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袁宝华文集第九卷:永远的怀念
8061200000028

第28章 千秋功业 永世流芳——深切缅怀一代伟人邓小平

(1997年2月21日)

邓小平同志的逝世,在全国人民心中引起极大的悲痛,在全世界引起震动。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早在青年时代,我就知道小平同志是我党的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勤工俭学,赴苏学习,在上海白区做地下工作,在苏区曾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战时期他是我一二九师领导人,太行根据地的创建人,是敌后战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先有上党战役、邯郸战役的胜利,后有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天险,挺进大别山,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并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接着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进军云贵高原解放大西南。

我在国家计委、经委和物资部工作期间,经常参加一些中央的会议,不时聆听小平同志的教诲。特别是“文革”后期,以及打倒“四人帮”之后,与邓小平同志的接触就更多了。邓小平同志给我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其中突出的有几件事:

一、不抓企业整顿不行

“文革”十年动乱,我国经济已濒临崩溃边缘,社会秩序混乱,形势十分严峻。1975年1月,在毛泽东同志的支持下,中共十届二中全会选举邓小平同志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任命邓小平同志为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同志复出后,以非凡的胆略立即提出以整顿铁路为突破口,整顿企业,整顿经济,进而对各方面工作开始进行全面整顿。

1975年2月1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会上宣布邓小平同志任第一副总理。当时大家非常高兴,热烈鼓掌。大家都知道小平同志的才干、魄力。果然,小平同志2月1日上任,2月10日就批准了“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如此雷厉风行,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一贯的办事痛快、干脆的工作作风。

整顿是从铁路开始的。1975年2月中旬,小平同志召集谷牧、万里和我到他那里谈铁路整顿。他提出要整顿铁路秩序,因为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特点是“高、大、半”,即高度集中、大动脉、半军事化。这次谈话给我的印象是他已经考虑很久了。小平同志要求将他的谈话整理成文件,准备召开全国各省、自治区、市主管经济的负责人会议。回来后,我连夜同除西藏外的28个省、自治区、市革委会负责人通了电话,告诉他们邓小平同志的讲话要点,让他们准备意见,到京开会。3月5日,小平同志在全国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讲话。讲话特别强调要加强集中统一,增强组织纪律性,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反对派性。会后,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即中央9号文件)。这个文件对拨乱反正产生了重大作用。

铁路和钢铁是国民经济的重点,也是“四人帮”经营的重点,当时很多造反派的头头都出在这两个行业。所以,在整顿铁路的同时,邓小平同志接着就整顿钢铁工业。1975年5月中央召开了整顿钢铁工业的座谈会。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钢铁工业重点要解决四个问题:第一,必须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第二,必须坚决同派性做斗争;第三,必须认真落实政策;第四,必须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他指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没有坚强的领导班子不行。领导班子软、懒、散也不行。他说,冶金部的领导班子软,软就要加强。会后很快调整了冶金部的领导班子,同时中央发了1975年13号文件。这年8月,小平同志在国防工业重点企业会议上做了《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的报告,提出要全面整顿企业。接着,小平同志要国家计委组织起草《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即“工业二十条”。同年9、10月间,中央在大寨召开全国农村工作座谈会,小平同志再次提出对各方面工作都要进行整顿的意见。抓整顿,抓经济秩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是邓小平同志当时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正是在小平同志这一思想的指导下,1975年度国民经济发展是“文革”期间经济发展最好的一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4.6%,工业总产值增长15.1%。然而在当时那种众所周知的原因下,好景不长。这一年年底小平同志又受到不公正的批判,第二年4月就再次被撤销了所有职务。

