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
8054900000050

第50章 在全国节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83年6月5日)

同志们:

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节能工作会议,今天开始了。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二大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节能工作会议。会议的中心内容是: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落实1983年全国工交会议的要求,在认真总结前几年节能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推进技术进步,全面完成1983年的节能任务,努力开创节能工作的新局面。

现在,我就当前能源形势和今后节能任务、近几年来节能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1983年节能工作的安排,讲几点意见,供大家讨论、参考。

一、当前能源形势和今后节能任务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能源消费大国,必须正确分析我国的能源形势,搞好能源的开发和节约,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能源生产开始回升,供需状况仍然紧张

1980年以来,能源工业贯彻执行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能源生产结束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1982年开始回升,一次能源产量(折标准煤)达到了6.68亿吨,比1981年增长5.7%,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的1979年增长了3.4%。今年以来,能源生产全面增长,1—5月份原煤、发电量、原油都全面超额完成了计划,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6%、5.8%和2.4%。

尽管如此,能源工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突出薄弱环节。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目前每年大约缺煤2000万吨,缺油1000万吨,缺电500亿度,全国有20%~30%的生产能力,因能源短缺而不能发挥作用。1982年,东北电网平均每天拉闸限电700万度,比电力供应最紧张的1979年还多300万度;京津唐电网限电次数比1981年增加4.2倍,低周波运行时间增加33倍。今年以来,一些地区不断发生煤炭告急,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也有增无减。1—4月份全国主要电网周波合格率只有94.3%,比去年同期下降3.9%。

(二)近期能源增长幅度不可能很大,节能任务十分艰巨

今后18年,能源仍将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按1980年的总产值和能源之间的比例关系推算,到2000年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按目前消耗水平推算,所需能源折合标准煤约为24亿吨。由于国家财力有限,能源建设周期较长,增长幅度不可能很大。据初步测算,到2000年,一次能源产量只能比1980年翻一番,达到12亿吨左右,仅为需要量的一半。这就是说,产值翻两番所需的能源,有一半要靠节能来解决,这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再从今后18年要求的产值能耗下降幅度来看,难度也是很大的。与国外对比,按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产值能耗下降率,1980年比1973年,法国为14.3%,日本10.9%,联邦德国8.6%;从1960年到1980年的20年,苏联的产值能耗下降24.6%,英国下降32.3%。这些国家的年均下降率,都不超过2%。而我国今后18年,年均下降率要达到3.75%,超过工业发达国家很多。要实现这样大的下降幅度,今后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少用能源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加强能源管理,推进技术进步,使各行业从管理、技术到装备都达到一个高水平,才能适应这个需要。

(三)我国能源浪费多,潜力大,努力做好工作,节能目标是可能实现的

实现今后的节能任务有没有可能呢?我们认为,经过努力是有可能实现的。

首先,从我国能源浪费现状来看,节能潜力是很大的。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80年每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苏联为12.26万吨,美国为9.8万吨,日本为3.74万吨,我国为21.11万吨,分别比其他国家高出1~4倍。再从国内来看,产值能耗在地区与地区之间,差距也很大。以1981年为例,亿元工业产值能耗低于5万吨的有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四个省市,而有的省份却高达25万吨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是上海的9倍。现在全国只有上海、天津、江苏三个省市低于或接近2000年预测的亿元工业产值能耗3.81万吨的水平,其他26个省份都高于2000年要求的水平。这里尽管有不可比的因素,但总起来说,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还是很差的,存在很大的节能潜力,这是实现较高节能率的一个有利条件。

其次,我国一些主要产品单耗设想的下降速度,有些工业发达国家曾经达到过。例如,每度电供电煤耗,我国设想20年降低113克,苏联降低118克只用了17年(1962—1979年);平板玻璃每重量箱耗标准煤,我国设想20年降低10.8公斤,日本降低10.77公斤只用了9年(1970—1979年)。外国曾经做到过的事情,我们经过努力应该也有可能做到。

