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nternet时代,谎编得越大,维护谎言的成本就越高,还往往会被人揭破。其实,最低成本的做人方式就是老老实实地做人。因为大家天天在一起,谁都能看出谁是什么样的人,因为谁都不傻。做人要诚实守信。
--美通公司总裁王维嘉
千万不要弄虚作假
诚信的基本涵义,包括诚实无欺,信守承诺,言行一致,有高风亮节的意味。诚信的人不说谎,不弄虚作假,更恪守高尚的道德标准,以规范个人的言行。诚信不但是人格的基石,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资产。尤其在雇主与雇员之间,诚信更是待人处世臻于至善的表现。诚信有助建立互信,有互信才有真挚坦诚的沟通,才可避免无谓的臆测,才会较容易解决问题。
诚信是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中枢和平衡的杠杆。诚信不仅仅是社会的基本要求、公司的根本宗旨,也是“立人之本”,中国自古以守信义、讲信用为美德。综观世界上的成功人士,他们都是讲究诚信的,因此他们时时刻刻防止弄虚作假的行为。
1836年,林肯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忙打官司。但是他为了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
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听了那个客户的陈述,发现那个人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那个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讲出谎话。所以,请您另请高明,我没有能力为您效劳。”那个人听了,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而林肯也正是因为拥有了这种诚信的品格,才成为了被人敬仰和信赖的总统。
诚实正直也许会使你暂时失去一些东西,有时候,也许会被那些所谓聪明人嘲笑,但是如果你能坚守这一品格,最后就会成为赢家。
一个人若想在社会上立足,首先就要以诚信为本,但总是有一些人,热衷于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结果往往是自食其果。一位职场人士,有一定工作能力,但他虚荣心极强,一般大学的本科学历让他觉得没面子,于是在校园附近花200元买了个“北京大学”的假文凭,并凭此混进了一家大公司,四处吹嘘他是北大学子。北京大学毕业生还是比较打眼,但很快公司里的同学聚会就让该君像白娘子喝了“雄黄酒”一样--现原形了。从此,此君狼狈不堪,被迫在北大学子的嘲笑的眼光中离开了该公司。为了些许的荣誉,就丢掉了自己的诚信,这样的人是多么的可悲。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只要打开史书,就能读到许多代代相传的经典记载。诚,就是要实事求是,不扩大,不缩小;信,就是要一言九鼎,说到做到,不朝秦暮楚,不朝令夕改。因此诚信的基础就是不弄虚作假。不弄虚作假而又十分睿智的员工最受老板的欢迎。如果你的上司确信你是一个诚实可靠的人,他们就会信任你,让你担负起重要的责任。如果你在和同事或顾客打交道的时候都诚实可靠,你也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真诚的人会赢得更多的机遇,机遇总是去寻找不弄虚作假的人!人的天性不会善待不公正的待遇。如果你讨厌正直诚实,那么能给予你机会的老板和对你信任的顾客同样也会讨厌你。如果一开始你就让别人觉到你很狡猾,他们就会自然而然设立一道防护的屏障,来抵御潜在的威胁。即使你不小心犯了某种事实上的错,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坦率地承认和检讨,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快地对事情进行补救。只要处理得当,你一样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职业信条一个弄虚作假的人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也不会得到公司的认可。做一切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也不缩小,不说谎,不弄虚作假,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是人的立足之本。一个讲究诚信的人最终的机遇也会比别人多。
视信誉为生命
对于信誉,有的人视之为粪土,而有的人却视之为生命。视之如粪土的人,自己的生命也如粪土,视之如生命的人,自己的生命更加光辉。
在15世纪,水手探险已经成为一个潮流。荷兰的几个水手为了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通往中国和东印度群岛的航线,组织了一次探险航行。探险队起航前,荷兰的商人把一些准备和中国进行贸易交换的商品装上船。水手们肩负着重任,出发探险了。
