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让学生在他前面小跑,以便判断其速度,决定怎样放慢速度以适应学生的速度。如果师生的速度不相适应,事情就会弄糟。善于选择适当的速度,取得一致的步调,这是我所知道的最艰难的事。一个高尚而有眼力的人,就要善于屈尊俯就于孩子的步伐,并加以引导。
——“法”蒙田,《论对孩子的教育》
蒙田,生于1533年,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他主张教师要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秩序。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依顺自然”,而不能违背自然,更不能破坏自然。
妈妈的叙述
我丈夫肯与我们的两个儿子一起做的活动之一是烘烤特别好吃的菠萝蛋糕。我清楚地记得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当我们正在烤一个蛋糕时,小彼得,那时只有21 个月大,站在厨房水池边的椅子上,忙着把水从一个杯子灌到另一个杯子中。
“他总是挡道,爸爸。”4岁的戴维抱怨说,试图把彼得从水池边拖开。
“也许如果我们让他帮忙,他就会给我们让一点地方。”肯建议说。当戴维搅拌面粉牛奶鸡蛋糊时,肯倒了一些到彼得的小碗中,并把椅子移到水池的一边,同时递给他一把勺子。
“要看你的了,彼得。”戴维以一副高人一筹的神气指导着。当戴维搅拌时彼得盯着看,然后试图模仿他的动作。当到了倒糊浆时,肯帮助彼得倾斜他的小碗以把糊浆倒入平底锅中。
“是烘烤的时间了。”肯说。
“烤它,烤它。”彼得重复道,当他看着肯把平底锅放在炉子上时。
几个小时后,我们观察到了彼得最初的角色扮演之一。他从沙盒中拿出提桶并装了一把沙,把它搬进厨房并放在炉子前面的地板上。“烤它,烤它。”彼得向肯叫着。父子俩一起举起这假蛋糕放进炉子里。
对维果茨基而言,游戏创造了儿童最近发展区,包括那些超过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前进的行为。文化提供了其他工具,使儿童体验了新鲜的经验。儿童在游戏中学着使用那些尚未内化的工具。这种学习促进了发展。促进发展还有另外一种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跟发展水平更高的人(如年长的儿童或成人)一起行动来实现的。处在同样发展水平的儿童不能通过最近发展区相互刺激对方的发展。即使他们在一起玩耍可以促进发展,这也只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因为首先他们必须掌握能提高他们现有发展水平的工具。年长的儿童或者成人已经掌握和内化了处在年幼儿童最近发展区中的工具。这样他们就能更容易地为年幼儿童提供某种刺激,帮助他们超过现在的发展水平,掌握并最终内化更多新的技能。维果茨基认为,社会为儿童提供了在游戏中表现文化上有意义的活动的机会。正如其他的心智功能一样,角色扮演最初是在专家同伴的帮助下学会的,通过它儿童扩展了他们的认知技能并学习了在其文化中的重要活动。
维果茨基的理论和支持它的发现告诉我们,提供一个刺激性的环境仅仅是促进早期认知发展所需做的一部分。此外,年幼的儿童必须受到比他们大的人的邀请和鼓励,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周围的社会中去。如本章开篇的情境中,正是爸爸肯的积极邀请,彼得才开始尝试参与做蛋糕并且在随后的假想游戏中进一步练习所学到的技能:他把沙子放进桶里(“做糊浆”),把它搬到厨房,并(在肯的帮助下)把它放进炉子中(“烤蛋糕”)。
当教师以适当方式参与儿童游戏的时候,可以从对儿童情绪上或游戏发展走向的影响来促成游戏对儿童的积极影响。相反,如果教师参与游戏的方式不得当,太少或太多干预儿童游戏,都会对游戏产生负面影响。比如:1.不了解儿童的游戏心理,对孩子的游戏更多的时候是采取的放任自流或干涉太多;2.没有掌握角色游戏的特点,指导上不得法,失去了指导意义;3.指导缺乏目的性、计划性、整体性;4.在指导策略上没有加以推敲、斟酌,没有保证指导行之有效。教师完全不参与儿童游戏或过多参与并完全控制儿童游戏都会造成一些问题。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进行研究和探讨,教师应该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加入儿童的角色扮演中,也必须是精心设计而且是先行的。在儿童的各个年龄阶段,教师的加入应使游戏的主题有更多变化,教师的评说在扩展角色扮演的持续期方面应产生特别效果。伴随教师积极先进的指导,初学走路的儿童才越可能把方案结合到更复杂的结果中去,从而使儿童表达日常事件的能力得到延伸。“所有更高级的官能最初都是作为个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而产生的”。(维果茨基)
第一节 游戏旁观者
我曾要求教育者懂得科学,具有思考力。我不把科学视为一副眼镜,而把它看做一双眼睛,而且是一双人们可以用来观察各种事情的最好的眼睛。……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应当说是心理学首先记述了人类活动的全部可能性。……但这门科学绝不能替代对儿童的观察,因为个性只能被发现,而不能由心理学推断出来,所以事先对一个学生作出构想,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说法,而且就现在而言,它是教育学远远还不能采纳的一种空洞的观念。
——“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观察是理解儿童游戏行为的关键。通过观察游戏中的儿童,我们能得到游戏活动中的很多信息——他们喜欢的游戏方式,他们偏爱的玩具,他们选择的游戏地点,他们偏好参与的主题,以及他们与同伴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我们也能获得关于儿童社会性和认知发展的宝贵信息。所以,观察是教师接近游戏的起点。观察不仅使我们了解应当在什么时候提供时间、材料、空间或适当的经验,也提示了教师参与和协助的适当机会,并为确定最有益的参与游戏的方式提供线索和依据。
儿童的游戏既具有其自身的目的,又是实现其他目的的途径。所以,在观察儿童游戏时,除了要避免民族优越感去认可和理解文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避免教师中心主义也相当重要。我们必须尽力从儿童的角度去了解游戏。有研究者区分了从教师的功能性角度看待儿童游戏和从儿童的体验性角度看待儿童游戏各自所具有的有利点。教师的功能性角度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儿童游戏对教师具有的一些外在动机性作用,例如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做好上学的准备,或者学会如何进行分享与合作,或者控制冲动与调节情绪。从教师的角度理解儿童游戏,并不是一种无效的或不适当的方法,但是它的作用十分有限。我们也必须将自己放在儿童的角度,尽力理解儿童在游戏时具有什么样的体验,我们必须努力这样去想象,这就是儿童经验视角。我们必须记住,对儿童来说,真正的游戏就是除了能带来快乐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目的。当参与游戏时,儿童处在一种特殊的自我状态,他们不需要担心教师如何评定他们,也不需要实现什么外在目标。他们只是处在一种快乐的游戏状态,没有上面这些事情来烦扰他们。当然,当儿童参与游戏时,他们可能也会实现其他一些教师定义的目标,如放松情绪或学习新的技能等,但是在游戏时,儿童头脑中并没有这些目标。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这样想,必须尊重儿童和儿童游戏,承认儿童同样是人这个事实。
所以,我们得出观察仅有的一种基础:儿童必须自由地表达他们自己,并且显露出需要与态度,否则,需要与态度就会被隐藏起来或者压抑在一种不会允许他们自发地开展行动的环境中。一个观察者十分明显地需要去观察一些东西;如果他必须接受培训,从而能够看到并且辨认出儿童真实的表现,那么,在他的安排之下,他也必须要把儿童放置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以使他们能够自然地表现出他们的行为和特征。
观察游戏的基本的准则
1.预先确定你观察游戏行为的内容,并选择一种适宜的方法。
2.尽量在一个能使儿童的游戏才能充分发挥的情境中进行观察。在这里一些丰富的并促使游戏行为变化的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包括运动性游戏材料(如攀援的支撑物、球、有轮的玩具),建构性游戏材料(如积木、智力玩具)和角色游戏材料(如玩具娃娃、厨房用品、服装、道具箱),同时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构思更复杂的游戏。如果这些资源都不能保证的话,缺乏这些重要的游戏类型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材料或时间而不是游戏技能了。
3.尽可能地既在室内又在室外观察儿童。研究表明,在社会性和认知水平方面,有些儿童在室外比在室内的表现好。
4.等到孩子们有机会相互熟识并习惯学校环境之后才开始观察。儿童在与他们熟识的同伴游玩中常常表现出更高的社会水平和认知水平。学年刚开始就进行观察往往会将儿童的真实游戏能力估计过低。一般来说,这项原则对于最近转入一个班的儿童的观察也同样适用。
5.为保证观察到的是儿童游戏的典型行为,应适当延长观察时间。仅依据儿童的单个行为的观察即下结论是不明智的,因为孩子们有可能正同他们不熟悉的同伴游戏或是其对游戏材料并不是十分感兴趣,以及疾病或其他突变的情况也会影响到他们某一天的行为。因此,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延长观察时间,以使这些因素的短期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一个孩子自个儿拿着一辆玩具车在地上推来推去,玩具车一直没离开过儿童的双手。教师(大人)总算成功地让孩子把车子滚到了她的手中,教师问:“你是送我一辆大车还是一辆小车。”孩子没有反应,教师又问:“是小车还是警车呢?”
可以想象,孩子依然不会有反应。为什么?因为,他那么深地沉浸在推玩具车的快乐中,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去回答一个关于车的大小和类型的问题,当然更没有想过要将玩具车送给谁。如果教师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恐怕就不会以如此让孩子错愕的问话为开头去加入游戏了。建议在此种情况,教师可用平行游戏的方式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如果要让孩子明白大小的概念,教师可以拿一辆更大的车或者更小的车在孩子身旁玩。如果是大车,外形可以更酷;如果是小车,速度可以更快,这样就有可能吸引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尝试用表情和眼神,或者自言自语的讲话“哇,好快”、“哇,太酷了!突突突!”,或者把小车飞快地开到小朋友脚边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当小朋友自愿向教师靠近,愿意一起玩或者交换玩具车玩的时候,教师再开始用语言指导。但要注意,指导的时候避免太直白的语言,可以对小朋友说:“请先把大车(警车)推给我,再把小车推给我,然后我再推给你怎么样?”或者:“哎呀,有坏人(可以用人偶玩具假装)!我们应该出动警车!”当小朋友正确地做出反应时,就表示他完全明白了大小的概念,也明白什么样的车是警车,这时教师应给予肯定的表示。
平行游戏:平行游戏与独自游戏相关,指小朋友玩的玩具或是参与的活动与临近的小朋友相同,但是并有没有打算与他们一起玩。
一位女孩在沙箱玩一些贝壳,假装贝壳是人和树,而手指是猫,一个教师介入,试图与女孩进行有关贝壳造型的对话。“这些贝壳好漂亮哦!沙子好柔好滑,不是吗?你做了一个十分可爱的造型,你已经完成了吗?还是打算放些贝壳进去?”女孩停止了游戏。
孩子用积木搭的房子、仓库或动物园,在教师粗粗看来可能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对孩子而言却是能使他满意的真实的东西,他清楚里面的所有物品的逻辑和关系。因为这是他的世界,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运用材料和想象造成的世界。儿童可以把一枚纽扣放在一个火柴盒里假装是小猴在动物园的笼子里玩耍,但粗心的教师会将其解释为儿童对于这颗漂亮纽扣的珍视;儿童也可以把火柴盒立在一张废弃不用的旧信封上装作是一艘船,但粗心的教师仅会将其解释为孩子在尝试稳固地把火柴盒立起来。随后,教师常常功利性地期望从吸引儿童注意中教给儿童些什么,以为指出孩子们努力的成果和大人们所看到的东西不同就可以教育孩子。殊不知这种错误的观念只是粗暴的介入和打乱孩子的游戏,阻碍孩子自由自在的自我表现的企图。
在以上情境里,教师的参与破坏了游戏的装扮内容,使女孩停止了游戏,它也没有产生所期望的对话。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几乎省略了观察这个环节。如果教师细心观察女孩的游戏就会发现,作为“猫”的手指是在不停地移动的。也许教师猜不出贝壳的指代物,但可以大约猜出手指所指代的是一个会移动的东西。那样,教师再加入游戏也许就会同样以装作小猫开始。那孩子究竟假装的什么?有的教师就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观察后也猜不出来怎么办?阿诺德在《儿童游戏》一书中给出了很好的答案:“绝对不要问孩子的作品是什么东西。让他自己来告诉你,他认为你应该能了解他想象的天地,不要让他失望。如果他要你猜他的作品是什么,你可以反问:‘我觉得这很好看,你想要把它当做什么呢?’”