第三,现在国内有些先进企业的产品单耗,已经达到或接近2000年设想的水平。例如,目前江苏太仓、上海嘉定和浙江桐乡小化肥厂的吨氨综合能耗为1300万千卡左右,新疆和江苏邳县水泥厂每吨熟料耗标准煤130公斤,河北陡河电厂25万千瓦烧煤机组供电煤耗339克等等,都达到了2000年的设想水平。据1981年对全国400个重点企业的统计,有2/3的燃料、电力消耗都没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今后用十几年的时间,达到并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并把目前的国内先进水平变为全国平均水平,也是可能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今后要实现用能源翻一番来保证总产值翻两番,节能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困难也是不小的;但是,只要大家重视,采取得力措施,节能目标仍然是可能实现的。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节约能源的战略意义,增强节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力争完成我们面临的艰巨节能任务。

二、近几年来节能工作的进展情况

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开展了节约能源工作。1980年中央对能源工作提出了“开发和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方针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强了对节能工作的领导,采取了许多措施,节能取得了初步成效。党的十二大又把能源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的认识,开始把节能工作纳入实现2000年宏伟战略目标的轨道上来,进一步向节能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根据各省、区、市经委和有关部门的初步统计,1982年节约和少用2000万吨标准煤的任务已经完成,亿元工业产值能耗达到7.33万吨,比1981年下降4.1%。从1980年到1982年的三年中,由于调整经济结构,加强能源管理,进行以节能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总共少用和节约标准煤8000 多万吨,其中调整经济结构少用5500多万吨,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改造,降低单耗节约2500多万吨。这对缓和能源供需紧张状况,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几年来,节约能源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组织编制和正在实施“六五”节能计划

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要,实现以节能求增产、求效益的要求,从1980年起,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六个五年计划中,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原国家能委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了“六五”节能计划。这在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这个计划,在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我国节能潜力的基础上,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切实可行的原则,提出了“六五”期间的节能目标和节能途径,安排了一批节能基建和技术措施项目。计划要求年均节能率达到4%,五年共节约和少用能源折合标准煤7000万~9000万吨,其中工业节能量为6000万~8000万吨。为现实这一节能目标,国家拿出了85亿元节能资金,安排了投资100万元以上的节能措施项目1300多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94个。这些项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量大面广的措施项目,如更新改造工业锅炉、工业窑炉、耗能通用设备、小化肥厂、小水泥土立窑等;

二是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如新建、扩建热电站,发展集中供热,利用工业余热发展城市煤气等;

三是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试验推广和节能科研项目。

此外,在农村能源方面,还安排了推广省柴省煤灶、种植薪炭林、发展沼气池和小水电等增加和节约能源的措施。

“六五”节能计划实现后,预计每亿元工业产值能耗将从1980年的8.18万吨,降至1985年的6.73万吨;14种主要产品的综合能耗,将分别下降3%~12%。从1981年和1982年两年执行的结果来看,“六五”节能计划是可能实现的。这两年共完成节能量4000多万吨,预计后三年还可完成4000万~5000万吨。实践表明,把节能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不但是计划工作的一个进步,而且对加强能源管理,推进技术进步,做好节能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加强了能源管理工作

近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把加强能源管理作为企业整顿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重点放在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上,取得了较好成效。

安装了能源计量器具。1982年国家经委修订了《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草案)》,经过在22个省市的51个企业的试点,总结和拟定了10个主要行业的能源计量配备标准和要求。国家经委、国家计量局联合召开全国能源计量会议以后,许多省、区、市也分别召开了能源计量专业会议,加快了能源计量工作进度。上海市158个耗能万吨以上的企业装表率达到了93.7%,装表后节能效果比较显著。年耗能6万吨标准煤的上海溶剂厂,重视节能工作,能源计量率达到100%,1980年以来总产值年平均递增13%,利润递增11%,燃料消耗递减5.5%。四川省去年限期装好民用“三表”,实行计量收费。现在,电表、气表的安装率达到95%,水表达到70%以上,全省一年可节约电1.1亿度、天然气1.2亿立方米、水7000万吨,价值4250万元,装表花掉的7200万元,一年半即可收回。南京市“三表”安装进展较快,据全市640个工矿企业统计,生产用“三表”安装率达到77%,生活用电表已全部取消包费制,1981年和1982年共节约标准煤40.2万吨。