抓整顿,就是拨乱反正。打倒“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才得以实现。也正是通过拨乱反正,通过各行各业的大力整顿,我国经济才逐步恢复起来。钢铁工业是被“四人帮”破坏的重灾户,恢复与发展难度很大。70年代中期,我国年产钢2000万吨左右,计划2600万吨,连续三年(1975—1977年)打不上去,后来人们戏称“三打两千六”。为此,根据小平同志提议,当时还成立了钢铁工业领导小组,谷牧同志任组长,我任副组长。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改革开放以后,钢产量才突破了这一指标,后来则更是突飞猛进了。

邓小平同志整顿企业是有针对性的,目的是恢复被“四人帮”破坏了的经济。例如,在上海“四人帮”大搞的“三无企业”(即无规章、无管理、无管理机构的企业),生产朝不保夕,不整顿不行,不整顿实在无法继续下去了。是邓小平同志的整顿,扭转了当时混乱的经济、政治形势。应该说,1975年的整顿为全国今后的经济发展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领导体制必须改革

企业改革是在企业整顿的基础上进行的。虽然1975年整顿工作由于“四人帮”的破坏未能继续下去,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正是通过四年的恢复性整顿而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的。这次整顿的重点是从企业的领导班子开始的。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干部的“四化”标准,提出建设“四有”的职工队伍,提出建立企业责任制和各种规章制度,提出要进一步整顿企业。这次整顿是粉碎“四人帮”后,在小平同志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正是通过这次大规模的整顿,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整顿的基础上抓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央召开了一次工作会议,会上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那篇著名的讲话。就是在这次讲话中他提出要加强法制建设,起草《工厂法》(即《工业企业法》)、《经济合同法》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彭真同志出来工作不久,一次找我和顾明同志(当时的国家计委副主任)说,邓小平同志提出企业领导体制要改革,要起草《工厂法》、《经济合同法》等经济法规,以法律形式规定企业的责任制度。小平同志说,虽然过去我们搞过“工业七十条”,1975年搞过“工业二十条”,但我们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企业法。

根据小平同志的指示,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81年就拿出了《工业企业法(初稿)》,但因为当时各方面对企业领导体制看法不同,未能出台。其实,关于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小平同志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已明确指出要有准备有步骤地改变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说可以考虑实行工厂管理委员会或公司董事会或经济联合体的联合委员会领导和监督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这一段话,在1983年出版《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时,小平同志照顾到部分同志的意见作了删节。到了1987年7月1日,《人民日报》重新发表小平同志这篇文章时,又按照原记录补全。从这一点可以看到,小平同志对问题只要抓住就不放松,并创造条件一定要促其实现。

1983年底,邓小平同志再次向彭真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要改变现有企业领导制度,要求彭真同志按照厂长负责制框架加快制定《工业企业法》。当时,我在几个全国会上都传达了他的讲话精神。1984年初,在彭真同志领导下再次着手进行《工业企业法》起草的调查工作。在座谈会上,彭真同志让我讲改革企业领导体制的必要性和企业领导体制改革历史。虽然得到了一些省、市领导同志的支持,但仍有些同志对改变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不理解。我们向中央书记处汇报了调查情况后,胡耀邦同志严肃指出,企业不能没有责任制,企业无人负责,实质是无权负责、无力负责、无法负责,这种状况必须在领导制度上加以改革。随后以中办、国办的名义下发通知,把我们拟定的《工业企业法(草案)》发给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大连、常州6个城市进行试点。东北是建国初期曾试行过厂长负责制的地方,这次沈阳的同志就问,这个决定实行了还改不改?看来不少同志存有顾虑。这一年冬天,我们又沿长江流域召开专门工作会议。由于意见不一致,《工业企业法》几次都没能提交全国人大讨论。企业必须有法制。在《工业企业法》一时不能出台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81年和1982年先后下发过三个条例,即《企业党组织工作条例》、《厂长工作条例》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条例》,初步拟定了企业各方面的责任制度,为实行厂长负责制创造必要条件。198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修改后的三个条例。这一次是按照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在部分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试点的。1988年3月,在中央召开的十三届二中全会上统一了思想,同年4月,经七届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工业企业法》。邓小平同志为这部法律的出台奋斗了整整十年!