水手们抵达北冰洋后,夏季已结束。探险船被冻结在冰水中,全体水手被迫登陆,他们在新地岛上修建了木屋,等待着春天的来临。在饥寒交迫的十分恶劣的环境中,有些水手因饥饿而患病,不幸死去。而其他水手,没有一个去动那批货物,那批货物全是舒适的服装、好吃的食物,本来可让水手吃饱穿好,但水手们却不去动它们。
由于船长期受冰块挤压,造成了船破损,冰雪融化后,水手们只得站在齐腰深的冰水中修船。在这从死神边挣扎逃出的绝望时刻,水手们仍带着商人托付的货物。水手们上岸后,首先就是把货物打开来晾干,因为他们想在好的状况下将货带回荷兰。
在剩下的日子里,水手们饥寒交迫,但是没有哪个去动货物。一年多过去了。历尽艰险的水手终于回到了荷兰。水手们早已一无所有,但货物却完璧归赵。荷兰商人们看到这批完好无损的货物,都啧啧称赞水手,这些水手也受之无愧。从他们身上体现了使命感、诚信的光辉,这种道德的约束、良心的承诺,就是信誉的力量。他们把诚信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仍然冒着牺牲生命的危险来捍卫自己以忠诚承诺过的货物。
信誉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让这些水手能够视死如归呢?因为信誉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高于任何物质回馈的精神力量。信誉既是无形资产、道德资源和要素,那么,它就具有无形资产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功能和道德凝聚人心的魅力。故古往今来,国内外的政治家和经济家,无不重视研究运用诚信安邦治国和繁荣经济。公司也是如此,一个视信誉为生命的公司必然是一个以无形资产取胜的公司。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说:“公司的无形资产有时甚至比有形资产的意义更加重要。在资本价值中,资本价值的核心不是工厂的成本,而是公司的商誉。”他认为商誉的特征是“非物质性的财产”。
因此,一个公司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非常注重员工的信誉。做事先做人,一个不讲信誉的员工肯定不是一个敬业的员工,即使平时工作积极主动,一旦受到外界的诱惑,缺乏自律的特点注定了他将抛弃原则,于是背叛就成为一种必然。老板永远也不会信任这样的员工,更不要说欣赏甚至重用了。
与做人一样,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有许多相通之处。一个存在人格缺陷或道德缺陷的员工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同样,一个没有信誉的员工肯定不是一个敬业的员工。讲信誉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敬业的根本。
信誉,是一个有魅力的人的生命,同时也是公司或商品的“生命”和“灵魂”,这种“生命”和“灵魂”只有在市场竞争中才能激活和长久有效,而其他行政、司法等手段只能是培育诚信的一种辅助手段。故“无形手”的诚信优化又必须同行政、司法等手段配置相配合。为此,我们应把诚信带给市场竞争实行优化配置,只有这样才能让“诚信婴儿”呱呱啼叫地来到这个世界。
一个视信誉为生命的员工会不折不扣地履行他的诺言,会一丝不苟地完成老板交待的任务,也会努力维护公司的利益和形象。相反,那些失去信誉或根本不讲信誉的人则很容易因为种种原因不去兑现自己的诺言,并找出各种借口搪塞老板,以期敷衍了事,这样的员工怎能得到老板的信任呢?
只有讲信誉并且视信誉为生命的人,银行才可以借钱给你,商人才敢跟你做生意,别人才能与你合作,公司也才愿意聘用你。只要有证明表明你是一位信誉良好的人,信誉就是你的职场通行证,也是你人生的通行证,你就可以受人尊敬地通行于这个文明社会。
职业信条信誉是一个有魅力人的生命,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公司的无形资产。凡事讲究信誉,你就会赢得更多的信赖和机会,如果丧失信誉,即使你侥幸取得一次的胜利,你的生命最终也会因为你的这次失信而黯淡。视信誉为生命是高于一切的精神力量。
诚信是一种习惯
诚信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很多人仰慕这种精神,但是却认为做到诚信很难,其实,诚信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习惯。一直以诚实守信要求自己的人,慢慢就会养成一种诚信的习惯。
为了谋求一个有诚信的好员工,一家外国公司别出心裁,他们针对每个求职者都要经过一个特别的考试。过程是这样的:当面试者各方面均合格后,主考官就要开始这个特别的考试。主考官会问面试者:“能阅读吗?”
“能,先生。”“你能读一下这一段吗?”主考官把一张报纸放在面试者的面前。“可以,先生。”
“你能答应我一刻不停顿地朗读吗?”“可以,先生。”“那么你是向我允诺了?”
