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高叫你的名字
8059200000001

第1章 作品荟萃(1)

将军

“15年以后,我会成为一名将军。”哥查着字典读完一本泛黄的《孙子兵法》后,右手握着书轻轻拍打着左手心,站立窗前一脸庄严,两眼望着无边天际对我说。哥那年12岁。

哥高中毕业报名参军。全县800名应届毕业生中挑选3名飞行员,哥是最后6名候选人之一。哥打开箱子搬出平时不许我翻动的几十本宝贝书:“这些都留给你了,好好学习,哥当了将军回来接你。”可哥政审没有通过。哥哭了一天,背着母亲缝好的被子到80里外县化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每月23元工资。

哥的师傅为人尖刻。哥除了干活还要给师傅洗衣打饭,星期天还去乡下帮助师傅家干田里的活。哥的师傅烟瘾大,爱下棋,常哄着哥陪他下棋,谁输了谁就买一包“黄金叶”。哥的工资除去吃饭大都“孝敬”师傅吸烟了。学校放暑假,我背着一小口袋白蒸镆去看哥。哥屋里除了母亲缝的那床被子,啥都没有。一张苇席铺在地上,上面堆满了棋书。哥光着膀子坐在席上打棋谱能打一通宵。“目前局势是这样的,我赢师傅已在把握之中了。”哥说,晌午,哥和师傅下棋又连输三盘。哥的师傅伸着黑乎乎的手从小口袋里抓走了三个白蒸馍,我心痛得直掉泪。哥说:“兵不厌诈,你还不懂。”哥转正那天,在职工食堂与师傅挑战:“谁输一盘,一条‘黄金叶’烟。”哥将三条烟放在桌上。围观的人开始起哄。哥的师傅从兜里掏出一沓菜票:“破上下个月吃咸菜了!”哥就蹲在凳子上,一手托腮,一手调动兵马,直杀得师傅大冷天硬是出了一头汗。不少人给哥的师傅当“高参”也无济于事。哥干脆利索连胜三盘。哥收起菜票揣着烟从容潇洒走出食堂。师傅瞪着眼张着嘴半天没缓过劲儿。哥在厂里名声大响。

15年后,哥没有当将军却当上了爸爸。哥给女儿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上将。嫂子噘着嘴老大不愿意。上将升入小学后,嫂子的厂里出现困难,厂里不少职工托人找关系往哥的厂子里调。嫂子也怂恿哥去找领导谈谈。哥在屋里背着手不停踱着步子,说:“从目前局势看,我厂的效益确实不错,但是个污染严重的行业,治理是早晚的事。而你厂的产品是国家建设的资源性产品,定当扶持。”如哥所料,不出一年,哥的厂被勒令停产,嫂子的厂又红火起来。嫂子对哥佩服的不得了,对哥伺候的更周到。上将升入中学后,城里兴起建房热,双职工借钱筹资在县城新规划的职工新区盖房子。哥不为所动。老街四邻新房建成,请哥去:“燎锅底”,哥吃着人家的酒菜,看着人家的新屋,蹦出两个字“惜哉。”主人让哥说个明白。哥用手指蘸着酒在桌上画了一幅地图,一手撑着腰,一手拿着一根筷子:“目前的局势是这样的,云梦河是流入淮河的主要河流之一,横跨半个省,途径四个城市,是造成春夏两季洪灾的主要因素,现今世界是资源之争,重点在石油,10年20年后,争夺的重点将是水资源。云梦河水质优良,不但白白浪费掉还是水患之根,治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从县地理位置上看,要治理云梦河非葫芦口处莫属。在葫芦口处筑堤,受淹者职工新区首当其冲。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居不上三年五载就拆迁,岂不可惜哉?”主人不爱听,酒席未散就把哥请了出去。3年后,职工新区果然开始拆迁,哥成了县城家喻户晓的人物。

天未降大任于哥,同样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女儿上将在一次郊外春游中因车祸丧生。嫂子因失女儿之痛精神恍惚,晾晒衣服时不慎从二楼坠下,治疗3个月最终还是截瘫。为给嫂子治病哥花了所有积蓄,变卖了所置家当,还背了两万元的债务。哥却处之坦然,只是头发白了许多。闲暇时,哥推着嫂子出去“散步”,嫂子怀中抱着两样东西,一只折叠的小马扎,一副象棋。哥放稳轮椅,打开马扎,铺开棋盘,接受男女老少的挑战。不论其棋艺高低,哥从不敷衍。每次把对手逼入绝境,一声“将”之后,哥便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来,抽出一支叼在嘴上,嫂子会及时划一根火柴将烟点燃,对哥粲然一笑。哥深吸一口烟,再将烟雾从鼻孔唇缝缓缓吐出,那份踌躇满志的神态俨然一位将军。

