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1997年1月-2011年5月)
8061100000121

第121章 陈云同志在延安主持中组部工作期间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与实践

(2005年3月1日)

陈云同志1995年4月去世后,我写了两篇纪念文章,一篇是对他的怀念,文中讲述了一些无法忘怀的往事,发表在《中国企业报》上。后来我又写了《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一文,曾在纪念陈云同志的研讨会上发表。

今年是陈云同志百年诞辰,中央文献研究室要组织召开纪念陈云同志的研讨会,并出版纪念册子,要我写一篇纪念文章。我考虑很久,要说的话大多在以前那两篇文章中讲了。后来想在陈云同志1937年至1944年担任中央组织部长期间,我正好有幸在他领导下工作3年,主要工作是负责接待、审查、了解和调配干部。在此期间给我影响颇为深刻的是陈云同志关于干部工作的思想与实践。我想这个问题对我们今天党的组织建设工作仍有重要意义。

陈云同志在延安主持中组部工作期间写了很多关于干部工作的文章。在《陈云文选》第1卷中收集陈云同志关于干部问题论述的文章就有5篇,分别是《论干部政策》(1938)、《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1939)、《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1940)、《尊重和团结非党干部是党的重要政策》(1941)、《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1942)。另外,陈云同志还发表了其他关于干部问题的论述和文章。有些文章的整篇内容我也是以后才看到的。

一、延安时期干部队伍的状况

1935年“一二·九”运动以后,革命进入高潮,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使民众大为失望,这时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了联合抗日的主张,所以,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都寄予厚望。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投奔革命。当时,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而八路军开到了抗日前线,在平型关打了大胜仗。大批知识分子涌入延安。前方,抗日根据地迅速发展起来,根据地党的建设也发展很快。不仅是知识分子,许多觉悟了的农民也纷纷入党。当时的确是党的事业大发展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国民党加强反共,在国统区内大肆迫害进步分子,逮捕共产党员,袭击新四军办事处。当时影响较大的有湖南的“平江惨案”,1941年初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此情况下,我党在国统区采取了精干隐蔽的政策。当时的干部队伍的情况是,我党在国统区已经发展了一大批党的组织和干部,也有一批党的干部被捕或牺牲。所以,国统区的党组织处于收缩状态,撤出一批干部到延安和其他解放区。前方根据地经过大发展后也需要整顿和巩固。因此,党中央决定从前方调集大批干部回延安学习。如何提高这些干部的水平,使之更好地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就成为我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些干部都有实际工作经验,但需要学习理论。这就是当时干部队伍的大体状况。

二、干部队伍的组成

陈云同志在任中组部部长期间很重视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我在他领导下工作几年,对此深有体会。当时,我们革命队伍的干部大致由以下四部分人员构成:

第一,知识分子干部。陈云同志非常重视知识分子干部。他曾经讲过,知识分子是革命的力量,并且是重要的革命力量。我们要把这股力量吸收进来,在抗战工作和革命事业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1939年党中央作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进入革命队伍的决定。党中央指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中国革命就不可能取得胜利。所以,党中央对知识分子干部非常重视。当时在延安开办了抗大、陕北公学、女子大学、青年干部学校,主要是吸收和培养大批知识分子干部。对于知识分子干部,我党一方面是放手使用,另一方面是抓紧培养。陈云同志说,知识分子的特点是一高兴就来灵感,一不高兴就会伤感,容易感情用事。因此,知识分子干部进入革命队伍后要学习马列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问题。当时的一个客观情况是,大批知识分子干部新进党内,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特别是学生出身的知识分子干部,更是缺乏实际工作的锻炼。对于这一部分干部,陈云同志提倡他们应当到实际中去,到基层、到农村、到工厂、到工农群众中去,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第二,老干部,即长征过来的,监狱出来的和曾在白区坚持工作的干部。对于老干部,陈云同志认为是党的宝贵财富,他们经受过严峻的考验和锻炼,有实际工作经验。这批干部有工作热情和经验,但很多人特别是长征过来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陈云同志对这部分干部也非常重视。他提出工农干部要知识化。从前线调回的干部有不少也是工农干部,陈云同志鼓励他们在学校学习,让他们有机会提高自己的文化理论水平。

