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8062300000055

第55章 影视作品

《淘金者》

《淘金者》是世界著名电影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喜剧片的经典之作。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流浪汉夏尔洛去淘金,遇上胖子吉姆,他们历尽艰辛,找到金矿,成为暴发户,夏尔洛与他一直爱慕的乔治亚喜结良缘。故事本身并不新奇,但是卓别林充分调动电影手段制造喜剧效果,使影片活动空前成功。

影片一开始就渲染了环境,突出了夏尔洛的险恶处境;他在白雪茫茫的荒原上乱闯,似乎迷失了方向,在画面中,他的身后出现一只熊,而他却根本没有察觉。影片把一种灾害的可能发生与主人公对此毫无意识这两种对立的因素通过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既有喜剧效果,也预示了夏尔洛将要面临的危险处境。同时也为影片定下基调:这是一部具有悲剧性因素的喜剧片。

构成这部影片的是许多段落,每个段落有自己的基本主题。这些主题往往是严肃的,但在影片的叙述过程中却充满了喜剧场面。卓别林靠这些喜剧场面的逐渐积累,突出每个段落的基本主题。这部剧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是深刻的,而表达方式却是非常巧妙的。

喜剧一般难于塑造丰富的正面人物形象,特别是用抒情感伤情调,表现带有悲剧性的命运,而《淘金记》却表现得很成功。这主要体现在夏尔洛与舞女乔治亚的爱情方面。开始夏尔洛陷入了可悲的境地,他对乔治亚一见钟情但看来却没有发展关系的希望。影片的剪辑巧妙地突出了这点:他看着迷人的乔治亚,发现她也笑容可掬地向这个方向看,他受宠若惊,迎上前去,才发现她根本没有注意他,而是在频频向他身后站着的杰克眉来眼去地调情。后来,她与杰克闹别扭,为了气他,故意要找一个舞场中最不起眼的舞伴,因此挑上了夏尔洛,可见他在她眼中的地位。他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先是裤子要掉,他用手杖勾住;后来他顺手抄来一根绳子拴住裤子,我们会以为他总算渡过难关,不料绳子那一头拴着一只狗,这狗去追一只猫,又把夏尔洛拉倒,造成一场混乱的闹剧。观众尽管被逗笑,但始终同情夏尔洛这个被侮辱的小人物。

这部影片在利用道具制造喜剧的视觉效果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例如夏尔洛和吉姆住的小木屋被风刮到悬崖边,观众发现他们危在旦夕,而他们却浑然不觉,于是导演利用小木屋在悬崖边上的平衡做为悬念,制造了大量喜剧噱头。

影片的结局是圆满的大团圆,这在卓别林的喜剧片中是少见的。这个结尾在影片内容方面意义不大,但是在喜剧结构方面有作用,它平衡了喜剧性和悲剧性所占的比重,使影片喜剧性占上风,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人们总是希望弱势群体得到公平的对待。

《现代启示录》

《现代启示录》是美国反映侵越战争的一系列影片中最成功的一部。

这部影片改编于小说《黑暗的心灵》:美国侵越部队的特种部队上尉威拉德奉上级命令去暗杀一个美国上校库尔茨。库尔茨在越南战争中精神失常,成为当地土著部落的领袖,因不听从美军调遣,有损美国声誉,必须除掉。威拉德带领四名士兵乘一艘巡逻艇从西贡出发,沿湄公河上溯,影片从威拉德的视角展示了侵越美军的一系列暴行。

作为战争片,这部影片有一些独特之处。

首先影片构思巧妙,整体设计新颖而完整。影片中的湄公河象征人类历史发展长河。当威拉德一伙顺河上溯时,看到并参与了一系列暴行,他们的人性越来越少,兽性越来越多,等到他们找到库尔茨时,已变得比库尔茨更凶残。这意味着战争使人类退化。表现了编导反对侵略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这种对侵越战争的反思,也推动了美国国内的反越战的运动。