中锋

生活像天边飘忽不定的云。大祝下岗了。

大祝有过很辉煌的年月。大祝上中学时个头儿就窜过了1.90米,县城打篮球的人中只有大祝能单手扣篮。部队的球队相中了大祝,只因他家的“历史问题”而忍痛割爱。大祝并不计较,将篮球耍得越来越熟。1974年春,省青年篮球队下基层巡回表演。与县联队打了场友谊赛。根本没把县联队这群“土包子”放在眼里的省青队,一开场就被县联队打个措手不及。大祝左晃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尤其是后抑投篮无人能敌。观众吼声振天:“大祝-扣篮!大祝-扣篮!”大祝就毫不客气飞身跃起将篮球塞进篮筐。省青队乱了阵角,县体委主任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暗示裁判把大祝“罚”下场。大祝成为一名棒中锋。

大祝凭着一只篮球从县城打到地区打到省队,南征北战驰骋球场屡建战功。可是大祝的手续还是迟迟办不下来。后来年纪大了,伤病也多了,大祝孤零一人回到县城。县机械厂正红火,就把大祝抢了去,安排到厂工会,带着厂篮球队出尽了风头。只要有大祝的比赛,体育场就被挤得水泄不通,尽管大祝已不再能单手扣篮了。后来厂子效益不好,赛事也少了,大祝就在行政上打打杂,年终给职工办点福利,再后来厂子放长假,大祝下岗了。

大祝在床上躺了三天。躺了三天的大祝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掀起来了。大祝跳下床抓起雨披往菜市场急奔。暴雨中的菜市场空空如也,大祝看见娇小的妻子孤零零躲在屋檐下,用衣服遮护着几筐鲜菜。大祝眼圈发热,想起这几年自己拿回家的钱越来越少,从没过问家中的吃喝穿戴,家里有病的母亲,上大学的女儿。这么沉重的担子压在妻子纤弱的肩头上,妻子从没怨过一句,也从不让大祝操心她的菜摊儿。大祝冲上前去把妻子紧紧拥在怀中。

大祝在菜市场摆摊儿卖菜了。大祝舍得出力气,总是自己骑着车到十几里外的菜农田里摘菜进货,菜新鲜水灵价格也公道。消息传开,大祝的菜摊儿格外热闹。生意招呼不过来,妻子说,请几个人做帮手吧。大祝笑了,那我就成了老板喽。大祝注册了个公司,招了几十名下岗工人。大祝说,咱公司经营也像打篮球,有前锋、中锋、组织后卫,还有教练指导,各司其责,按既定的战术打,还要随机应变,讲究集体配合也鼓励个人技术高超;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手的实力,扬长避短才能在竞争中得分取胜。大伙儿就笑,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大祝公司请营养专家指点,把每日人体所需补充的营养成分,合理配制“营养菜盒”,一日三餐,送货上门,大受家庭主妇欢迎。大祝还与菜农联合开发蔬菜基地,生产不施化学肥料、不喷打农药的“大祝牌”系列绿色净菜,货运到市里被一抢而空。大祝公司干脆在市里也开了几家连锁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大祝有了钱。有了钱的大祝并不觉得开心。大祝常常一个人坐在体育场,望着空空的球场发呆。妻子说,祝子,我知道你还是割舍不了你的篮球,你想干啥就干啥吧,挣了钱总得派个用场。大祝望着妻子递给他的存折,眼泪就大颗大颗地掉了下来。

“再就业杯”篮球赛是大祝公司赞助的,所有报名球队大祝公司免费提供服装安排食宿,县城热闹得像过年。冠、亚军决赛时,观众齐声喊着:“大祝-大祝-”坐在裁判席上的大祝只得下场,给大家鞠了躬,抓起篮球后仰投篮,橘红色的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稳稳地飞进篮筐,掌声欢呼声掀翻了体育场。

两个月后:“大祝公司篮球学校”开课。

大祝还是个棒中锋。

滑一刀

“滑一刀”是酒城有名的外科大夫,“滑一刀”的大名叫滑儿。

滑儿出身贫寒,儿时家境极差。父母辛苦勤做,勉强维持个不饿肚子。母亲操劳过度,在滑儿五岁的时候,得了重症。因无钱医治,只得在家硬挺。母亲临终前,捧着滑儿的小手,放在嘴边轻轻地亲着,说:“孩子,长大了当医生,给老百姓治病。”又对滑儿的父亲说:“再苦再难,也要供滑儿上学、读书。”父亲外出打工,把滑儿托付给堂兄。父亲做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只要工钱给的高。滑儿上学后,聪颖勤奋,成绩一直在学校里拔尖。考大学时,滑儿的成绩可以上最好的学校,可他却填报了一所医学院。他忘不掉母亲临终前那期待的眼神,他也知道,如果当年家里有钱,母亲可以去医院做手术的。