一个孩子正从架子上拿出动物玩具和积木,教师建议用这些积木和动物玩具建一个动物园。儿童显然正热衷于将这些玩具移下来并排成排,并不乐于参与动物园的构建。于是教师拿起一个动物玩具并碰了碰孩子的肚子,说:“猴子要来抓你啦。”孩子咯咯地笑了。于是教师用积木建了一个笼子,并把动物玩具放到里面,以试图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接受了老师的建议修一个动物园,虽然他自己很想只是将动物排成排,那么,游戏就将终结,开始的只是工作。
在以上情境中,教师观察了孩子的游戏——孩子将动物玩具排成排并且热衷于此,但却仍然提出建议试图改变孩子的游戏。为什么呢?大部分教师都几乎可以猜到,因为教师觉得将玩具排成排是一个太简单机械的游戏,也许构筑一个动物园会更贴合孩子的兴趣并对他更有益处。但在这里,我们要请所有以此目的介入儿童游戏的教师想一想:难道儿童不该有选择怎么游戏的自由吗?于是在这里,我们又要提及自由游戏。本书第四章“游戏时间”一节,我们谈到过儿童自由游戏的意义,在此,我们有必要听听福禄培尔怎么说:“我们说他天真,因为我们不理解他,因为我们没有看的眼睛,没有听的耳朵,并且还缺少同情孩子的感情。由于我们是迟钝的,所以儿童的生活在我们看来是没有生气的。既然我们不能给自己解释儿童生活的意义,我们怎能向儿童解释清楚。”
也许,作为教师的教师无法完全理解游戏,但是,认可儿童的游戏应是首项选择。孩子喜欢把小动物排成排,那么教师可以作为旁观者观看儿童把小动物排成排。如果教师期望小朋友可以把动物玩具和积木整合到一起来游戏,那么也请一定以小动物排成排为基础。教师可以用积木修条直直的路,让小动物都跳上来,当儿童发现这个变化时,教师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把路修成斜坡高高低低的样子,让小动物依然排成排,但它们站在不同的高度上。
一个男孩在沙滩边将沙子灌满一个瓶子,然后再将瓶子倒过来看沙子从空中飘下来。教师过来,建议他修建一条道路。教师走后,男孩再次玩起了之前的游戏。
成年人决不能以普通成年人工作的结果作为价值标准,去判断儿童活动的价值;如果以教师的工作来衡量,成年人一定会认为儿童的活动近乎于没有什么价值。成年人必须从儿童亲自去进行计划、发明、机智、观察的角度来判断其价值,必须时时记住:即便是成年人极熟悉的事情,也会引起儿童的激情和思维。……像成年人一样,儿童可能按照别人的指点去做一些事情;按照口头或书面的指导,或者是按照固定不变的蓝图而机械的工作。这样,也就几乎没有什么思维;他的活动也就不是什么真正反省的了。
——“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法”卢梭,《爱弥儿》
以上四个情境,教师都没有在观察中抓住儿童游戏的本质而导致了后续的干预失效。四个情境的另外一个共同特征是教师干预和破坏游戏情境的发生,都是当儿童处于独自游戏状态时。无可否认,儿童当然需要教师予以方法的指导和必要的照顾,但不是随意地介入。有时孩子发现了愉快的游戏而独自在玩时,教师却因为有教导愿望或刚好有空就随意介入游戏,殊不知这样会夺走孩子独自游戏的乐趣,如此重复几次后,就可能使孩子刚刚萌芽的自立能力和忍耐能力枯萎。所以,在面对孩子的独自游戏时,教师多可选择旁观者角色,如果要介入,则不仅需要教师在观察游戏时候多些耐心,还需要教师树立起对独自游戏的认同及对独自游戏的正确认识。
对独自游戏的指导
首先,要转变观念,挖掘独自游戏本身独立的价值与意义,要改变以往那种将独自游戏视为社会性发展不成熟的游戏形式的错误观点,要认识到独自游戏在儿童生活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明晰各种不同性质的独自游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深入每个儿童独自游戏的内部,通过它了解儿童并努力挖掘其对儿童个体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其次,允许儿童有独自游戏,尤其是主动独自游戏的权利和机会。儿童独自游戏所需要的外部条件之一就是儿童要有独自游戏,尤其是主动独自游戏的权利和机会。这里包含着两层含义:其一,教师或家长要允许儿童并使其知道他们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愿望来进行独自游戏,并不一定必须参与到同伴的游戏活动中去;其二,教师或家长要创造机会,使儿童实际上有进行独自游戏的可能和机会。如在日常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或家长要有效地分配儿童的游戏时间、合理地设置活动区域。如,德国幼儿园的室内区角设计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设有“刺激屏障区(英译为stimulus shelter)”。此区域布置有松软的枕头、娃娃等以供儿童独自一人相处,远离于有同伴参与的集体生活。他们认为这有助于儿童安全感的形成。
再次,了解每个儿童的主要游戏取向。我们认为,每一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游戏风格和主要的游戏取向。Jennings将儿童的游戏取向划分为两大类——以物为取向和以社会或人为取向。以物为主要游戏取向的儿童更倾向于与“物”打交道,虽然他们并不介意(或排斥)与人交往。以社会或人为主要游戏取向的儿童更愿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因此,教师和家长有必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儿童的主要游戏取向,这样才能对儿童的独自游戏进行准确的定位,也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经常进行独自游戏的儿童,其主要的游戏取向并不一定必然以物为主。以社会或人为主要取向的儿童也可能经常进行独自游戏,只不过这种独自游戏更多的是独自的假想游戏,而以物为主要取向的儿童更多的是进行独自的建构性游戏。
最后,对于经常处于被动的独自游戏的儿童,教师和家长要积极主动地介入以帮助他们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教师和家长要充分了解信息,努力分析儿童进行被动独自游戏的原因:是未掌握如何介入同伴游戏的社交策略还是个性等其他因素所致?如果是社交策略的问题,教师和家长可以提示新的有效的策略;如果是个性的问题,则需要发动多方面的影响力量逐步加以改变。
(吴航)
有趣的书
几个孩子在图书角玩耍,他们一边翻书一边讨论书本中的图片。教师坐在旁边的桌子边,看着孩子们玩耍。她用手撑着下巴,面带微笑地看着……她对这群孩子说:“你们对这些书很感兴趣,看来你们今天挺开心的。”孩子们不时地看她一眼,然后继续看书,讨论书中的图片。
在以上情境里,教师作为旁观者存在。旁观者是儿童游戏活动的欣赏性观众,旁观者置于游戏空间附近(但不处于其中),观看儿童的游戏,做出点头或其他表示赞同的非语言信号,对游戏作出口头评论。教师也可能有时会问孩子们他们正在玩什么,但是,旁观者不会参与游戏,也不会做任何事来破坏游戏。教师作为旁观者身在游戏周围,可以使小朋友从教师身上获得安全依恋的信号。
旁观者角色具有几个优点:第一,通过关注游戏,教师可以表达认可的意思,并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游戏活动是重要的;第二,旁观者对游戏的观察可以让教师知道孩子们正在做什么游戏,从而,教师就可以决定什么时候需要更直接的参与——如舞台管理者、共同游戏者或游戏带头人。另外,观察还可以使得教师对这些更直接的参与形式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儿童目前的游戏兴趣和活动。
但要注意,“旁观”与“不参与”有本质区别。一些研究者发现,在幼儿园的整天活动中,教师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时间完全无视活动场所内正在发生什么,在这些时间里,教师大多预备下一次活动或者与其他成年人及儿童家长交谈,处于游戏的不参与状态。而其间,儿童则倾向于从事大量的功能性运动游戏和嬉戏打闹活动。即使他们从事社会戏剧游戏,游戏情节相当简单,而且经常十分喧闹。当此种喧闹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导致教师不得不成为“安全监督者”而试图去抑制和减少儿童的各种包含潜在性危险的游戏行为。为此,教师花去大量时间进行口头警告,诸如“不要跑”、“不要推”,以及解决孩子之间的争执,包括安抚哭泣的孩子以便降低整个环境内的喧闹,警告及单独教育有过错的孩子等等,另外,教师还需要采取措施以确保儿童的安全,比如移开棱角相对坚固的物体,以防止儿童在玩闹时不够注意而受伤。所以,要避免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和同事的相互协助,在儿童自由游戏前使用更积极及有激励性质的指导语。
依恋的类型
“依恋理论”是有关心理学概念“依恋”的一种理论。“依恋”是寻求与某人的亲密、并当其在场时感觉安全的心理倾向,属于儿童早期重要的情绪之一。儿童喜欢与其依恋的人接近,并感到舒适和愉快;遇到陌生环境和人时,被依恋着的存在会使之感到安全。依恋感建立后,儿童会感到无后顾之忧,更加自由地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愿意与别人相互接近,从而对今后的认知发展和社会适应产生良好的影响。
依恋主要在后天环境中形成。如果双亲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和他经常交流,给予各种愉快的刺激,依恋就容易形成;如果双亲不能很好地照料儿童,不注意与其感情交流,很少提供各种刺激,甚至因为夫妇失和而使小孩儿失去安全感,就会出现各种不安全依恋或无依恋。这些小孩儿易在童年时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成年后也多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或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基于儿童依恋的行为表现,研究者把儿童的依恋风格分为三类。每一类反映一种不同的与母亲的依恋关系。
安全型依恋:安全依恋于母亲的儿童,当母亲在场时,会自由地进行探索、与陌生人打交道;在母亲离开时会表现得心烦意乱,并在看到母亲返回时高兴。按照理论,当知道存在一个可以在需要时返回其中的安全基地时,儿童能够更好地从事探索行为。提供支持会增强安全感,儿童还认为母亲的支持有用,这使儿童学会如何在将来应付同类问题。因而,可把安全依恋看做是最具适应性的依恋风格。一些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当母亲可以亲近、能够以响应和适宜的方式满足儿童的需要时,儿童就会成为安全依恋型。另有人指出,还存在影响儿童依恋的其他决定性因素,并且,父母的行为也会受到儿童行为的影响。
焦虑-抵抗型非安全依恋:焦虑-抵抗依恋风格的儿童会对探索行为及陌生人焦虑,即使母亲在场亦如此。母亲的离开会使儿童极端沮丧;母亲返回时儿童会表现出矛盾心态:寻求保持与母亲的亲密但会怨恨,并且在母亲开始关注时进行抵抗。一些心理学研究者认为,这种依恋风格源于母亲的这种养育风格:尽心尽力,但自以为是。即儿童的需要有时被忽视,直到完成其他某些活动,并且有时,更多是通过双亲的需要而非儿童的主动要求,来关注儿童。
焦虑-回避型非安全依恋:焦虑-回避型依恋风格的儿童会回避或忽视母亲——在母亲离开或返回时几乎没有情感反应。无论是什么人在场,儿童都很少有探索行为。对待陌生人和母亲的态度没有什么不同。无论室内是否有人或有何人,儿童的情绪都不会有多大变化。这种依恋风格源于漫不经心的养育风格。儿童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使得儿童相信对需要的传达不会影响到母亲。
紊乱依恋:紊乱依恋不是一种依恋风格,因为它是连贯风格或应对模式的缺乏。抵抗和回避风格虽然不是完全有效,但它们仍是应付世界的策略。而紊乱依恋型儿童把照看者体验为既受到惊吓、又吓人。人类交往被体验为是无规律的,因而儿童无法形成连贯的交际模式。如果儿童借助照看者来反映、理解自己,紊乱儿童就是在观看破裂为无数碎片的镜子。这比后天无助更严重,因为它是自我而非情境的模板。
第二节 游戏协助者
写玩具清单的教师
一位教师帮助学龄前儿童做“玩具店”游戏。首先,孩子们将待售的玩具集中起来,教师建议列出一个待售玩具清单,孩子们认为是一个好主意。于是由孩子们口述玩具名字,教师将它们写在一张纸上。这还促使几个孩子做了几个自己的招牌:
教师:“好了,我把这份玩具清单放在这儿,Joey,能给我一段胶带纸吗?”
