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袁宝华文集第九卷:永远的怀念
8061200000040

第40章 非凡的胆略和气魄——深切怀念余秋里同志

(1999年8月7日)

今年2月3日,余秋里同志因病逝世。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我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958年春,余秋里同志从总后勤部调任石油工业部部长,我们开始相识。1964年12月,他任国家计委第一副主任。1965年初,经毛主席批准,由他和李人俊、林乎加、贾庭三等同志组成“小计委”,主持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我们在工作中,开始有了比较多的接触。1970年,恢复国家计划委员会,他任主任,我是副主任之一,在一起工作,朝夕相处,长达十年。以后,虽然不在一起工作了,但仍保持密切联系。

他有非凡的胆略和气魄。1958年,秋里同志到石油部工作不久,就开始了“大跃进”。当时的方针是“以钢为纲”,其他行业都得让,不仅让,有的行业也炼起了钢。秋里同志在石油部却提出:又让又上。让,就是不与钢铁工业争项目、争投资;上,就是要充分发掘石油系统内部的潜力,把石油工业搞上去。在“以钢为纲”高唱入云的时候,他能下这个决心是很不容易的。1958年,不少部门受到了挫折和损失,石油部的工作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59年9月,松辽盆地有一口井喷出了工业油流,经过进一步勘探,1960年春证实这里是一个大油田。这时,国民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困难,有的建设项目已经下马。正是在这个时候,秋里同志以非凡的胆略和气魄,运用毛泽东关于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果断地提出,要集中石油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庆石油会战。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各行各业都下马了,而石油业却在一个劲地上。1966年,大庆油田石油产量达到1000万吨,在十年动乱中仍高速增长,1976年达到5000万吨。周恩来总理曾说,余秋里虽说做经济工作的经验不多,可他有打仗经验,他运用打仗的经验来打经济之仗,打得很漂亮。

他具有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秋里同志以前不懂工业,他到石油部工作以后,在实践中边干边学,向专家学,向干部学,向工人学,很快掌握了石油勘探开发的一些基本知识。谈起石油工业的一些术语,如数家珍,运用自如。1960年,薄一波同志在沈阳主持开会,传达学习毛主席关于“鞍钢宪法”的指示,我和秋里同志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住在隔壁。会前、会后,只要一有空,他就找我聊天,让我给他讲钢铁工业的情况。他比我大两岁,但是非常虚心,一边听一边问,而且问得很细,一直到完全弄懂为止。

他有很强的原则性,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完全从大局出发。1965年,秋里同志主持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我当时是经委副主任、物资部部长。我认为“三五”计划有些指标偏高,造成一些物资供需不平衡,就提了一些意见。另外,因为“大跃进”时国家物资储备减少了,提出要补充一些物资储备。当时主要是想把余地留得大一些,将来执行计划时,肩上的担子可以轻一点。1965年9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秋里同志在汇报“三五”计划时,不点名地批评了我。他说:“物资部提出的物资平衡方案是不符合实际的。国家储备局在这种情况下又大量地增加库存,这也是不应该的。”1965年12月的一天晚上他找我谈话,既严肃地批评我,又热情地鼓励我。他说:“在中央做部长必须要有全局观点,计划是国民经济的全局,你作为物资部部长应该全力支持这个计划。”使我受到很大的教育。

他特别关心和爱护干部。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要我和计委的一位同志去汇报工作。这次会议本来是反“左”的,因为彭德怀同志写了“万言书”,开始转为反右。我回北京前,秋里同志找我说:“你在这里已经知道庐山会议的情况了,回去以后马上找李人俊(石油部副部长),给他讲一讲这次会议的精神,免得他说话不慎重,犯错误。”临别时,他再三叮嘱我:“一定要给他打个招呼。”

反右倾运动开始后,甘肃省要批判兰州炼油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徐今强,说他只抓技术,不抓革命;只抓石油,不抓钢铁。秋里同志得知此事后,亲自坐飞机赶到兰州,找甘肃省委书记和兰州市委负责同志谈话,请他们谈谈批判徐今强的理由。兰州市的同志说:“我们大炼钢铁,要用鼓风机,兰炼有一台备用的,我们想借,徐今强不给。”秋里同志说:“徐今强不借给你们鼓风机是完全正确的,备用的鼓风机是以备万一,万一机器出了问题,没有备用的鼓风机,全厂就要停产,不是遭了大灾吗?”经过秋里同志据理力争,终于把徐今强保护下来了。

他有坚强的党性、坚定的意志、坚韧的毅力,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乱,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在十年动乱中,秋里同志在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严重迫害的情况下,以党的利益为重,忍辱负重,协助周恩来总理,克服重重困难,保持国民经济的运转,在特殊的时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1966年9月,由李富春同志建议,经毛主席批准,中央决定余秋里、谷牧同志协助周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抓经济工作。余秋里同志住在中南海,长期不回家,抓计划编制和生产调度。

1968年10月,在周总理亲切关怀和干预下,我被“解放”出来,任计委生产组副组长,在秋里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负责全国的生产调度。当时工作非常困难,各地的告急电报不断,一会儿这个电厂没煤了,一会儿那个地方停产了。秋里同志无私无畏,敢抓敢管,不怕犯错误,不怕得罪人。他常说,你们大胆干,错了我负责。在煤炭、电力、原材料极度紧张的情况下,秋里同志提出:要重点保大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大企业,要稳住大局。有时上海来电说煤快用完了,面临停电的危险,我们就把运往别处的煤炭中途改道运往上海。在那种极端困难复杂的情况下,保证国民经济的运转,没有出大的问题,是非常不容易的。

1971年,由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盲目大上军工建设项目,突破了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粮食供应三项指标。由于“三个突破”,造成国民经济全面紧张。在周总理直接领导下,秋里同志狠抓了解决“三个突破”的问题:一是加强计划管理,严格财经纪律,严禁乱上项目,严禁计划外招工;二是加强企业整顿,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三是进行清产核资。这几招很有效,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解决了“三个突破”的问题。

1973年1月,国家计委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提出用43亿美元进口26个大项目,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0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和武钢的1.7米轧机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批大规模的引进,也是打破“闭关自守”的局面,开展对外经济交流的重大步骤。这项工作是在周总理直接领导下,由秋里同志具体组织实施的。他亲自约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反复研究和论证,最后选定了当时最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这里面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四人帮”严重干扰破坏和恶毒攻击的情况下,这样做是很不容易的,也是冒了很大风险的。

他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在工作中,他以身作则,埋头苦干,雷厉风行。他常说,干工作就是要干,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干,就要干好,干不好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干工作,总是夜以继日,从来没有节假日。他这样做,带动了一大批同志,树立了埋头苦干、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

他善于抓典型、树标兵。在大庆会战中,他总结了王进喜同志的先进事迹,开展了学习“王铁人”的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大庆石油会战。

他在工作中,特别重视打基础。他在工业战线,提倡要抓“三基”,就是抓: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他说,把“三基”抓好了,工作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余秋里同志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