第三,技术干部,革命队伍中还有一批技术干部。当时为了支援大规模的抗日战争,就需要发展大规模的军工,除了从敌人手上夺取武器外,我们自己也要拥有生产武器的能力,而且还要为军队和根据地的百姓提供足够的生活资料。为此,党中央于1941年专门作出了关于技术工作的决定,即党员干部要去做技术工作。可是许多来延安的技术干部却愿意做政治工作,而不愿意做技术工作。当时有一位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同志,他曾经加入英国共产党,抗战后回国,到延安,就要求做政治工作,而不愿意做技术工作。他说他参加革命就是来做政治工作的。经再三说服后他去延安大学任秘书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陈云同志也很重视技术干部,他认为技术干部是革命队伍不可缺少的力量。

第四,非党干部,当时无论是在根据地还是在国统区,我们干部队伍中党员只占少数。比如,当时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了“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大量的是非党干部。陈云同志非常重视非党干部的作用。他认为非党干部是我们党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的良好渠道。因此,不团结非党干部就不能团结全国人民,中国革命就不可能取得胜利。党的干部与非党干部的团结问题关系到中国革命的成败。陈云同志反复提出尊重与团结非党干部是我党干部政策的重要方面。我们党要反对关门主义和宗派主义,党的干部与非党干部要精诚合作,共同开展工作。陈云同志既是这么说的,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身体力行。1941年,陈云同志同中组部干部科人员一起在延安与一批非党干部谈话,其中陈云同志亲自找一位男高音歌唱家谈话,倾听他的意见,指出他的缺点,并鼓励他更好地为党工作。经过陈云同志的教育和鼓励,此人进步很快。1941年,中共中央专门作出了关于非党干部的决定。这些与陈云同志的努力都是分不开的。陈云同志为此还专门撰文《尊重和团结非党干部是党的重要政策》,后来收入《陈云文选》第1卷。

既然革命队伍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干部,那么也就由此产生了干部之间的团结问题,特别是新老干部之间的团结问题,这个问题也往往是知识分子干部与工农干部的团结问题。老干部居于领导地位,但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工作能力也可能不如新干部;而新干部则实际工作经验不足。陈云同志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他提出,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新老干部都有学习提高的客观需要。老干部要善于总结过去工作的经验,学习文化理论;新干部则需要到基层去经受实际锻炼,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新老干部之间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陈云同志特别强调,为了革命事业健康成长,后继有人,必须重视新老干部的团结。为此,老干部要注意团结新干部,同新干部一道开展工作。新干部要虚心学习老干部的长处。这里同时也有党员干部与非党干部的团结问题,上面已经谈到了党员干部要尊重和团结非党干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反对关门主义和宗派主义。

总之,抗战时期,我们干部队伍的构成既有老干部,包括长征过来的红军老干部、工农老干部,还有从国统区监狱里出来的干部,又包括抗战高潮期间新进入革命队伍的新干部,主要是知识分子干部。新老干部中都包含技术干部,另外是大量的非党干部。陈云同志针对各类干部的不同特点实行了既互相联系又有区别和针对性的干部政策,以保证革命事业的发展对干部的需要。

