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最经典的微型小说
8062500000045

第45章 女巫的面包

“美国”欧·亨利

玛莎·米查姆小姐是街角那家小面包店的老板娘(那种店铺门口有三级台阶,你推门进去时,门上的小铃就会叮零叮零响起来)。

玛莎小姐今年40岁了,她有两千元的银行存款,两枚假牙和一颗多情的心。结过婚的女人真不少,但同玛莎小姐一比,她们的条件可差得远多啦。

有一个顾客每星期来两三次,玛莎小姐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他是个中年人,戴眼镜,棕色的胡子修剪得整整齐齐的。

他说英语时带很浓的德国口音。他的衣服有的地方破了,经过织补,有的地方皱得不成样子。但他的外表仍旧很整齐,礼貌又十分周全。

这个顾客老是买两个陈面包。新鲜面包是5分钱一个,陈面包5分钱却可以买两个。除了陈面包以外,他从没有买过别的东西。

有一次,玛莎小姐注意到他手指上有一块红褐色的污迹。她立刻断定这位顾客是艺术家,并且非常穷困。毫无疑问,他准是住阁楼的人物,他在那里画画,啃啃面包,呆想着玛莎小姐面包店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

玛莎小姐坐下来吃肉排、面包卷、果酱和喝红茶的时候,常常会好端端地叹起气来,希望那个斯文的艺术家能够分享她的美味的饭菜,不必待在阁楼里啃硬面包。玛莎小姐的心,我早就告诉过你们了,是多情的。

为了证实她对这个顾客的职业猜测得是否正确,她把以前拍买来的一幅绘画从房间里搬到外面,搁在柜台后面的架子上。

那是一幅威尼斯风景。一座壮丽的大理石宫殿(画上这样标明)矗立在画面的前景———或者不如说,前面的水景上。此外,还有几条小平底船(船上有位太太把手伸到水面,带出了一道痕迹),有云彩、苍穹和许多明暗烘托的笔触。艺术家是不可能不注意到的。

两天后,那个顾客来了。

“两个陈面包,劳驾。”

“夫人,你这幅画不坏。”她用纸把面包包起来的时候,顾客说道。

“是吗?”玛莎小姐说,她看自己的计谋得逞了,便大为高兴。“我最爱好艺术和———”(不,这么早就说“艺术家”是不妥的)“和绘画。”她改口说,“你认为这幅画不坏吗?”

“宫殿,”顾客说,“画得不太好。透视法用得不真实。再见,夫人。”

他拿起面包,欠了欠身,匆匆走了。

是啊,他准是个艺术家。玛莎小姐把画搬回房间里。

他眼镜后面的目光是那么的温柔和善啊!他前额有多么宽阔!一眼就可以判断透视法———却靠陈面包过活!不过天才在成名之前,往往要经过一番奋斗。

假如天才有两千元银行存款,一家面包店和一颗多情的心作为后盾,艺术和透视法将能达到多么辉煌的成就啊———但这只是白日梦罢了,玛莎小姐。

(最近一个时期,他来的时候往往隔着货柜聊一会儿。他似乎渴望着玛莎小姐的愉快的谈话。

他一直买陈面包。从没有买过蛋糕、馅饼,或是她店里的可口甜茶点。

她觉得他仿佛瘦了一点,精神也有点颓唐。她很想在他买的寒酸的食物里加上一些好吃的东西,只是鼓不起勇气来。她不敢冒失。她了解艺术家高傲的心理。

玛莎小姐在店堂里的时候,也穿起那件蓝点子的绸背心来了。她在后房熬了一种神秘的子和硼砂的混合物。有许多人用这种汁水美容。

一天,那个顾客又像平时那样来了,把5分镍币往柜台上一搁,买他的陈面包。玛莎小姐去拿面包的当儿,外面响起一阵嘈杂的喇叭声和警钟声,一辆救火车隆隆驶过。

顾客跑到门口去张望,遇到这种情况,谁都会这样做的。玛莎小姐突然灵机一动,抓住了这个机会。

柜台后面最低的一格架子里放着一磅新鲜的黄油,送牛奶的人拿来还不到10分钟。玛莎小姐用切面包的刀子把两个陈面包都拉了一条深深的口子,各塞进一大片黄油,再把面包按紧。