Joey:“看看我写了什么。”
教师:“哦,你做了一个招牌,很好!”
(Joey 把他的招牌放在教师的玩具清单旁边,上面写着:“KZRF。”)
教师:“这是什么意思?”
Joey:“永远停止营业了。”
教师:“那我们也许应该另外再做一个招牌,表示商店正在开门营业。你能另外再做一个吗?这样我们就能有停止营业和开门营业两个招牌。”
Monica:(通过商店的窗口对 Joey 说)“店员先生,我需要一顶帽子。”
Joey:“嘿!看看那个招牌,商店已经停止营业了!”
在以上情境中,教师作为舞台管理者存在。这个角色仍旧处于游戏的边缘,不参与游戏。但是不同于旁观者,舞台管理者积极地帮助儿童为游戏做准备,并随时为正在进行的游戏提供帮助。舞台管理者对儿童关于材料的要求作出回应,帮助儿童准备服装和道具,并协助布置游戏舞台。舞台管理者也可能提出适当的故事情节建议。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教师如何避免参与到游戏中。教师处在游戏情节的外围,提供建议和帮助,但没有表达任何暗示期望游戏朝自己想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典型的舞台管理者的角色。在情境中,孩子们接受了制作一个清单的建议,但是没有理会制作一个“开门营业”的招牌的想法,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接受或无视这种帮助。另外也应注意到在这个例子中教师很好地体现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帮助孩子们制作了一份孩子们自己无法制作的玩具清单。这种支持反过来又使Joey采用自创的拼写制作了自己的招牌。
第三节 游戏参与者
儿童是活泼好动的人,是渴望改造的积极幻想家。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实现他们渴望的有组织的环境。不过,在这个环境里没有用手指指着的威吓,没有对调皮捣蛋后果的警告,也没有道德说教,有的仅仅是对他们的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苏”阿莫纳什维利,《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约翰·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约翰·杜威还强调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约翰·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他认为,教师如果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在约翰·杜威看来,要么从外面强加于儿童,要么让儿童完全放任自流,两者都是根本错误的。由于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
一、共同游戏者
一位学前教师对与小朋友一起玩晚餐游戏的描述
我问女孩M和女孩S是否愿意玩“做晚餐”的游戏,她们都表示愿意……于是我坐在饭桌旁,问道:“今天晚餐吃什么?”女孩M开始寻找婴儿的奶瓶,然后她说晚餐前她必须用吸尘器打扫一下房间,于是推着玩具吸尘器在这个区域到处假装吸尘。这个时候,女孩S说,她来准备晚餐,她用手指指着一个盒子的背面,假装在读上面的说明。她说:“我们需要一个搅拌勺。”然后开始搅拌一些“食物”倒在一个罐子里。我说:“那是一道很好的菜吗?我希望如此,我真的饿了。”她又看了看盒子的背面,假装在读食谱,并晃动着脑袋说:“是的,是一道很不错的菜。”她递给我一个盘子,并说道:“通心粉、奶酪和鸡蛋。”我说:“非常感谢!”并开始吃起来。但她们叫起来:“不要吃,不要吃,只有每个人都分到了食物后你才能吃。”于是我只有等着。
在上面这个情境中,教师通过邀请孩子们玩“做晚餐”的游戏发起了一个游戏活动。但是游戏一开始,控制权就转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决定晚餐吃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吃,而教师则通过询问晚餐吃些什么以及表明自己已经很饿了而巧妙地影响游戏的进程。同时,她还通过假装吃不存在的事物来示范对物体和动作的装扮。
大地变海洋
正值年中,孩子们的游戏越来越老套,具有重复性。老师为了激活儿童的游戏,要求他们玩一些他们从来未玩过的游戏。
老师:“我在想,如果这个积木区的地板都变成了一条河流,会怎么样?”
儿童A:“那么我们做什么呢?一直游泳?”
儿童B:“你也可以钓鱼。”
儿童A:“我不想钓鱼,我想建一所学校。”
儿童B:“你也可以建学校。”
儿童A:“(不可思议的)在河上建学校?”
儿童C:“等等!我有个主意。海洋,海洋,整个地板变成海洋!”
老师和其他孩子们都接纳了儿童 C 的主意,并最终扮演了一些有关海岛生活、水上运输、台风生成以及相关主题的社会戏剧游戏。
情境“大地变海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相当成功的教师与儿童共同进行假想游戏设计的对话场景。在长期细致地观察和与小朋友的亲密接触中,教师发现了游戏内容“老套”和太多重复。于是教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改变地形”使教室里多出一条河,这个设想开始让小朋友扩展思路,提出新点子相互启发。最终一个更为大胆有趣的点子“整个地板变成海洋”出现,环境的大幅“改换”使假想游戏有了一个全新的发散起点。
美味的比萨
Channing和几个小朋友问教师他们是否可以玩比萨饼店的游戏,教师同意了,并从一个道具箱里拿出毛毡做的比萨饼、比萨箱、菜单和桌布等。孩子们花了大约10 分钟把比萨饼的原料(橄榄、辣香肠片等)分别放进小盒子内。当他们完成这一切工作之后,教师问他们今天打算开一个什么样的比萨饼店,孩子们一致回答“必胜客”。于是孩子们在一边看着教师制作了一块标有“必胜客”的招牌。Channing要求教师在牌子的后面写上“停止营业”,于是教师又在纸牌的后面写上了“停止营业”几个字。Channing把“停止营业”的牌子放在游戏区前面。孩子们又花了 10 分钟在他们假装的餐馆旁边重新布置家具、餐厅和厨房。当孩子们完成这一切准备工作后,Channing把“停止营业”的牌子翻过来,露出了画有“必胜客”招牌的一面。接着教师假装成一位顾客,看了菜单后,点了一个放有意大利香肠、青椒、葱和奶酪的比萨饼。几个孩子赶紧做了一个比萨饼,递给了教师,教师假装很起劲地吃起来,并说:“这是我吃过的最好的比萨饼。”
以上三个情境里,教师作为共同游戏者成为儿童游戏的积极参与者。共同游戏者作为孩子们的平等的游戏伙伴参与游戏。教师通常在戏剧中扮演小角色,如商店的顾客、飞机上的乘客,而让孩子们扮演主要角色(如店员、飞行员)。扮演这个角色时,教师一般遵循整个游戏的流程,让孩子们主宰整个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会有很多机会示范社会戏剧性技巧,如角色扮演、假装转换以及同伴互动策略(如,如何进入一个正在进行的社会戏剧游戏)。
教师和儿童一起共同创作一个游戏的内容和程序:
1.题材。由教师先选定一个题材或由小朋友决定一个题材。注意,教师选定的题材务必要考虑小朋友对这个题材的了解程度和兴趣度,而如果要让小朋友来决定一个题材,就应该由大家轮流发表意见,看看大家有何主意,教师要照顾好幼小的和易产生退缩情绪的孩子,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
2.布景。如果是有准备的大型主题角色扮演游戏,需要教师在小朋友来幼儿园之前装扮好,这样小朋友到幼儿园时就会发现幼儿园的大变化,表现出格外的惊喜。比如,教师在教室四周用大型的一次性泡沫画板画上大海、海岛和热带植物,教室正中的区域布置成一艘大的远洋航船。对于布景材料,必须要有代表性,要让儿童很容易理解并迅速地产生联想。比如,海船上要有舵、救生圈、望远镜、救生艇等,救生艇当然可以用纸箱或者小椅子拼接起来代替,但是要用心地做一些修饰。有了合适的布景材料才有利于游戏的发生和开展。如果是临时开展的假想游戏,就要多让小朋友发挥想象,根据游戏情节变化进行布景。
3.分配角色。小朋友玩角色游戏最关心的是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并以扮演角色、模仿角色活动为满足。教师在分配角色时,必须征求大家的意愿。有些角色没有人愿意扮演(比如坏人、强盗等角色),可以由指导者担任或鼓励儿童担任。对于比较被动、内向的小朋友,应分给他们容易扮演的角色,或者不太重要的角色,像扮演一棵树、一块石头、一朵花等。有些小朋友没有具体的角色扮演任务,可以安排他们负责灯光、换景、拉幕等工作,或者由教师带着他们参加游戏,如当顾客、当娃娃家的客人等。总之,教师务必使所有儿童都参与游戏。对于彼此不相认识或年纪较小的儿童群,教师应在游戏一开始就分给自己一个角色——一个不太重要但几乎常常出场的角色,以便随机诱导。
在此要提出来的是,在刚开始玩角色游戏时,小朋友只是热衷于模仿某一角色的动作或活动,并不明确自己担任的角色,需要教师给予启发,帮助他们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身份,从而更好地模仿这一角色。例如,当看到一个孩子把橡皮泥切成条状分放到碗中后,就独自坐在那里,过了一会儿,又重复玩同样的游戏时,教师可以走过去提醒:“这里有这么多的饭菜,是餐馆吧?你想怎么卖菜呢?”这样就可以帮助他们从对模仿动作的兴趣,转为对扮演角色的兴趣。小班儿童在游戏中,还时常忘记自己扮演角色的身份,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提醒。例如,在一次游戏中,当一个娃娃家的爸爸抱着娃娃去散步时,看到别人在玩手机,他就把娃娃放在桌上,自己去玩了。这时,教师可以抱起娃娃大声喊:“咦,这是谁的孩子?谁家丢了孩子?”当儿童走过来抱娃娃时,教师们还可以适时提醒他:“娃娃家的爸爸应照顾好孩子,不能让孩子走丢了。”
4.题材开展。这项内容需要多方面的建议,教师可以尽可能地把小朋友提供的有效情节运用到整场装扮中,对不适合当主线的情节教师可以积极修改增补到装扮游戏的细节中。但是,要注意整个装扮游戏要有一条主线,并把演出次序清楚地分为几个易记的段落。作为分支的情节不要占用太多的时间,否则,会使小朋友对整个装扮感觉糊涂。
当故事发展到一段后需要跳出情节与小朋友来做更多的交流以便让情节更丰富的继续下去时,需要综合大家的主意,加入自己的意见,并把太复杂的情节剪裁,但要赞赏被放弃掉的主意。当一阶段的“剧本”写完,教师便把每个综合的段落重新讲述一遍,让大家往此方向发展下去。当然,也可以不跳出情节让儿童在演出时(游戏时)即兴发展,到不能发展的地方,由教师加以提示,或临时加入演出一个新角色,带领演出气氛。通常有一些比较不合理的演出情节或动作,必要时可以即刻纠正、建议或者等到结束时再来一起检讨。在表演故事的途中,肯定会有人物出场和人物退场。教师需要适时安排缩减人物角色或者安排退场的角色重新换角色登场,最后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5.整个戏剧活动也可以反转过来发展,也就是说让儿童先化妆和装扮,各人按自己的喜好装扮成一个类型,大家先随便活动活动,然后由指导者和大家一起来根据装扮成的现有角色发展出一个故事,最后再编导。
我使孩子们成为我在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教学中的合作者,他们跟我合作,也相信我。我是通过下述途径来达到与孩子们合作的:我重视孩子们所固有的自由选择的情感,即在游戏时主宰他们的那种心理状态。对儿童来说,游戏之所以是游戏,这是因为,在做游戏时,儿童是自由的,他们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游戏之中。强迫儿童游戏是不可思议的,如果那样,游戏就失去了对他们的全部诱惑力,游戏也就不成为游戏了。