在能源计量的基础上,开展了企业能源普查。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等耗能大的省市,抓得紧,行动快。青岛市开展能源普查比较早,从1980年8月份开始试点,两年来在占全市工业耗能总量85%的132个企业中,开展了能源普查、测试工作,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取得了节能增产的好成绩。1980年开始扭转了长期以来生产和能耗同步上升的状况,工业总产值增长9.4%,工业耗能增长3.7%,1981年工业总产值增长5%,工业耗能下降5%;1982年在能源消耗较大的重工业大幅度回升的情况下,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仍下降1%。化工行业在105个年耗能5万吨以上的企业进行了能源普查,到1982年底已完成了93个企业,其余今年上半年可搞完。

一些省、区、市和行业加强了能源消耗的定额管理,促进了能耗的降低。江苏省去年制定了61种主要工业产品和交通机具的能耗限额,各厅局、各地市又根据能耗限额,制定产品能耗定额,落实到企业,定期进行考核。仅用电一项,去年全省就节电2.6亿度。安徽省去年由于加强了定额考核,万元产值能耗下降了9.6%。北京市煤炭总公司实行“定额管理、定量包干”的办法,几年来万元产值煤耗逐年下降。

在加强能源科学管理基础工作的同时,开展了节能培训工作。1982年,国家经委和欧洲共同体在南京联合举办了两期节能技术研究学习班,培训了化工、冶金、铁道、轻工等行业及上海、北京、江苏等18个省市一级节能机构的技术人员100多人,同时还办了两期管理干部培训班,培训了100多人。一些地区、部门和企业也举办了各种类型的节能技术培训班,共培训了6万多人,培训效果都是好的。

开展了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的工作。到1982年底,全国有22个省、区、市以及专业部门建立了55个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监测站),人数达1100 多人,拥有各种测试仪表设备4000多台件。两年来,他们为加强企业能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服务性劳动,完成了四个市、县的工业锅炉热工测试,为56个企业作了能量平衡测算,担负了30多个节能重点技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受理了15000人次的节能技术咨询。

从1979年开始,连续举办了四次“节能月”活动,对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节能重要性的认识,开展节能工作,以及推行“节能社会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去年的“节能月”活动中,各地区、各部门普遍把学习、贯彻十二大精神作为搞好“节能月”活动的动力,效果较好。许多省、区、市的领导同志深入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组织开展了节能指令、“五十八条”、节能计划、节能机构和节能管理工作的五项检查,辽宁、黑龙江等省还对企业进行了“评级定等”,组织开展企业之间的升级竞赛,推动了企业对能源的科学管理。

(三)进行了以节能为重点的技术改造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依靠科学进步,逐步对耗能高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本着花钱少、见效快、效果大的原则,开展了以节能为重点的技术改造。目前这一工作已在热电结合、集中供热、余热利用和工艺节能、锅炉和窑炉改造等17个方面展开。据统计,1981年到1983年国家共安排节能资金36.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资金14.9亿元,技术改造资金14.5亿元,银行中短期节能专项贷款7亿元。共安排了2100个项目,这批项目建成后,可形成165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据初步分析,依靠技术改造的节能量从1980年的380万吨标准煤,上升到1982年的600万吨,占总节能量的比重从1980年的10.4%,上升到1982年的30%。

近几年,节能技术改造工作出现了以下几个变化:

一是节能技术改造工作从零打碎敲的状况,走向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展开。例如锅炉改造,已逐步向有计划发展热电结合,实行集中供热,取代分散的工业锅炉和采暖锅炉的方向发展。辽宁省“六五”期间安排了热电结合97万千瓦,利用工业余热发展集中供热2000多万平方米,可取代锅炉4500台,形成260万吨标准煤的节煤能力。又如全国小氮肥企业近年来采取了20项降低能耗的技术措施和设备改造措施,使全行业平均吨氨两煤(原料煤和燃料煤)消耗,由1976年的4181公斤,下降到1982年的2105公斤,下降了49.7%;吨氨耗电由1976年的2239 度,下降到1982年的1400度,下降了37.5%。南京市1980年制定了节能十年规划,其中安排节能技术改造53项,到1982年已完成16项,节标准煤13.6万吨。