邓小平同志在企业改革中,坚持抓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促使企业走向市场。

三、企业管理是件大事情

早在1975年讨论“工业二十条”时,邓小平同志就肯定过去的“工业七十条”是个好文件。1975年8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发展工业的几点意见》中指出,企业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企业管理秩序不好,设备完好率差。特别是重工业,问题更突出。他说,企业里浪费惊人,要好好整顿。他特别强调管理的重要性。1980年小平同志在接见日本朋友川又克二前,我向他汇报成立中国企业管理协会这件事时,小平同志以他那严肃的语气告诉大家说,企业管理是一件大事情,一定要抓好。他的这一指示精神,一直在鼓励着我们大家。

四、重视知识,重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小平同志抓经济体制改革,抓国民经济发展,一贯把重点放在企业上,特别是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上。他多次对我们说,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大的企业都要有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同时企业必须重视“四有”职工队伍的建设,要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小平同志重视知识,重视知识分子,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他不止一次对我们说,在企业,要培养高水平的管理人员。说学校恢复高考后,培养出一大批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要充实到企业的管理与技术队伍中。根据小平同志的意见,我们在全国企业中开展了大规模的技术和文化补课,即“双补”活动,收到很大效果。

邓小平同志是一代伟人,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也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们要学习小平同志坚持原则、毫不妥协的精神,敢于和善于向不良倾向坚决斗争的精神。“文革”前夕,国家经委在北京饭店召开了一次政治工作会议,那时正是林彪所谓的突出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的时候,当时的《解放军报》连续发表六七篇“论突出政治”的社论,对会议冲击很大,使得主持工交生产的部门很为难。是邓小平同志出来讲话。小平同志讲,突出政治不能落空,突出政治一定要落在“三大革命”运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上。小平同志这番讲话,表现出一种毫不妥协的大无畏精神,使大家感到很振奋。“文革”期间,邓小平同志坚持全面整顿,也是对“四人帮”进行不妥协的斗争。打倒“四人帮”以后,针对当时制定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邓小平同志给予了坚决的抵制。不论是对内对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党的高级领导,邓小平同志为党的事业不计个人得失,坚持党的原则,坚持正确的,反对错误的,包括他多次批评我们有些部门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都表现了邓小平同志坚持原则的作风。

我们要学习小平同志不计个人恩怨、大公无私的优良品质。邓小平同志曾三次被错误地批判,又三次复出。但在总结“文革”这一段历史时,有的人否定毛主席、否定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坚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维护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充分体现出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

我们要学习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时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有人曾说他是“保守派”,小平同志几次讲“我是实事求是派”。在企业改革中,很多厂长都很有感慨,认为世界上最难的就是实事求是。人们往往很难做到实事求是。工作中有了一点成就就容易脑袋发热,不实事求是;遇到一点困难、逆境就灰心丧气,忽“左”忽右,也不实事求是。所以做到实事求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邓小平同志是我们的榜样。

我们要学习小平同志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伟大的气魄,善于思考,善于抓重点、抓要害、抓主要矛盾的思想方法。小平同志抓铁路整顿,整个经济命脉就抓住了;抓企业改革,首先抓企业领导体制改革,抓住了要害。我们一些同志往往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忙了半天,很难见效,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我们要学习小平同志果断干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小平同志开会从来不拖拉,讲话不多,条理清楚。这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记得一次邓小平同志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他只讲了20分钟就解决了我们讨论中的好多问题。还有一次政治局召开会议,听我汇报物资工作。那次小平同志坐在我旁边一再提醒我,要抓住要点,讲快点,不要啰嗦。这都反映出小平同志实实在在的、高效率的工作作风。

邓小平同志离开了我们,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导师。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他为我们留下的十分可贵的精神,高举他创立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把小平同志曾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