——“苏”阿莫纳什维利,《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阿莫纳什维利与合作教育
阿莫纳什维利是合作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创造了一套以师生独特的交往方式为基础的合作教学模式。他认为,在知识探索中,教师有时应当扮演与学生一样的求知者的角色,有时“健忘”,有时“犯错误”,提出与学生答案相反的论证,激起学生与教师辩论的愿望。在阿莫纳什维利的教学中,教师以这种方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感到自己是与教师平等的伙伴,并从这种积极参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交往的快乐。
同样,在教师参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如果儿童感觉他们与教师相互平等并且他们的人格也被尊重和认真对待,无论游戏是多么奇异,无论他们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他们总是会认真地对待游戏,自愿地、高高兴兴地投入游戏活动并接受教师的影响。有了这个基础,教师也才能在孩子们的认识活动中真正地成为他们的合作者。
这种合作教学法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个性。教师仅仅熟悉他所教的学科,知道不同年龄儿童的教育和心理发展的法则,这些已经是不够用的了。现在需要这样一种教师,他能够自己观察学生,用娜·康·克鲁普斯卡娅的话来说,就是能从学生的外表看到他的内心世界。教师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并指导他们,能把教育变成一门艺术。他对每一个孩子的能力抱有乐观态度,使每一个孩子具有信心,并认真地对待他们。最后,他必须热爱孩子,并且相信他所依据的教育学。然而,一个称职的教师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孩子们真诚地热爱他。
二、游戏带头人
倒霉的航班
一群学龄前儿童假装乘飞机去佛罗里达。游戏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孩子们准备着起飞,让他们假装的飞机飞上天空。但是,在午饭和午觉(这是一架有卧铺的飞机)之后,孩子们开始对这个游戏失去兴趣。这个时候,扮演乘客的教师通过描述恶劣的天气及飞机可能坠毁的情况给这个故事添加了紧张因素,重新激活和扩展了这个装扮性游戏。
教师:“大风刮起来了,飞机在上下晃动。哦,飞机晃得好厉害。”
女孩C:“不要担心,我们有呕吐袋。”
男孩J:“飞机在转圈。”
教师:“我们要撤离这架飞机吗?好吧,让我们降落吧。可能会有一次坠机降落,让我们降落。”(孩子们惊叫起来。)
教师:“坠机降落!哦,坠机降落。”
男孩J:“好了,伙伴们,让我们马上离开飞机。”
女孩C:“好吧,我们必须撤离这架飞机。”
游戏持续了好几分钟,孩子们撤离了飞机,却发现身处佛罗里达的一片沼泽地带。教师又给孩子们添加了另外一个灾难——遭遇鳄鱼,进一步激活了故事。
如同共同游戏者一样,游戏带头人积极参与儿童的游戏。但是游戏带头人施加了更多的影响,有意采取步骤来丰富和延伸游戏情节。他们提议新的游戏主题,介绍新的道具或情节元素以扩展已有的主题,通常是在儿童很难自己开展游戏,或正在进行的游戏难以再进行下去的时候,教师会选择游戏带头人这一角色对游戏进行干预。在情境“倒霉的航班”中,教师便提出了空难可能和鳄鱼危机两个问题让儿童去面对。
正如约翰·杜威所说:“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的、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在他看来,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而在游戏中激发孩子假装、想象的欲望,是教师所能提供的使孩子能有创意地玩耍、使他沉湎在有意义的事物及更容易的学习的最大贡献。
约翰·杜威:思维的五阶段
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思维在其中演进。这一演进的过程,约翰·杜威认为一般有五个步骤:(1)联想(或译为“暗示”、“建议”),即心灵趋向一种可能的解决。(2)问题,将所曾觉察到的困难或疑虑理论化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必须得出答案的问题。(3)假设(或译为“臆说”),使用一个又一个的建议,作为解决此问题的观念或假设,并通过观察与其他工作,搜集解决此问题的事实材料。(4)推理,对作为观念或假设的心理操作(推理乃推论之一部分,而非全部)。(5)以外表或想象的活动试验此假设。他举例说,如有人在行路时,忽遇见一条水沟,而思跃越之(联想、建议、计划);接着为安全计,此人便观察水沟的情形(观察),继而发现此沟颇宽,对岸湿滑(事实、资料);然后设想此沟是否尚有较狭之处(观念),于是上下查看(观察),以便探求究竟(以观察试验观念);如未发现较狭之处,便另拟一新计划,如发现一条圆木(复为事实),就设想此圆木是否可用作桥梁(复为观念),于是将圆木置于水沟上而越过之(由外表的行动试验及证明)。这便是杜威所谓的思维的五个阶段。
由“思维五阶段”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
三、导演/指导者
人们不停地往我们耳朵里灌东西,就像灌入漏斗里,我们的任务只是鹦鹉学舌,重复别人说的话。……教师不应该一个人想,一个人讲,也应该听他的学生讲一讲。苏格拉底及后来的阿凯西劳斯就先让学生讲,然后他们再说。“教师的权威大部分时间不利于学生学习(西塞罗语)”。
——“法”蒙田,《论对孩子的教育》
没劲的生日
在这个事例中,一个幼儿园教师利用导演角色鼓励儿童举办一次生日晚会活动。
教师:“B,到这儿来,你想戴一顶晚会帽吗?这一顶怎么样?这是专门为过生日的人准备的,你戴上它吧,它看上去像一顶皇冠!”
女孩B:“不,我已经有了一顶(指着她的头饰)。”
教师:“你能给我们做一个11月份的日历表吗?我们假装这天是你的生日。”
教师:“P,P,你愿意做一份蛋糕吗?谁愿意做蛋糕?”
女孩B:“我不用作,我是过生日的女孩。”
教师:“但是你看,她要把蜡烛插到蛋糕上。真正的蜡烛呢?我们做两个蛋糕怎么样?P,你做一个,你拿一根蜡烛,每个人拿一根蜡烛。J,你也拿一根,你去做蛋糕,做一个蛋糕,把蜡烛熄灭,先做蛋糕,然后再插蜡烛。11月的日历表放在哪里?”
研究者发现,一些孩子对这种过度指挥只以简单的重复的装扮行为作出反应,另一些孩子则很快失去兴趣,离开了游戏区。当游戏作为学业教育的一种媒介时,教师就会扮演一个相关角色——指导者。教师仍处在游戏情节之外,提出一些问题,使游戏中的假装行为中止,而纳入一些现实情况。研究者还发现,当教师尝试扮演此类角色时,往往为游戏的发展带去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有的时候,成年人以现实为导向的评议和提问不太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游戏。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教师的干预会严重破坏游戏“框架”,使儿童停止游戏。
分蛋糕
一位教师与两名儿童一起游戏,假装烘焙蛋糕。
教师:“你在我的蛋糕上放樱桃了吗?”
儿童A:“没有,我想给你做一块三明治,我要去做……”
儿童B:(插进来)“中间放奶油哦。”
教师:“哦,很好吃,我……”
儿童A:“我也要为自己做一块奶油蛋糕,因为我已把果酱蛋糕卖完了。”
教师:“你已经将所有的果酱蛋糕都卖完了吗?所以你用奶油代替果酱,是吗?”
儿童A:“是的。”
教师:“哦,我知道了。”
儿童A:“就像冰激凌,冰激凌。”
教师:“哦,好可爱……”
儿童A:“我正在擀面团,给你做一个好吃的蛋糕。”
儿童B:“我做的蛋糕比你的更大!”
不久,教师注意到有机会教孩子们有关分数的概念了,于是从共同游戏者转换成指导者角色。
教师:“看,我可以将蛋糕切成两半,这是一半,不是吗?我从这儿切的。”
儿童A:“是的。”
教师:“然后,我再从这里切成两半,现在我一共有几块蛋糕?”
儿童A:“两块。”
教师:“不对,现在我一共有几块蛋糕?我已将这半块又切成两块啦!”
儿童B:“哈哈!你看!”
儿童A:“一、二、三。”
教师:“对,三块。我也可以将这半块切成两块吗?”
儿童A:“可以。”
教师:“那我一共有几块蛋糕啊?”
儿童A:“四块。”
从情境“没劲的生日”和“分蛋糕”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教师从游戏同伴角色转换成指导者角色后,儿童回答的语言从短语和句子变成了一两个字。这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例子。研究者发现,当教师扮演共同游戏角色时,孩子们的交谈比教师扮演指导者角色时更丰富。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处理此种情况呢?当发现有机会教孩子有关分数的概念时,不一定要转换成指导者角色,而是继续充当游戏同伴角色,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共同游戏者。我们设想以下的情景:
教师:“谢谢你的蛋糕,看上去相当美味。我想,我还有一个朋友,我希望他可以和我一起品尝这块蛋糕。所以,能不能帮我把蛋糕切成两块?那样,我和我的朋友就可以一人一块儿了。”于是,小朋友开始装作拿刀切。教师可以做出好奇的样子,一边用语言提示,“怎么才能切成大小一样的两块儿呢?”等到小朋友顺利切好蛋糕,教师可以说自己还有更多的朋友,向小朋友求助让其帮助再将蛋糕切成更多份儿。这样,无须用单调的数字来教导,儿童自然会明了分数的意义。
导演或指导者角色处于参与游戏方式的一个极端。作为“导演”或“指导者”,成年人对儿童游戏进行完全控制。扮演这种角色时候,教师处于游戏情节之外,“导演”告诉儿童游戏中应该做些什么,而“指导者”则使用提问将儿童的注意力重新转向教育性内容。这两个角色是最可能破坏儿童假想游戏的教师参与形式。由于这个原因,在扮演这些角色时要特别小心。导演角色只有在儿童不能自己从事社会戏剧游戏时才能使用,除了注意选择儿童有兴趣的主题外,还应该尽量缩短扮演时间,在游戏开展起来后就停止扮演。指导者角色只有在儿童已安全进入其装扮的角色,并且存在一个很好地进行学习的机会的时候才使用。扮演这个角色时,也应尽量缩短时间,以便孩子们能将注意力全部关注在游戏活动上。
一位教师的游戏参与经验
角色游戏中由于儿童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处理问题能力差,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影响游戏的顺利进行和效果,所以,需要教师加以正确指导,使角色游戏更加生动、有趣、健康地发展。教师的指导有助于儿童发展游戏主题的构思、充实游戏的内容、准确地表现游戏角色。因此,教师的指导是关键。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是重要的一环,它是全面提高儿童游戏水平的关键。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合理有效地组织与指导游戏,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那么,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有哪些指导策略呢?又如何在角色游戏中进行指导呢?
