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二战十大著名战役
8064900000034

第34章 帝国覆灭——柏林战役(1)

战役简介

苏德战争末期,苏军为攻占法西斯德国首都并给德军以最后的歼灭性打击,于1945年4月16日—5月8日进行的进攻战役。

柏林战役是一次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进攻战役,既要强渡江河,又要通过高地和森林;既有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又有对坚守城市之敌的攻坚战斗。它是在突破敌人防御后,对敌先行割裂,尔后分别合围敌兵集团的战斗。苏德双方共投入兵力350万人,伤亡百余万人,最后以德国法西斯的“帝巢覆灭”而告结束。

一、大势所趋希特勒穷途末路

柏林,位于德国的东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的首都。曾几何时,这里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中心。因为,就在这里,希特勒穷兵黩武,发出了征服世界的号令。然而,希特勒的手伸得实在太长了,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抗击下,纳粹德军在东西两线频频受阻,江河日下,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到1945年,柏林再一次引起全世界的瞩目,因为,这里已成为希特勒的最后一个营垒,前苏联百万大军与德军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一年,也到了最后的关头。

德国战败已成定局,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瓜分德国了。对此美国、英国和前苏联各自都有如意的算盘。虽然早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前苏联统帅斯大林曾就战后如何划分势力范围达成协议,但是仗真的打起来,则是另一码事了。对于柏林,这个当时德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然是各方十分眼热的目标。因为,谁都明白,夺占柏林在全世界将引起震动,其军事和政治上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然而,要攻占柏林并非易事,因为希特勒毕竟在这里苦心经营多年,柏林市区和周围已构筑了众多坚固的工事,建立了严密的阵地配系,更何况希特勒手中还掌握着100万人的军队。柏林还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对于柏林这块硬骨头,斯大林的态度坚决明确,不惜任何代价,志在必得。1945年初,苏军推进到德国境内的奥德河和尼斯河一线,即开始作进攻柏林的准备。从这里到柏林只有60公里远了。

在东线的苏军紧锣密鼓、枕戈待旦的同时,西线英美盟军也对柏林虎视眈眈!

1945年3月,英美盟军先头部队攻入德国境内。然而就在蒙哥马利率领的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和布莱德雷率领的第十二集团军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东挺进之时,3月28日,盟军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尔将军事先不与联合参谋长们和盟军副司令蒙哥马利将军磋商,就直接向美国驻莫斯科军事使团团长迪恩少将发出一封递交给斯大林的电报。电报中艾森豪威尔指出了英美盟军今后的攻击目标是埃尔富特、莱比锡、德累斯顿等地区,而没有把柏林包括在内。电报于3月28日当天递交给了斯大林。艾森豪威尔的这一自作主张的举动,立即在盟军中引起很大的震动。

在英美盟国当中,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盟军副统帅蒙哥马利是坚决主张进攻柏林的。本来,艾森豪威尔也同意不论从政治上看,还是从军事上看,下一步的主要攻击目标都应是柏林。直到

3月27日,蒙哥马利还在作战报告中告知丘吉尔,他率军向易北河和柏林突击。然而,仅事隔一天,艾森豪威尔就改变了主意。因此,当丘吉尔和蒙哥马利得悉电报的内容时,大为吃惊。丘吉尔感到艾森豪威尔擅自决定的不仅是军事上的目标,而且是政治上的目标,无疑是超越了他的职权范围。此外,丘吉尔也不同意这位盟军司令的决定,他认为抢在苏军之前拿下柏林,对西方与日益傲慢的前苏联讨价还价时会大有益处。但是,不论丘吉尔和蒙哥马利怎样反对,艾森豪威尔主意已定,认为柏林已不再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了。

艾森豪威尔之所以不把柏林作为主要攻击目标自有他的道理,而且他认为这些理由是无可辩驳的。他认为如果向柏林突击会使他付出伤亡10万人的代价,在战争即将结束之时,未免得不偿失,而且他还得到报告说,德国重兵不在柏林,而是云集在德国南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一纸电文将柏林拱手让给德国人最不情愿的对手——前苏联。