顾客再进来时,她已经把面包用纸包好了。

他们分外愉快地扯了几句。顾客走了,玛莎小姐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可是心头不免有点着慌。

她是不是太大胆了呢?他会不高兴吗?绝对不会的。食物并不代表语言。黄油不象征有失闺秀身份的冒失行为。

那天,她的心思老是在这件事上打转。她揣摩着他发现这场小骗局的情景。

他会放下画笔和调色板。画架上支着他正在画的图画,那幅画的透视法一定是无可指责的。

他会拿起干面包和清水当午饭。他会切开一个面包———啊!

想到这里,玛莎小姐的脸上泛起了红晕。他吃面包的时候,会不会想到那只把黄油塞在里面的手呢?他会不会———

前门上的铃铛恼人地响了。有人闹闹嚷嚷地走进来。

玛莎小姐赶到店堂里去。那儿有两个男人。一个是叼着烟斗的年轻人———他以前从没见过,另一个就是她的艺术家。

他的脸涨得通红,帽子推到后脑勺上,头发揉得乱蓬蓬的。他握紧拳头,狠狠地朝玛莎小姐摇晃。竟然向玛莎小姐摇晃。

“DUMMKOPF!(笨蛋!)”他拉开嗓子嚷道;接着又喊了一声“TAUSENDONFER(千雷轰顶的!)”或者类似的德国话。

年轻的那个竭力想把他拖开。

“我不走,”他怒气冲冲地说,“我非跟她讲个明白不可。”

“你把我给毁了。”他嚷道,他的蓝眼睛几乎要在镜片后面闪出火来。“我对你说吧。你是个讨厌的老猫!”

玛莎小姐虚弱无力地倚在货架上,一手按着那件蓝点子的绸背心。年轻人抓住同伴的衣领。

“走吧,”他说,“你也骂够啦。”他把那个暴跳如雷的人拖到门外,自己又回来了。

“夫人,我认为应当把这场吵闹的原因告诉给你,”他说。“那个姓布卢姆伯格的,他是建筑图样设计师。我和他在一个事务所里工作。”

“他在绘制一份新市政厅的平面图,辛辛苦苦地干了三个月。准备参加有奖竞赛,他昨天刚上完墨。你明白,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打底稿的。上好墨之后,就用陈面包屑擦去铅笔印。陈面包比擦字橡皮好得多。

“布卢姆伯格一向在你这里买面包。嗯,今天———嗯,你明白,夫人,里面的黄油可不———嗯,布卢姆伯格的图样成了废纸。只能裁开来包三明治了。”

玛莎小姐走进后房。她脱下蓝点子的绸背心,换上那件穿旧了的棕色的哔叽衣服。接着,她把子和硼砂煎汁倒在窗外的垃圾箱里。

“品味”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漫画般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特点。作品情节的发展较快,在结尾时突然出现一个意料不到的结局,使读者惊愕之余,不能不承认故事合情合理,进而赞叹作者构思的巧妙。他的文字生动活泼,善于利用双关语、讹音、谐音和旧典新意,妙趣横生。他还以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气氛。《女巫的面包》就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这一风格。

马沙小姐开了一家面包店,他很富有。有一个顾客他每星期来三两次,每次只买两个陈面包,有一次,马沙小姐发现那个顾客的手上用一块红褐色的污迹,马沙小姐断定那个顾客是一个艺术家,是那种在阁楼上啃啃陈面包的艺术家,于是他就在两个陈面包里各夹了一大块黄油,等到那个顾客来时马沙小姐把夹了黄油的陈面包给他,结果,他是一个建筑图样设计师,陈面包擦铅笔印比橡皮好,而用了那个夹了黄油的陈面包后,建筑图就成了废纸!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好心办错事,玛莎在面包里放上黄油,完全是对这位先生的同情和爱,而却误解了它的用途,结果反倒使那男设计师感到十分生气,也把他长久以来的心血给毁了,这是多么不应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