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
8054900000076

第76章 发展物资流通 迎接新的挑战

(1984年3月3日)

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是1980年3月1日成立的,当时正是中央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之后,我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曾特别谈到少奇同志对加强和改进物资工作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因为少奇同志对我们物资工作一直十分关心,并亲自过问、亲自指导,多次作重要指示,很早就提出要重视物资工作。1959年庐山会议上,少奇同志约请富春、一波等同志专门商谈了加强物资工作问题。少奇同志的意见是成立个物资供应委员会,要富春和一波同志负责抓。在当时条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先成立了国家经委的物资工作办公室。1960年4、5月份,我到重庆去,遇见薛暮桥同志,他给我一份文件,说是少奇同志主持起草的,让我修改。这就是第一个“518”文件,决定成立国家经委物资总局,加强对物资工作的管理。从那以后,少奇同志多次对物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这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八次指示。粉碎“四人帮”后,物资总局曾将它重新印发。大家都认为少奇同志提出有关物资工作的许多基本原则、方针和主要内容,现在仍然是正确的,对我们当前的经济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过去我们在物资部工作的时候,最大的缺点和弱点是对理论研究不够。一天到晚就是和具体业务工作打交道,只想办法去解决那些实际问题。这样就或多或少会带有某些盲目性。有一次我们下决心出去到湖南搞些调查研究,回来后向国务院写了报告,题目叫做“按经济区划、用经济办法、就地就近组织供应”。当时感到经过这次调查研究,思想认识有所提高,但这还不能说是什么理论上的探讨。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四年来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看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中央确定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和把工作的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对我们各个经济领域里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物资经济学会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从四年来学会主要工作的总结来看,首先是推动了物资经济理论的研究。学会采取大、中、小会相结合的办法,既开全国的学术讨论会,也开地区的学术讨论会和一些小型的专题讨论会。这有利于引起大家对物资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视,让大家认识到我们不能只重视商品生产,而忽视了商品流通。商品生产应该重视,同时必须重视商品流通。经过这么几年的工作,把研究工作开展起来了。过去我们在这方面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当然不仅是在物资经济方面,应当说对各个经济领域的研究都很不够。特别是工交各部,过去研究工作主要放在科学技术上,而对经济工作的研究普遍不够重视。物资经济学会在经济研究工作上成绩比较突出。学会的另一个主要成绩是重视培训干部。学会工作报告中讲到的事例都很好。从事理论工作的干部要接触实际,做实际工作的同志要重视理论的研究,这一点,对提高干部水平尤其重要。另外是出版书刊、进行宣传教育,这对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提高理论研究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外国经验,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方面,学会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学会的组织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短短四年时间,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建立了物资经济学会,这也是很大的成绩,说明绝大多数地方的领导同志重视了这件事情,为今后的工作,在思想上、理论上、组织上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条。

第二条,物资工作和其他的工作一样,现在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去年6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紫阳同志讲过我们的工业企业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挑战,一个提高企业素质的新的转变。在讨论中大家认为,不光是工业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整个经济工作都面临着一场新的挑战。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出“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几年来,各方面的变化是很大的。现在我们整个经济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至少有三点值得重视:

第一,是关于新的技术革命,在国际上议论很多。据说这一次技术革命是以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中心,以包括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为特点。许多学者预言,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或今后几十年之内,将会出现一个新的情况,即现在已经突破和将要突破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不仅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新飞跃,还会带来社会生活的新变化。这种议论给了我们一个值得重视的信息。目前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经历了一段萧条后,有些国家开始回升。美国和日本等国反映比较明显,西欧各国也跟了上来。它们逐步把一些新技术从试验室里转到工业生产中来,形成新的生产力。这个新的动向,是需要我们密切注意和认真加以研究的。在一定意义上讲,它既是我们工业技术面临的一场新的挑战,也是我们工业管理,特别是经济管理面临的一场新的挑战。不久以前我和几位同志一起,到瑞士参加欧洲管理论坛召开的国际经济讨论会,几十个经济管理和研究专家,以及一些大型企业负责人在会上作了发言,他们都充分表达了这个意见,很值得我们重视。

