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袁宝华文集第九卷:永远的怀念
8061200000026

第26章 纪念康世恩同志

(1996年3月25日)

康世恩同志逝世一周年了,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来缅怀这位一生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老战友。

康世恩同志在青年时代就积极投身革命。读中学的时候,他就怀着爱国热情成为学生运动领袖。后来,考进清华大学,很快就参加了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并担任了学生运动的领导工作。抗日战争开始,他进入革命根据地,参加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工作,直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了大西北以后,他随军转入石油战线,到了玉门油矿,从此开始了他之后数十年的经济建设工作。

建国伊始,人们对中国能不能发展石油工业,有没有石油资源,是持有疑虑的。是李四光等同志在50年代初从地质理论上回答了这个问题。对此,有人怀疑,有人受到鼓舞。康世恩同志是当时对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充满信心的少数几个人之一。大庆石油会战的成功,把理论变为现实。而这一现实得以实现的组织者是时任石油工业部正、副部长的余秋里同志和康世恩同志。秋里同志是高层次的指挥员,而在前线带领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是康世恩同志。是他们坚信科学,敢于实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硬是在一块不毛之地建起了一个现代化大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大庆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凝聚了秋里同志、世恩同志的心血。他们创造的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产生了极大影响。

继余秋里同志之后,康世恩同志担任了石油工业部部长。当时,我们工作上联系较多。“文革”开始,康世恩同志首当其冲受到“四人帮”的迫害。康世恩同志是石油战线出了名的人物,日子更不好过。“运动”开始不久,他就“靠边站”了。说起解除对康世恩同志的“靠边站”,还得感谢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那是1969年初的一个夜晚,周总理在国务院会议室召开会议,听取渤海的冰情汇报。当时渤海的石油勘探平台受到冰情的严重威胁。为此,会议决定派人前去就地组织抢救。会上,总理问秋里同志:“这件事派谁去?”秋里说:“康世恩同志熟悉情况,懂技术,最好他去。”总理立即指示与会的石油部军代表:“马上叫康世恩同志来。”此时,世恩同志还未“解放”。于是总理补充一句:“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说服群众,马上让他去。”片刻之后,总理灵机一动,又指示军代表:“马上让他到我这来,现在就来,我要当面向他交代任务。”从此,康世恩同志这才真正“解放”了出来,开始工作。

当时,国务院决定将煤炭、石油、化工三个工业部合并成立燃化工业部,由世恩同志担任部长。上任后,在他的督促下先后将三个部“靠边站”的主要领导同志恢复了工作,使原三个部的局面很快稳定了下来,恢复了正常工作秩序。从这一点也看出了世恩同志非凡的组织领导才能。由于他在燃化工业部出色的工作,也为以后恢复煤炭、石油、化工三部建制并步入正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70年7月1日,新的国家计委正式成立,秋里同志任主任。我同康世恩同志工作联系就更多了。那时,一些煤矿停产“闹革命”,铁路也处于半瘫痪状态,城市生产、生活用煤紧张,计委几乎天天向世恩同志要油。虽然油也紧张,但烧油是最简便的办法,也是最救急的办法,一些热电厂烧油,一些企业的动力锅炉也烧油。对此,康世恩同志是不愿意的,烧了油就少炼油,但他顾全大局。

粉碎“四人帮”后,国务院于1977年在大庆召开“工业学大庆”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开得非常好,一方面把大庆这面旗帜又树了起来,再次肯定了大庆的成绩与经验。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企业整顿的问题,整顿被“四人帮”搞乱了的企业,强化企业管理。所以说,整顿企业、加强企业管理是从这次学大庆会议开始的。

1978年初恢复成立国家经委,康世恩同志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委主任。从此,我们是朝夕相处了,这使我对世恩同志了解更多,对他的工作作风理解得也更深了。他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他作风民主,尊重他人,从不骄傲自满。有的局外人往往认为世恩同志性情粗暴,爱发脾气,不听别人的意见,主观性强。我和他相处多年,深深感到,他是一位能真诚相见的人。作为“班长”,他从不独断专行,有事都同同志们商量,有民主作风,尊重同志们的意见,从来不事先没跟你打招呼,就召开会议宣布重大问题。作为“班长”,这一点非常重要。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团结共事,友好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比什么都重要,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他具有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世恩同志虽然以前已进入清华大学地学系学习,但那时中国在日本帝国主义欺侮下,偌大的华北已放不下一张课桌。救民众于水火,他毅然脱下学生装,参加了革命。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上调他到工业战线,说句实话,他在大学学到的一些知识,此时能够记上几个名词就不错了。实际上他是从头学起的。几十年来,世恩同志是在工作中学、在实践中学。他刻苦学习,他学进去了,成为国家在石油工业领域里有数的几位行家里手。他非常珍惜他在玉门工作的这段经历。他对我讲,玉门这段时期的学习给他打下了基础。他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进取、不断积累,为他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世恩同志非常尊重专家,在工作中虚心向他们学习,经常向他们请教问题。他到了大庆以后,更加奋发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大庆这段时间,对他来说是发展、充实、提高了。特别是在后来的引进项目过程中,充分显示出了他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