“是的。”“很好,跟我来。”主考官把面试者带到一间特殊的办公室,把报纸送到面试者手上,上面印着他允诺不停顿地读完的那段文字。阅读刚一开始,主考官就放出六只可爱的狗,小狗在面试者的脚边又闹又叫。一般情况下,面试者会经受不住诱惑要看看美丽的小狗,由于视线离开阅读材料,他忘记了自己的角色,停顿了,当然他也就失去了这次机会。就这样,主考官打发了70多个面试者。但是,有个青年却根本没看那些美丽的小狗,而一口气读完了被要求的报纸。这家公司的老板问他:“你在读报纸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你脚边的小狗吗?”青年回答道:“不,先生,我注意到了。”
“那么,为什么你不看一看它们?”“因为我已经向您允诺过我要不停顿地读完这一段。”“你总是遵守诺言吗?”“的确是,我总是努力地去做,先生。”
老板在办公室里走着,突然高兴地说道:“你就是我要的人。明早八点钟来上班。我相信你大有发展前途。”
在与这位青年的不断熟识的过程中,老板发现他的诚信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当某些事情发生的时候,他根本不会去考虑,而是立刻决定,因为他有一个固定的原则就是诚信。老板于是问他:“你是怎么样养成诚信的习惯的呢?”年轻人告诉了他一个给他印象最深的故事。
他家在一个小城镇,他的父亲开了一个饭店。有一次,某建筑公司经理出差经过此地,他乘坐的小汽车发生故障,抛锚在路边饭店门前。时值中午,于是他的爸爸热情招呼,这些人于是一边点菜吃饭,一边在他爸爸的帮助下忙着找人修车。可找遍附近所有维修点,都说这位经理的车是原装进口车,缺少配件,修不了。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把车托付他的爸爸照看,租车回去购买配件。因为他非常喜欢车,在这些人走了之后,他就想上去看看这车的构造,再试试车,但是他爸爸根本不允许他那样做,他爸爸告诉他:这位经理将这车托付给他照看,他就应该将车照看好,做人应该讲诚信。他将爸爸的这些话深深地印在脑子里,不但自己不靠近车,还守在车的旁边,不让那些淘气的小孩子靠近车。
也许是那个经理很不放心将这么贵重的车放在这里,第二天,那些人就风尘仆仆地赶回来了。当那个经理看到这个守在车边的小孩子护卫着车,不让那些孩子们靠近时,大为感动,就要给他看车费。他爸爸连连摆手:“咱这又不是看车的,收什么看车费!谁出门不遇上个难事,你在我这里吃饭,是我的顾客,我帮你看车是应该的,再说了,我已经允诺给你看车,我就会将车保护好,否则我就是失信,你再给我看车费不是小看我了吗?”那个经理感激得不得了。后来,这个经理就决定在他们家乡那里投资1500万元做项目,他的家乡一下子变成一个富裕的城镇。
信守诺言是一个员工在团队沟通与客户交往的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因素,它对赢得人心、建立相互信任至关重要。我们应该谨慎许诺,甚至轻易不许诺;但一旦许诺,就要尽力信守诺言。
“习惯”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有两种意思:一是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等;二是由熟悉而适应。因此习惯是长时期养成的嗜好,对于诚信,有修养的人在认知中改变,从而养成“诚信”习惯。这位青年在看到爸爸对待顾客是讲究诚信,认识到诚信是一个人的真实的美德时,就时刻要求自己,从而形成了诚信的习惯,做一切事情都以诚信来衡量。这样的员工老板还有什么对他不放心的呢?
