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的架构上,万俊华的小说,特别是在几个短篇中,娓娓道来,本是谋篇的一大忌,然而读过之后,并未产生拖沓之感,这正是其从容架构之妙。在这里,我不想说他这是用解构的手法,有意去颠覆传统的结构主义,但正是这种从容的架构,却更能让人看到一个充满激情的作家在写他想写的东西,在表达他自己特别想表达的思想。像《让我慢慢地告诉你……》一文,从容的架构方式与舒曼而富有激情的叙事,非常切合主人公对初恋情人追忆的心境。同样,《女人博客里的神秘照片》一文,作为一篇微型小说,散落的结构,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怨妇之哀。
诚然,万俊华先生小说创作尚在转型期,激情叙事中有些滥情,从容架构中有些散乱,个别作品格调不高,这些都是事实。但转型半年,便公开发表小说数十篇,非常之难得。我这个当责编的,只是对文字进行排版,在付梓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学期末琐事缠身,加上自己学艺不精,在校对等方面做得不够,难免出现挂一漏万的差错,贻笑大方,海涵为盼。
[作者介绍]何休,江西萍乡人,现供职于江西萍乡某高校,1995年开始尝试创作小说,兼营评论。曾获《微型小说选刊》举办的“全国哲理微型小说大奖赛”三等奖、“全国校园微型小说大奖赛”三等奖、“全国推理侦破微型小说大奖赛”入围奖。
三万俊华其人其文
文/枚庸
认识万俊华,是在网络上,也就是小小说作家网上,可以说,他是小小说领域内短时间内冒出来的一匹黑马,涉足短短几个月,就在《微型小说选刊》《羊城晚报》《小小说月刊》等发表数十篇,注意到他,是因为他的蚂蚁小说,因为江西还没有一位精于写蚂蚁小说的作家,引起我注意的不仅仅是他的文章本身,还有他的数量,每天至少都有一两篇新作,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于是我加了他的QQ,慢慢与他熟识,知道他还担任领导职务,是抽时间写作的,于是更加敬佩,而且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作家所应有的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勤奋,这是我必须向他学习的。
他还是个很热情的人,尽管我们年龄相差很大,但是他还是没有把我当小孩子,还是把我当朋友,这样说来,也有些忘年交的味道了。他是乐于交朋结友的人,我们江西版搞的笔会邀请他参加,他也欣然前往,而且很快和其他作家作者相互交流,他为人真诚,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心得无私地奉献出来,供我们这些人学习借鉴,他是甘于为小小说做事的人,不辞辛苦地组织了江西小小说作家联谊会第三站的罗家笔会,尽管付出很多,他还是说:“心再苦再累,见到朋友们,也是甜的啊!”
说了这么多万俊华的为人,该说说他的文了,谈到他的小说,自然要先想到蚂蚁小说,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字,全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对生活的所有感悟和思考,全都凝聚在这短短的不足五百字里,他的小说里充满了发现,说明他是一个有心人,出一趟差,交一次罚款,于是有了《欢迎你来“投资”》;家庭里父母和女儿的一段对白,一件家常小事,便成就了《跟你们学的!》;一台跑步机从刚买回来时家人都争着抢着,到最后无人再愿去跑半步,就有了《热度》。这一个个故事不长,却写得很深,仿佛每一段都发生在你我身边,甚至就发生你我自己的家里,让人产生启迪,让人想到很多,省悟一点,清醒一点。
他的小小说同样精彩,同样来自生活,教你做人的道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谚语大家都听过,可有谁想过,实际上自己就是那池中鱼,说不定哪场大火就要把我们殃及,《池鱼》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而办公室一个新文员的去留成了问题,试用期到了,做局长应该怎样抉择呢,《请你当考官》考了我们每一个读者,这不仅仅是一篇小说,更是一篇办公室处事宝典啊。《局长丢了……》,丢的可不是局长本身啊,故事幽默,却隐含深刻的道理,也是值得每一个局长们去好好思考的问题。
令我印象很深的,还有万俊华的散文,我是一个钟爱于小说但写散文的人,于是也喜欢读读散文,于是便有幸读到过他几篇散文,文笔优美流畅,不敢说是精品,也算得上佳品,如《肖师傅》的人物刻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那么生动。《九寨遗梦》里的九寨美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展现在读者眼前。如果说万俊华是一个多面手,一点儿也不为过,再读读他的诗歌就知道,《神奇西部》《我爱你如诗的九寨》《张家界走笔》《南昌美》一首首优美的意蕴,都体现着作者豪迈的诗情。
最后说一下万俊华的新闻通讯,作为一个宣传系统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写新闻是看家本事,他也不例外,而且是非常厉害,《人民日报》《江西日报》上头版头条,那是常有的事情,《南昌日报》等其他报纸就更不用说了。
也许我说得有点多了,因为作为还是一个文学上蹒跚学步的孩童的我,根本没有资格去评说什么,写这些文字,只是对万俊华其人其文的一些印象之谈,只是我心里一些最真实的想法而已。最后,祝愿万俊华的小小说会像他的新闻报道一样,冲出江西,名扬全国!也非常高兴认识这样一位忘年之交,向他学习!