其次影片采用从现实主义逐渐向超现实主义过渡的创作方法,从揭露现实发展到探求哲理,衔接自然流畅,浑然一体。在用现实主义手法描绘战争时善于选择典型的人物和事件。

这部影片技巧运用别出心裁。特别是摄影和音乐成功地渲染了战争气氛,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如拍摄直升飞机一面轰炸一面放音乐时,摄影角度变化灵活,音响震撼人心,二者结合,组成强烈的视听效果,恰如其分地表现出美军的疯狂。在拍摄歌舞明星劳军一场时,强烈的聚光灯柱不断横扫,数千名美军官兵骚动不安,不仅与一般美国歌舞片的华丽场面截然不同,而且与周围阴沉黑暗的丛林形成鲜明对比;美军官兵兽性大发,劳军女郎仓皇乘直升飞机逃跑,拍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仿佛到了世界末日。特别是最后一部分,库尔茨始终处于黑暗之中,强烈的以阴暗为主调的画面造型突出了神秘莫测的气氛,也暗示出库尔茨的阴暗心理。这些都已成为战争片的著名段落。这部影片获得第52届奥斯卡奖中的最佳摄影和最佳音响效果两项金像奖。

《战舰波将金号》

该影片重现了1905年波将金号战舰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波将金号是沙皇海军的战舰,舰上的军官对水兵十分暴虐,逼迫水兵吃肉里长蛆的汤。大家忍无可忍,在华库林楚克的领导下起义。战斗中华库林楚克牺牲,水兵和市民在敖德萨阶梯举行追悼会,沙皇军队开始屠杀。在水兵的感召下,沙皇派来围剿的十二艘军舰却一炮不发。波将金号缓缓驶向大海。

影片成功运用蒙太奇组接和画面造型手段,展示了影片的主旨和情绪演进过程。敖德萨阶梯的大屠杀、石狮子奋起的镜头,都惊心动魄。电影理论家认为,此片“现在仍是电影有史以来剪辑的最出色的影片之一。”美国和法国都授予该片金质大奖。

《罗生门》

影片讲的是古代山村发生的一起强盗杀人案。游方僧人、樵夫、仆人在城市的南门———罗生门避雨时,樵夫谈起“强盗把武士骗进林中绑起来,奸污了他的妻子”的见闻,影片用几个见证人追述的形式,每人从利己的角度讲同一事件。通过仆人之口说出“人是绝对不可信的”。这时门后传来婴儿的啼哭,樵夫收养了这个弃婴而去。游方僧人见此景感叹道:“我还是可以相信人的。”这句话,肯定了人的道德信念,是编导思想的闪光点。

该片结构新颖,巧妙地从三个当事人和一个目击者的角度去叙述凶杀案,在罗生门这一个地点,串联了四件事,并将各人对一件事的叙述纳入与中心事件无必然联系的故事,创造了多层次、多角度、主观和客观叙述相交错的结构形式。通过摄影机不同方式的运动拍摄,给了四段不同角度的回叙以表现不同的情调。该片在西方电影节上大放异彩,获“金狮奖”的第二年又获“奥斯卡金像奖”。编导黑泽明被誉为日本影坛的“黑泽天皇”,被西方人称为“东方影帝”。

《秋菊打官司》

影片《秋菊打官司》以强烈的纪实风格展现一段真切感人的故事,获得了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和最佳女演员奖。影片改编于陈源斌的小说《万家诉讼》,讲述了老实的村民庆来,为承包一事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被村长踢伤。村长认为是按文件精神办事,不承认打人有错。庆来妻秋菊咽不下这口气,为了讨个说法,带着6个月的身孕,寻上级告状。而村长坚持不认错,最后秋菊上诉到市中级法院。除夕夜、秋菊难产,村长不计前嫌,组织人将秋菊送往医院。秋菊生下一个男孩,全家对村长感激万分,当孩子满月时,市中级法院判决下来了,村长因伤害罪被判拘留,秋菊想去为村长说几句好话,可警车却消失在山野之间。

影片既有故事性的虚构,又有模拟生活真实的纪实性形态。影片中大量的同期录音、地方方言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影片善于利用幽默手法,大俗又大雅,准确地把握了民风、民俗,使原本严肃的题材充满情趣。演员求真不求美,人物的塑造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