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性与社会
8065500000015

第15章 性与生命(2)

人类的单系生理抚育迫使父亲和孩子脱离了生理上的联系,造成了父亲身份无法确定的历史难题。直到亲子鉴定出现,才让父亲真正不再发愁孩子究竟是不是自己“亲生”的。正是这种生理上的天然遗憾,使得早期人类对两性生殖问题也产生了疑惑。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BronislawKasparMalinowski)曾到大洋洲特罗布里恩德群岛上进行过深入的田野调查,他观察了当地岛民的求偶和婚姻活动,据此写出了名著《原始人的性生活》。这本著作以详尽的实证和分析给人们讲述了初民社会的性文化。在特罗布里恩德群岛,人们认为生育和性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只是一种取乐,女子如果怀孕,也不是因为****引起的,而是因为祖先的鬼送来了一个孩子的精灵。当地岛民还认为生育是女人单方面的事情,与男人无关。只有母亲才能造就子女的身体,男人并不参与其中,但是男人的存在可以给孩子的到来“开一个门”,甚至这一点也不是必需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孩子不需要父亲,事实上如果一个女人没有丈夫就生孩子会遭到社会的非议。因此,特罗布里恩德岛的岛民只不过否认孩子和父亲生物性的关系,而非社会性的关系。他们不承认男子在生殖作用中的地位,同时却把社会性父亲看得很重。①不仅初民社会如此,基督教教义也否认性和生育的必然关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耶稣的降生。童贞女马利亚在尚未出嫁时就因为受了圣灵的感动而怀孕。她的未婚夫约瑟是个艺人,虽然心里万分苦恼,却不愿公开羞辱马利亚,只是暗自思量如何悄悄地休掉她。正当此时,主的使者在约瑟的梦中显现,天使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因为她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为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中拯救出来。”约瑟醒来后,按照天使的吩咐把马利亚娶过来,但没有跟她同房,等她生下了儿子,就给儿子取名叫耶稣。在人类历史上之所以会出现否认性与生育的必然关系的阶段,显然不是一种误解或偶然。从生理原因上说,人类对自身生理结构①费孝通:《生育制度》,第32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廖诗忠编著:《圣经故事》,第15页,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甚至在近代解剖学的创始人安德烈·维萨里(AVesalius)的《人体的构造》流行之前,西方社会一直都认为男人的肋骨应该比女人少一根,因为上帝在造人时取下了男人的一根肋骨来制造女人。而人类生育的生理结构和过程要比验证肋骨说更为复杂,因此在早期人类看来,生育是一种神秘的行为,只能够来自于神的赐予。众所周知,在人类的生育过程中,性行为不一定带来受孕,而从受孕到分娩又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正是****与受孕的不确定性使得有些地方和民族不承认****是生育的必然步骤,否认两者的因果关系。既然人们无法充分认识****和生育的关系,那么产生误解也是情有可原的。

人类对一切事物的认识都要经历一个历史的过程,对****和生育关系的认识也不例外。这个历史的认识过程主要来自人类对动物的****和生育的观察。根据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的论述,原始人过着群居的生活,他们的性关系混乱无序。在当时的状态下,原始人还没有认识到****和生育的关系,这一点从性崇拜到生殖崇拜的发展可见一斑。性崇拜主要来自性本能的满足。在落后的原始社会,****带来的满足感能够弥补生活的艰辛,因而****被原始人加以崇拜。如前所说,人类自身的******和生育经验并不能使人明确生育和****的必然关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进步,人们发现动物的****行为和生育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人类开始家畜的圈养,这一点就表现得更为清楚。当原始人从性崇拜过渡到生殖器崇拜,就表明他们已经把生育和****联系了起来,并开始认识到****对种族繁衍的重要性。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①人种延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性是这一过程的起点。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生老病死,人类这个种族要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保证不断有新的个体被制造出来,并代替旧的个体的位置,如此世代传承才会有今天的人类社会,也才可能有未来的人类社会。俗语“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可以用到这里,没有性生殖源源不断地给社会提供新的生物个体,就不能保证一个社会持续存在。在历史上,往往只有自然灾害才会导致一个种群的完全灭绝,因为灾害首先从生物个体上就把这个种群完全消灭了,例如恐龙的灭绝。

三、性与人类生命再生产的自然规律细胞是自然界里各种生命最基本的构成单位,细胞的重要特征就是自我复制,这是自然界不可改变的规则。细胞一分为二,称为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复制就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形成的。也就是说,一个细胞以不断地分裂来复制自身,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生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构成,在细胞自我复制的基础上,生命的基本特征就是不断繁衍生息,产生更多的后代。人们称自然界的某些事物为“生物”,其中“生”字就包含了物种生生不息、繁衍生殖的特征。

根据遗传学的观点,细胞的每一次分裂都是基因的自我复制,当一个母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那么原来母细胞的遗传物质就由一份变成了同样的两份。自从最原始的生命诞生到地球上以来,生命的种种活动表现为基因不断尽可能多地复制自身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基因历经艰险生存了下来,而不能做到这一点的基因则消失在进化的舞台上,这就是自然选择。英国著名的动物学家道金斯(RichardDawkins)所说的“自私的基因”也由此而来。①①陈蓉霞:《两性冲突---生命界的性与爱》,第2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