第二,通过中央调整方针的贯彻执行,特别是对企业进行了全面整顿以后,在管理的现代化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的势头。管理现代化,一般认为包括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在这四个方面多数企业比整顿前有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方面,更加突出。统筹法、优选法、价值工程、线性规划、成组技术等,不仅作为管理知识得到了相当范围的普及,而且一部分企业和一些经济部门已经在实践。微型电子计算机迅速应用于管理,大大地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前两年许多管理干部对采用电子计算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还不能充分估计和认识,而现在已有一批企业将其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管理的活动中。随着人们对微型电算机功能的认识的提高,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普及程度可能比预想的还要快得多。企业管理现代化将会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第三,是经济体制的改革有了进展,给经济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1979年4月份中央提出要扩大企业自主权。到现在差不多五年了,这五年变化是很大的。有一件事情要引起我们重视,要好好想一想,农村政策开始落实的时候,大家是个什么样的思想状况;再看看今天,农村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后,大家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思想状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实践,改变了大家的认识,统一了思想。现在农业生产大发展的形势,是我们当初意料不到的。农村的大好形势,更加坚定了城市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去年8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了几个小组,现正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包括计划、财政、劳动工资、商业、外贸等体制,相应地,物资体制也要改革,我们要抓紧研究。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有足够的重视,改革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对于城市同样也将使其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要达到十二大所提出的总目标,需要使企业有活力,使它活起来,企业里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要扩大企业的自主权,调动它的积极性,才能挖掘出来。毛主席讲过,群众里蕴藏着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我们要用政策把这种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就需要改革,这是一个新的情况,需要充分注意。

我上面说的三个方面,是我们面临的新情况,也是经济部门,包括我们物资部门所面临的必须解决的新问题。

第三条,加强物资流通管理的研究。因为我们物资流通部门和其他经济部门一样都要着眼于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商业部门搞三多一少,工业部门提高企业素质,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开发新产品。对物资流通部门来说,就是要为生产服务,为整个国民经济服务。过去我们的提法是从生产出发,为生产服务,我看这是对的。我们物资流通部门就是要提高服务质量,减少环节,降低费用。现在的费用高得吓人,加上不正之风就更不得了。对这方面我们要加以重视。另外我们要加强和完善物资经营网点,就地就近组织供应,方便用户。这方面我们有一套经验,比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小额供应站等等,这些经验还是行之有效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建立信息网络,建立一个强大的、灵活的信息中心,通过信息网络,把全面的具体情况搜集起来加以研究,使我们能看得远一些,在工作部署上带有更大的战略眼光。否则,我们就没有预见性,就不能摆脱现在工作中的被动局面。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素质,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在这个问题上面对新情况,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总结经验。这就需要我们搞理论工作的同志、搞教学工作的同志和搞实际工作的同志结合起来,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现在大家都羡慕农业,它每年搞个1号文件。搞一年的调查工作,产生一个1号文件,把方针、政策、办法都搞得清清楚楚的,发下去以后对农村工作的推动很大。在城市改革方面,也应该这样做。工业方面也应这样,物资方面也应这样,不断总结我们的经验,把它形成一个方针、政策和措施,用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同时,在总结我们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还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要进一步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我们的方针是“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这是我想说的第三条。

最后,要加强物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看起来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为物资体制的改革要和计划体制的改革配套,要和整个城市改革配套。这个工作是整个城市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不可缺少的,应该大力进行调查研究工作。这几年来物资工作上多少有一点被动,现在看要从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寻找出路、打开局面。前年我讲过立志改革,现在要进一步立足改革,否则就不能取得主动权。立足改革,就是进行物资研究工作也好,物资管理工作也好,都要着眼于改革,都要用改革的精神完善物资管理体制。总之,物资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需要认真地对待。而物资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认识也很不一致,这就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就需要加强调查研究,需要更多的同志在这方面下大功夫进行研究工作,才能真正面对新的情况,正确对待新的挑战,顺应当前大好的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把我们的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