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8055000000099

第99章 我党终于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袁宝华同志访谈录

开栏的话:为纪念建党80周年,本报在前几周陆续推出征文、纪念活动新闻速递、革命圣地踏访、专论等专栏的基础上,从今日开始再推出新栏目“我们共话80年”。本栏目将通过对一些老领导和经济、企业界党员的访谈,畅述党的光辉历程,歌颂全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展望美好的未来。今天发表的第一篇专访,对象是经济战线的老领导袁宝华同志。

袁宝华同志1916年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县,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国家重工业部局长、冶金部副部长、物资部部长和国家经委、计委的副主任、主任等重要经济管理部门领导职务,创建并领导了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并任会长,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和理论均有较系统的见解。

在建党80周年前夕,记者访问了这位有着65年党龄的老党员。

记者:大家都知道,您是咱们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老前辈了,经历过新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时期。在建党80周年纪念日快到来的时候,我们想请您以亲身体会谈谈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建设中特别值得回顾和记取的东西,好吗?

袁宝华:好。建党80周年确实值得回顾。回顾起来,感慨万千!建党初期,国难当头,以国民党为代表的一批政治力量让人失望,国内所有进步的和中间的政治力量都把希望寄托在共产党身上,我们就是抱着“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的信念和挽救国家危亡的责任感入党的。

在毛主席领导全党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之后,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从农村转到了城市。在这个伟大的战略性转移中,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强调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回过头来看,当时我们党就是想摸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当然,摸索中我们走过了一些弯路,像三年“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那是损失惨重、教训深刻的,其中确有值得反思的问题。但我们也深刻体会到,无论如何,毛主席是总想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道路的,他一直在思考,怎么样坚持马列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这个伟大战略转移的历史价值,完全可以和建国前夕毛主席提出的全党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相比!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的方针,在“务虚会”上又提出“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二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小平同志带领全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虽说也经过了一些波折,可最后还是找到了,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个12亿人口的国家,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是很不容易的。对于我们党几十年来的探索过程,我认为可以归结为“始于毛,成于邓”这六个字。

记者:“始于毛,成于邓”?这个提法好新鲜。

袁宝华:这正是我们认真回顾建国以来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曲折过程得出来的结论。我们党内的老同志都清楚地记得,毛主席早就提出要找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他很想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遗憾的是,他没能找到这样一条道路,而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小平同志经过多年摸索才找到的。

回顾这个过程,看看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成就,我们感到非常欣慰。这确实不容易!没有革命家的胆略、气魄和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是做不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这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真正找到了这样一条道路。

怎样把这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指出,打开窗户之后,新鲜空气会进来,苍蝇蚊子也会一起进来,所以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现在广大群众十分关心和厌恶的是什么?关心的是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厌恶的是腐败现象的产生。怎样把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怎样把两个文明一起搞上去?怎样既能够发展市场经济又尽可能避免它所带来的副作用?如果任由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等腐败现象侵入到党的肌体里,就会形成致命伤。

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顺利地走下去,关键是党的建设。江泽民同志“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是执政党,在工作上处于很有利的地位。有了权力,如果失掉监督,就会出现官僚主义、浮夸甚至贪污腐化。所以要对全党进行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要真正体现我们的三大作风;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严格检查监督。

这使我想起了建国初期“三反”“五反”时候,毛主席决定枪毙刘青山、张子善,这两个人都坐过国民党监狱,抗战时期确有汗马功劳。当时有人跟毛主席讲,能不能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毛主席说,如果不枪毙这两个人,过上三年五载,可能就要枪毙不止两百个人。所以,“三反”“五反”确实给广大党员干部打了防疫针,管了多少年!

从严治党很重要的在于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法宝。

记者:您谈的这些都很重要。能不能再侧重谈谈,经济建设中您亲身经历过又值得回顾的重大事件?

袁宝华:那就是我刚才说的“两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始于毛,成于邓”。认识到这两条,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我多年从事宏观经济管理经历中体会最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