(1)当游戏内容贫乏时,需要教师画龙点睛地启发、诱导,使儿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当儿童在玩“商店”游戏时,只知道等待“客人”上门来买东西,没有新的内容时,教师以“客人”的身份出现,买了很多东西,没有办法拿回家。从这里就引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内容,“商店”的“工作人员”主动开始了“送货”活动。
(2)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教师要及时调节,使游戏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客人”去“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坚持不让他进门,但“客人”非要挤进去,这样他们两个人争吵了起来。这时教师就以“奶奶”的身份加入了游戏,让“主人”说一说,为什么不让“客人”进来。原来“娃娃家”有许多“客人”,家里比较拥挤,都坐不下了,“客人”听后说:“我等会儿再来。”就这样冲突平息了,游戏又顺利地开展下去了。
(3)当儿童对游戏失去兴趣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儿童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提高儿童对做游戏的积极性。如在“服装店”游戏中,单一的买卖活动使儿童游戏兴趣低落,没有人想去服装店上班了。我以“经理”的身份和“工作人员”开了个会,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各种不同的服装、鞋帽、箱包。丰富了“服装店”的内容,扩大了经营范围,“工作人员”也不再没事可干,游戏又热火朝天地开展下去了。
(4)教师要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根据游戏过程不断地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儿童的游戏积极性。如在“欧洲美食店”的游戏中,由于儿童平时对社会接触不多,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很难深入开展。于是我就把“欧洲美食店”关了,和儿童一起讨论他们喜欢吃什么东西?到什么地方去吃?就这样“肯德基”店、“武汉特色小吃”店就应运而生了,儿童看见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乐意参加。在开放的游戏环境中,教师必须以多重身份指导游戏,有利于对游戏的有效指导。当儿童需要游戏材料时,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当儿童需要帮助时,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当儿童需要教师一同游戏时,教师是儿童游戏的伙伴和参与者;当儿童不需要教师介入时,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当儿童在分享游戏经验时,教师是倾听者和发问者。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到“到位不越位”。
(5)使儿童愉快地结束游戏,并保持儿童再做游戏的愿望。一个好角色游戏,一般要有良好的开端,有趣的过程,愉快的结束和再做游戏的愿望。因此,教师要掌握时机,在儿童游戏兴致尚未低落时,根据游戏的内容和情节,运用多种方式结束游戏,使儿童保持继续游戏的积极性。结束游戏的方式很多,如教师可用游戏的口吻或用信号提醒儿童结束游戏。结束时,应鼓励和督促儿童收拾玩具、整理场地。根据游戏进行的情况和教育要求,有时可在游戏结束时,组织儿童评价游戏。组织儿童评价游戏,这也是教师间接指导方法之一。中班、大班儿童对游戏的评价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增长,也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认识。如评价时有儿童提出意见:“玩娃娃家时,有人捡‘好’的角色当,‘坏’的角色就不当,叫她当姐姐,她不肯,她要当妈妈。”“汽车游戏玩得好,某某当售票员还问有谁还没有买票,还扶老爷爷下车。”使儿童明确怎样才能玩得好。还可以引导儿童评价和讨论在游戏中谁会动脑筋,谁能克服困难,以后怎样玩,还需要哪些游戏材料等等,以指导儿童提高游戏的质量。爱护玩具、整理好场地也是结束游戏的重要内容。我们从小班就开始逐步教育儿童认真收拾玩具。但在提要求时,我们通常会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这样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如,当“点心店”游戏结束时,我们就以主人的身份说:“今天已经天黑了,点心店要关门了,你们能不能帮我们把食品和餐具都整理好?我们明天会再请你们吃点心的!”这样的要求儿童们都会纷纷答应,然后,我们再给他们分工,玩具收好后,再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检查。
附录一 练习假装技巧的小游戏
本书为读者提供以下若干个假想小游戏,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有的材料和小朋友的不同兴趣点进行积极修订和创意发挥,以训练小朋友的装扮能力,引导小朋友开展更有趣的假想游戏。
假想游戏1 变换的地板
在本书中,我们曾经提到过“地板变海洋”的假想情节。延伸开去,地板还可以变成别的,比如冰雪地,小朋友可以假装在雪地里遇到暴风雪行走很困难,雪没过膝盖、雪没过胸部的时候如何行走?小朋友都可以表现出来。教师还可以先向小朋友播放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纪录片,让小朋友知道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习惯。小朋友可以假装先自己修房子,想象住在冰做的屋子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出门的时候还要用狗来拉雪橇,在冰上捕鱼,还用毛皮做衣服等等。故事的发展还可以用遇到凶猛的北极熊来推进。
当地板变成沙漠,教师可以用图片或者影像让小朋友了解沙漠是什么样子的,让去过沙漠的小朋友告诉大家自己在沙漠里的见闻。沙漠里当然会有骆驼,也很渴,会遇到风沙,晚上还会有狼。对这种小朋友不够熟悉的环境,教师一定要作为游戏带头人,来引导游戏开展。
假想游戏2 传球接力
教师和小朋友们根据自己喜欢的位置站好,注意大家之间要有合适的距离。教师首先将一个小球传给小朋友,请他把球再传给另外一个小朋友,如此传下去直到又传到教师手中,反复循环几次。每次循环,无论是教师还是儿童,每次都要把球传给不同方向和不同距离的人,接、传过球的小朋友就地坐下,把剩下的机会留给站着的小朋友,这样就能保证每个参与游戏的小朋友都有几次练习接球、传球的机会了。每当教师传球的时候,动作特点上要有显著的变化,教师可以把球抛得很高、抛得很低、直直地投过去或者在地上撞击一下弹到小朋友手里,还可以力度适当地表现各类体育运动,如排球、篮球的击球方法。教师在接球的时候,亦要表现出双手接球、单手接球或者接球失误去捡球等情形。
然后,把球拿开,由教师来开一个假想中的球。教师在“开球”前,要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把手中的假想球的大小、重量表现出来,同时指导小朋友观察自己“拿球”和“传球”的动作。首先,拿着球的手掌应该成弧状,如果“球”很大很沉,动作应该是怎样的,如果“球”很小很轻,动作应该是怎样的,教师都可以表现出来。
在将球传给小朋友过后,教师可以对小朋友的动作进行解说。如果小朋友“很容易”地传一个“很沉”的球,他便可以是“超级大力士”,如果小朋友走神,没有接到球,教师可以说:“哎呀,球都砸到头上了,快去快去捡回来。”并且提醒小朋友这个球是怎么样的,可以给他大致的建议,如果很沉,可以建议他:“都被球砸晕了,估计抱不起来了,把球推回来吧!”
当然,5岁的孩子还无法控制自己的手势,不需要勉强他做得十分正确。类似的游戏还可以用很多不同的玩具进行,例如,踢毽子等。
假想游戏3 我们都是木偶人
木偶人的游戏很多人都玩过,还有童谣是这么唱的:“我们都是木偶人,不能说话不能动,更不能开玩笑。”但在这里,我们可以让小朋友做“真正”的木偶人。
教师可以拿一个关节可以活动的木偶给小朋友摆玩示范,让小朋友观察木偶做动作时候的特征。然后,带领小朋友做一做木偶人的基本动作,走路、伸手等等,注意动作要做得夸张和机械。
在小朋友都熟悉木偶人的动作后,就让小朋友分组,每组两人,一个小朋友做平常的动作,另一个小朋友装作木偶人来做同样的动作,然后换位练习。最后,可以由小朋友推荐出最像木偶人的几位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来做提示动作,他们来模仿木偶人表演。
假想游戏4 绳子
将绳子一端系在小朋友的腰上,走到另一端,拉动绳子,使小朋友跟着绳子缓缓移动。等到游戏进入情况时,将绳子拿开,告诉大家,假装有看不见的绳子一样,继续玩。每个人都要当一次拉的人和被拉的人。注意,细心的小朋友只有在别人用动作拉了他一下时,他才往前动一下;有的孩子不顾对方,自己不断地往前移动。教师或家长可以从旁帮助他们使动作协调。
同样,绳子除了做拉的游戏以外,还可以做跳绳游戏。这个游戏要注意的是,假想握着绳子的手,应该稍稍留一圈空隙,不是紧握拳头。还有,当人跳高时,手应该在下面;手举高时,绳子应该在空中。这些细微的动作都应由教师提示大家去观察。
利用绳子还可以做一个更有创造性的游戏:
首先,给小朋友看一张奔跑中的马的图片,或简单地画一只马在黑板上。让每个孩子像野马一样,在空间里四处跑动。教师手上假装抓着绳圈,来拴住这些野马。小朋友如果先做过拉绳、跳绳游戏,会比较开放,对动作更有反应。例如,野马被拴住后,作出反抗的动作:挣脱绳套、前蹄蹬高、嘶叫等。教师可以让一匹马脱逃,自己做出疲倦想睡觉的样子。然后,这匹挣脱的马就可以趁机咬断绳索来救同伴了。当然,也可由教师来当马,小朋友一起捉马。
这个游戏可以重复地做,故事性可以稍加变动,例如,将马全部抓回来,又放出去等。从小朋友所扮演的角色发展出来的故事里,可以发现他的个性或心理障碍。比如,扮演挣脱出来的马的小朋友,也许不会救那些平时常吵架的小朋友。教师可以趁机辅导。由他(主人)亲自来放这只不被同伴放走的可怜的“马”。
假想游戏5 轮胎
轮胎可以拿来做滚球、穿山洞等游戏,细的轮胎可以像呼啦圈一样地玩。如,先让小朋友用真实的轮胎玩,和实物产生关系,并从中学习,然后,把实物拿开,用动作表现出来。片刻,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以图暗示小朋友转换游戏,使游戏不致陷入低潮。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波浪,引起小朋友的联想:把轮胎当救生圈,发展一个游泳的故事,像有人沉下去了,喊救命,等人来救他。也可以延伸到游泳完毕,用假想的毛巾擦干身体,喝点热的东西等等。当然不要把拿轮胎、套入轮胎的动作忘了。
假想游戏6 花
首先,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朵含苞待放的花,然后,在地板上每个花的位置打上记号,要小朋友像花一样蹲在那里。开始时,花都是小小的,还没开。然后,再画一个浇花壶,暗示小朋友,花渐渐地开。如果他们不能体会,再画一朵稍开的花,或者教师可以找一个小朋友扮演园丁浇花,自己也蹲下来,像一朵盛开的花,直挺、双手打开,愉快地微笑。渐渐地,花又要凋谢了,若无人反应,教师也许问大家怎么办。园丁必须立刻跑到水龙头边取水,努力浇花。花又开了。
做这个游戏时,可配合鼓掌或铃声的节奏来指挥浇水及开花动作。有些顽皮的小朋友不肯开花,教师就必须想办法使他开。例如在黑板上画铲子、肥料等。如果花还是不开,只有借助神仙的仙棒之类的法术使花打开。