1945年3月29日,在通往莫斯科的一条道路上。几辆吉普车急速向东飞奔,车里坐着前苏联红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元帅和他的随行人员。他这次是应前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之召返回莫斯科的。根据最高统帅部的部署,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被赋予了攻克柏林的任务。

两天之后,前苏联最高统帅部在莫斯科召开作战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制定柏林战役的作战计划。经过反复审慎的研究之后,最高统帅部进一步明确由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向柏林实施主要突击,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从柏林南、北两个方向上实施辅助突击,其中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还负有协助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合围并攻占柏林的任务。

为确保柏林战役万无一失,最高统帅部对3个方面军的兵力给予了极大加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任务最重,因此兵力也最多,共有11个集团军零4个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任务稍轻,共有8个集团军零5个军。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不负有直接进攻柏林的任务,因此兵力也最少,只有4个集团军零5个军。这样3个方面军加起来拥有的兵员总数达到250万,可谓规模空前!

苏军调兵遣将,英美联军也步步紧逼,德国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从1945年1月19日起,德国最高统帅部因战局所迫迁至柏林办公,希特勒本人则在柏林市中心的总理府地下深处的避弹室定居了下来。此时的希特勒被东、西两个战线上雪片般飞来的战报搞得焦头烂额,他的思想越来越变得虚无缥缈,已无法清醒地认识到德国的真实处境。对于身边的人,希特勒也完全失去了信任感,认为他们都在欺骗自己。对于一些敢于直言不讳的将领,稍不如意,希特勒就予以撤换。战争初期,德国装甲大军势如破竹,攻无不取,使希特勒坚信他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他认为眼下的失利完全是由于手下将领指挥不利造成的,德国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对于苏军在柏林城下陈兵百万和几千辆坦克,希特勒并没感到恐惧,他自信能击退这些俄国人。

希特勒如此自信,那么,柏林的守备情况究竟怎么样呢?此时的德军已无法与战争初期同日而语,柏林的守备也谈不上固若金汤,但要想夺占它,也并非易事。

担负柏林守备任务的德军主要是海因里希将军指挥的“维斯瓦”集团军群和舍尔纳将军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共有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坦克师,37个步兵独立团,98个步兵独立营和大量的炮兵部队。此外,柏林城里守备部队还有20余万人,德国陆军总部的预备队还有8个师。这样加起来,守卫柏林的德军共有100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辆,大炮10400门,飞机3300架。

为了防御柏林,德军统帅部还采取了“专门措施”。城市按其所辖范围划分为8个防御地区。另外还设置了9个特别防御区,负责掩护政府各办公大楼、帝国办公厅、秘密警察总部和国会大厦所在地的柏林市中心区。

在城市的直接接近地上德军构筑了3层防御地区:外狙击区、外城廓和内城廓。每层防御地区内都构筑了大量坚固工事、碉堡和障碍物。沿街楼房的窗户都加固而变成了发射孔。为了进行巷战,德军统帅部还动员市民组建了200个民众突击队营,希特勒法西斯青年团的团员自愿组成反坦克歼击队。

二、运筹帷幄朱可夫剑指柏林

1945年1月至3月,苏军粉碎了东普鲁士、波兰和苏德战场南翼的德军重兵集团,进抵德国中部地区,并于4月初到达距离柏林60公里处,准备对德进行最后一战。德军此时还拥有数量庞大的陆、空军和大量的物资储备。希特勒力图赢得时间,以期同盟国之间在战争末期存有严重分歧,进而可以同美英政府单独签订协定。因此德军准备进行拼死的抵抗。为此,德军奥得河—尼斯河防御地区和柏林筑垒地域组成了一个纵深达100公里的强大防御配系。

此外,德国空军在柏林地区有作战飞机3300架,其中70%是战斗机,包括120架M—262喷气式战斗机。柏林地区发达的机场网既可保障德航空兵实施广泛的机动,也可保障其将空中力量集中使用于最重要的方向上。

