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海洋变迁:趣话海洋知识
8055900000005

第5章 多“景”的海洋(2)

波罗的海通过丹麦、瑞典、挪威之间的6个海峡而与大西洋相连。其中最重要的是丹、瑞之间的厄勒海峡,宽仅3.4千米,丹麦和瑞典两国已于1995年凿通隧道,使丹麦到瑞典(赫尔辛格-赫尔辛堡)的火车、汽车不用再冒风险过轮渡,可从海底隧道直通而过。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地铁长112.6千米,联结市区14个小岛,其中20多千米筑于海底。

博斯普鲁斯海峡是黑海的出海口,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地跨海峡两岸。目前有两座海峡大桥连接两岸,日通过汽车约20万辆。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欧亚间的交通问题,有关国家正打算开凿一条海峡隧道。这条隧道全长9千米,其中2千米在海底,是城市地铁系统的部分。

将意大利大陆和西西里岛隔开的墨西拿海峡,最狭处3.5千米,目前靠轮渡运送火车、汽车。近年提出筑桥和造隧道方案,其中隧道为“浮动式”的,将预制好的直径10.5米的钢筋水泥管道敷于水下40米处,用特制钢架紧固于海床上,以对付地震频繁、岩层破碎、难以开凿隧道等困难。

港九隧道,是中国领土上的第一条海底隧道。香港岛与九龙半岛隔着1.6~9.6千米宽的维多利亚港(海峡),1972年在此建成第一条海底隧道。这条隧道连接香港湾仔和九龙尖沙咀,全长2650米,管道直径7米;双管并列,一通地铁,一通汽车,汽车2分钟即可穿过海底,每日可通过车辆12万辆。采用先进的沉管方法,先在海床挖好坑道,然后将预制好的巨管准确定位于坑里,节节推进。

香港湾仔海底隧道通车后,海峡交通仍未根本缓阳,海面渡轮依然如织,等过隧道的汽车照样排成长龙,迫使有关当局1986年再建第二条隧道。这条隧道铺筑在维多利亚港东部,也是双管:一管铺4车道公路线,一管铺双轨地铁线。1989年建成港九东线隧道,1997年4月建成港九西线隧道。新建的三条海底隧道使回归祖国后日益繁荣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交通无阻。

21世纪初的海上娱乐场

建立大型海上娱乐场,是日本运输省进行的利用海洋空间的工程之一。在离陆地几千米的海上,可建造人工岛,岛上能建码头、企业、居民点、休养所等。在人工岛周围,可与陆地之间创造一个平静海域,或在人工岛上设置一个由波浪控制装置所营造的平静海域。海上娱乐场就建在这海域上。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及人们空余时间的增加,人们对空闲时间的价值观也在变化。人们对这种能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海洋空间的海上娱乐场也越来越感兴趣,因为它使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受,使人能够借助技术与自然相处得更加协调和谐。波高、风速、气温、水温等各种因素,对海上娱乐活动影响很大。体育性的各种活动,如游泳、潜水、游艇活动等,一般要求在波高1米以下、流速2.5米/秒以下、风速10米/秒以下、气温和水温20℃以上的海域进行。而海水浴、海滩游戏、散步、拉网活动,则要求在波高0.5米以下、流速0.5米/秒以下、气温和水温30℃以上的海域内进行。但新一代的海洋性娱乐,最好在平静海域进行,以使安全性增大,活动时间延长,甚至夜间也可通行。这样,活动者的年龄层次也能扩大,老年人也可以参加。新的海上娱乐活动能充分利用海洋特殊的魅力,巧妙地应用海洋的波浪、流动、水压、海水浓度等特性。虽然目前从技术和成本方面看,未必马上就能实现,但不久的将来却完全有把握予以实现。从目前的研制进程看,大致有如下一些项目:

一是透明密闭座舱。它是一种耐用性透明球体座舱。人一进入里面就不会被水弄湿。它能随波翻滚、随波漂流,人在里面能享受随波逐流之趣。无风浪时,球体中的人也可自行动作,使座舱在水中自由活动。

二是漂浮气垫。它是一种装有小型马达的气垫。使用时,先让它以低速向人工岛前进,然后让它在海面上漂浮。人在上面能很快消除疲劳,从而体验到一种悠闲、舒适的感觉。

三是漂浮步行通道。它设置在海面上,能随波上下浮动。人在上面走犹如在摇晃的吊桥上行走一样,别有一番情趣。由于是在平静海域,因此浮动幅度不大,很安全。通道有的部分淹没在水中,又让人有水上散步的感觉。

四是音响护岸和沉箱。把波浪撞击护岸和沉箱的声音放大并改变成优美的能拨动人心弦的波浪之声。使人听后,工作的疲劳感和紧张感一扫而光,心情异常舒畅。

五是海中浮动通道。利用海底合适的地形来设置,把跨越海沟的吊桥与珊瑚群、海藻群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宽广的步行长廊。人们带着水中呼吸器在此处活动,极有情趣。

六是海中养殖园。在水中建立鱼类、贝类、海藻类培育场地,还可建立能自由捕捉鱼类、贝类的渔猎场,以增加活动乐趣。

七是海滨剧场(水上剧场)。利用海滨夜色建立开放型电影院、剧院。从沙滩上眺望海上银幕。影片在夜雾蒙纱似的银幕上放映,使人有一种梦幻似的感受。此外,在海上也可建造电影院,让观众边在海上纳凉,边看电影。