[作者介绍]枚庸,真名贺强,1987年生,祖籍井冈脚下,生长在赣南山区。小小说作家网江西版版主、网络专栏作家,现就读于南昌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1999年开始发表文章,在《散文月刊》《校园文学》《高考》《读写月报》《赣南日报》《萍乡日报》等报刊杂志及各大文学网站发表散文随笔等文章百余篇,出版有散文集《又是一季花开时》。
四一篇鞭挞婚外情的好作品
——我对《女人博客里的神秘照片》的评述
文/李文
非常喜欢万俊华老师的作品。看过他的许多微型小说,如:《新年的礼物》、《女人博客里的神秘照片》、《暗斗》、《池鱼》……。他的小说都独具一格,很有自己的特色。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小说就是这篇《女人博客里的神秘照片》。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小说。记得万老师跟我说过,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许它的感人之处就在于它的真实,所以才能够打动读者的心吧。
故事一开始就设下悬念,让读者对这个女人博客里的照片产生好奇——这张神秘的照片到底神秘在哪里?这张神秘的照片背后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造成读者对小说的强烈期待,使得读者非要看个究竟,弄个明白。
作者讲述了一个女人博客里的神秘照片的背后故事。说的是一个女人把自己老公和老公的第三任情人亲密无间的合影放在了自己的博客里,因为她要把这张照片留下来作为证据,作为警钟,时刻提醒自己。这也是目前她唯一所能做的了,尽管她不知道将来是否有用。很可气的是老公还把他的情人带回家让女人做饭给他们吃。不仅如此,甚至连女儿生病的时候,他也不闻不问,反而还向妻子要钱,说是自己没有路费了……这些故事情节把一个无赖的丈夫、可恶的父亲的形象刻地淋漓尽致。而且一下子把读者的心弦扣紧了,同时也把读者心中对男人这种可耻行为的愤怒情绪以及对女人的深深同情的情绪调动起来。
然而面对如此无赖、可恶的丈夫,女人唯一能够做的只有去默默忍受丈夫所做的这一切的一切给她带来的伤害,她也只能认命了。虽然现实是残忍的,在她认命的同时,她也学会了如何勇敢地去接受、去面对她不愿看到的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她的懦弱,只是因为她不希望看到年幼的女儿受到任何的伤害。作者在写男人的这些可耻行为的同时,也是为了侧面烘托出女人的勇敢和伟大。面对如此不可理喻的丈夫,她可以做到什么都不顾,一心只是为了女儿不受伤害的坚强的母亲的形象就己经在读者的心中扎根了。这样写,就把一个可耻的丈夫和一个善良的妻子的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揭露了这个可怜女人的悲惨遭遇。或许女人的默默忍受也是一种无言的抗议吧。她在向世界抗议:为什么坏人就能这样嚣张?好人却要活受罪?故事情节丰富,同时也不乏感人和启迪意义。这也正是这篇小说值得我们不断品味和欣赏的地方。
当作者目睹了如此荒诞不堪的社会现象,也深有感触。所以就在小说的结尾中写道:人与人不同,景与景有别。谁解其中味,唯有泪两行!是啊,确实是此。人有时非常矛盾,本来活得好好的,然而当事者(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却常常心存厌倦。有了如此贤惠、善良的妻子,然而他还是不满足。于是,他有了第一个情人;有了第一个情人以后,他仍然不满足。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第二任情人和第三任情人。所以说,有时候对于人类这种因生命的平淡和缺少激情而苦恼的心态,我们是不能不用不知足来解释的。