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
8051700000010

第10章 项目管理(3)

准确地把握角色的转换、立场的变化会使你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管理中的要素。同样一份投入产出的数字账,当你作为投标者把它交给发包商时,它就是成本估算,构成你整个项目的成本约束;可是你转身面对分包商的时候,它切出的部分就变成了你的内部预算,成为对方的成本约束。上级领导给你规定的期限,就是你项目的时间约束;而你给供应商规定的交货期限,是你工期计划中的模块,但构成了他的时间约束。同一份范围说明书,把它交给客户,是你的服务建议书或产品说明书;换个格式改一下,交给供应商,就是你的采购需求说明书;把它交给发包商,是你的标书;换个语气改一下,交给分包商,是你的招标说明书。

2.3.2项目管理二维优化

1.时空二维优化

项目管理关注的问题主要是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优选程序关注的问题主要是时间上达到优化。空间上的优化达到经济目标,时间上的优化追求效率目标,经济加上效率,结果是效益的最优化。

在项目管理中会反复涉及时间和空间的优化问题,例如,时间管理中的关键路经,就是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佳结合点;成本管理理论在空间上的扩展与时间上的延伸,追求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最低成本;成本预算中切段分配法与切块分配法的结合,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采购供应管理中的零库存概念,是订购批量比例与交货准点及时相结合的目标结果等等。一个项目经理能站在把握时空优化理念的高度,那么他在项目管理中就能游刃有余了。

2.科学与艺术二维优化

西方人把管理当作科学,中国人把管理当作艺术。且不论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我们首先需要明白项目管理的基本思路。

(1)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化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分解,把一个复杂的东西分解为最基本的单元,进行单独研究,再把这个最基本的工作研究透彻。

(2)简单的事情数量化。量化意味着用全世界通用的数学语言建立统一的标准,它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易于比较、便于沟通。量化在管理中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设置临界值,以便对事物变化的性质和趋势作出判断。如果没有建立在量化尺度上的临界值,我们如何判断:

一个产品是合格还是不合格?一个计划是完成了还是没完成?

(3)量化的事情专业化。量化的手段为抽象事物的共性和规律性提供了方便,而一旦事物的规律性被认识到了,就可以成为专业化的程序。专业化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简单重复,而人类生产力进步的最大原动力,就来自于简单重复。

(4)专业的事情模块化。把专业的程序固化为模块,等于继承了凝结前人劳动的成果,它缩短了人类的学习曲线,不但能使效率进一步提高,而且可以用集成模块的方法增强对付复杂事情的能力,把复杂的决策变成了简单的选择。比如,在草拟合同等文稿时,有各式各样的文本模版参考,在上面略为改动即可完成,这就是模块。另外,模块化还体现为一种管理思维方法,例如刘易斯决策模型、SWOT分析法等,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框架式思维模式称为思维模块。

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思路,科学的好处就是它易于沟通、便于学习、长于计划,可以大批量生产标准化的管理者。因此,我们要用科学态度去学习项目管理,用专业量化的术语进行沟通,用科学的方法去制订计划。但是,在决策、实施、控制阶段,在人力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这类高度灵活的领域,如果你完全按照教条去办事的话,一定会饱尝挫折。项目管理毕竟是一门人文学科,在这些领域里,往往需要艺术手段的补充。科学追求共性化的抽象,艺术讲究个性化的具体,科学的手段是分解,艺术的手段是集成。在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要把项目当成一个集成的系统:用艺术的态度去综合考察、具体分析;用科学手段分解、量化、模块化;用艺术方法去践行集成、综合、具体化。

2.3.3项目管理的知识管理

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推动作用与日俱增,随着科技对经济的贡献日益加大,产品、服务中知识含量不断提高。知识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其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管理是将有关的知识,不论是在纸上、在数据库里还是在人们头脑中的,掌握起来分配到能够产生最大效益的地方去。或者说,知识管理是获取将恰当的知识在恰当的时候交给恰当的人的时机,从而使其能创造价值。

1.项目管理显性和隐性知识关系

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大类。显性知识即言传性知识、可传递知识(如技术理论、文件资料、图纸和专利等)。隐性知识即意会性知识是靠个人体验、领悟而获得的,人们无法对它进行言传表述。

在竞争环境中,知识是一种竞争优势。由于言传性知识是可以购买的,是所有管理组织共享的;但意会性知识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有关信念、价值等无形因素,其他组织是无法或极难模仿,也是无法买到的。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其中的一部分也在转化为言传性知识。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项目管理专业组织建立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包含的主要是言传性知识,这些知识体系提供了交流中的共同语言和进一步发展的知识基础。

项目管理中要管理的知识范畴粗划为三部分:第一是项目管理特有的知识,第二是一般管理的知识,第三是和项目有关的应用领域的知识,这些都是言传性知识。但是在项目管理的实践中,仅仅具有言传性知识是不够的,因为这些知识提供的是一般的原理,在应用于具体实践中的时候,还要根据具体的主客观条件选择、综合与灵活处置。特别是项目管理的一次性和独特性特点,使得它和一般的运作管理相比较,更不能一切都按照常规办事。这时候,经验、直觉、洞察力等意会性知识就可发挥重要作用。

2.项目实施阶段知识管理的特点

在项目实施过程的各段时间中,需要和使用的知识也是各具特点的。对于不同性质的项目,其阶段的划分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任务来分析知识管理的特点。

