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性与社会
8065500000028

第28章 性生活(1)

在人类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性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的生理、心理现象。性与生命同在,与身体相伴。性生活是所有动物延续后代的本能,也是人类生存和生育的重要条件。动物的性只为生殖,人的性与生育相分离,性与育分离是生物史上的一种进步。性观念和性行为反映着人们性生活的面貌,尤其是性观念的变化对人们的性关系和性行为有着直接影响。婚姻是性生活的合法形式,人们总是将爱情、婚姻与性联系在一起。性生活不仅密切夫妻关系,给家庭带来和睦幸福,还能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开放和性观念的变革,婚前性关系、婚外性关系、性交易等现象日益普遍,性生活领域变得更为复杂,冲击着婚姻家庭的稳定与和谐。性,既是人的欢乐之源,又是人的苦恼之根。

性观念与性行为

性观念与性行为分别在主观和客观上塑造着人们的性生活。观念对行为的影响极大,观念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个体,由于所受的文化影响不同,其观念就会千差万别。而人类的性行为本身因受到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是千姿百态。我国性学专家认为要使公众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一要有科学精神,二要有文明标准,三要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性观念,正确看待性以及与性相关的所有活动和行为,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是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的前提和条件,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何谓性观念简单地说,性观念就是指人们对有关性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由于人类自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国家、民族、历史传统、社会制度的不同,使得人们对性观念更深层的阐释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述。

所谓性观念,目前中外学者有三种看法:1认为性观念是一种心理观念,是一种经过社会文化锻造的心理观念。2认为性观念的核心问题是对性的道德评价,因此性观念主要是道德观念。3认为对性观念的内涵要作综合性理解,包括对性的总的认识和看法,对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性道德和性文化等的总体认识和看法,如择偶观、恋爱观、婚姻观、性别角色、性与爱的关系、性交体位的转换、手淫遗精、生育观、老年人与性的关系看法,等等。

性学专家认为,从性的本质属性来看,性有三种属性,即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这种综合性本质决定了性观念的综合性,单纯强调哪一方面都是不全面的、不合适的。

《中华性医学词典》对性观念的解释为:“系指社会的性意向,即社会人群对‘性’的心理倾向。性观念相对稳定,就会构成当时社区的性道德和性行为规范,后者又反向制约于所在社区个性的性行为。”

二、几种主要的性观念

恋爱观、择偶观、婚姻观是我们最常见的几种主要的性观念。人们对恋爱、择偶、婚姻的看法直接影响着其恋爱结婚等一系列行为。寻求爱情和人生伴侣、过合法的性生活和生育后代,是男女结合的主观动机,婚姻则是对这种主观动机的社会肯定形式。婚姻是大多数年轻人生活的必经之路,关系着人们感情生活和性生活的幸福美满,无怪乎人们称婚姻是“终身大事”了。

由于爱情是现代婚姻的基础,人们大多已认可“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观点。传统包办婚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已被自由恋爱、自由择偶的现代方式所取代。恋爱作为婚姻的基础和前奏,是至关重要的。美好成功的恋爱是婚姻幸福美满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夫妻白头偕老的重要保证。恋爱观不仅关系到择偶标准,而且还影响到对失恋、恋爱曲折等问题的看法。目前,青年人的恋爱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其一,“爱情至上”型。这类人把真正的爱情放在第一位,只要有爱就愿意和对方在一起。其二,“稳扎稳打”型。这种人一般认为爱情并非生命中的全部,即使对恋爱对象没有太多爱的感觉,但是出于共同的生活目标和实际需求,仍愿意走在一起,他们注重的是实实在在地过日子。其三,“物质”型。这类人完全将恋爱视为一种追求生活享受、追求物质利益和满足个人欲望的手段,他们往往更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其四,“飘一族”。他们不喜约束,探求新奇,拒绝安稳,飘浮不定;对于婚姻,自然意识薄弱;对于爱情,则“不求天长地久,但愿曾经拥有”。据中国情爱网络调查报告之“你持什么样的恋爱观”的调查资料显示,人们在恋爱方面存在这样一些想法和动机:3712%的人“只愿一生爱一人”;3657%的人“我每一次都是认真的”;1410%的人“遇上合适的为止”

