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8055000000086

第86章 袁宝华纵论企业家的修养

美国著名经济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企业家的职能是引进“新的组合”,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创新是其本质特征。10年前,有人说过,中国没有企业家,引起了人们的争论。10年后,1994年4月21日,中国企业家活动日诞生,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可以独立决策并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阶层出现。1995年4月21日,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袁宝华同志为企业家活动日发表了《论企业家的修养》一文,浓缩社会主义企业家典范之精华,在全国企业界、经济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数十家报纸、杂志纷纷转载。在党和政府提出积极推进两个转变、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今天,造就一支庞大的企业家队伍,作为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是时代的呼唤。

时临1996年企业家活动日,本刊记者来到袁宝华同志的办公室拜访了这位精神矍铄、才思敏捷、谈锋颇健的老人。一个小时的采访,记者怀着崇敬之情记下了袁老殷切的希望、诚挚的建议。

需要重视企业家的修养

袁老自1935年“一二·九”运动投身革命,1949年进东北工业部至今,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奋斗数十载,袁老今年八十有一,仍博览群书。秘书每日从50多份报纸、170多种经济书刊中精心筛选要文,供袁老阅读。袁老对当今之时事、经济热点、企业管理等了如指掌。当记者提及企业家如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灵魂时,袁老说:“要练内功。”袁老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就是造就企业家队伍。发展市场经济,企业是主体,而企业能不能搏击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人的因素,特别是带头人即企业家的因素是极为关键的。企业家作为一厂之长,其思想意识、经验才能、行为作风等等方面素质的高低,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企业素质,以至企业的盛衰兴亡。因此,袁老1995年为企业家的活动日作《论企业家的修养》一文。其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胸怀全局,脚踏实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等十则为人传颂。而使袁老希望再论企业家修养之缘由是1996年1月3日的两份报纸上的两篇报道。

两篇报道令人思考

1996年1月3日,《工人日报》“北斗星”专栏以头条消息《于志安跑掉了》一文,记录了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于志安如何转移国有资产至海外,而并不为人所知的经过。同天《人民日报》第二版,以半版篇幅报道了社会主义企业家典范,河北保定一棉纺织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马恩华先进事迹座谈会。袁老说:“同一天的两篇报道,一个是报效祖国、锐意改革、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之企业家的榜样;一个是贪赃枉法、生活腐败、恶贯满盈却善于伪装的可耻败类。同是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却是截然不同的形象,很值得大家思考。为什么于志安在国内善于掩人耳目,常常旧车出行;在国外却在总统套间内迎来送往,将工人之血汗挥霍无度,携卷民脂民膏在异国独享?为什么马恩华不断开拓进取,以职工之心、企业之根凝聚了推动企业改革的强大动力,使一个濒临破产的困难企业一跃成为全国同行的排头兵,自己却积劳成疾,身心交瘁,过早逝世?斯人已去,英魂长存。经过思考之后,我认为很值得再论企业家的修养。”

企业家良好的修养还需要一个外部条件

袁老强调,对企业家修养深层次的探讨,就是在修炼内功的同时,还需要加练外功,也就是说,企业家本身的修养非常重要,而为企业家的健康成长、修炼内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企业家自身修养来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外部条件。例如,于志安在跑掉之前,没有一点迹象、征兆,反而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好干部。携款外逃后,领导机关才大吃一惊,上上下下为之一震。到该企业调查的同志发现,于志安在企业独断专行,许多事情自己决定自己办,除了他的一个个荣誉、一大批桂冠外,一无所知。说到此,袁老眉宇间的凛然正气令记者肃然起敬,他大手一挥,正言厉色:“自己高高在上,脱离了群众,失去了监督,所以事发后,人们提出,行政的监督跑到哪里去了?党的监督跑到哪里去了?纪律检查跑到哪里去了?职代会群众的监督跑到哪里去了?舆论的监督跑到哪里去了?这里有深刻的教训值得总结。看人不能光看表面,而无视道德品质。1995年我讲了企业家的修养,看来一方面要严于律己,自我约束;另一方面,必须加强监督。对国有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们,在他们取得成绩的时候,切记不要一味地捧场喝彩,还要看到不足,从监督批评的角度,帮助他们办好企业。教训过后留下更多的是思考……”

健全四种机制,使真正的企业家脱颖而出

袁老指出,建设企业家队伍,四种机制缺一不可。这便是:选拔机制、激励机制、培育机制和监督机制。

首先,要有一个正确良好的选拔机制,并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企业家选拔工作中来,不能再单纯依靠行政上级直接任命了。只有改革干部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才能使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胸怀全局,脚踏实地”、“疾恶如仇,从善如流”等高尚品格和情操,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的有才有德的企业家脱颖而出。

其次,还需要有一个激励机制,激励企业家的才华积极充分地得以发挥,这样企业家才能够“勇于开拓,搏击市场”、“锲而不舍,刻意创新”。不容忽视的是,仅仅物质上的激励是不够的,还要提倡精神上的激励机制,激励千千万个像马恩华那样有作为的企业家,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像马恩华一样做事、做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为党、为人民办好企业,做好企业发展的领头人。当然,更应该注意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他们为社会作贡献,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

再次,企业家良好的修养要依靠培育机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企业家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办好企业,驾驭市场。企业家不同于从事单一专业的科技专家,既是复合型多学科实践家,也是具有广泛知识和操作能力的通才、全才。因此,企业家必须接受培训教育、更新知识。编写企业家知识更新大纲,其中还包括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

最后,要有严明的监督约束机制。企业家要清正廉明,除了严于律己、自我约束外,还必须依靠各方面的监督。董事长、总经理,掌握着企业兴衰大权。办得好,企业兴旺发达,促进经济发展,给人民造福;办不好,企业亏损倒闭,不仅国家受损,还殃及职工。人们常说:“有权力就得有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于志安就是前车之鉴。“群众是领导聪明才智的源泉”,“群策群力,众人圣人”,这是真理。脱离群众的企业领导人不能称为企业家。

当采访即将结束时,袁老告诉记者这样一番话,四个机制加之企业家自身修养造就一支企业家队伍;而得到一条好的路子,有一个好的发展方针,一个好的制度,生产一种好的产品,加之一个好的班子等于一个好的国有企业。这句话很值得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