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
8054900000040

第40章 在大企业学习研究首钢经验座谈会(第二期)结束时的讲话提纲

(1983年1月30日)

同志们:

我们大企业学习研究首钢经验座谈会第二期,经过七天紧张的学习讨论,今天就要结束了。参加这期座谈会的有12个省、区、市经委,16个部、总局,11个中小城市的有关负责同志,有61个企业(其中有28个是列入97个大企业名单的)的负责同志,共253人。

这期座谈会的时机非常好。小平、陈云同志的重要讲话,耀邦同志在听取国家经委向书记处汇报时的讲话和在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及时地向同志们作了传达。同志们一致认为,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些讲话非常重要,体现了党中央立志改革、实现四化的坚强决心,对于搞好当前经济工作,加快四化建设步伐,全面开创新局面,确保十二大宏伟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以后,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了,改革的决心更大了,信心更足了。这次会上,大家听取了首钢实行经济责任制经验的介绍,都感到首钢经验又有新发展。它的经验内容丰富,系统全面,有理论、有实际,很有说服力。学了以后思想很开窍,对如何开创新局面,给我们引了路。许多同志表示,要认认真真地学、扎扎实实地学,学出新水平,作出新成效。总之,这次会议时间虽然很短,收获还是很大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些收获就不多讲了,我想仅就认真贯彻耀邦同志讲话精神,进一步学习首钢经验,搞好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改革问题,谈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深刻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1.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改革要贯穿四个现代化的整个过程。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认清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现在起,我们从事经济工作的领导干部,每个企业的领导人,都要十分明确“破旧创新、系统改革”是我们党领导四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导思想。要把改革放在突出的地位,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做改革的促进派;坚决按中央确定的步骤,积极抓紧改革。

2.改革是全面的、系统的,包括一切战线、一切地区、一切部门、一切单位,都有改革的任务,都不能例外。从企业来说,主要是要进行经营管理方式的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职工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也就是要解决我们过去经常讲的统得过死、吃“大锅饭”的问题。这是我们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技术进步慢、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原因。广大干部和工人对这个弊端深有感触,吃尽了苦头,迫切要求改革,认识到非改革不可,不改革就没有出路。首钢正是因为在经营管理上实行了改革,才有了较大的活力,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吃“大锅饭”、平均主义开始有了突破,使企业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各地方也有许多这样生动的事例。这就令人信服地说明,只要紧紧抓住这个根本性问题进行改革,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企业的潜力就能挖掘出来,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能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就能大量增加。

3.抓住了改革,就抓住了根本。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企业都要把改革作为中心环节,推动和带动其他各项工作。我们说,大企业是整顿的重点、改革的重点、技术改造的重点。这三个“重点”的相互关系怎么摆呢?这三者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但是应当注意把改革更加突出起来。我们必须继续下功夫把企业全面整顿工作抓到底,为改革创造必要的条件;反过来讲,只有用改革的精神抓整顿,敢于“碰硬”,敢于打破陈旧的、妨碍我们前进的老框框、老套套、老作风,整顿才能加快步伐,提高质量,打开新局面。我们要搞好技术改造,也必须抓紧体制的改革。体制不搞好,技术改造就缺乏内在动力,好的科学成果也不能有效地推广应用。可见,改革是技术改造的重要保证。

二、认真总结经验,加快改革步伐

1.我们工业企业方面的改革,从1979年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开始,到逐步实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已经走过了四年探索实践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这是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纠正经济工作上“左”的错误的必然结果。尽管步履艰难,改革还是不断向前发展着。不少地方和企业,在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推动下,勇敢地试行以利润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各种经济责任制。这种以承包为中心的经济责任制,从国营企业到集体企业,从大型企业到中小企业,从盈利企业到亏损企业,从单个企业到行业,蓬勃发展,形势很好。它触及了长期以来经济工作上的弊端,对吃“大锅饭”、平均主义是个有力的冲击,企业开始有了一些活力、动力和实力,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实践说明,只要承包得合理,只要责权利结合,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结合,职工福利和劳动成果联系起来,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一下子迸发出极大的活力,既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能推动企业积极改善经营管理,迅速改变面貌。实践还证明,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都有它的适应范围和条件,看来利润包干的形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责任最明确,利益最直接,方法最简便,对企业的压力最大,激励作用也大。正如许多工人同志所说的:“不包不操心,谁包谁操心,人人都操心,厂厂拣黄金。”对这种行之有效的、利国利民的改革,应当坚持下去。

2.从这几年推行经济责任制的实践中,我们应当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一是改革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我们改革的目的,是要打破吃“大锅饭”的局面,充分调动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生产力较快地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创造出更多的新财富,使国家和人民都能较快地富裕起来。因此要摆正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的关系,把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着眼挖掘企业的潜力,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在为国家多做贡献的基础上,取得企业和职工应有的利益。

二是必须尊重群众的实践和首创精神。社会主义事业,是广大群众生机勃勃的创造性的事业。许多行之有效的改革是来自群众的实践。农业生产责任制是这样,工业经济责任制也是这样。对于群众的这些改革实践,我们领导部门的责任是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引导和总结。决不能漠然视之,或者多方挑剔,更不能把群众的创造性视为歪门邪道,设置“顶门杠”加以阻挡。

三是改革试点办法不能“一刀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我们工业企业有几十万个,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责任制的具体形式上,不应该也不可能“一刀切”。过去搞“一刀切”,吃够了苦头。企业的经营者、生产者,最了解自己的实际,最清楚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最有效。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增强适应性,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经验,推动改革的发展。看来也应该给企业选择经济责任制形式的自主权。