(可能永远遇不到合适的);986%的人“天知道,有FEEL就爱”;236%的人“爱得越多越好”(共有9710人参加调查)。调查中有将近2/3的人不止一次恋爱,有些人甚至是一次不止一段恋爱,而持有“我每一次都是认真的”和“只愿一生爱一人”这两种观点的人不分伯仲。不难看出,恋爱作为个人的私事,人们的观念有较大差异,有些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时下大学校园里,不少人把谈恋爱戏称为“选修课”,真正为校园爱情做好“毕业设计”的同学很少。在一项关于“恋爱是否以结婚为前提”的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均选择了“不确定”,学生们表示在恋爱过程中很少考虑结婚的问题,但这并不影响他(她)们谈恋爱。可见,当代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更为自由和开放,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注重享受恋爱过程本身而非结果。

择偶作为实现婚姻目的的第一步,对婚姻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每个人选择配偶都要受到时间、空间、机遇和主观条件的种种限制,因而择偶是一个具有很大随机性和冒险性的活动。根据什么原则去判断婚姻伴侣“般配”与否,这就涉及择偶标准的问题。一般说来,可从两个大的方面去衡量:1人生态度、生活理想的一致性。这一点是培育爱情之花最可靠的土壤和养料,也正是通常讲的“志同道合”。只有交往双方在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共同的目标感、安全感和满足感。假如两个相爱的人在人生态度的根本方面互相矛盾,在家庭生活中就不会有思想上的相互理解与认同,彼此相处就不会产生共鸣,会使得日后的夫妻情感产生彼此排斥的力量。如果双方人生目的大相径庭,背道而驰,不管对方其他条件有多好,夫妻关系最终也是难以长久维系的。2气质类型的互补性与需求的互补性。择偶实质上是一个能够相互为对方提供最大欲求满足的对象活动。因此,青年男女在选择婚姻配偶时,其潜意识中总是在对方身上寻找自己不具备的东西。人们在形容夫妻感情时,常用到这样的一句话:“他们两个人挺合得来。”其实说白了,就是指夫妻双方在气质性格上的协调相容性和各自需求的互补性。当然,择偶还有一些具体的标准,如对方的外表、个性、学历、经济状况、能力等。最近一项社会调查表明,在现代大学生的择偶标准中,他们最看重的既不是经济状况,也不是社会地位,而是个性和能力,经济条件在他们心目中排名落后。因此,择偶的具体标准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其具体内容也因时代变迁呈现动态变化。

婚姻观反映着人们对婚姻的看法和价值取向,包括对性爱、情爱的一些看法。人们婚姻观的变化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变化,可以说,它是一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曾写道:婚姻就像围城,结了婚的想要冲出围城,没结婚的却拼命想进去。这反映出人们对婚姻极富戏剧性的矛盾心理和态度。结婚意味着夫妻之间长久亲密的人际关系,更多的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关系。随着婚姻的缔结,婚前爱情的浪漫飘逸渐渐消磨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婚后生活的柴米油盐、现实平淡和生活中的磕磕碰碰。这种生活的确给人围城之感,婚前的自由和新鲜感没有了,有的则是婚后的责任和平淡无奇。因此,如果人们在婚后不去继续浇灌爱情之花,认为结婚就“万事大吉”,那么婚姻必然会是爱情的坟墓。人们不会怀疑“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可是人们也诅咒“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给人怪圈之感。那么,人们到底该怎样去维护爱情,巩固婚姻,确保爱情与婚姻永远同在呢?这是现代夫妻需要穷尽毕生之力去研习的课题。也许答案正如人们所说,美好的婚姻在于创造。

随着时代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婚姻观也在不断注入新的元素。从零点调查公司在2002年对都市婚恋观进行的一项调查来看,在现代都市,80%的市民相信未婚同居现象会继续增加。

