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金刚经·心经·坛经
8055200000012

第12章 坛经(3)

神秀向五祖行礼后退出来。又过了几天,偈仍然没能作成,心中整天恍恍惚惚,精神不安,犹如在梦中一般,行住坐卧都闷闷不乐。

又过了两天,有一个童子,从碓坊前经过,口中唱诵着神秀所作的偈。惠能一听就知道这首偈还没有认识到本心自性。惠能虽然从未蒙受过点化指导,但心中早已认识了佛法的大意。于是就问童子:“你念的是什么偈啊?”

童子说:“你这獦獠有所不知。五祖弘忍大师说:‘世上众生脱离生死苦海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他要传授衣钵和教法,让弟子们各写一个偈给他看。如果谁悟得佛法大意,就传衣钵给他,让他成为第六代祖师。上座师神秀在南廊墙壁上,写了这首无相偈,五祖弘忍大师让弟子们都念诵这首偈,依照这首偈修行,可以避免坠入恶道;依照这首偈修行,会有大受益。”

惠能说:“我也要念诵这首偈,为来生结缘。上人,我在这里踏碓舂米,已经八个月了,从来没有走到堂上去,希望上人能带领我到偈前去礼敬膜拜。”

童子便带惠能到偈前去礼拜。惠能说:“惠能我不识字,请上人为我读一遍。”

当时,有位叫张日用的江州别驾在场,便高声诵读了神秀的偈。惠能听了以后便说:“我也有一偈,希望别驾为我写下来。”

别驾说:“你也写?这件事真是稀奇少有。”

原文

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①。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②。

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③,勿忘此言。

惠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④。

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

乃问曰:米熟也未⑤?

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⑥。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⑦。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

祖以袈裟遮围⑧,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⑨,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⑩;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B11。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B12。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B13,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祖复曰:昔达磨大师B14,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惠能启曰:向甚处去?

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B15。

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

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

注释

①没意智:即指愚钝、没有智慧或智慧被埋没的意思。意智,即思量之意。

②无量:指不可计量之意。指空间、时间、数量之无限,亦指佛德之无限。无边:指广大而无边际也。

③度:渡过之意。指从此处渡经生死迷惑之大海,而到达觉悟彼岸。出家为觉悟之第一步,故称出家为“得度”,即从生死此岸到解脱涅盘的彼岸。

④肉身菩萨:菩萨,指据大乘佛教教义修行而能够于未来成就佛道的修行者。肉身菩萨,指生身菩萨,即以父母所生之身雨至菩萨修行阶位的人。肉身菩萨于入寂后可得全身舍利。所谓舍利,据《法苑珠林》卷四十所载,舍利即身骨,为有别于凡夫死人之骨,故保留梵名。可分为三种:一、骨舍利,白色;二、发舍利,黑色;三、肉舍利,赤色。全身舍利系于高僧或大善知识示寂后,其身躯虽经年代久远,时空变迁,却未腐朽溃烂,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

⑤米熟也未:禅家讲“劈柴担水,无非妙道”,此处以舂米为喻,暗示询问惠能悟道了没有,思维是否成熟了。

⑥犹欠筛在:此处以筛子筛米为喻,暗示惠能称自己思虑早已成熟,就差五祖弘忍大师点化开示或验证肯定了。

⑦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此处指五祖弘忍大师暗示惠能是夜三更来见。

⑧袈裟:比丘的法衣,解释为不正色、坏色、染色等意义,因为出家比丘所穿的法衣,都要染成浊色,故袈裟是依染色而立名的。又因其形状为许多长方形割截的小布块缝合而成,有如田畔,故又名割截衣或田相衣,亦称福田衣。

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为《金刚经》中之名句,与《心经》中“空即是色”义同。意即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执着,犹如生根不动,则无法有效掌握一切。故不论于何处,心都不可存有丝毫执着,才能随时任运自在,而如实体悟真理。

⑩具足:具备满足的略称。

B11丈夫:又译作士夫,指成年男子,或诸根圆具的男子。人中之最胜者为丈夫,是勇进正道修行不退者。此处是调御丈夫的简称,调御丈夫是佛十大名号之一,意为佛能调御一切可度之丈夫,使入修道也。天人师:为如来十大名号之一。又作天人教师,谓佛陀为诸天与人类之教师,示导一切应作不应作、是善是不善,若能依教而行,不舍道法,能得解脱烦恼之报,故称天人师。

B12顿教:指顿悟成佛的教法。以说法内容分,长时间修行而后到达悟的教法,称为渐教;迅即证得佛果、成就菩提之教法,称为顿教。衣钵:指三衣及一钵。三衣,指九条衣、七条衣、五条衣三种袈裟。钵,乃修行僧之正式食器,为出家众所有物中最重要者。受戒时,三衣一钵为必不可少之物,亦为袈裟、铁钵之总称。禅宗之传法即传其衣钵于弟子,称为传衣钵,因此亦引申为师者将佛法大意传授予后继者。

B13有情:旧译为众生,即生存者之意。关于“有情”与“众生”有说“有情”系指人类、诸天、饿鬼、畜生、阿修罗等有情识的生物。而草木金石、山河大地等为非情、无情之物。“众生”包括有情及无情二者。另一说则认为“有情”即是“众生”之异名,二者乃一体而异名,皆包括有情之生物及无情之草木等。