由细胞的自我繁殖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生命延续方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这两种生殖方式涉及很多复杂的生物学语言,但简言之,低等动物的生殖方式多为前者,而高等动物的生殖方式多为后者。“无心插柳柳成荫”代表的就是无性生殖方式,这种方式是子细胞对母体细胞的简单复制,其后代保持亲代的性状,因此又被称为分裂生殖。有性生殖要复杂得多,其必经过程是:首先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然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相比之下,有性生殖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其后代可以继承亲代双方的遗传特征,具有丰富的变异性,更有利于生物的进化,因此又被称为卵式生殖。自然界中的绝大部分生物,特别是高等生物都是以有性生殖的方式(特别是两性个体的****)而繁殖后代。有性生殖是人类最根本的繁衍方式,即使这种生殖方式正在面临克隆技术的挑战,但它还是最为经济和实用的人种延续方式。

中国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莫过于周易,其太极、八卦推演正是对自然界的细胞繁殖和有性生殖朴素而完美的描述。周易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来推演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其中两仪是指阴阳,四象是指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素问·阴阳离合论》更是认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一要也。”《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史湘云说:“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阴阳可有什么样儿,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比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走兽飞禽,雄为阳,雌为阴;牝为阴,牡为阳。”①可以说,性是生物界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天地分阴阳,生命分雌雄,万物皆由此繁衍而来。人类生命的起源始于男女两性生殖细①曹雪芹:《红楼梦》,第287~288页,沈阳出版社1998年版。

胞---精子和卵子在母体内的结合,这种结合形成的生命物质,被称为“合子”。根据遗传学染色体学说,这种结合一经形成,新的生物个体的性别就已经确定,或为男,或为女。合子在母体内需要成长十个月左右的时间,然后经过母亲的分娩脱离母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到世界上生存。新的个体降生后,除了可以区分性别的明显的生殖器官外,其他性别特征暂时还沉睡在体内,不会表现出来,直到青春期的来临。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变为成人的必经阶段。女性的青春期大约从9岁开始,在11岁到12岁达到高峰期;男性一般晚两年,从11岁开始,到14岁进入高峰期。青春期是人体生殖器官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每个人一生仅有一次。这一段时间男孩和女孩不仅身体外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心理也开始产生变化,表现为朦胧的性意识。女性一般在19~23岁、男性一般在23~26岁停止青春期发育。伴随着性器官和生殖机能的成熟,男女两性开始有了性活动,也就是常见的求偶、性行为和婚配。男女两性的****再次导致两性生殖细胞在女性体内的结合和成长,于是又有一个新的生命将来到人间。生命就这样从生殖细胞在母体内结合分为男女两性,到诞生,然后成长发育,又通过两性行为制造新的生命,人类世世代代如此轮回,形成了自然界里周而复始的生命循环。

根据前面的论述,似乎只要性还在人类中存在,人种的延续就不成问题,事实却并非如此。性在保证人种延续过程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但也只是基础的。人种的延续不能没有性,但有性不一定就有人种的延续。性虽然是种族繁衍的必须,但是仅仅有性并不能保证种族的延续,因为种族的延续不仅要涉及新个体的生育,还要涉及个体出生后的哺育、抚养、学习等事务。从社会学的理论来说,这是个体的社会化,即个体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费孝通先生说:“种族要在世界上绵续下去,不能不继续不断的有新的个体产生出来代替旧个体的位置,有如接力赛跑一般。这样,所以种族绵续不能不靠生殖机能。可是我们一定得明白,生殖机能所能做到的是从旧个体中产生新个体而已;新个体产生之后,是否能在这世界上生存,能在未死之前再生新个体,都不能是生殖机能分内之事了。”①性禁忌与人种的延续一、性行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论语·卷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孟子曰:“食色性也,人之大欲。”俗话说“饮食男女”,“饱暖思****”,可见性是人的一种本能需要,很多学者也不否认这一点。马林诺斯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就是生物性的基本需要,比如营养、生殖、安全等;凯查杜里安(HerantAKatchadourian)认为性的生理学根源一般是基于“本能”③;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里指出人类和动物一样存在着性需要,生物学称为“性本能”④;西蒙·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首先从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两性生活;罗素在《婚姻革命》中说“性和饮食一样是人的一种需要”⑤。不仅如此,即使是奉行禁欲主义的基督教也无法否认性是人的本能需要这一基本事实。

尽管性是一种本能,但是人类的性行为一旦和生育结合起来,就成为一种社会的、文化的活动。从古至今,无数学者都曾试着要找出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但他们的发现往往都停留在表面,无法触及问题的核心,只有马克思(KarlMarx)和恩格斯(Friedrich①③年版。

④费孝通:《生育制度》,第7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转引自费孝通《生育制度》,第2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李银河主编:《西方性学名著提要》,第91页,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李银河主编:《西方性学名著提要》,第350页,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⑤[英]罗素:《婚姻革命》,第188页,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

Engels)才真正对人的本质做出了科学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劳动创造了人,而不是上帝或其他什么神。由于人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劳动,因此人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