四是要勇于改革,更要勇于在改革中不断完善。扩权试点开始不久,耀邦同志在1979年9月8日的一个批示上这样说过:“改革经济,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大事。因此,有关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计划、办法,不能由哪一个人、哪一个部门说了算。”“我们党必须在认真地实行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正确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意见”。他还说:“我们现在拿出来的一些改革方案,有的还要进一步完善,有的还要大改,这是毫不奇怪的。”“不能一劳永逸、一成不变,不能思想僵化。”后来扩权试点暴露出一些问题时,耀邦同志在1980年5月1日的一个批示上又说:“我们不怕改革,特别不怕在改革中不断完善。”耀邦同志这些批示,对我们搞好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在改革中善于学习,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立新章法,推动改革不断前进和完善。

3.既要搞改革,就要百折不挠,不怕困难。工人阶级是企业的主人,是直接的实践者,对经济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感受最深,改什么,怎么改,最有发言权。工人阶级应该自觉地站在改革的前列,不能等待观望,不要怕担风险,不能怕别人挑毛病,遇到一点挫折就犹豫不前;也不要总说别人是“顶门杠”,我们自己也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前进,破旧创新,借鉴首钢经验,联系实际,大胆实践。

三、首钢经验的启示

1.首钢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一个先进典型。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通过总结历史经验,破除“左”的影响,坚持改革,不断创新的结果。首钢实行经济责任制的经验,也就是对经营管理方式进行改革的经验。正是由于首钢有一个立志改革的坚强领导班子,敢于打破老框框、老办法,积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制定新办法,才闯出了一条依靠群众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新路子。可以说,没有改革,就没有首钢的今天。

2.首钢实行经济责任制,进行改革的主攻方向始终是明确的。在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方面,重点解决企业的经济利益同企业的经营状况、经济效益相脱节的问题;在企业内部,重点解决职工的利益同劳动成果相脱节的问题。两个脱节也就是两个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正是因为在这两个问题上有了突破,才使经济效益有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得到了发展。

3.首钢的另一条经验是,实行经济责任制坚持责权利统一。把责放在第一位,也就是把全面完成国家计划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前提下,积极开展市场调节,满足社会需要。他们围绕着生产经营总目标,围绕着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要求,把企业对国家承担的经济责任,逐项分解,层层包,层层保,包保结合,落实到人,严格考核,赏罚分明,不讲情面。这种以承包为中心的经济责任制的落实,又带动了工资制度、奖励制度的改革,使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得到了更好的贯彻。首钢的这些经验是行之有效的,是普遍适用的。

4.首钢的经验表明,只有推行经济责任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大职工的民主权利,激发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过去,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使广大职工感受不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当家作主成为抽象的口号,积极性调动不起来。首钢实行经济责任制,“责字当头,权给职工,利在其中”,这就使企业的民主管理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他们建立健全了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参加企业重大决策的民主管理程序,做到每个职工都直接承担主人的责任,行使主人的权利,发挥主人的作用。这就是经济责任制巨大威力之所在。

5.首钢的改革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始终坚持物质、精神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靠强有力的思想教育为改革开路;靠党的组织作用来保证改革的实施;靠思想政治工作上第一线,从根本上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觉悟,把严格的责任制同高度的责任心结合起来,动员广大职工站在改革的最前列,为实现党的十二大宏伟目标做出贡献。

四、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地干

1.怎样才能学好首钢的经验?同志们说得好,首钢经验的核心是改革,要有改革的精神才能学到手。一年来推广学习首钢经验的实践也告诉我们,只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扎扎实实地干,就能学出成效来。那种只停留在一般号召,不做扎实工作;那种遇到困难就迟疑不前,消极等待;那种学点皮毛就满足现状;那种只依靠少数人搞方案、定计划,不充分发动群众的,都不可能学出成效来。

2.学习首钢经验,一定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抓住实质学,不搞形式主义,不要生搬硬套。要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吸取首钢有用的经验,做到学中有创,学中有超。

3.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已经确定重点抓的大企业,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完善经济责任制要取得决定性的进展,综合经济效益要有一个大幅度提高,在优质、低耗、适销、盈利等方面都要有明显的进步。要使这批大企业一两年内达到首钢那样的水平,对四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这批大企业,要加快整顿步伐,提高整顿质量。今年一季度,都要完成领导班子的整顿,年底以前做好“五项工作”,达到验收标准;验收合格的企业,还要进一步搞好“三项建设”,力争创“六好企业”。要尽快制定好企业的全面发展规划,包括生产发展规划,技术改造、技术进步规划和改善职工生活福利的规划。这个规划必须和行业、地区的发展规划相衔接,经过综合平衡,符合国家统一计划的要求。要根据我们工业的特点和大企业的不同条件,逐个研究确定它们的利润包干、上缴利润递增包干或以税代利的办法,使它们有压力、动力和活力,有进行技术改造的实力。具体方案,要尽快制定报国务院批准执行。过去行之有效的改革办法,应当继续实行,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4.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大企业的领导。紫阳同志在《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特别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主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同志,都要亲自去抓一两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生产潜力大的企业,不然“就永远也不可能取得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必要知识和主动权,就不能继续胜任他们所担负的领导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紫阳同志的要求,指定主要领导干部,分工包干,落实到人,建立责任制。要经常研究大企业的情况和问题,为它们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企业各主管部门和领导机关,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主动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老规章、老制度、老办法,满腔热情地支持新生事物,不做“顶门杠”。只要这样做,我相信,我们工业也会像农业那样出现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一个振奋人心的局面就会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