他是一位实干家。他对工作的困难,既有在战略上藐视的勇气,又有在战术上充分重视困难、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和坚强意志。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对工作总是很乐观,充满信心,总是抱着必胜的信心,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斗志。在战术上重视困难,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工作扎扎实实,不马虎应付,处处考虑周全之后才下决心,排除万难,争取胜利。这充分体现了一个革命家的意志和魄力。

他具有不怕苦、不怕累、革命加拼命、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世恩同志都从不知疲倦地工作,从不叫苦叫累,从而带动了他身边的同志也都拼命地工作。大庆人的工作作风就是例证。他们用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创造出了大庆这面旗帜。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王铁人”等一大批英雄人物就是在他这样的指挥员手下带出来的战士。

他有一种从不服输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魄力。他敢想敢干,勤于思考,勇于开拓。他决定要做的事,从不放松,总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把它办好。

他具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他总是亲临前线,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他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大庆会战时,有一次在露天开大会,他正做动员报告,突然天下起大雨,身边的工作人员拿来雨衣给他披上,他立即甩掉了,坚持和工人一样在雨中把会开完。这件事对工人影响很大。他明白,任何时候都是群众看领导,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看领导。在这个问题上,他总是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还有,在大庆油田初期,他率领职工用“干打垒”方法解决住房困难。在当时的条件下,在创业之初,这种“干打垒”精神是多么可贵!因为是创业,创业阶段是要投入的,投到什么地方?他们响亮地提出,先生产,后生活。不是不要生活,“干打垒”就是解决生活问题,无非是在生活上少投入,更多地投入到生产上去,这是完全正确的。今天,我们的生产、生活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同一些发达国家比,我们仍处于创业阶段,国家不富裕,还有几千万人得不到温饱,我们不能把穷日子当富日子过,仍然要提倡艰苦奋斗的作风,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

他善于发现和运用典型来指导工作。世恩同志从事领导工作时间较长,他的领导艺术相当高明。他善于发现和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他深深懂得毛主席关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抓典型,抓重点,发现和运用典型来指导工作,带动和搞好全局的重要性。大庆许多先进人物,如果没有领导去发现,他们还不是默默无闻地工作,能发挥那么大的积极作用吗?领导人的责任之一就是要善于发现职工中的积极因素。世恩同志多年在生产第一线,这方面工作他做得非常出色。

他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解剖自己。世恩同志是知识分子出身,但没有知识分子爱讲面子的坏习气。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做自我批评,从不隐瞒自己的错误。而且别人对他的批评,有时话说的不对,甚至过火,他都泰然处之,从不计较。“渤海二号”事件发生后,他受到批评,但他一句怨言都没有。

他工作很放手。世恩同志主持经委工作期间,根据李先念同志的意见,从1978年到1980年我三次出国考察,每次都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的工作都压在世恩同志身上。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他很支持我们出去考察。这三次考察对我们改革开放,特别是如何进行企业管理起了启蒙性的作用。这与世恩同志的放手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他十分关心提高企业干部素质的工作。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的成立和举办经济干部、企业干部轮训,都是在他的关怀下进行的。1979年3月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成立,同时第一期企业管理研究班也举行开学典礼,世恩同志做了一个动员报告,在报告中他提出了十六字培训方针,即“解放思想,独立思考,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最初我们只计划培训企业的厂长(经理),他提出厂长(经理)要培训,与企业工作关系密切的省、市经委主任也要培训。他说:“中国企协举办的企业管理研究班,各地经委主任、副主任应是研究班的第一培训对象。”这一培训工作前后数十期,对后来的工作起了很大的启蒙和推动作用。直到世恩同志离开经委,见到我时还常常问起中国企协的工作情况。

回忆康世恩同志的一生,他的光辉业绩历历在目,令人钦佩。他一生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业战线特别是在石油工业战线上建立了丰功伟绩。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评价一个人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在工作上也有过失误,但和他一生为党做出的工作成绩比起来是很次要的。

康世恩同志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上,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为全局的利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不愧是一位又红又专的革命者和建设者,他的光辉业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也必将永远砥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