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8055000000115

第115章 附录六 袁宝华:母校的发展日新月异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叩开了袁宝华老先生的家门,这是我校党委副书记王凌带领学校宣传部的同志走访北京校友的第一站。

虽然已是95岁高龄,但袁老精神矍铄。他亲切地询问每个人的姓名和籍贯,并认真地记下我们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好啊,又认识一批新朋友。”袁老豪气地说。大家不约而同地笑起来。

母校的来客勾起了袁老久远的回忆,他开始片段式地向我们讲述他在河大的一段段往事,倾诉他对母校的深切思念。

勤学苦读 高中能“蹭”大学的课

1931年,刚刚从南阳初中(南阳省立第五中学)毕业的袁宝华考入河南大学附中,此前河南大学只有预科没有附中。袁宝华成为河大附中的第一届学生。河大附中紧挨着七号楼北边,袁宝华所住的宿舍位于大礼堂后面,是一排地面潮湿的平房。

当时的河大分为文、理、法、农、医五个学院,附中从高中阶段就开始相应按科分为五个班。其中对口文学院的是社会科学组,有文、法两个班,另外还有自然科学组、农学组、医学组等三个班。袁宝华被分到了自然科学组。他们这批学生在河大很受重视,上课跟大学生安排在一起,任课教师由大学助教和讲师担任,附中学生还可以选听、旁听大学的课。袁老谈及这一段求学经历,特别感叹地说:“我们这一届是幸运的”。

那时,袁宝华和同学们上课都在六号楼,想去旁听大学生的课十分方便。袁宝华常常利用课余时间,跟着大学生一起学习法文。大学生的法文课是一个从法国回来的留学生任教,那时除了学英语以外都想学第二外国语,只要你自己有时间,就可以随时去旁听。袁老对自己“蹭课”学法语的那段经历记忆犹新。他说:“跟大学生一起上课,最大的好处就是随时可以向学长们请教,学习上有啥问题都可以问他们,河大学生的学习风气很好。”河南大学朴实、优良的学习氛围给予读高中的袁宝华很大影响。三年间,他认真学习,成绩迅速提高,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由于附中的数学老师能够把原本枯燥无味的课程讲解得生动灵活,袁宝华对数学产生了极大兴趣。当他顺利通过毕业考试并和哥哥一起获得免试进北京大学资格时,他选择了到北大数学系,以后又报着实业救国的信念转入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任教的地质系学习。

心系家国 投身革命建设洪流

“九一八”事变爆发,对他影响很大。同学们虽然只有十六七岁,思想朦朦胧胧的,但对时势、国事都有着同样的感受。当时,开封街上标语口号铺天盖地,各界人士天天游行声讨,开大会,做演讲。尤其进步教授嵇文甫、王毅斋多次登上讲坛发表激昂慷慨的演说,讲解当时的政治局势,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对政治他本来没有兴趣,看报纸只看报屁股(电影、戏曲广告),不看头版头条。但从这时开始,他每天看报,而且注意头版头条,国内外的各种事件使他忧虑日深。入学第二年,上海又爆发了“一·二八”事变。日本人在上海制造事端,蔡廷锴的十九路军展开抗战,失败后撤到福建,要求同红军联合抗日。面对日本侵略的威胁,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围剿红军,丢掉东三省。接连不断的内忧外患,震撼着他的心。

“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后,严峻的形势对年轻人影响很大。那时,对这些事件和变化,他经常与同学、朋友在一起讨论,试图探索人生理念等一些问题。大家对现实越来越不满,许多人向往革命。中学时期,他很崇拜鲁迅,每出一本鲁迅新书,他都要买。

他在河大附中参加过两次学潮。一次是“九一八”事变后,反对河南大学校长许心武,原因是他不准学生上街游行。袁宝华说:“许心武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工学博士,当时大家认为他是陈立夫、陈果夫的嫡系,后来才搞清楚不是。解放后,许心武没有跟国民党走,留在国内。许校长是技术型人物,他反对学生运动。带头反对他的是王毅斋。”第二次学潮是反对附属中高中主任李宏斋。袁宝华说:“这个人抗战时期曾在省政府当官。‘九一八’事变后,他跟着国民党当局压制学生,引起大多数学生的不满,有几个教员也对他不满,反对他。带头反对李宏斋的学生叫苗树勋和胡昭衡,最后把他反掉了。”在河南大学的生活,令袁宝华一直念念不忘,这是他革命思想变化酝酿的时期。他说:“这一段时光特别重要,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935年,袁宝华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5月他在北京参加共青团,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担任中共北京大学党支部宣传委员。1937年10月,袁宝华受党的派遣回家乡开展抗日活动,组织了“南召抗敌自卫团”战地服务团,建立抗日武装,打击敌人,保护群众。在南阳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中,他担任过中共南阳特别支部委员,中共南召区委委员,南阳中心县委委员兼豫陕边区工作委员会委员和豫西南特委(地委)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而立之年的袁宝华全力以赴投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继担任过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物资总局局长、国家物资管理部部长。粉碎“四人帮”后,袁宝华先后担任过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共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袁宝华呕心沥血,操劳国事,为祖国作出了很大贡献。

“现在不错”母校发展日新月异

河南大学既是袁宝华汲取知识养料的圣地,也是他革命火种的孵化地。据袁老介绍,他还有两个哥哥也都是河大毕业,其中一位毕业于生物系,曾留校当助教和讲师,后来到河南省教育厅,与原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教育家王锡章是好朋友。

虽然年事已高,但袁宝华时刻关心河南大学的教育,至今仍担任着河南大学北京校友会名誉会长。20世纪80年代,他在政务活动十分繁忙的情况下曾两次亲临母校视察。1986年8月,他欣然命笔,写下了苍劲有力的题词:“华年似流水,俯仰已白头。犹念化雨时,峥嵘岁月稠。有负桃李教,愧贻蒲柳羞。入梦塔影秀,犹念校景幽。难逢旧朋聚,喜从故园游。经营七十载,壮志展宏猷。任重征途远,明朝更风流。”2002年7月,他对前去看望他的河南大学领导说:“我们每个人不仅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而且应有危机感。河南大学应为河南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此次母校领导的拜访和校情汇报,让袁老异地同心地感受着河大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现在不错。”袁老自豪、振奋地说。言简意赅的四个字,透露出一种由衷的欣慰、一种热忱的寄望,也让每一个河大人感觉到了满满的信心、沉甸甸的责任和历史赋予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