二是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管理,从边设计、边施工、无章可循的状况,逐步按程序、按制度进行管理。目前东北、华东、中南地区的一些省、区、市,已经初步制定了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的申报、设计、审批、施工和竣工验收都作了明确规定。黑龙江省1981年制定了《节能措施项目管理和审批程序的规定》,1982年全省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当年完工率,比1980年提高了42%。今年计划下达后,项目调整率由1980年的15%下降到5%。

三是在节能技术改造工作中,注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了节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总结推广技术比较成熟、经济效益比较好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82年,经有关部门鉴定,总结推广了10个方面、174个项目。如工业锅炉改造中涌现出的水平式逆推往复炉排,是一种适合全国大量使用的炉型,锅炉热效率可由过去的50%左右提高到70%。

为推广使用节能新设备,从1982年起采用从制造到使用“一条龙”的办法,对工业锅炉、中小变压器、工业泵、风机等四大类机电产品,逐步以节能新产品取代老产品,预计1984年可推广使用86种节能机电新产品,每年可节电18.5亿度,节标准煤40万吨,折合人民币约2亿元。辽宁省为了加速新省能设备的推广应用,从1983年起在全省企业限期推广10种煤矿、电厂、油田使用的219台大型风机、水泵,总容量16.4万千瓦,现已安排落实。使用这些新型省能设备后,每年可节电1亿度,折合节电费用500万元,不到一年半的节电费,就可以全部偿还设备贷款。

四是节能科研为节能技术改造服务,取得了明显效果。近几年来,已有不少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硅酸铝耐火纤维已广泛应用到炼钢、机械、化工、石油等行业,经测试可节能20%~30%;远红外技术已推广应用90多万千瓦,每年可节电14亿度。在1982年安排的101项节能科研项目中,已有27项获得了成果。如煤粉锅炉用等离子高能电弧枪直接点燃煤粉已取得初步成功,这项技术在淮南电厂400吨锅炉大修后点火4次,节约轻柴油200吨。再如,炼钢平炉顶吹由双枪改为三枪的节能技术,在鞍钢18号平炉采用后,油耗降低10%,检修周期延长50%。

此外,在民用炉灶改造和民用煤的节约方面,各地还推广了型煤和省煤、省柴炉灶,提高了热能利用效率。

近几年来,节能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的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家对节能的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当前主要问题是:党的十二大关于节约能源的战略意义还没有完全被广大干部、群众所认识,不少单位还是“说得多、做得少”,节能还没有形成社会风气;随着机构改革的进行,一些地区、行业和企业节能的“机构降格,人员减少”;节能管理的基础工作仍很薄弱,从多数地区、行业、企业来看,“能源无计量、消耗无定额、浪费无人问”的现象还很普遍;工业生产的工艺和技术装备还比较落后,能耗高,浪费大,热能利用率普遍很低;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当前节能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逐步研究解决。

三、1983年节能工作的安排意见

根据国家计划安排,1983年一次能源产量折合标准煤6.63亿吨,比1982年计划增长1%,同去年能源实际生产量基本持平。今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要保四争五,节能任务十分艰巨。1983年计划节约标准煤1500万吨,其中,节原煤1700万吨,节焦炭44万吨,节油160万吨,节天然气3.6亿立方米,节电63亿度。特别是今年安排的节能量中,靠调整经济结构少用的能源只占1/3,大部分要靠加强节能管理和推进技术进步来实现,这与前几年的情况有明显的不同。为了确保今年节能任务的胜利实现,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