八是旋转型船码头。由于船码头可以旋转,船从码头出发就能受到有理想风向的风的推动,使人情趣大增。

建造海上娱乐场的地区无特别要求。太平洋沿岸温带地区的海岸,都可以建造。它可以全年开放,每年可接纳游人200万左右。考虑到社会的高龄化,老人也是它接纳的对象。这种海上娱乐活动时间通常为几天到一周。

千姿百态的海上人工岛

人工岛是人类出于各种目的,在海上建成的陆地化工作和生活空间,是人们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一种形式。它的主要功能:①工业生产用地,如在海上建造能源基地、海洋油气田开采平台;②交通运输场所,如建造海上机场、港口、桥梁、隧道等;③储藏场地,如建造海上石油储备基地、危险品仓库等;④娱乐场所,如建造临海公园、绿地、游艇基地、垂钓场、人工海滨等;⑤废弃物处理场,工业垃圾可用来填海造地;⑥农业用地;⑦综合利用,如建造海上城市,为人们提供拥有大海、阳光和洁净空气的生活空间。

人工岛可分为拓地型和充填型等多种形式,其建筑材料大多通过移山填海,就地取土石,但也有利用工业原材料的。施工方法有排水造地法、填筑法、浮体法、软着陆法等。有些国家通过建造人工岛而取得的陆地面积十分可观。如荷兰的人工岛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0%。美国人提出在墨西哥湾和大西洋东北部、哈特腊斯角以北造数个8平方千米的人工岛,用于建设石油加工厂。英国在本国的南海岸建起了一个用橡皮外壳做构架的圆锥形人工岛,主要用于石油勘探开发。法国、荷兰和瑞典等国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计划在北海南部建起面积约33平方千米的大型人工岛,供人们进行海洋综合开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间,日本人所造的陆地达2011平方千米,相当于26个香港岛的面积。20世纪70年代日本将围垦的重点转移到海岸以外的人工岛。东京都人口1200多万,面积只有2187平方千米。为了寻找新的生活空间,东京都15年中用城市垃圾填出18个人工小岛。他们还建成了一个连续跨越东京湾高速公路的人工岛,以及一项长达15千米横跨东京湾的隧道和桥梁的联合工程。

日本最着名的人工岛是神户人工岛,该岛位于离神户市以南约3千米、水深12米的海面上,建于1966~1981年,耗资为5300亿日元。填海材料是神户市西部的两座山,通过削平其山头,共得土石方8000万立方米。这座长方形的海上城市总面积为436万平方米,还有一座长300米的大桥,通过神户新巷将人造海上城市与神户市联成一体,岛上设备齐全,既有国际饭店、旅馆、商店、博物馆、室内游泳场、医院、学校,还有3个公园、一个休假娱乐场和6000套住宅。1972年,日本又在冲户建了第二座人工岛——“六甲人工岛”。该岛面积5.8平方千米,施工时亦用移山填海法,从六甲山顶挖出土石方,用高输送带把土石方输送到海边的栈桥上,然后用船转运到海上。建造该岛历时8年,共取土石方1.2亿立方米。日本人还建造了海上工厂。东京湾修建的人工岛钢铁基地,离岸7千米,周围水深10米,采取周围修建混凝土围堤,中间填土石方的办法建筑。其抗震能力为8级,岛上使用面积达510万平方米,建有7个炼铁炉、3个钢厂、两个制板厂,年产600万吨钢材。人工岛与陆地的连接是海底隧道。近年来,日本人又研制成了一种多效浮动海水淡化工厂,其额定生产能力为每天5000立方米蒸馏水,厂内设备齐全,主要优点是经济效益高、耗能低。

中国有着建造人工岛的悠久历史。中国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7年)已有建造人工岛的文字记载。1949年以来,我国沿海一些地带亦利用海滩、礁石建起了一些人工岛。长江以外用水泥堆成的鸡骨礁可谓我国第一个现代人工岛。1988年8月2日在南沙竣工的永暑礁海洋观测站也是一座在一块礁石上建起的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的人工岛。澳门国际机场亦建立在1.15平方千米的人工岛上。澳门实业家何鸿粲曾宣布,他将投资234亿美元,将澳门凼仔岛和路环岛之间的海面填平为陆地,建造一座填海700公顷的超级岛;并计划在岛上建10座酒店,一个70万平方米的多主题公园和一个66万平方米的国际贸易商城。整个建设项目定名为“中国澳门世界贸易中心”,总占地面积为170万平方米,并修建一条直达珠海的高速公路和一条铁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的科学家开始摒弃以前采用的填海造地建岛的方法,逐步采用大的软着陆构造和浮体构造来建造人工岛,以便在沿岸、海上区域能创造出新的多功能的海洋空间。日本日建设计公司推出一软着陆构造人工岛规划。这种人工岛采用60个单元部件组成,它们都在临海的船坞中制作,再用拖船运到现场海面上,组成一个直径2千米的圆环。部件组成的圆环内部除了有停车场、干线道路、水中餐厅、仓库外,在圆环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圆筒形平衡罐,从而始终保持软着陆状态时的稳定状态。圆环可造成0.6平方千米陆地,建成总建筑面积为5平方千米的都市。这个岛结合填筑法和浮体特点进行综合施工,计划投资15000亿日元,用10年时间建成一座可居住7万人的海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