三、干部队伍的建设

陈云同志在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针对抗日战争的复杂局面给我党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提出了大量有真知灼见的思想,并富有成效地付诸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中。归纳起来,陈云同志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要正确选拔干部。陈云同志关于干部队伍选拔标准问题的论述是其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方面。陈云同志指出,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干部的选拔标准。陈云同志教导我们首先要了解干部。陈云同志认为把握好德与才的关系是干部选拔中很重要的一条。毛主席提出干部的选拔标准是“德才兼备”。陈云同志在此基础上又具体化为四条标准:(1)忠于无产阶级事业,忠于党;(2)与群众密切联系;(3)能够独立开展工作;(4)遵守革命纪律。陈云同志指出,选拔干部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德,即政治方面,另一个是才,即能力方面。选拔标准应当是德才统一,以德为主,不能只看本领的高低,还要看本质的好坏。同时还提出不要只用一只眼睛看人,要用两只眼睛看人,即要全面历史地看人,既看其长处与现在,也看其缺点与过去。组织部门选拔干部主要是看其长处,因为用人是用其长处。我在中组部工作期间,陈云同志第一次找我谈话时就告诫我,在组织部工作一定要用两只眼睛看人,要发现干部的优点和长处,否则就没有可用之人了。陈云同志还提出了解干部不光只是看他的档案材料,还必须与本人当面谈话,通过“相相面”来进一步地了解干部,另外还应当看旁人的证明材料及别人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历史地了解干部,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的标准选拔任用干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有“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精辟论述。毫不夸张地说,陈云同志关于干部德与才关系的思想成功地运用和发扬了我国古代先哲的智慧。

第二,要正确使用干部。陈云同志认为要正确使用干部就必须讲究干部政策,即用人之道,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任人唯贤,就是要用人得当,即用其所长。一方面是干部的才干,另一方面是工作的需要。这两者之间可能有矛盾,但工作中需要兼顾考虑。由于使用干部是用其所长,因此,在这个问题上要量才为主。比如在使用知识分子干部上,中央组织部就贯彻了用其所长、大胆使用的政策。陈云同志特别指出,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具有宏大的气量和宽广的胸怀,要尽量使用本领大的人。很可能你所使用的人比你的本事大,但你还必须用他。这才是真正的任人唯贤。陈云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承认人之长,检查己之短。在这个问题上要反对嫉贤妒能,反对阿Q精神,因为这样做既损人,也不利于党的事业。

1941年下半年,中共中央进行机构精简,中央组织部也从几十人精简到16人的编制。这16个人包括部长及秘书、干部科科长及干事、秘书处秘书长及干事、档案室的负责人及干事。陈云同志还兼任党务委员会书记,党务委员会有一个秘书和干事也在这16个人之内。除了部长外,干部科、秘书处、档案室和党务委员会这四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是从国民党监狱中出来的干部,年龄也就在30多岁。干部科有2个同志,秘书处有1名干事与陈云同志的秘书,这4人都是从国统区来的从事地下工作的老同志。另外有4人,即秘书处的3个干事和党务委员会的1名干事,这4人都是“一二·九”运动后入党的北平与天津的大学生。最后的4个人是陈云同志、档案室的1名老红军以及抗战初期来延安的1名中学生和1名职员。中央机构精简后,中组部的机关事务工作归中央办公厅负责,中组部秘书处的分工是做干部事务工作,即做干部的接待、审查、了解和调配工作。陈云同志开玩笑地说:你们几个大学生在秘书长的领导下给我做门市工作,另外也安排其他几个老同志做干部研究工作,文化水平低的同志就安排做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在这里又一次体现了陈云同志“用其所长”的思想。陈云同志说,使用干部既是学问,也是艺术。要把个人的能力与工作需要结合起来,很重要的一条是反对论资排辈,要重视培养和提拔青年干部与知识分子干部。

第三,要培养和爱护干部。陈云同志认为,对干部不光要使用,培养和爱护干部也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他常说,既然把某个人放在干部岗位上了,就要多方面地爱护、支持、关心和帮助他。这就需要干部自己加强学习,组织上也要对干部不断进行培训,并要注意经常检查他们的实际工作情况,使他们能够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在这一点上,陈云同志还提倡干部之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他认为这样能使干部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更快地进步。就拿我来说,“一二·九”运动以后,1936年我在学校入党,七七事变之后回家乡做地下工作,1940年底到延安,组织上安排我去中央党校学习了3个月,学习结束后又调到中组部工作。