假想游戏7 鱼
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当一条有圆圆的眼睛、开开的嘴,拍着鳍轻轻游动的鱼。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是鱼。教师把面包碎屑装在漏斗里,丢到水中,立刻就有一群小朋友游上来吃面包屑,然后再游到水下去,像真的鱼一样。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再画一个鱼钩,有的小朋友扮演渔夫。如果教师也扮演鱼,可以引导小朋友如何咬到诱饵,却不安地被拉到陆地,不断地挣扎,终于静静地躺下来。如果教师是渔夫,可以表演如何把鱼饵丢到水里,把鱼钓上来,却对翻腾不已的鱼无可奈何,又把它丢回水中。
这个游戏像前面的绳子游戏一样,每个小朋友都要扮演一次鱼,一次渔夫。游戏可提示让他们自由发挥,例如,被抓进篓子的鱼,可以再跳回水中。当然,小朋友们大概还没有钓鱼的经验,但鱼的动作可作为重心。
假想游戏8 蚂蚁
小朋友看教师画在黑板的蚂蚁图,便装扮蚂蚁两手伸出来像蚂蚁的触角,他们沿着地板行进。注意,蚂蚁通常都是一只接着一只地爬行。黑板上第二个图是门的钥匙孔。教师在地上蹲着,弯手撑地做钥匙孔状,小朋友们立刻爬到“门边”,穿过钥匙孔把动作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再画一只装满方糖的碗,表现出很愉快地吃糖的样子。然后,把碗锁在橱柜里,离开。蚂蚁们立刻穿过橱柜缝(以两张椅子夹缝)爬进去偷吃。教师可以提示他们,假装吃得饱饱的,变胖了,无法再从橱柜缝钻出来。于是,有些蚂蚁哭了,他们拉来拉去,挤来挤去,就是钻不出来。有的咬柜门,希望它变大;有的可爱的蚂蚁却努力做体操,希望可以立刻变瘦,钻出洞来。这时,教师小心翼翼地走到橱柜边,发现糖不见了,很惊讶地四处寻找,把碗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仔细地看了一遍,怎么也找不到,终于发现了这些可恶的蚂蚁。最后,通常就是把蚂蚁吹走、赶走、赶回他们的巢,以此结束故事。但如果小朋友扮演这个角色,也许会拿喷雾器之类工具,把蚂蚁杀死(当然,教师也可试试如此做,看有何反应)。但是,这些四脚朝天的蚂蚁一定只是死去一下下,又爬起来,或者不肯死,偷偷地跑到碗边吃起糖来。
假想游戏9 油漆未干
用两把椅子,当做公园的板凳。一个小朋友扮演油漆工人,刷刷板凳后离开。另一个小朋友来,毫不知情地坐在油漆未干的板凳上,读报纸或吃面包。不久,这个油漆工人回来,看到有人坐在椅子上,吓了一跳。他试着把这个人从椅子上抓起来,但这个人却和椅子黏在一起了。故事继续发展下去,也许会有很多情形发生:也许这个工人把人连椅子一起推走;也许两个人大吵一架;也许好不容易把这个人拉开,又重新油漆一遍,结果又来了一个莽撞的人,坐在刚油漆过的椅子上。细心的小朋友,第二次油漆时,应该知道要贴一张条子“油漆未干”,警告别人。
像“油漆未干”这种游戏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教师们可以想一些类似于表演各行各业或众生相的游戏。这是表演默剧最好的材料。儿童可模仿自己向往的理想职业。
假想游戏10 火车
这是一个精彩的游戏,不但可以让小朋友把精力(像火车的蒸汽一样)挥发出来,也可以让小朋友在寒冷的天气里暖和一下。教师先分配每个小朋友扮演的角色:有人当火车头,当火车头的小朋友头上可以顶上一个圆柱形的烟囱来表示,但现在的火车大多没有烟囱了,则可以在头上戴一个写有“和谐号”的头环来表示;有的当车厢,一个接一个扶着腰或者拽着衣服;有的当信号灯,站在铁轨旁边为火车指示路的方向,装扮信号灯的小朋友可以按需要变换指示方向;有的当山洞,两人一组,向上伸出手合在一起,山洞可以有长有短;有的当售票员,在乘客上车前售票,要做好收钱、找钱、给票的动作;剩下的都可以当要乘火车的乘客,等在不同的车站上,一旦上车,就加入到两节“车厢”中间,和火车一起运动。如果游戏一直进行得很好,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以图暗示,火车要上山(大家的身子一致往后倾)、下山(大家的身子往前倾)、过桥(大家一齐减速)等。经过一天的劳累,晚上,火车要休息了……当然,大家也可配合火车开动的声效演出。
假想游戏11 天气
选三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太阳、雨、风。当太阳出现时,雨就不见了(可以“蹲下”表示)。忽然刮起风来,再由小而大,太阳渐渐消失。这三个小朋友,可以用踏步(雨声)、转动(刮风)、跳动等动作把天气的各种现象表现出来,例如太阳老大老大时,却忽然下起毛毛雨;或者,一下子倾盆大雨,又刮大风,却一下子太阳出来了,等等。其他的小朋友则表演天气的反应。出大太阳时,可以脱掉外套,吃冰激凌、游泳等;刮风了,要加外套,戴帽子;下雨时,要撑伞、穿雨衣、雨鞋。要把每个动作准确地做出来,即使动作快时,也不可以马虎,穿衣、脱衣要分清楚。
这个游戏也可以故事方式进行。例如,节假日天气很好,太阳高高的,教师带着小朋友到郊外野餐。当大家在草地上翻滚、游戏、吃东西时,忽然天气转凉了,不一会儿,下起倾盆大雨,大家忙着收拾东西离开。
按照天气的变化,把人的行为及状态的改变表现出来,例如,太阳出来,晒衣服;下雨了,立刻把衣服收回来,会更生动有趣的。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模仿中自然地练习自己的动作表达能力。如果教师事先可以录音,例如录下刮风、下雨的声音,配合演出,会更精彩。
假想游戏12 墙
首先,教师在黑板上画一道围墙,然后在地板上画一条直线,代表看不见的墙,请小朋友来摸摸墙,沿着墙走。也试着做与墙发生关系的动作,例如,好像发现什么似的,往墙上端瞧,看看四周,躲到墙下。小朋友必须把动作准确地做出来,虽然没有一道墙在那里,走动时要注意墙的位置不变,不可从中穿过——没有人能够穿过墙走。在做“看不到”的墙的游戏前,可以让小朋友先摸实际的墙体会动作。同时也要注意如何表现出墙的上端,从动作里传达戏剧性。现在,教师在黑板上画的墙的上方再画一棵苹果树,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也许有小朋友会在墙上加一张梯子。故事就可以这么发展下去,随着小朋友还会自由发挥,例如忽然出现一条很凶的狗,或者气愤的农夫。小朋友可以想想,吃了很多偷来的苹果,结果怎样?等等。
类似的游戏可以用栏杆或窗进行。玩栏杆的游戏时,要记得爬进去时栏杆的高度与爬出来时要一致;玩窗户的游戏时,可以把各种大小不同的窗户表现出来。
假想游戏13 门
教师在地上画一条线,表示门。再画一条辅助线,让小朋友知道,门朝那边打开。然后,教师走到门边做开门的动作,注意手先按在把手的位置,向前推,在门未打开以前,手应该都不离开那个位置。如果从门走出去,要再关门,要注意与开门不一样的地方,手臂和身体一起运动。可以先让小朋友在真的门上练习几次,再做表演。这个游戏适合两个小友一组,把开门、关门表现出来。例如,一个人走来,敲门,推门,走进去。另一个人就站在门后,当那个人推门时,也许正好碰到他的鼻子,他退后了几步。如此,可以清楚知道门开关的方向。还有,这是一扇办公室的门呢?或是医院的门?等等,每组小朋友都要表演不同场合的门。在门前后的两个人也许发生争吵,或者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校长或推销员等。此外,开门前的动作,如看门牌、敲门、按铃及进入门内后的问安、脱帽、脱大衣等动作都可以提示资料增加动作情节。
假想游戏14 藏东西
这个游戏非常的刺激,对小朋友特别有吸引力,尤其是它需要集中和精确,小朋友可以反复练习使用。
教师在地板上指出一块空间,在每一边画一条线,表示门,然后说清楚,什么地方有柜子、桌子、书架、抽屉等(不要画出来)。第一个小朋友进来,手上拿着一个贵重的盒子。门没有关好,第二个小朋友就从门缝里看到第一个小朋友在藏盒子。当第一个小朋友从别的门出去后,第二个小朋友就偷偷进来,把盒子藏在别的地方。而门仍然微微开着,第三个小朋友从门边看到了藏盒子的地方。当第二个小朋友走后,第三个小朋友进来,改变盒子的藏处,而第四个小朋友又从门缝里看到……如此不断下去。
做这个游戏前,可以先做搬盒子的游戏,让小朋友学习正确地拿盒子,让人想到盒子的大小和重量。还有,从藏东西的方式里,表现出东西所藏的地方是书架呢?还是抽屉?就要看前后发生动作的小朋友是否能注意观察而相符了。
假想游戏15 吃糖果
这个游戏是小朋友特别喜欢的游戏。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各种口味的糖果和佐料,酸的、甜的、辣的、苦的、麻的、咸的等等,让一部分小朋友夸张表演尝到某种味道后的表情,让另外的小朋友来猜这个小朋友吃到的是什么味道的东西。每个人都有参与表演的机会。当然,也可以表演完全不同的表情,比如吃到很酸的东西,但是可以表现为吃到很甜的糖,而且其他小朋友没有猜出来,那么,他的表演功夫就很好了。最终要到假想游戏上,小朋友可以假装吃到了各种味道的东西,或者是冰的、烫的,或者假装食物很大需要咀嚼很久等等,都会为家家酒游戏增添乐趣。
假想游戏16 发条玩具
准备若干种类的发条玩具,比如发条青蛙、发条小人儿、发条汽车等等。首先让小朋友一一观察各种发条玩具上了发条后转动的过程。要帮助他们发现发条玩具转动的特征,例如,发条紧时,转动的速度快;发条越来越松时,速度会渐渐减慢,愈来愈慢,然后停下来。接着,假装每个小朋友都是发条玩具,教师在他们头上、背上一一上了发条。上过发条后,身体随着发条转动而走动或跳动。不要忘了把发条玩具的机械特点表现出来。然后,可以一对一的交换表演,一个上发条,一个是玩具,要每个小朋友想不同的发条玩具,像小马、汽车,甚至电动机器人等,把不同的动作表演出来。还可以组合起来变成火车。教师还可以提示,如果玩具碰到跳跃不过去的墙壁或者碰到其他发条玩具了怎么办?发条坏掉了怎么办?机器人不听指挥怎么办?看看小朋友的戏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假想游戏17 老鼠
老鼠是相当灵巧的动物,在做这个游戏前,可以先做一些引导和辅助性的游戏练习。教师背转过去,小朋友踮起脚尖轻声移动,喊“一二三!”后,教师转过头来,被发现动了的小朋友,或走路发出声音的,必须从头开始。教师不解释小朋友们还不知道在练习什么戏。
当小朋友看到黑板上教师画了一只小老鼠,就忽然反应变成一只四处轻声踮脚窜动的老鼠了。教师在黑板上再画一个小洞,代表小老鼠安全的家。教师可以先布置一个纸箱当墙洞,或在地上画圈圈来代表老鼠的家,教师可以扮演在厨房里吃东西的默剧,再看看小朋友是否猜出此动作。老鼠们从洞里偷看到教师坐下来吃东西,很羡慕,肚子也饿了。
等教师做去睡觉的动作时,这些老鼠就立刻从洞里钻出来,纷纷抢东西吃,发出吱吱的嘈杂声,教师被声音吵醒,起来抓老鼠。故事也许有很多可能性地发展下去。比如,一只老鼠被抓到了,别的小老鼠是否会回来求情?或一齐来咬教师?再重复这个游戏时,可以找一个小朋友扮演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每次重复,也许会有不同的发展。
假想游戏18 幕后究竟有几人?
这个游戏主要是让小朋友用多声道进行演出。游戏的准备,是让小朋友玩耍我们日常很容易见到的指偶。首先,让小朋友戴一个指偶,让小朋友照顾这个指偶,并且与指偶相互分享一件事情。然后,按小朋友的要求增加指偶,届时,可以让小朋友选择一个主题与指偶朋友一起讨论。这个主题可以是接下来要做什么游戏,可以是大家一起猜测幼儿园今天的午餐吃什么,可以是森林里发生的大事件(市面上很多动物指偶)等等。在这个阶段,小朋友和指偶之间的对话可以是隐秘的,教师可以给小朋友积极的示范指导和建议,鼓励小朋友以多声道演出。
在小朋友熟悉这项指偶游戏后,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前方拉一块幕布,提前准备,让 3 个左右的小朋友到幕布后面进行声音演出。比如模仿清晨的动物园,动物们都刚刚睡醒。幕布后的教师和小朋友分别模仿若干种动物的声音。至于像不像,要问幕布前的其他小朋友,看他们能不能猜出来是什么动物。当然,幕布前的小朋友,也可以猜一猜幕布后究竟有几种动物,有几人?