能源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影响经济效益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党的十二大把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这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耀邦同志指出:“要保证国民经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发展,必须加强能源开发,大力节约能源消耗。”紫阳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能源翻一番,能不能保证总产值翻两番,如果继续停留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按照我们现有总产值和能源之间的比例关系,那就只能翻一番。但是,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把总产值和能源的比例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情况就不同了。”这就是说,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针,一是要开发,二是要节约。要搞好节约能源工作,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节能的科学管理,重视技术进步,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经济效益,力争达到用12亿吨标准煤来实现2.8万亿元总产值的水平。因此,节约能源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绝不是权宜之计。我们要像抓计划生育、植树造林一样,动员新闻、广播、电视、电影、科普、学校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广泛开展全社会的节能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对节能战略意义的认识,增强节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节能变成每个地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节能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没有首长负责、亲自动手,没有专门的办事机构,是很难搞好的。特别是在当前机构调整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节能机构,而不要把它削弱了。要继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发[1981]20号文件精神,健全节能机构,充实节能人员。要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各项节能指令,今年下半年还要抓紧组织干部深入实际检查《对工矿企业和城市节约能源的若干具体要求》(即“五十八条”)的执行情况,推动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认真编好“七五”节能规划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目前各省市、各部门都在编制“七五”规划设想。节能规划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要认真编好。我们打算从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把“七五”节能规划编制出来。今年要抓紧调查研究,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制定节能技术政策。各部门和有关省、区、市,要在摸清和分析国内外情况的基础上,明确各行业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目标、步骤和措施,用以指导节能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是认真分析这几年已经安排的各类节能措施项目的经济效果,并根据国内外情况,研究提出“七五”和后十年节能科研方向,开辟新的节能途径,以便按照花钱少、见效快、效果大的原则,选择今后节能的最佳方案。

三是在做好前两项工作的同时,深入研究结构节能问题(包括国民经济各部门、工业内部各行业、企业内部各类产品的结构调整),并参照总的初步设想,对本地区、本行业“七五”节能指标进行测算,提出“七五”节能规划的轮廓设想。

为了编好节能规划,节能统计工作亟待改进和加强。现在许多单位提报的统计资料不及时、不准确,有的甚至是“统计加估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们准备协同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改进方案。

(三)进一步加强能源的科学管理

1983年要从加强基础工作入手,继续抓好能源的科学管理,不断降低产品单耗,努力提高节能的经济效益。

加快能源计量仪表的安装。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家经委颁发的《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试行)》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能源计量器具。全国年耗能5万吨以上的700个重点企业,1983年要配齐100个企业,1984年要基本配齐。要继续推广四川省限期安装民用“三表”的经验,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郑州、重庆、武汉、广州、南京、无锡、杭州、青岛等15个城市,今年年底以前城镇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用气全部取消包费制。其他各省、自治区也要加快“三表”安装进度,尽快取消包费制。民用和生产用的“三表”,都要努力做到配齐、管好、用好。

搞好能源普查。要首先组织年耗能5000吨以上的企业,按照《企业能源普查试行办法》,开展能源普查,普查范围要逐步扩大到年耗能5000吨以下的企业。通过普查,要查清企业的能源构成、能源的消耗量、利用水平、浪费原因和节能潜力,明确能源科学管理和技术改造的方向。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监测站)要尽快配备人员和测试装备,配合企业搞好能源普查。对于能源管理中的问题,要边查边改;对于节能技术改造的问题,要纳入企业节能整体规划,分期分批进行。

加强定额管理。1983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都要建立健全能源消耗定额,实行能源定量供应。逐步推行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等省、市对能源使用实行“定额考核、超耗加价、超限有罚、择优供应”的办法,从能源的供应、分配方面,采取行政干预和经济措施,促进能耗的降低。

开展能源标准化工作。要抓紧制定能源资源、能源基础与管理、能源机具的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分行业的产品耗能和合理用能标准,促进能源管理科学化,努力提高能源利用率。

搞好节能奖励。浙江、辽宁、青岛等省市实行分等分类奖励试行办法,对那些严重浪费能源和超耗能源的企业,采取行政干预和经济制裁等措施,直到限期整顿、停供能源。这些做法可供各单位参考。

(四)抓好以节能为重点的技术改造

紫阳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国在技术进步方面总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把经济发达国家在70年代或80年代初已经普遍采用的、适合我国需要的先进生产技术,在我国厂矿企业中基本普及,并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技术体系。节能的科学进步和技术改造,也应当按照这个目标努力去做。各地区、行业和企业都要根据“六五”节能计划,对今后两年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作出具体安排,分年度组织实施。当前要统筹规划、保证重点,首先安排那些花钱少、见效快、效果大的项目。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内的先进节能技术,并注意做好节能新技术的引进工作。