职业信条诚信是一个人的做人之本,是一种优良的美德,我们应该将诚信贯穿在自己的所有行为中,让诚信成为自己的习惯。当这种习惯形成的时候,也就是人格魅力增加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无形资产增多的时候。
员工诚信铸就公司未来
诚信是企业的立足之道,也是员工的做人之本。对公司来说,只有用诚信创造市场,拓展业务,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在社会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公司经营状况越来越透明化,公司之间最终的竞争靠的是人才的竞争,而每一项竞争都离不开诚信,因此,员工的诚信造就公司未来。
中国有句俗语:“人有信则立,事有信则成。”之所以提倡诚信的理念,是因为诚信是维系着一个组织存在的体制保证,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诚信是公司的精髓,也是优秀员工所应该具备的素质,诚信铸就了公司的未来。
现在很多公司通过公司人事部门对核心职位、核心岗位的员工在公司工作中的诚信度,进行客观、如实的记录,并以档案的形式将其登记在公司的内部网站,每个受登记的员工的档案都有一个密码,员工可以看到公司对自己诚信的记录,但不能看到其他员工的记录。当一个员工离开单位时,其他建立联盟关系的公司可以通过员工原来公司取得其诚信评价,并以此来考虑是否录用该员工。
但是在中国许多公司仅仅对员工“诚信”的要求当作口号而不是一种行为指导准则,有这样一个在中国工作的德国管理者在与这些公司的员工沟通的过程中很遗憾地发现,他们对于公司所强调的“诚信”二字的认识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因此,他在招聘新员工中格外注重诚信。
一次,一名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回国应聘德国的公司,因为是从自己的国家回国的,德国管理者自然感觉很亲切,于是就详细地调查了他在德国的一切。这名留学生毕业时成绩优异,便决定留在德国。他四处求职,拜访过很多家大公司,全都被拒绝。因此很是伤心、恼火,不得已回国求职。
让这个留学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德国佬同样拒绝了他。留学生忍无可忍,终于拍案而起:“你们这些德国佬,种族歧视竟然搞到我的国家来了,我要驱逐你出境……”德国佬不慌不忙地,但是却低声告诉他:“先生,请不要大声说话,我们去另外的房间谈谈好吗?”他们走进无人的房间,德国佬请愤怒的留学生坐下,为他送上一杯水,然后从档案袋里抽出一张纸,放在他面前。留学生拿起看了看,是一份记录,记录他在德国乘坐公共汽车曾逃票3次。他很惊讶,也更加气愤:原来就是因为这么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小题大做!德国佬仍然轻声地说:“德国抽查逃票一般被查到的几率是万分之三,也就是说逃一万次票才可能被抓住3次。”这位高才生居然被抓住3次,在作风严谨的德国人看来,大概是永远不可饶恕的。
如果一个人爱贪图小便宜并形成习惯,就很可能会做出的不利于公司的行为。诚实守信,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们提出最起码的要求。而公司的诚信又是靠员工的行为建立起来的,如果员工没有诚信,那么公司的诚信也会就此流产。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难堵。公司在招聘员工中考核诚信是必要的。
诚信是公司精髓,是公司的立企之本,与公司的品牌和顾客商誉价值紧密相关,失去顾客的信任,公司的经营将一落千丈。诚信是商品社会的社会契约之一,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前提,也是公司健康发展的保证,而公司的员工又是公司行为的施动者。所以,公司的诚信程度直接体现在员工的行为表现之中。
为什么员工的诚信有这么大的魅力呢?因为员工的诚信能使商品和公司人格化,征服人心。一个公司或一个信得过商品长久让消费者“质量放心”、“斤两不缺”、“童叟无欺”等等,就会慢慢使这个公司或商品树立起良好形象,甚至会使之人格化,当成偶像。产品质量是一种“死”物,而诚信是一种活的有灵魂、有文化的“神”物,有了员工的诚信作为养料,公司就会使效益呈裂变式增长。
当今公司所寻找的人才需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聪明”,即无论智商、情商都很高;二是“努力”,即愿意尽其所能成为顶尖人才。然而,如果没有“诚信”作为这两项能力的基础,人才就不再是人才。毫无疑问,当员工的诚信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时,公司的经营将举步维艰,很难得到发展。缺乏了内部诚信,公司内部形式主义盛行,效率不高,缺乏竞争能力。
诚信的内涵是什么呢?诚信,即积极实现公司的商业目标,以公司的利益为先,恪守企业经营准则,珍惜公司资源和信息安全。简言之,就是以公司的商业标准处世。诚信,即严格履行公司承诺,规避公司风险,积极改进公司产品和服务……职业信条诚信是公司的精髓,因为诚信是依附在人之间、单位之间和商品交换中的一种信任关系。
诚信构成了他人、甲单位和消费者自觉自愿地回头来同你、乙单位及商家交往的交易,消费者也可能乐意付更多的钱来延续这种交易关系。这种信任关系就叫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