苏军统帅部决定在短期内准备并实施柏林战役,彻底摧毁法西斯德军的武装力量,攻占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参加实施这次战役的有白俄罗斯第一、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及波罗的海舰队一部,总兵力25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420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辆。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任务是:占领柏林以东奥得河东岸至尼斯河口一线,攻取柏林,尔后向易北河挺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任务是:占领尼斯河口至苏台德山一线,尔后向莱比锡方向进攻。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的任务是:占领奥得河上游至波罗的海一线,牵制并歼灭柏林以北德军。波罗的海舰队除继续破坏敌人海上交通外,还应保障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的翼侧。苏军航空兵集团主要由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空军第十六集团军、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空军第四集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空军第二集团军组成。此外,参加这次战役的还有空军第十八集团军以及由波兰混成航空兵第一军和波兰混成航空兵第四师编成的波兰空军。在柏林战役中,苏军共投入作战飞机7500架(其中波兰飞机297架),超过德军飞机1.3倍。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飞机密度最高达到每公里170架。为解决航空兵的驻地问题,苏军在短期内修复和新建机场290个。

苏军航空兵领受的在战役中的作战任务是:牢牢掌握战役制空权;可靠地掩护方面军部队及后方目标免受敌航空兵的突击;保障坦克军团突破防御和向纵深发展进攻;突击向战场开进的敌预备队以及实施不间断的空中侦察。

4月5日至14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召开了战役准备会议,并利用地图和模型进行了军事导演。参加军事导演的有各集团军、军、师、方面军炮兵部队和后勤部队的首长。

进攻的日子临近时,进行了最后的准备工作。苏军主帅朱可夫决定采用他的另一项著名的别出心裁的办法,以“震慑和从精神上压倒敌人”。考虑到守敌在夜间更容易发生混乱和恐慌,他决定在黎明前两小时实施突击。将使用140部对空探照灯照射敌人的阵地,以利红军的进攻和对红军突击部队的控制。

与此同时,德军正在奥得河沿岸疯狂地构筑防御工事。戈特哈特·海因里希上将,在1944年又被从后备队中召回,任命为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官。他奉命把苏军阻挡在奥得河上,守住柏林。他特别擅长防御作战。1942年1月底,他曾担任在莫斯科附近固守的第四集团军残余部队司令官,在那里制定了一套极其成功的防御战术。每当他断定某一地段即将遭受苏军进攻时,他就命令部队在夜间向后撤退一两英里,进入新的阵地。通常几乎能够摧毁一切的红军炮兵的弹幕就会倾泻到已被放弃的前沿阵地上。海因里希写道:

“他们的炮火准备毫无效果,而我们的战士,由于丝毫未受损伤,已经作好反击准备,苏军的突击就会丧失势头。然后我的部队将从未遭到攻击的阵地向前推进,并重新占领原先的前沿阵地。”

4月15日(星期日)下午8时过后不久,海因里希作出了决定。在分析了从战场上得到的报告之后,他确信朱可夫将在次日凌晨发起突击。他给德军第九集团军司令官特奥多尔·布塞将军发出只有一行字的命令:“后撤,占据第二道防线的阵地!”德军在夜幕掩护下立即开始后撤,这一策略性行动整整用了大半个夜晚的时间。

到4月15日,所有苏军的参战部队都已经作好了作战准备。攻克柏林已是箭在弦上!

三、分割合围血战巷战攻坚战

4月16日凌晨3点,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由正面发起进攻。苏军首先进行了猛烈的、力量空前的炮火准备,成千上万发炮弹的爆炸声震撼了长空,火炮发射时冒出的火光亮成一片。空军第十六和第四集团军的150多架夜航飞机,几乎在同一时间对德军第一和第二防御地带上的司令机关和通信枢纽部开始了轰炸。

为了支援地面部队冲击,空军第十八集团军的745架重型夜航轰炸机对德军第二防御地带的主要支撑点进行了猛烈的密集突击,在为时42分钟的连续突击中,平均每分钟对地面目标投弹22吨,其中多半为重型炸弹。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场面。在奥得河谷地和泽耶洛夫高地上火海翻腾,炮声、飞机马达声、重型炸弹的爆炸声、开进的坦克履带的咯咯声、冲锋枪的射击声此起彼伏,在整个奥得河上空回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