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8052600000001

第1章 导论(1)

第一节社会调查研究概述

调查研究是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和科学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目前,调查研究已成为一门学问,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和实际工作部门成为一门必修的课程,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什么是调查研究

什么是调查研究?据《辞海》之释义:“调”,具有计算、统计的意思;“查”所指查究、查核、考查。“研”指审查、细磨;“究”指穷尽、追根究底。在《现代汉语大词典》①中,“调查”的解释为:“为了了解情况而进行考察(多指到现场)。”《中国大百科全书》②对“调查研究”作了如下定义:“调查研究是人们了解情况取得正确认识的根本方法。”同时,该书对“社会调查”(socialsurvey)进行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社会调查,广义指人们实地了解某种社会现象的活动和方法;狭义指社会研究方法中搜集分析资料的一种技术。”

因此,我们可以说,调查研究(或全称社会调查研究),就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在系统地、直接地搜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研究,从而科学地阐明社会现象状况及其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调查研究作为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体现了各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一是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其实践性表现在它是以研究客观实际为对象的,与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且调查研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其理论性表现在调查研究活动要在理论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并对调查研究结果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形成新观点、新理论。

二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其普遍性表现在调查的范围和内容的广泛,从生产到生活、从社会到家庭、从国家到企业、从城市到农村,等等,就是说客观世界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调查和研究。并且,调查研究所涉及的问题,都与其他问题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其特殊性表现在每项具体的调查研究活动,又都是限于特定的人物、事件、行业、时间和地点。每项调查研究活动都要有特殊的、具体的内容,从一般中找到特殊,又从特殊上升到一般。三是主动性和被动性的统一。其主动性表现在,调查者是否具备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是否努力探索,其结论是大不一样的。其被动性表现在客观条件对调查结果有重要影响,某种社会现象的产生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调查课题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调查研究是一项严肃的科学工作。科学的调查研究活动,不是笼统地搜集一些经验材料,或是了解零碎的点滴意见就下结论的事务性工作。它是一个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是一项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调查者通过对实际情况的亲身接触和调查了解,经过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为理论研究提供新信息,为实际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依据。调查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运用,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调查研究的功能与作用

1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任何社会活动都要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理论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之上的,这种认识只有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才能逐渐符合客观实际。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革命理论都是在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之后才完成的。

此外,社会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现象和新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因此,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和各部门的理论工作者都要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理论研究不能仅依靠印证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或照搬国外的理论,而是要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从中国社会的一般特点和特殊规律的分析中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理论,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不对中国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或者在调查中忽视理论建设工作,那么我们对于中国社会的认识就依然是模糊的。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从实际出发,指导革命实践;理论一旦脱离实际,就会变成僵死的教条。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关键。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特别是毛泽东同志,从他们从事革命活动的时候起,便十分重视社会情况的调查研究,并同当时反对或不懂调查研究的人们进行过坚决的斗争。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党内理论脱离实际,不懂中国国情,不作调查研究的错误倾向,严肃指出不应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当做教条看待,而应当作行动指南。“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①对于这个问题,他在1941年写的《〈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又明确地作出解答,指出“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②。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和示范的带动下,调查研究的方法在党内各项工作中普遍推广起来,从而进一步加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每一项具体实际工作的结合,这对于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顺利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着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方针原则,并逐渐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之所以得人心、顺民意,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产生如此巨大的推动力量,主要是因为他对中国国情进行了深入、缜密的调查研究,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回顾我们党几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坚持不懈地调查研究,才能架起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2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调查研究是把握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决定工作方针的基础。正确的方针政策不是基本原理的简单演绎,也不能用推导公式的方法来求得。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来自群众的实践,但它并不是群众的分散意见和要求的简单综合。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科学总结群众经验,正确反映群众意见而形成的。

在实际工作中,要解决具体问题,就要取得对实际情况和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而这就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事物的现状和历史,分析其内部和外部各方面的联系。“你对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①毛泽东同志的精辟论述,生动地说明了调查研究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同时,正如任何理论都不是绝对真理一样,任何政策和计划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即便是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出来的政策、计划也会有某些不足之处。

此外,政策、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各种偏差。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仍然要不断进行调查研究,检查政策、计划的执行情况,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在实践中检验政策、计划和理论。

党的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主要是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就是认识世界,后一件就是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紧密相连,只有认识了世界,才能更好地去改造世界。我们各项工作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情况,搞调查研究,按照实际情况制定路线、方针、政策。陈云同志曾经指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决定,用不到10%的时间就够了。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概念,而是强调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查研究工作上。

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更要发扬我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要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了解群众的利益,群众的情绪,群众的呼声,群众的要求。我们定政策、办事情,都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只要我们办事情符合群众的利益,合乎群众的心愿,群众就会拥护我们,和我们一道去克服困难,夺取胜利。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靠经常的调查研究作基础。

如同胡锦涛同志所说:“要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和谐社会建设有关情况和工作的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和把握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发展趋势,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他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对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要加强对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要加强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调查研究,“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切实提高政策水平,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努力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实好”①。

3调查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掌握着研究的命运。调查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在社会理论建设和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起着感知、描述、解释与预测的重要作用。

首先,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必须从感性认识开始。毛泽东提出过一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指出:“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

科学的认识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材料基础上的,而社会调查正是为了提供这种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只有搜集到大量的经验事实,只有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才有可能建立科学的社会理论和社会政策。因此,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就能感知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

其次,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客观描述现象的一般状况、过程和特点。社会调查研究不同于日常观察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它能够用系统的、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将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清楚、准确地描述出来,不仅可以描述现象的数量状况,而且还可以说明现象的性质。如古语所说,“格物致知”,通过描述,将大量事实材料的整理、分类,使错综复杂、形式多样的社会现象条理化、清晰化。

再次,调查研究还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描述仅仅是说明现象“是什么”,解释则说明现象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等等,解释是在“知其然”的基础上探求“其所以然”。换言之,调查研究的解释功能也可以“实事求是”来概括。“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①。

最后,如果我们的调查研究是符合实际的,那么依据这种研究我们就可以预测现象的发展、变化,并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现象的发展。当然,由于社会现象的影响因素的复杂多样,我们不可能把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完全调查清楚,因此社会调查研究一般只能作出基本上符合实际的解释和预测,这些解释和预测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与调整。

4调查研究是现代人必备的知识

正如美国社会学家K·贝利所指出,近来已经出现一种趋向,就是研究方法本身也正在被社会科学研究部门以外的很多部门所采用,甚至已经影响到美国大选进程。如此看来,社会调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工程的形式,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式了。

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在政治领域,贝利所说的对美国大选的影响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大选中社会调查研究及其按照美国的传统,要经过两次调查来决定:一次是社会科学家提出最符合美国民主政体目的的投票时间的理论,要经过调查来证实;另一次调查享有投票权的公民认为最方便的投票时间。社会调查影响大选的第二个方面,是在选举投票过程中所公布的调查结果对选举的影响。有些有投票权的人还没有去投票,但他们从公布调查结果中已明确知道,即使他们再去投票,对大选结果已经不起作用。调查对大选的第三个方面的影响,是由于舆论单位、电视网络进行了选举中间的调查,并且把调查结果显示出来,以致改变大选程序的决议。社会调查活动及其方法在政治生活中的类似影响并不少见。譬如在我国的人事干部制度中,最近也作出了任用领导干部要经过民意调查程序、了解群众意见的规定,在干部选举制度中,也增加民意调查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