附录二 角色扮演游戏的主题方案
社会性的主题游戏也是学龄前儿童假想游戏的重要部分。以下我们将提供一些带领小朋友进行社会性假想游戏的预备方案,期望可以给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以启示。
主题游戏1 邮局
“主题道具”
纸、笔:主要用于小朋友写信,适用于已经学会书写的儿童。如果不会写字,教师也可以鼓励小朋友用画画的形式来表达一件事情。
明信片、邮票:教师可以提供真实邮票让小朋友了解邮票的外观和作用,然后组织小朋友为这场主题游戏共同来制作邮票。小朋友制作邮票可以用画的,也可以用常玩的卡通图章。不同方式制作出来的邮票可以标注不同的金额。比如自己画的可以用来寄大的包裹,而用卡通图章盖的仅能寄普通的信件。同样,明信片的制作也可以由小朋友在一堂美术课上完成。
邮包、信封、胶水:教师可以准备加盖纸箱来作为小朋友邮寄物品的包装盒,注意纸箱要大小合适以便装扮邮局工作人员的儿童操作。信封和胶水则可使用实物。
邮箱、邮政标志、工作人员帽子:这几样东西比较能够代表邮局的特点。教师可准备一个大的纸箱,将之涂成邮政绿色,竖立并且在合适小朋友的高度开一个寄信口。纸箱本身的开口朝后,装扮邮递员的小朋友才可以方便取信。
钱币:在很多社会性游戏中都会用到钱币,所以,幼儿园应该长期准备作为钱币的道具。
“环境设置”
“邮局”主题区设置建议靠近扮家家酒区、写作区或者涂鸦区。小朋友在写作区做完练习或者在涂鸦区完成一幅作品,就可以很自豪的去邮局将其寄给教师和家人了。
“相关活动”
举行“邮局”主题活动前可以组织小朋友参观邮局,拜访邮递员叔叔,让他讲述每天的工作安排以及工作中的难事和趣事。
“游戏安排”
参与游戏的小朋友分成如下几类:
邮局客户:这类小朋友需要先在写作区和涂鸦区完成自己的作品,或者到玩具区挑选自己希望寄出去的玩具,然后到邮局购买邮票和信封,并在信封上写下收信人的名字,收信人可以是教师或幼儿园的小伙伴。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此也需要帮助小朋友书写他期望的收信人小伙伴的姓名。
邮局工作人员:扮演邮局工作人员的小朋友主要工作就是售卖邮票、纸箱,并且帮助前来邮寄包裹的小朋友将物品稳妥地放置在纸箱里等待邮递员取走。
专职邮递员:可以安排一小部分小朋友作为邮递员。邮递员的工作就是从邮局工作人员那里取来待寄的包裹,从邮箱里取出待寄的信件,在教师的帮助下确认收信人然后将信件物品送达。如果有需要,教师可以安排平时与其他小朋友接触比较少的小朋友来做邮递员,那样他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小朋友做交流。
主题游戏2 杂货店
“主题道具”
货架、货物、货物标签:垒放三个开口朝外的大纸箱作为货架,注意货架构造要相对坚固不易倒塌。货物可以是小朋友自己动手制作的蔬菜和水果。货物标签则用带有双面胶的小纸片来表示。
围裙、账本、笔:这三件道具都是杂货店老板需要配备的。对于没有书写能力的小朋友,教师可以引导用图画和阿拉伯数字结合起来记录卖掉的货物。而对于可以书写的小朋友,教师则可以尝试交予他们用写“正”字的方法来记录。
钱币、购物券:购物券对小朋友来说是较为新鲜的事物,教师可以事先收集过期的商品提货券和商场现金券来代替。把钱币和购物券发到每个小朋友手中,杂货店的工作人员需要先持有更多的钱币来购进货物。
“环境设置”
“杂货店”主题区设置可以靠近扮家家酒区。对于女孩,她们可以从杂货店里购买需要的食物回家烹饪,对于男孩,杂货店可以变成五金店或者增加销售商品以吸引他们的兴趣。
“相关活动”
教师可以在外出活动中组织小朋友参观蔬果种植区,让小朋友认识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并引导他们认识蔬果的特点;另外和可以安排家长带领小朋友参观商店,了解商店经理和出纳的职责。
“游戏安排”
参与游戏的小朋友分成如下几类:
蔬果供应商:这类小朋友可以在涂鸦区或手工区制作各类蔬菜水果。每制作好三个就可以到杂货店主题区贩卖给杂货店的工作人员换取钱币。教师最终要求他们用挣得的钱购买非自己生产的蔬果。
杂货店工作人员:这批小朋友的工作相对复杂,需要教师作为杂货店的经理分别指导。两个小朋友负责与蔬果供应商交接、为商品定价以及将商品合理摆放到货架上。在商品定价上教师需要让小朋友了解到简单的定价策略。另外两个小朋友负责与顾客交接,帮助顾客取拿需要的货物、把货物装袋、从顾客手里换取钱币。
顾客:教师可问问顾客们都需要些什么,顾客则大声说出来让“蔬果供应商”听到。教师亦可协助小朋友制作购物清单,让小朋友将期望买到的东西画在一张纸上,让小朋友养成有计划的习惯。
在游戏中,小朋友可以在顾客和蔬果供应商角色中交替选择。如果需要买更多的东西,则需要转而生产蔬果换取钱币。教师可以在货架上摆放制作更为精美的货品来吸引小朋友努力劳动挣得钱币。
随着游戏进行下去,小朋友们会异想天开的画上飞机轮船和漂亮的玩具娃娃摆在杂货店里销售。这个时候就需要杂货店工作人员在商品摆放上多动脑筋了,当然,教师应在前期制作准备好多余的货架以供使用,杂货店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杂货店还可以吸纳进新的小朋友来帮忙,也让之前扮演其他两种角色的小朋友体会一下杂货店工作人员的辛苦。
主题游戏3 餐厅
“主题道具”
桌子、椅子、招牌、餐具:为了表现餐厅的正式,可以在小积木上放置坐垫当椅子,在大积木上铺上桌布,大面积的布料是在主题游戏中常常被需要的。餐厅招牌可以由教师在布置场景时制作。餐具则最好使用不锈钢餐具以区别办家家区的塑料餐具。
菜单、点菜簿、铅笔:菜单可以由教师和小朋友在一次“我最爱吃的食物”分享活动中一起制作。比如,某个小朋友说最爱吃西红柿炒鸡蛋,教师则问他里面都有什么,小朋友会说有西红柿和鸡蛋。教师则相应的在白色的硬纸板上画红黄相间的内容物并画出盛在盘子里的样子假装就是西红柿炒鸡蛋。
厨具和厨师服装:因为厨房属于餐厅的非对外部分,所以厨具可暂时借用扮家家酒区的材料。但是要准备代表厨师的高帽子来增添小朋友扮演大厨的兴致。
食材:可用各色的积木代替。
钱币、电话:钱币用于顾客支付就餐费用,玩具电话则可用于顾客订位和叫外卖。
“环境设置”
“餐厅”主题可以靠近办家家区,办家家区的父母可以到餐厅为娃娃庆祝生日。注意,餐厅要有和办家家区区别的单独的厨房和就餐处。
“相关活动”
教师可以带领小朋友参观较有特色的民族餐馆,里面服务员特色的装扮一定可以吸引小朋友的兴趣。在拜访服务员后,小朋友们可以了解到服务员的工作程序:为客人安排位置、照顾客人点菜以及把菜单送给厨师、在菜做好后正确地上菜等。对于厨师,教师则可请餐馆里的厨师为小朋友介绍各类炊具的不同使用方法及效果。
“游戏安排”
相对于其他环境,餐厅环境更被小朋友们熟悉,因为日常与爸爸妈妈出门用餐便可以接触到。所以,此项游戏在进行期间,则可鼓励小朋友有更多的细节表演。比如服务员在等待客人点餐的时候可以为客人推荐菜品,回答客人的各种疑问。顾客也可以表现出在餐厅见到熟人的样子等。物品中的电话也可以积极利用起来接受订座和送餐。另外,结合另一个主题活动区,比如医院,则可以演出一场吃坏肚子去看医生的戏。
主题游戏4 医院
“主题道具”
医疗器械箱、白大褂和白帽子:幼儿园可以成套购进医院主题玩具,医疗器械箱里就囊括了诸如听诊器、小手电、视力表、血压计、绷带、针管等。教师则可以准备各种颜色的无毒药水或者碘酒,让棉球发挥具体作用。
电话、救护车:扮演护士小姐的小朋友除了要做日常工作,还可以在游戏陷入低潮的时候接听一个紧急出诊电话,届时所有医生和护士都坐上救护车去扮家家酒区接一个病危的人。救护车可以用大积木或者大盒子来假装。
杂志:准备一些儿童图书放在候诊室,病人在等待就诊的时候可以阅览。
墙上标志:可以在主题活动区的各个位置标注急症室、重症监护室等等,专家会诊室等,可以帮助游戏通往各种发展可能。
“环境设置”
医院主题区可以靠近扮家家酒区,有单独的候诊室、检查室和治疗室。可把这个主题区转换成有动物玩具和笼子的宠物医院。
“相关活动”
教师可以带领小朋友参观医院,注意请小朋友保持安静。可以分批参观不同门诊的医生办公室,让小朋友知道各科大夫如何诊断病情,回到幼儿园可以就自己看到的进行交流。比如,参观眼耳鼻喉科的小朋友可能看到有被鱼刺卡住喉咙的人去就诊,医生先用小电筒照喉咙里面,待看到鱼刺后用细长的夹子将鱼刺夹出来,整个过程都可以鼓励小朋友叙述出来。另外,女孩子们还可以与护士小姐多做交谈,了解护士小姐如何给病人打针、包扎以及安抚病人情绪等等。参观宠物医院则要注意保证小朋友安全。让小朋友了解各类宠物的常见病及症状。
“游戏安排”
医院主题也是小朋友熟悉程度比较高的装扮游戏。在大型主题区游戏的安排里,除了可以突出细节,比如增加一般小朋友玩医院游戏时候不会有的挂号环节,还可以让整体游戏的参与者有些新意。比如,请某个医院的医生前来协助组织一天幼儿园里的“医院”工作。专业医生的权威也许会让小朋友有些拘谨,但只要指导得当,小朋友会更严肃的对待这项装扮工作,从而了解到更多专业的医院场景而有助于以后假想游戏的开展。
主题游戏5 机场
“主题道具”
工具:这里可以为机场技工配备假想游戏中常用的工具箱,检修以便在飞机起飞前保证可以正常飞行。
方向盘:这项道具仅属于机长。
工作服:如果不能为乘务员配备统一的工作服,那么至少为他们制作准备相同的领结或者帽子,以区分他们和乘客。
服务托盘、装食物的器具、旅行手册和毯子:当乘客上飞机后,需要托盘和容器为旅客递送食物。旅行手册和毯子则按需提供给旅客。带着“娃娃”一起乘飞机的“妈妈”也许会有更多的要求。
机票、行李箱、行李标签:机票可以由小朋友在手工课上制作,可以在上面写上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旅行结束后教师可以采访小朋友的旅行感言,让小朋友设想一下自己到了最喜欢的地方心情如何,都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旅客的行李箱则可以由大大小小的积木盒来代替。另外,还可以制作成对的手环作为行李标签,可以用相同的数字,或者用相同的图片更有趣味。
“环境设置”
教师和儿童可以共同用大积木或椅子构造一架飞机。另外,建议设置一张小桌子当做换登机牌的地方,机场工作人员可以在这里用四轮车将乘客们的行李运上飞机。整个主题区建议远离办家家区,把活动地点移到户外更适宜。
“相关活动”
教师有必要在做机场游戏前带领小朋友参观机场,观看乘客换登机牌、在安检处接受安检以及在登机口检票登机的过程。因为并非所有小朋友都有过登机经历,也并非有过登机经历的小朋友都能确实了解到每个登机步骤。当然,如果有条件安排一次近距离的飞行旅游,那对小朋友来说是再开心不过了。
拜访机长和技师都会是让小朋友,特别是小男孩激动的事情。他们将有机会询问关于飞机的各种问题和了解到各类飞行中的紧急情况。这些都有助于后期的游戏开展。
“游戏安排”
小朋友扮演的角色有乘客、登机牌兑换员、行李运输员、安检员、检票员、乘务员、机长及技师。当故事在机舱内开展的时候,之前的机场工作人员都可变身为乘客一起参与故事。
飞机起飞后,乘务员开始忙碌。而当机舱内一切可控情节都完成的时候,小朋友可能会觉得无聊想要结束游戏。此时,老师就可设想一次飞机掉入大海的空难,小朋友集体漂流在海上,到了一个荒岛,或者迫降到沙漠,大家一起找水喝,再或者飞机被吸入百慕大三角洲,一切未知。
主题游戏6 图书馆
“主题道具”
书、书袋:由于儿童图书区的书需要经常更换,所以数量不需要太多。每上新一本书,教师都可以在小朋友聚齐过后与小朋友展示和介绍新书,勾起小朋友的阅读愿望。仅设置插放书的棉质书袋便好,小朋友可以自由抽取。
借书卡: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贴有自己照片的借书卡放置于图书区进入处。小朋友可以自由取阅书袋里的书,一旦挑选好书需要拿到阅览室,则将自己的借书卡插到书袋里。
墙上标志:图书区的标志由教师负责制作。
“环境设置”
注意图书馆内的图书应该经常更换,让小朋友有前来借书的兴趣。独立的阅览室也应该构建起来,让小朋友有相对不受打扰的阅读空间。
“相关活动”
教师可带领小朋友参观图书馆,教小朋友要在阅读区内保持安静,同时让小朋友了解借书需要遵守一定的制度,在幼儿园内的图书区,小朋友才会自觉养成将借书卡插入书袋的习惯。小朋友的借书卡可以安排在手工课上制作。
“游戏安排”
图书区本来就可以作为幼儿园内的一个常设区,所以,这项主题游戏是可以在日常开展的,比如幼儿园的值日生可以作为图书馆馆长在自由活动的时候管理图书区,负责图书区的整洁,也提醒没有将图书或借书卡归位的小朋友做好归位。
主题游戏7 加油站
“主题道具”
油罐、橡皮管:这是加油必备的两件道具。
桶、橡胶清洁器:除了加油,车主人还可以购买汽车清洁服务。这个需要老师带领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参与,凡参与的小朋友都可挣得更多的钱币,以鼓励小朋友的动手能力。
工具箱:在有需要的时候加油站还提供简单的汽车维修服务,与机场主题区技师使用的工具箱为同一套器具。
钱币:整个幼儿园内的所有游戏都可以使用同一套钱币,以使小朋友养成合理支配钱币的习惯。我们下一个要讲到的银行游戏,就是基于幼儿园内的钱币支配开展的。
交通标志、道路标志:标志的制作由教师完成,但需要提前让小朋友了解各种在幼儿园内出现的简单的交通标志的意思。比如进入加油站了要减速慢行,等待加油的时候将车熄火等。
“环境设置”
加油站可布置在积木区,用积木搭成小车通行的门。
“相关活动”
可在用大巴接送小朋友外出参观加油站,汽车修理厂以及汽车养护中心,小朋友可以实地了解几项活动的具体操作情况。同时在图书区应提供介绍汽车的图文书。
教师可以安排手工课教小朋友认识和制作交通道路标志。除了用于“加油站”主题游戏外,还可以将小朋友制作的交通道路标志用于“假装汽车”游戏。玩“假装汽车”游戏需要老师先用积木在室内搭出高高低低、上坡下坡、曲曲折折的公路,在公路的各个路段放置小朋友制作的交通道路标志。而小朋友假装是不同种类的汽车,如小轿车、自行车、大货车、公交车等等,在公路上行驶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路段不能走大货车,哪些路段只能走公交车,哪个位置只能左转弯,哪个位置不容许掉头等等。一旦小朋友没有能够记住标志表示的意义,就会在游戏中出错,届时就由交警出面开罚单了!