滑儿大学毕业,成绩优异,保送做了全国着名医学教授魏征的研究生。毕业后,滑儿放弃了考博和留在京城任教的机缘,申请回到了阔别多年的酒城。

滑儿分配在酒城医院。虽然滑儿是院里唯一的硕士生,但在论资排辈的医院里,滑儿只被分配去做些割阑尾、切包皮之类的杂耍手术。滑儿对什么样的小手术都极端地认真负责,对患者温暖有加,从不接受病人的吃请和红包。

滑儿参加工作第二年,出了一件事。当时省里的一位副省长到酒城农村视察工作,结果在崎岖的小路上发生了车祸,人被送到酒城医院时已昏迷不醒。病情危急,加之伤者的特殊身份,医院没人敢做主该如何处置。院长只得向市急救中心求援,可无论是把病人送去,还是等专家来人,都得有近两个小时的路程。滑儿是当班医生,查了病人的情况后果断地说必须立即手术,否则半小时后就来不及了。看到周围疑虑的眼光,滑儿自信地说,手术我来做,一切后果我来负责。

结果滑儿的手术作得很成功,从省市赶到的专家都啧啧称奇。病人也很快康复,临行时拉着滑儿的手说:“我看你就是名副其实的滑一刀啊!”“滑一刀”的名号传遍了酒城的沟沟坎坎。

酒城有了“滑一刀”,来找“滑一刀”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再重再难的病,只要让“滑一刀”划上一刀就能刀到病除,即使“滑一刀”划过一刀也没能留住患者,但患者和患者家属都无怨无悔,“滑一刀”每天都被手术安排的满满当当。有几次市里省里要调“滑一刀”走,酒城人都排起长队阻拦,患者在当街跪到一片,声泪俱下。“滑一刀”也就留下了。“滑一刀”的手术越做越多,越做名声越大,传说也越来越神奇,就连省城的和外省的病人也慕名而至。

“滑一刀”的导师魏征专程到酒城来调研。魏征教授调阅了大量的病历,越看眉头锁得越深。傍晚,已经是副院长的“滑一刀”陪着导师在河边散步,看着沉默不语的导师,“滑一刀”说:“我知道老师不愉快的原因,有些手术是不需要做的。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案也会达到相同的目的。”魏征看了“滑一刀”一眼,缓缓地说:“你只顾自己痛快地划一刀,可这一刀带给一些患者原本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你就心安理得?”

“滑一刀”叹了口气,说:“老师,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我手中刀子的名气已经远远大于科学的道理了。”

第二天,魏征和“滑一刀”一起查房,对一位从外省来的病人家属,详细说明了病情和治疗建议,做手术意义不大,采取保守治疗更妥善些。没想到病人家属齐唰唰跪在“滑一刀”跟前,痛哭哀求,只要“滑一刀”给做了手术,什么后果他们都认了,不然就跪着不起来。魏征看着这场面,无奈地摇摇头。

没过几年,“滑一刀”的父亲患了顽疾。“滑一刀”向父亲说明了病情,建议采取保守治疗。父亲说:“滑儿,爹知道你说得在理。只是,你要是不给爹拉上一刀,你就会背上不忠不孝的名声,爹不怕死,爹怕毁了你一世的名声啊。就算做做样子,你也得给爹划上一刀啊。”

“滑一刀”给父亲做手术时,手竟第一次发抖,虽然只是拉开一刀就又缝合上了。

“滑一刀”处理完父亲的后事,递交了辞职报告。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酒城留下的只有他手术刀的传奇故事。

朋友,你在哪里?

贾兴一听到我的名字,就如一辆笨重的坦克向我扑来。

“老刘啊,你好啊,久闻大名,心仪已久,一见如故啊,老朋友。”

我被他粗壮的双臂箍得紧紧得的,他那生猛海鲜般的胡茬子脸还贴在了我的腮帮子上。四十好几了,我还从没有跟个大老爷们如此亲密过,浑身不得劲,后背到屁股根都觉得发麻出鸡皮疙瘩。

贾兴对招呼签到的人说:“把我们俩安排到一屋,我们痛痛快快聊聊。”

贾兴长得五大三粗,整个一个圆。走路时先要摆两下手臂,否则就发动不起来。这幅模样实在是和文字联系不到一块,偏偏他也写小说。有几次,我和他的小说发在同一期杂志上,这次应邀来参加笔会也是因为我俩又在《烂漫》杂志上同时发表了中篇小说。

三天的笔会,我几乎被贾兴给承包了。我去跟一位从前笔会上认识的关系有点暧昧的女友约会,他也跟着,弄得我连想搞点小资情调的机会都没有。在会上,贾兴逢人就说,我和老刘是老朋友了,连我老婆和儿子都知道他,我们俩的作品常在一起发,缘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