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袁宝华文集第三卷:文选(1984年7月-1987年12月)
8061000000043

第43章 加强管理,发展医药事业

(1985年12月11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医药行业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方针的指引下,实行了产销结合,中西药品和医疗器械统一管理体制,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医药管理的决定》,从组织上保证了医药经济建设和改革的顺利进行,在生产供应、企业管理和整顿、技术进步、科研教育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从产品质量上看,近几年医药行业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很多企业逐步建立完善了质量保证体系,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利用外资和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工作进展比较快。近几年有500多个新产品投放市场,产品结构趋向合理。中药材紧缺品种从140种下降为81种,全国中药平均成方率达到90%。医疗器械品种规格大幅度增加。近五年共取得医药科技成果1200多项,部分成果已投入生产,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985年以来,大家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深入开展质量大检查,把查处制售假药、劣药和纠正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先后查处了晋江假药,河北魏县、安徽淮北销售淘汰药,以及非法经销安钠咖案件,整顿了医药市场,打击了违法行为,纠正了一部分企业忽视产品质量、药品质量下降的问题,端正了经营作风,医药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加强。

据统计,医药行业已提前两年达到了“六五”规定的主要指标。医药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5.4%,医药总销售额平均每年递增8.6%,工商税利平均每年递增7.2%,医药产品五年累计创汇27.4亿美元。医药生产和流通已经开始出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几年来医药工作的成绩很大,但问题不少。对质量问题和不正之风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继续狠抓不放,敢查敢管,抓出更大的成效来。

下面就医药工作几个问题讲些意见:

1.加强中药管理。中药工作,要争取三年大见成效,这是国务院提出的战略任务。

首先,必须大力加强中药材的信息指导和生产、收购工作,特别要重视紧缺品种和小品种的生产、收购。这和市场上小商品脱销的道理一样。目前一部分小药材品种的生产、收购下降问题比较突出,潜在着新的供需脱节,必须采取得力的措施,防止出现新的紧缺。

其次,要加强中药的质量管理工作,采取有力的措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中药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检验机构。凡是伪、劣药材,质量低劣的药材,一经发现,立即封存,停止销售,就地销毁。要继续把提高饮片质量的问题放到突出的地位加以解决。

第三,要努力发展中药科研工作,推广科技新成果,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要吸引社会各业的科研力量,为中药的科研开发服务。要重视对中药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特别要发挥老药工的作用。老药工有丰富的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认真总结他们的丰富经验,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继承发扬。国家医药管理局给老药工颁发荣誉证书,召开老药工代表大会表彰他们的事迹,这对于发挥老药工的积极性,继承和发扬祖国在这方面的传统和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总结中药方面的经验,整理成丛书。这是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本建设工作。中药资源保护工作,要制定政策。现在有些地方有些品种的中药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要坚决予以制止。

2.加强医药质量管理工作。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必须狠狠地抓,坚持不懈地抓。

首先,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提高产品质量是一项战略任务,要有战略的眼光。过去,毛主席讲过:质量第一、品种第一。他认为质量品种起带头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其意义和重要性。现在实行对外开放,我国工业产品面临着同国外产品的激烈竞争。产品质量的好坏是我们能否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扩大出口创汇,最根本是靠产品质量和开发新的品种,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要争取有更多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某些品种要占领国际市场。

其次,加强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这是我们管理工作的薄弱地方。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信息源,也是我们行业的信息源。正确的记录是正确的信息,虚假的记录就是错误的信息。要加强质量管理,就需要加强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要提高产品质量,就要提高基础工作的质量。所有企业都要保证达到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把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第三,抓好企业的技术进步,为提高产品质量创造条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采用先进设备、材料和工艺流程,都要着眼于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当前,中西药、新药产品的开发力量比较薄弱,应有计划地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要加强技术改造和科研成果的生产转化,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第四,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各级医药管理部门腰杆子要硬,要敢抓敢管敢处理。对全国所有医药企业的质量问题,包括乡镇企业的医药产品质量问题,都要加强检查。要加快建立健全行业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的步伐,已经建成的国家级检测中心要尽快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全国性的质量检测网。检查和监督工作要做到经常化。对名优产品,凡质量下降的,或因管理粗放不能保证按优质标准生产的,都要收回奖牌,取消其荣誉称号。当然,恢复到优质标准的,荣誉称号还可以恢复。要赏罚分明。

3.加强计划管理。根据医药商品的特殊要求,医药生产、供应工作的计划管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改革过去老一套计划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微观搞活和宏观管理要求的新的计划管理体系。既要加强宏观控制,又要把微观搞活。医药产品要保持一定比例的指令性计划,这是由医药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对于定为指令性计划管理的关键品种,要严格按计划生产、调拨和销售。指令性计划指标不光是数量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更重要的是保证质量的指标。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的品种,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按指导性计划指标组织生产和经营。指导性计划一定要有指导性的手段。不光是行政手段,还要有经济手段和其他方面的制约手段。非计划管理的三类小品种,各级医药管理部门都要放权给企业,同时搞好调查研究,进行检查、监督,不能完全放手。特殊的医药品种仍实行严格的特殊专项管理。

对医药这一特殊商品,还应在管理上给予特殊政策。如给予低息贷款,税利实行优惠政策,在价格上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对一些小品种医药还需在财政上给予扶植与补贴等等,以利于医药事业的发展。

4.加强行业管理。随着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范围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国家医药管理局要从具体管理系统内企业的生产经营转向搞好全行业管理。国家医药管理局是全国医药行业的主管部门,全国医药行业的管理都要由国家医药管理局负责。行业管理不是行政那一套管理办法,不是要任命干部,不是要财务核算,不是物资调拨,主要是对全行业进行宏观管理。国家医药管理局要尽快地建立完善全国医药行业管理体系,制定行业管理办法,把全国医药行业管理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