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袁宝华文集第三卷:文选(1984年7月-1987年12月)
8061000000138

第138章 成立会上的讲话

(1988年4月17日)

创办《中国企业报》,一些同志很早就在酝酿了,终于在今年初创办起来了。现在是周二刊,一星期两张。以后争取周三、周四、周五刊,以至办成日报。

办报纸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是要担风险的。报纸能不能得到大家喜欢,有没有人订阅,还要经受考验。但办一张全国性的、也是专业性的企业报纸,经常反映企业的发展与变化,是形势的要求。所以,我们下决心办《中国企业报》。

《中国企业报》首先应该是企业的喉舌。它要反映企业的活动,以企业为对象,面向企业,为企业服务,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宣传企业的成就,介绍企业的经验,反映企业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一句话,为企业排忧,为企业解难,为企业说话,为企业服务,《中国企业报》才能兴旺发达,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其次,《中国企业报》应该是企业改革的号角。这些年来,我们企业的改革有很大发展,取得很大成绩。我们的报纸要为企业改革摇旗呐喊,成为企业改革的号角。企业改革需要深化,有许多问题需要去探索。改革,就是改革那些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困难还会不断出现。我们的报纸,作为企业改革的号角,要勇敢地揭露矛盾,要敢于触及矛盾的核心问题。要有战斗性,敢于向落后的现象作斗争,无情地鞭笞落后现象。报纸是改革的武器,要有原则性、坚定性。要坚持原则,毫不妥协,凡是我们办的事就要办到底。对反映出来的不合理现象,要有答复。反映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揭露矛盾是为了解决矛盾。报纸应该研究改革,提出改革的建议,总结改革的经验,宣传改革的政策。

第三,《中国企业报》还应该是企业家的战友,要与企业家并肩战斗。应该说,成为一个企业家不容易。在吃“大锅饭”的情况下,不可能产生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乡镇企业因为没有“大锅饭”可吃,赤手空拳,背水作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确实“逼”出来一批企业家。这几年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承包制的实践也证明,只有把企业“逼”到自负盈亏的道路上,企业才有活力,企业家才会应运而生。企业家是从众多企业经营者中拼搏出来的。《中国企业报》就要和正在拼搏的企业家并肩战斗。

当然,我们企业眼前的客观条件还不好,还没有一个让企业家充分施展才干的舞台。必须给企业和企业家提供一个活动的舞台,这个舞台就是社会主义商品市场,让企业家在这个市场的大江大海中游泳锻炼。如果没有市场,最后还得去找市长,政企分开就不能落实。我总是想,国家不应采取保护主义,不应拒绝外国产品进来。如果闭关锁国,只能保护落后,我们的产品就不能在竞争中提高、创新,就不能打到国际市场上去。

我们报纸要为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市场呼吁,反映情况,介绍经验,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要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探索它的规律,为企业家提供活动舞台服务。我们的报纸要为造就宏大的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创造条件。

《中国企业报》是一张全国性的专业报纸,应该有其独立性,即在忠实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前提下,要有独特的风格,独创的精神,独有的角度,立足在企业,成为企业的舆论阵地。企业是国民经济活动的细胞,国民经济以企业为本。《中国企业报》的立论就是“企业本位论”。当然,报纸有一条重要原则,是它的公正性。在坚持公正性的同时,要有鲜明的倾向性和针对性。不然,就流于一般化;而一般化不是我们企业所需要的。一个时期要有一个时期的重点,集中力量攻克一个堡垒,完成一个战斗或战役的任务,取得战果。在公正性与倾向性问题上要态度鲜明。既要敢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又要认真承担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统一起来。

最后,我们办报纸应该经常听取企业、企业家的意见,使报纸成为与厂长(经理)对话的渠道,把报纸办成企业之友、厂长(经理)的讲坛。

企业管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