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最经典的文化常识
8062400000073

第73章 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在西方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

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式进行的。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意识交织在一起,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小说着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采用迥异于传统文学的心理描写方法,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这些作品在当时虽然受到某些责难,但也并未引起当时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到承认和广为流传。

意识流小说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意识流小说作品很多,其中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爱尔兰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美国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被称为意识流小说的三大杰作。

写作纯粹的意识流小说有很大的局限,但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它渐渐融会到了其他类型的小说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