B14达磨:指菩提达磨(?-535),为我国禅宗初祖,西天第二十八祖。梁武帝普通元年(520)泛海至广州番禺,武帝遣使迎至建业,然而与武帝语不相契,遂渡江至魏,于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传法给弟子慧可,授袈裟及《楞伽经》四卷。入寂后葬于熊耳山上林寺。梁武帝尊称师为“圣胄大师”;唐代宗赐“圆觉大师”之谥号。

B15怀:指怀集县,今天的广西梧州。会:指四会县,今天的广东新会。

译文

惠能对张别驾说:“想要参习无上的菩提觉道,不应该轻视初学佛法的人。下下等的人中会有上上等的智慧,上上等的人中也有愚钝没智慧的。如果轻视别人,就犯下了不可估量的罪过。”

张别驾便说:“你就说你的偈吧,我为你写。你如果得了法,一定要先来度我,请千万别忘了这句话。”

惠能的偈说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张别驾把这首偈写完以后,弟子众人全部惊讶不已,没有一个不唏嘘感叹的,互相说道:“真是奇迹啊,人不应该以貌取人,什么时候他竟成了肉身菩萨。”

五祖看见大家惊讶嗔怪,唯恐有人要起心加害惠能,便用鞋将偈擦掉,说:“这首偈也没有见得本心。”于是大家都认为是这样的。

第二天,五祖悄悄地来到碓坊,看见惠能弯腰拴着一块大石头正费力地舂米,说道:“求佛道的人,为了佛法忘却自身,正应当像这样啊!”

便问道:“米熟了没有?”

惠能说:“米早就熟了,就差筛子筛一下了!”

五祖弘忍大师用柱杖在碓石上敲了三下走了,惠能立刻明白了五祖的心意。在当天晚上三更时分来到了五祖的房里。

五祖用自己的袈裟把门窗遮围起来,不让人看见。为惠能讲解《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当下开悟,明白了“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的道理。惠能于是禀告五祖说:“想不到自我的本性原本是清净的;想不到自我的本性原本是不生不灭的;想不到自我的本性原本是自我具足的;想不到自我的本性原本是没有动摇的,想不到自我的本性是能解释产生一切万法的。”

五祖弘忍大师知道惠能已悟得了本性,便对惠能说:“不能认识本心,学习佛法是没有用的。如果认识了自我本性,识见了自己的本心,这样的人就可称为大丈夫、天人师和佛。”

五祖弘忍三更时分传授惠能佛法,人们都不知道。于是五祖把禅宗顿悟法门和衣钵传给了惠能,说:“你现在是第六代祖师,请善自珍重,好自护念,广度天下有情众生,将来广泛流布本门教法,不使它中断失传。听我的偈吧。”偈说: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

五祖弘忍大师又说:“当年达磨大师刚刚由印度来中土传扬佛法的时候,人们都不相信他,所以传下这件袈裟作为信物,用来代代相传,以为表证。顿教法门则是以心传心,心心印证,都要自己求证得解脱。自古以来诸佛所传都是以真谛为根本,祖师代代相承也都是密付教法,识见本心。衣钵实在是争夺的祸端,到你这儿就不要再传了,如果再传这件袈裟,你的性命就如同系千钧于一发,时刻都有危险。你必须赶快离开,恐怕有人要加害于你。”

惠能问五祖弘忍大师:“往哪里去呢?”

五祖说:“遇到带‘怀’字的地方就停下来,碰到带‘会’字的地方就隐居起来。”

惠能于三更时分领受了衣钵,说道:“惠能我原本是南方人,平日里不了解这里的山路,怎么能离开到江口去呢?”

五祖说:“你不需要担忧,我会亲自送你的。”

原文

祖相送直至九江驿①。祖令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②。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惠能辞违祖已③,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④,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

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糙,极意参寻⑤,为众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

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惠能遂出,盘坐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⑥,勿生一念,吾为汝说。

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⑦。

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⑧,还更有密意否?

注释

①九江驿:今江西九江。

②合:应该,理应。

③辞违:辞别,告辞。

④大庾岭:在今天江西大庾南、广东南雄北,是五岭之一。相传汉武帝时,有庾姓将军筑城于此,因名大庾岭,又称庾岭。

⑤参寻:追踪寻找。

⑥屏息诸缘:指屏息凝神,排除一切杂念。诸缘,指人心所追求、迷恋的一切现象。

⑦本来面目:禅林用语。乃人人本具、不迷不悟之面目,即自己的自性,离开了一切的烦恼和染污,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

⑧密语密意:指佛陀真实、秘密之言语与教示。密意,隐藏的旨意,即佛特殊的意趣。密意所说之语,称为密语。

译文

五祖一直把惠能送到江西九江驿。五祖让惠能上船,五祖抓起橹亲自摇起来。惠能说:“师父请坐,应该弟子摇橹。”五祖说:“应该是我度你到彼岸。”惠能说:“我迷悟时师父度我,我开悟时应当自己度自己,同样是度,但师父度我和我度自我,用起来却不一样。惠能我生长在边远地方,连语言发音都不正确,承蒙师父传授教法,现在已经得悟,应该以自己本心自已度自己了。”五祖说:“是这样!是这样!今后佛法要由你广为流布了。你离开后三年,我才会离开人世。你今天善自珍重,好生离去,奋力向南方走,不适宜过早讲说顿教法门,因为这些年内佛法很难兴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