在北京,83%的受调查者认为,“坚持独身的人会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民高中以上学历的女性中,8994%的人认同这一观点,高出男性8个百分点。更多市民认为在最近的将来,“性生活质量更被看重”、“未婚同居现象增加”、“离婚更自由”、“丁克家庭增加”,并对婚姻的超级稳定方式保持质疑的态度。①这些都反映出人们目前所持婚姻观的新变化。随着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开化,以婚姻为性的惟一合法渠道的规范将越来越不具有约束力,在自由使用自己的肉体寻求快乐这个问题上的社会监控(社会凝视)会越来越弱,社会舆论对此也会越来越宽容。人们对待婚姻、对待性更为①零点调查公司2002年完成的对6大城市2719位居民的调查,参见《京华时报》2002年2月4日第2版。

自由宽松,婚姻更多地被视为一个过程和一种生活方式。婚姻同性爱、情爱的关系发生了变革:婚前和婚外的性将性与婚姻分开了,而性与爱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如何看待婚姻、性爱、情爱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婚姻观的重要内容,而如何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则需要人们用知识和智慧去用心实践。

三、性行为性行为指旨在满足性欲和获得性快感而出现的动作和活动,包括性交、手淫、接吻、拥抱和接受各种外部性刺激形成的性行为。

最狭义的性行为专指性交。更广的概念则泛指和性活动有关的行为,包括准备性、象征性及和性有联系的行为,如恋爱、结婚、阅读色情书刊等。性行为的功能是繁殖后代,维护健康和获得愉悦。人类性行为主要是完成生殖任务和性的生理释放,以及获得性快感的过程,是两性在长期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

(一)性行为的涵义人类性行为是性欲的外部显现,包括一系列具特定内涵且可以观察到的动作、反应和活动。在不同的领域和场合,性行为一词的概念和涵义不尽相同,需注意加以区分。人类的所有性行为都受社会制约,而且是有感情的心理活动,这是与动物性行为最大的区别。

广义的性行为指凡是受性需求动机驱使,围绕性欲、性吸引而表现的行为。它是以生理为基础,为心理所支配,能引起性满足或性快感的一切行为,包括手淫(自慰),同性性行为(选择与同性别的男人或女人进行性活动,有男-男同性恋、女-女同性恋和双性恋)。性交仅是性行为的一种表现。一般人们往往会狭隘地把性行为认为仅是性器官的结合,但这决不能说是正确的观点。性行为并不只意味着性交,观看异性的容姿、裸体,看电视播放的色情节目,接吻,手淫,阅读色情小说等,都是地地道道的性行为。中国的性科学家一般都认为:人类的性行为是建立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为各种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所制约,能引起性快感的一切行为。因此,性行为的涵义要比性交广泛得多,一般说来它包括以下几种:

1目的性性行为,主要指以性交为目的的行为,就是性交。性交是性行为的直接目的和最高体现。一般说来,人们在性交以后,就满足了性的要求。

2过程性性行为,指性交前的爱抚和性交后的温存等。如接吻、爱抚等性交前的准备行为,这些动作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性欲,实行性交。性交后还要通过这样一些动作,使性欲逐渐消退,作为尾声,这也属于过程性性行为。

3边缘性性行为,这种性行为的范围就比较广泛了。指对异性爱慕的含情流盼、亲吻、拥抱、性爱抚的行为等。只要是在传达性的信息和表达性情感均属于边缘性性行为。它的目的是为了表示爱慕,或者仅仅是爱慕之心的自然流露,而不是为了性交。边缘性性行为有时很隐晦,例如表现为两性相悦时的眉目传情,一丝微笑,这眼神、这微笑有时只有两个人感觉到,其他人是无从得知的。古诗中的“君家住何处?妾家住横塘。停舟暂相问,或恐是同乡”,表面上很一般,但是意在言外,流露出女子对男子的绵绵情意,这也是边缘性性行为。商场或社交场合男女身体接触交往中的“异性效应”,两性交往中,如握手时伴有性的抚摩意念,较长的对视时心里可出现性感触动,都是边缘性性行为的表现。至于拥抱、亲吻,如果是作为性交前的准备,那么是过程性性行为;如果只是爱情的自然流露,不以性交为目的,那么就是边缘性性行为。当然,如某些西方国家,把拥抱、亲吻作为一般见面的礼仪,那就同性行为完全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