今年要对1980年以来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清理,针对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今后要按照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原则,对节能基建和技术措施项目按投资额划分为三类,分别由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省、区、市或部门审批。对其中数量较多、专业性较强,而又比较分散的热电结合、小化肥厂改造、城市煤气、煤炭洗选、废钢铁加工等五类项目,进行集中归口审查,以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要逐步建立项目负责人责任制,实行工期、费用、节能效果三包干,奖优罚劣。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节能项目的检查,抓紧建成投产,提高经济效益。项目竣工后,要由主管单位组织验收,并提出竣工报告。

要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研制和推广节能新设备。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那些量大面广、花钱少、见效快、效益好的项目,订出推广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所有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都要重视技术进步,降低能源消耗。要抓紧“一条龙”节能产品的研制工作,力争在1984年完成。要严格执行淘汰耗能高的机电产品的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大淘汰范围。各地要学习辽宁采取行政干预、限期推广省能设备的做法,以加快进度,取得效果。

要加强节能的科学研究。最近由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在北京召开了节能科研计划工作会议,落实了1983年节能科研计划,讨论了“六五”节能科研规划。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全国节能科研规划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加快节能科研的步伐,更好地为节能技术改造服务。

(五)搞好节能技术培训

节能培训是节能的智力投资。要统筹规划,分期分批,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国家经委将委托上海、天津、重庆、黑龙江、湖北等省市经委,开办华东、华北、西南、东北、中南五个培训中心,负责轮训地、市一级经委主管能源的领导干部,以及年耗能万吨以上企业的领导干部,今年打算总共开办30期,计划轮训1500人。西北地区今年也要积极做好准备,争取明年在西安建立起西北地区的培训中心。

上海市在节能培训方面已经先行一步,为了推动全国节能培训工作,国家经委委托上海市在今年举办三期全国节能管理干部研究班,主要培训全国各省、区、市主管节能工作的领导干部。

继续同欧洲共同体办好南京节能技术研究学习班,培训各省、区、市以及主要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学习和吸取国外节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各地区、各部门还要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分期分批搞好节能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节能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人的操作水平。

(六)开展好全国第五次“节能月”活动

今年全国第五次“节能月”活动,要更加广泛深入地宣传贯彻党的十二大关于能源问题的战略方针,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集中一段时间,在全国范围进行一次节能形势教育和节能战略意义的教育。

在今年的“节能月”活动中要以开展企业能源普查为主要内容,加强企业能源管理,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这次会议上,国家经委提出了《关于开展全国第五次“节能月”活动的通知》和《全国工厂企业节能管理评比升级暂行办法》等四个文件的初稿,请大家研究修改,以便作出安排。去年以来,辽宁、黑龙江、浙江、山东等省开展节能管理的评比升级竞赛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希望各地区、各部门参照和推广它们的做法,进一步搞好群众性的节能活动。

在今年的“节能月”活动中,还将开展对全国节能先进企业的表彰活动。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评选条件,推荐和报送节能先进单位的事迹材料。凡评定为全国节能先进企业的,由国家经委统一命名,授予光荣称号。

最后,讲一下节能的经济政策问题。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在能源的分配、管理、使用和奖励等方面,初步进行了一些改革,颁发了一些指令、规定和办法,对节能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总的说来,一些重大政策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如能源的定量包干和定点供应问题,合理调整能源价格问题,节能新产品减免税收问题,专业化集中生产问题,以及节能奖励政策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很好地研究和改进。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节能工作的进展。我们准备在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搞好调查研究,进行试点,总结经验,以便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意见,待报请国务院审批后试行。希望大家在这方面采取积极态度,知难而进,勇于实践,经过几年努力,把节能的经济政策逐步完善起来,进一步推动节能工作的开展。

同志们,1983年过去5个多月了,今年节能任务还很繁重,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各级领导同志特别是主管节能工作的同志,要按照这次节能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深入实际,亲自动手,把节能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来。最近,耀邦同志在一个情况简报上批示:“一切工作,只抓业务措施不行,必须同时狠抓思想政治措施;一切问题,只发规定号召不行,更重要的是要切实督促检查。督促检查这件事要作为今年转变作风、扭转风气的一件大事来抓。”我们一定要按耀邦同志的指示精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千方百计地把能源消耗降下来,把国民经济促上去,为努力开创节能工作的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