当时的中组部在陈云同志倡导下非常注重干部的学习。陈云同志和其他领导同志组织了学习小组定期学习。陶铸同志也是学习小组的成员之一。每次学习都让我们参加。我记得每次学习大家拿着一大堆书引经据典,争论得十分激烈。陈云同志十分重视哲学的学习。而哲学正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因此,要通过哲学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方法与水平,从而避免在工作中犯错误。陈云同志还特别注意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他强调要通过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仅是背诵文章内容。要把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陈云同志还特别重视干部的自律问题。他说干部要严于自律。特别对于知识分子干部,陈云同志更加强调学习。他的一位秘书是燕京大学的学生,在做了几年秘书工作后,陈云同志派他去县里做实际工作。在中央机构精简中离开中组部的人员大都被派到基层做实际工作。

1942年,我党开始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在整风运动的学习中,陈云同志要求我们每人都写学习笔记。陈云同志看后写上评语,然后再找我们每个人谈话。一天晚上,陈云同志来到我的房间,同我交谈了半个多小时。在看了我的学习笔记后,结合平时对我的了解,陈云同志既表扬了我,又批评了我。他说:“你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好的,但还是缺乏经验,有自以为是、主观主义的倾向,这是不好的。”陈云同志在我学习笔记上的批语是:自以为是、自恃聪敏。这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使我终生难忘。

第四,审查干部。为了保证革命队伍干部的纯洁性,不让一个坏人钻进我们干部内部。延安整风运动后,党中央决定对干部进行全面的审查。为此,我们党进行了干部审查运动。后来看党中央的决定,干部审查运动是既有成绩,又有错误。成绩是主要的,它搞清了干部队伍的状况。其错误的一面是康生搞“抢救运动”把干部审查运动扩大化了,其间伤害了一批干部。那时我在中组部工作,负责接待从抗日根据地、国统区回延安的干部,另外还包括延安各个单位之间互相调动的干部。对于每一位干部,中组部都要进行认真审查。在审查过程中,我们既听本人讲,又让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写证明材料。这些证明材料大多是在延安的人员写的,有些是拍电报到前方请前方有关人员写材料后送到组织部,有些甚至请周总理安排在国统区工作的人员为我们提供。应该说,干部审查是一个十分必要而又非常复杂的工作,它既关系到我们革命队伍的纯洁,又关系到干部本人的政治生命。所以,必须十分谨慎。陈云同志亲自参加了对一位从北平来的大学生的审查。有人揭发这位同志是托派,这位同志听后就哭了。陈云同志说:你放心,我们会对你负责,查清事实真相的。后来查清这是个误传,这位同志被证明是个好同志,建国后曾任建设部副部长。又比如解放后曾任南京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的匡亚明是个入党早、又坐过较长时间国民党监狱的同志。后来经中组部审查证明他在监狱中表现很好。匡亚明同志曾经担任康生的政治秘书,整风审查干部期间,康生为了保自己就说他有问题。于是该同志又被送到中央组织部进行第二次审查。最后还是证明陈云同志第一次的审查结论是正确的。陈云同志曾说,干部审查事关重大,要非常谨慎。被审查干部的结论不能由审查者个人作出,而必须由中组部部务会议讨论后作出。这既是对党组织负责,也是对干部本人负责。陈云同志还指出,对一件事要用90%的精力作调查研究,用10%的时间作结论。总之,在干部审查问题上,陈云同志自始至终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看问题与处理问题都从实际出发,作出的每一项决定都是非常慎重的。

光阴荏苒,陈云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陈云同志的一生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他为中国革命立下的丰功伟绩我们后来人永远都不能忘记。他为我们留下了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好好学习,认真领会,以更加出色的工作业绩来纪念陈云同志的百年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