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
8054900000017

第17章 把青壮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作为职教工作重点突出起来

(1981年12月28日)

在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经济建设十条方针,其中一条是:“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切实加强对全体职工的教育”。指出“培养大量的各类各级专门人才和大批熟练的劳动者,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带根本性的建设……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四个现代化就无法实现”。抓好一亿职工的教育,对搞好党风、民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事职工教育的同志们也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要为建设一支为四化英勇奋斗的,思想先进、技术熟练、纪律严明、团结协作的职工队伍做出贡献。

在抓好《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的落实工作中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要抓紧青壮年职工的文化补课工作,二是要抓紧这些同志的技术补课工作,力争在这两个方面都有突破。因此,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抓紧思想落实,解决各级领导干部中相当一部分人对职工教育任务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的问题

《决定》要求,“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职工普遍培训一次,有效地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业务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其中青壮年职工的文化、技术补课工作任务是十分繁重和紧迫的。目前在企业里,“文化大革命”期间入厂、35岁以下的青工约占职工队伍的半数。其中,需要进行初中文化和初级技术理论教育补课的有三四千万人。按《决定》要求,“六五”期间应有60%~80%,即两三千万人完成补课任务。这些青壮年职工的文化学习在“文革”中被耽误了,是缺乏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一代人。而这一代人,又是当前各条战线上担负着大部分生产工作任务的主力军。如何在今后的几年内,不失时机地帮助他们补上课,使他们成为第一线上胜任的当班人,进而成长为四化建设的骨干力量,这确是一项具有十分重大战略意义的任务。

职工教育是“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多种对象”的教育事业,在某种程度上说比普通教育更加复杂,任务是艰巨的。这不仅由于青工补课对象的人数众多,行业工种复杂,教学内容不同,而且在职学习的干扰多,现有的办学条件差,要完成补课任务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目前青工补课工作还没有列入各单位的重要工作日程,除极少数地区和部门外,1981年总的进展不大,这就使今后几年的任务更加繁重了。此外,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其他各类人员的培训任务也不轻,都要抓紧实施。这些任务的完成,关键在领导。各级领导都应认真、反复学习《决定》,充分认识职工教育任务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艰巨性,要狠下决心,舍得用大力量,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抓好。凡是还没有认真学习《决定》的单位,应该立即补课,组织学习贯彻;已经传达贯彻了的,要检查《决定》执行情况,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争取更大的成绩。各地区、各部门,要通过新闻单位反复宣传《决定》的精神,大造舆论,以职工教育的实际效果和成功经验来提高干部、群众的认识。

二、加速职工教育工作机构的建设,改变目前机构与任务极不适应的状况

《决定》下达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虽然相继成立或充实加强职工(工农)教育管理委员会,但是还有不少办事机构很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专职人员。国家编委专门给委员会各级办事机构增加的人员编制,有些地区还没有很好使用。应结合国家机构改革,按照精简效率的原则,充实领导力量,加强各级职工教育的机构。办事机构要精干,如何设置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加强领导,统一管理,分工负责,通力协作”的原则自行确定。教育、劳动、工会、青年团等有关方面的职工教育机构同样也要加强。在配备人员时,要注意选择那些热心于职工教育事业,懂得专业知识,有一定业务经验和组织能力的同志来担任。千万不要把职工教育机构当成安置老弱病号和照顾关系的场所。

三、协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的政策规定

据反映,现在有些单位职工入学率有所下降,特别是组织业余学习很困难。职工中还存在“学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思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帮助青年工人树立工人阶级的远大理想,提高学习自觉性,同时还要从政策上调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主要是把《决定》中提出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政策原则,尽快地具体化,订出实施办法,合理解决职工中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学历、待遇、使用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改革劳动工资和干部制度,严格考核职工的劳动效率、技能和科学文化水平,把成绩列入档案,作为调资、升级、提干的重要依据。从四化建设的需要来看,当工人起码要具备初中毕业文化水平和相应的技术理论知识、技能。这些都要逐步制度化、法规化。

四、从多种渠道改善办学条件

主要是落实《决定》对职工教育办学条件问题的一些规定。当前重点是经费的落实,如:企业职工教育经常费用的开支比例问题;各级业务主管部门面向基层办学的经费来源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教育经费的开支渠道问题;职工教育基地建设的投资列入计划问题;教师的培训和教材的编辑出版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应争取逐步解决。

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教育经费开支比例,都应根据《决定》办理,大体上按工资总额的1.5%掌握使用,打入成本或列入行政事业费预算。不足部分,鼓励企业从自有资金中解决。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办学经费,在没有正常渠道开支的情况下,提倡从行政事业费中挤出一部分来,用于职工教育。我们一定要努力争取使这项工作有较大进展,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