在形成项目框架阶段,这一阶段人力资源和财务预算还未能正式安排,言传性知识就不能很好地组织起来,人们运用的还是意会性知识与人际关系,但这些却形成了项目的一般概念,构成了项目有关各方共享的知识基础和今后知识工作的起点。项目分析阶段须运用与项目有关的知识,在对项目进行分析的任务中,利用言传性知识和意会性知识认清对项目有影响的所有因素,综合与项目有关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管理以及专业知识等来确定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与风险分析。项目计划阶段较多地运用言传性知识,对工作进行分解、进度安排与资源配置。项目的实施和控制阶段要把言传性知识与意会性知识进行整合综合运用。这时,知识管理的任务一方面要及时提供所需要的知识,并检验其正确性;另一方面要收集、记录项目进行中产生的知识,并时时改进知识管理系统。项目结束阶段应该特别强调学习的功能,因为这时已经可以总结项目的经验和教训,并把结果(包括项目本身的成果)推广出去。这时,除了管理已见文字的言传性知识外,还应该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意会性知识,使其转化为可以传播的言传性知识。

3.项目管理知识创新与转化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不但要使用现有的知识,而且在解决新的问题时还会创造新的知识。人们在利用知识的过程中,有时要将那些从管理组织内部或外部获得的信息、经验、技巧等转化为有形的知识。这需要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的相互转化、丰富充实,形成新的言传性知识与意会性知识。个人的知识创新是在一定的需求和启发下,通过学习、调查、实践,通过思维加工构成,再经过实践和创造性思维,进行知识重组,从而产生新的知识。组织知识的创新是由管理组织内外许多个人的知识相互作用、转化而实现的。对于知识的转化,日本管理科学家提出了四种转化过程。

(1)由意会性知识到意会性知识。意会性知识到意会性知识转化称为“社会化过程”。要做到个人所掌握的意会性知识为他人所共享,必须使个人思维模式和某些技巧能为别人所接受,这常常是通过观察、模仿、实际操作、形体上的沟通而不是通过语言文字教学来完成的。

过去师傅带徒弟传授技艺就是这种方式。

(2)由意会性知识到言传性知识。意会性知识到言传性知识的转化被称为“外化过程”。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产品开发部在开发家用自动烤面包机时,遇到无法解决烘烤过程中的外焦内生问题,开发人员用X光机进行透视对比机器制作与手工制作流程,没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来软件开发负责人与几位工程师去大阪国际饭店当学徒,从面包师那里观察体验到面包师在揉面时还要拧转,他们把这一意会性知识学到后,在机械结构和操作程序中加以应用,取得成功。这一实例说明,松下电器公司把意会性知识学到后,在机械结构和操作程序中以设计形式实现,把意会性知识转化为言传性知识,实现了外化过程。

(3)由言传性知识到言传性知识。言传性知识到言传性知识的转化被称为“组合过程”。通过文件、会议、电话交谈和信息网络等媒体,用分类、合并、增补等方法,将分散的概念组合成系统的知识。例如,项目负责人把项目成员提供的在项目执行中的风险情况加以综合,发现哪些是主要风险、哪些是次要风险,从而制定新的风险应对措施,这就是一种组合过程。

(4)由言传性知识到意会性知识。从言传性知识到意会性知识的转化被称为“内化过程”。这里的内化指将言传性知识增补到个人的意会性知识中去。如果言传性知识已经成为文字,内化过程就会进行得顺利一些。例如,人们读了某人的创业经历自传,从而得到启发和感悟,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这就是一种内化。

2.3.4现代项目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项目管理领域已由原来的建筑等工程行业扩展到了高新技术、服务行业,以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以前的项目管理模式也要同步扩展才能满足项目管理的需求。项目管理的规模及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管理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管理技术的革命对于企业、社会的管理机制提出了新的问题。科学而有效地研究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现代项目管理模式变得十分重要。目前流行的国际标准项目管理模式的内容主要是利用九个知识领域的知识,对项目实施的五个过程进行管理。

1.项目管理理念的变革

传统的项目管理理论着眼于运用网络技术等系统工程学理论来对项目的时间、成本等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从而达到缩短工期、减少成本的功效。现代项目管理提出的最新的项目管理理念变革,分为三个方面。

(1)项目组织成为知识型组织。在今天的网络时代,项目资源可以从一个项目释放出来并注入另一个项目,项目负责人的管理驾驭能力更强,项目组成员也拥有更多信息。项目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经营权、专利、商标、商誉、研究开发能力、项目成员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等。

(2)项目组织趋于扁平化。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制约了项目管理的发展,现代项目管理组织正朝着开放、灵活的方向发展,项目组织趋于扁平化,规模将更具弹性,根据项目需要可大可小,收放自如,从组织设置的角度最大化地挖掘项目组织成员的智慧,更多地放权,把控制权交给更接近于工作的人,让项目组织的责任被切实承担起来。管理模式由层次式的监督与控制转变为引导与激励的扁平式管理。

(3)项目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转化。现代项目管理鼓励项目成员之间知识共享和信息传递畅通,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项目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项目成员很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经验,项目负责人也会积极带动并创造对话交流机会,使项目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

学习型组织还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项目成员可以随时获得他想要的有关项目资讯。

2.项目管理技能的飞跃

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硬件及项目管理软件的普及,项目管理的技能随之产生了飞跃。

(1)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项目管理中广为应用。网络技术给项目组织带来了信息和硬件资源趋于共享,使项目组织对内或对外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并有效地降低了成本。网络技术把与项目相关的人员方便地联结在一起工作,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跟踪、评价工作进程。

(2)现代项目管理对人和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具备能利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完成项目目标的综合能力,知识方面应了解并掌握九大知识领域,技能方面应该掌握与项目有关的不同领域的技能,包括专业技能、社交技能、商业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2.4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

项目管理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工具、技术来实现项目目标。从管理3M和项目管理约束边界角度,能方便地说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其他学科知识体系的区别。

2.4.1管理的3M简说

项目管理(PMP)、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被称为管理界的3M体系,这一体系有联系又有各自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