延续近2000余年的蜀国灭亡了。

同年10月,司马错挥军东指,欲进而灭苴取巴。其时巴国由于楚的压逼,其都城已迁至四川阆中。对于楚国的西进,巴国尚可利用长江天险,且战且退;面对从腹背而至的虎狼之师,丧失了地利的巴国,完全不是秦军的对手,很快阆中就被攻克,巴王也被俘虏。巴国也从此灭亡了。

古城阆中:这里曾是最后的巴都

文献对于巴国灭亡的历史只有区区几句

话,人们很难知道更具体、更多的有关史实。有的人很难相信尚武的巴国就这么轻易被征服,强大一时的巴国就这么突然间消失了,他们想象了各种有关巴国灭亡后的情况。

著名的考古学家、科幻作家和人类学家童恩正先生,他大学期间在瞿塘峡一带考古实习,对巴人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天资聪慧的他,根据瞿塘峡内盔甲洞发现的巴人文物,撰写了小说《古峡迷雾》。在这部有关巴国灭亡的书中,作者以三峡为背景,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最后的消失中的巴国。巴国王子率残部抵御秦军,向东部祖先的故地撤退,误入出口是万丈绝壁的黄金洞,最后饥饿而死。他这样写道:“几天以后,前往追击的秦军都失望地回来了。巴国全部的残余人员已在川东的崇山峻岭中,在那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消逝了,也从历史上永远地消逝了。从此以后,这个民族神秘的命运就不再为人们所知。”

神秘的巴王国真的就这样消失在古峡迷雾中了吗?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苦苦寻觅这个王朝被灭后的踪影。涪陵小田溪“王陵”的发现,或许是我们打开这扇神秘之门的钥匙。考古有时很有趣,或许某位农民偶然的一锄头,就能带起一个惊世骇俗的发现。小田溪正是这样被发现的。

山城涪陵,沿着乌江出口上行不过15公里,清澈碧绿的乌江水在这里绕了一个大弯,有一条小得只能用“小田溪”称呼的溪流注入乌江,就在这片毫不起眼的地方,地下却1972年,陈家嘴村砖厂。农民们在挖土做砖时陆续发现了数十件铜器,其中一个砖工肖文辉用箩兜挑了两挑去废品收购站卖,收购站嫌“烂铜罐”里面有泥不肯收购,他就打碎了当废铜才卖掉,留下一个令人扼腕痛惜的故事。

一道门被关上,另一扇窗却被打开。当地的文化站长邹德阳听说了这个消息,将情况一级级汇报到了四川省博物馆。考古专家们迅速赶到现场,眼前的情况让他们眼睛一亮,在一片狼藉的取土现场,到处散落着铜器的残片。考古工作者小田溪墓地从精美的纹饰和古朴的铜器样式中,立即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处重要的远古墓地。他们立即行动,仅用短短的几天时间就清理了3座墓葬,出土铜器、陶器、漆器、玉器达193件之多。

这次发掘堪称巴文化考古史上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多年以后,仍然激动人心。1号墓在早先的取土中大部分已被破坏,发现时只剩下墓的一角。尽管如此,仍然出土了许多“重量级”的青铜器,其中的14件套的青铜编钟,属于所有发现中的重中之重。

现在,这套编钟正安静地悬挂在四川省博物馆的展厅里,而在当时,它一般悬在国君的宫殿里,在几个乐手的敲打下,发出错落有致、清脆悦耳的动听声音。14件大小依次递减的编钟,代表着不同的音阶,它们发出的高低相谐的声音,是当时最为高雅明亮的音美丽的乌乐。在每一个钮钟上面,都装饰了精致繁复的纹饰,在那上面,有闪光的细金丝镶嵌,显得雍容华贵。悬挂编钟的横杠(古称笋)两端及支撑柱(古称虡,j俅)的上面,有四个张开大口的虎头,有的嘴含宝珠,身上错嵌银丝,虎眼铮黑闪亮,炯炯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