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曾经感动过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动你,曾经吸引过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连曾经激怒过你的一切也不能再激怒你。就好像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一样。或许女人曾经吸引过男人,男人也曾经感动过女人,但现如今己经物是人非了。男人对于女人的数次割腕自杀居然无动于衷,女人也对于男人以及他的的接二连三的情人己经见怪不怪了。也许是因为对方己经不在乎了吧。但是孩子是无辜的,所以女人和男人分居很多年了,一直都没有办离婚手续。
我想,究其根源,是因为熟悉的地方己经没有风景了。对于长期拥有的那片风景己经习以为常,不再成为其风景了。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景与景有别”吧。
微型小说《女人博客里的神秘照片》也传达了我们这样一个人生哲理:无论上天对我们公平与否,我们只需用要做好自己就己经足够了。与此同时,也希望人们都不要被伤害,也不要去伤害;要学会善待自己,同时也要善待他人!
这篇微型小说,更主要的是,她告诉了女人们:做为女人,要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己。只有靠自己,才有幸福,才有快乐,才有未来!
[作者介绍]李文,上海某公司文员,爱好文学创作。在《微型小说选刊》和《萍乡日报》、校报等报刊上发表微型小说和评论、杂文多篇。
(注:《女人博客里的神秘照片》现改名为《我的网友叫小玉》)
五鼎年老师点评二题
点评一
万俊华小小说《敏感时期》
文/凌鼎年
官场小说如今成了小说的热门题材之一,有人以写官场小说见长,有人以写官场小说出名。
有关当局提倡写反腐倡廉小说,对作者而言,反腐好写,倡廉难写;对读者来说,总觉腐败写得真,廉政写得假。第一,得看你对官场的观察细不细,深不深,是真了解,真熟悉,还是凭道听途说,凭猜测、想象;第二,落笔有个取舍问题,有个度的问题,看作者如何把握。
这篇作品作者抓住了石局长退休前那种敏感的心理一路写去,算是抓到了一个点,把石局长的内心世界描摹得惟妙惟肖,同时,把基层干部的窘境也捎带写了出来。
这篇作品,结尾太匆匆,没有达到豹尾的效果,作品打了折扣。
[作者介绍]凌鼎年,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秘书长、中华精短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理事、苏州市作家协会理事、太仓市作家协会主席。
点评二
万俊华小小说《“贪污犯”母亲》
文/凌鼎年
这是一篇虚构的故事,这是一篇有真实背景的故事。
我属于“老三届”,经历过十年浩劫,所以我相信在六十年代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尽管在现在的年轻人听来,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
但作者可能年纪比较轻,年代概念不深,一不留心,有了破绽。
文中写到母亲看到《微型小说选刊》中宋清海的作品《手捧红宝书》而触景生情。粗看没错,可《微型小说选刊》是八十年代中期创刊的,上世纪是不大可能刊登这类作品的,应该是近年刊登的,文中描写母亲夜读此文时,写到母亲年届7旬,这吻合的。换句话说,30斤粮票的事,应该是四十年前的事,四十年都过来了,怎么可能四十年后因看了这篇小说没过多久,就忧郁成疾,抱憾而去呢,这不合常理。
这篇作品改一下,还是一篇沉甸甸的好作品。
(注:《“贪污犯”母亲》现改名为《母亲的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