“游戏安排”
小车是男孩子经常会玩的玩具,幼儿园里也会有各式各样的小车,建议可以每学期举办一回给小车加油的服务,还可以鼓励小朋友把自己的家里的玩具车开到幼儿园来参与加油站游戏,在加油完后可以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劳动将所有的小汽车洗干净。
主题游戏8 警察局
“主题道具”
帽子、徽章:这两项道具是警察身份的标志,配备给装扮警察的小朋友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更加认同自己的游戏身份。
车辆行驶证、驾驶员驾驶证:这个是驾驶车辆的小朋友一定需要配备的,如果被检查到无照驾驶或者用别人的驾照可就麻烦了。这项道具可以安排小朋友们在手工课上自己制作。要了解车子执照需要和车子种类相匹配,驾驶执照需要和驾驶者相匹配。
铅笔、活页簿:生活中常见的警察行为就是检查违规车辆并且开罚单。所以交警一定得随身配备铅笔和活页簿以当罚单使用。发现违规车辆交警可以开罚单或者直接用吊车(手臂假装)将其移走。
手电筒、电话、手枪:如果在深夜巡逻途中遇到怪异情况,首先需要的就是手电筒,交警一般都会往车内、车底和四周照照,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疑物。如果发现可疑,立即用肩头的无线电电话与总部取得联系,并报告情况。万一遇到歹徒,则需要随时拔出手枪制服歹徒,保护人民群众安全。
“环境设置”
警察局可以布置在积木区,教师和小朋友可以共同用大积木围成监狱关押犯人。另外,安排录口供的桌子椅子会让警局游戏有更多发散空间。
“相关活动”
如果不方便安排小朋友参观警察局,邀请警官来给小朋友讲述巡逻经历和抓坏人的经历也是不错的选择,顺带也可以教小朋友一些预防危险躲避危险的方法。
“游戏安排”
“警察局”主题游戏可以和“加油站”主题游戏中提到过的“假装汽车”游戏结合进行。小朋友们可以携带着自己的小车在道路上跑,遇到违规的车辆就被警车拦下,要求作为警车的小朋友对交通道路标志的意义相对熟悉。
除了交通违规,还可以假装从车里查出违法物品,物品被缴获,车主也被暂时关押候审。审理的过程肯定也是相当好玩,无论是审讯警车还是被押车主,说出的任何话都有可能造成游戏情节走向的变化。
主题游戏9 太空探险
“主题道具”
头盔、绳子、食品罐:头盔用于走出飞船时候的供氧;绳子则可以在多个情节里起作用,比如,飞船行驶中如果需要维修,就需要将绳子绑到一个小朋友身上才让他走出太空船,这样维修人员才不至于掉进太空里,又比如,当探险队员一起走出飞船时,为了安全将身体用绳子连在一起,必要时还可以上演一场探险队员失足掉入外星深坑的救援戏;食品罐则可用平日小朋友吃空的糖果罐。
方向盘、仪器表:方向盘可以由负责驾驶的小朋友操控,而仪器表则可以分别放置在参与小朋友的椅背上,每个小朋友操控和管理飞行船的各个不同功能,这样才使小朋友都有参与感,与游戏发展共进退。
“环境设置”
教师和小朋友可以用大积木制作飞船和太空站。另外,本书中游戏空间一节也对太空探险主题游戏的环境设置有一些建议。
“相关活动”
在开展“太空探险”主题游戏前,可带领小朋友参观航天博物馆,在这里,小朋友可以了解宇宙的神秘,激发起小朋友探索宇宙的兴趣。参观回来,可在图书区添置关于外太空的图书,有条件更是可以邀请宇航员前来和小朋友互动,小朋友对在太空船内和太空行走的细节一定相当感兴趣。
头盔和仪表盘同样可以安排到手工课上。头盔可以选择吃过的冰激凌纸盒,仪表盘上则可以由小朋友的想象添加任何强大功能。
“游戏安排”
并非所有小朋友都要进入太空,同时也可以有一部分小朋友在地面操作去运送物资和发射新的队员到太空,当然,亦可以根据情节发展增加角色,当外太空飞船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有小朋友客串探险队员的家人表现关心和焦虑情绪,并通过视频与处于外太空的亲人通话。
主题游戏10 面包店
“主题道具”
帽子、围裙:行头不能少,至少有一样,可以借用妈妈的围裙。
烤箱:如果有条件,可以向幼儿园厨房借用烤箱,让小朋友真真实实地做一次自己的手工面包。如果没有也没关系,教师提前用白纸糊一个开口纸箱当做烤箱,面包出炉前,涂上一层金黄的颜色即可。
生面团、橡皮泥:建议教师先揉好面,或者提前准备好面粉和成比例的水,以便在和面的过程中耽误太多时间。如果不真实进入烤箱,还可以将各色的橡皮泥拿过来为面包当点缀。
擀面杖、曲奇饼成型模具:各种模具为小朋友的游戏增加乐趣。
长方形大金属盘:等小朋友的面包出炉,就放到长方形大金属盘里上架销售。
收银机、钱币:面包店大多有整洁的收银机,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小球来代表不同的面额的钱币。
招牌、标签:面包店的名字一定要起得美味吸引人,价格标签可以准备多个小硬纸块,等“面包”出炉后,看上去美味的可以定价更高。
电话:用于顾客预订美味的生日蛋糕。
“环境设置”
面包店可靠近扮家家酒区或餐桌区。如果烤出真实的面包,则可以将小朋友的面包作为下午点心。
“相关活动”
参观面包店一定是小朋友非常乐意的外出活动。在面包店的操作间里,小朋友可以安安静静的观看一炉面包从和面、添加材料、成型到烘烤出炉的完整过程,当然,亦可以将参观面包店的活动安排在某个小朋友生日当天,小朋友可以亲眼看到蛋糕店的师傅从做蛋糕坯到涂美丽的奶油完成一个生日蛋糕的全过程,并可以在随后享用为小朋友庆祝生日。
“游戏安排”
虽然有模具,但有的小朋友愿意自己设计面包的样子,自己设计出来的面包,会有顾客买吗?这个就需要看小面包师傅的技巧了。教师亦可以在游戏陷入低潮时假装顾客致电面包店经理,为一场20人的聚会预订不同形状的面包,要给面包师傅们增加一点难度。
主题游戏11 消防队
“主题道具”
帽子、靴子、塑料雨衣、徽章:消防队游戏可以安排到绵绵的雨季,届时可用上小朋友自己的雨靴和塑料雨衣,至于消防队员的徽章,则可以请教师在小朋友的美术课上出示给小朋友临摹,而后做成属于自己的徽章。
梯子、消防车、管子:有一架带滑轮的小梯子,消防队员们可以根据火情需要调整救火方位;消防车则以椅子和大积木做成。
电话:用于接听从娃娃家区拨打过来的火警电话。
“环境设置”
可用桌子代表消防站,用大积木在娃娃家区附近构造建筑物,消防队员可以假装进入这些建筑物去营救被困在娃娃家区的小朋友、娃娃和动物。
“相关活动”
除了参观消防站和拜访消防员之外(本书“预先经验”一节有相关提示),教师可以从网络新闻中剪辑关于火灾的各类视频,如居民区的火灾以及森林大火,在播放给小朋友后要教育小朋友不要玩火。
“游戏安排”
首先,教师可以扮演教官对新消防队员进行体能训练,比如如何固定住有滑轮的梯子,如何将水管接到消防车上等。在新队员们接受消防培训后,则可以开始正式玩消防队游戏了。
接着,娃娃家区的戏开始了,小朋友们要表现出火灾是如何引发的,妈妈在做饭,娃娃在哭,妈妈忘记了厨房里开着的火去照顾宝宝,或者两个小朋友假装玩鞭炮而意外引起了火灾。火苗蹿起来的时候,房子里的人要表现出惊恐慌张,假装娃娃的小朋友要表现出因害怕而哭泣的样子。当然,教师可以在一边指导,让妈妈在拨打火警电话后尝试带着小朋友逃走,但终究因为火势太大而被困在大楼里。注意,妈妈在拨打火警电话的时候要尽量清楚、详细地告诉消防队员发生火灾的具体地址,以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火灾,消防队队长才能指挥消防队员们准备相应的材料去救火。
消防队员赶到火灾现场,有的小朋友在楼下向上喷水,有的穿着工作服进入大楼。演出消防队员的小朋友要注意表现出在浓烟中看不清楚的情景。最后因为妈妈和小朋友的呼喊才找到并救出了他们。没有参与娃娃家和消防队员演出的小朋友则可扮演医生和护士开着救护车前来。
附录三 不同年龄儿童的游戏指导方法
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游戏发展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如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戏以模仿为主,大班孩子的角色游戏则以创造为主。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指导,以达到开展角色游戏的目的。
“小班儿童角色游戏的特点”小班儿童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时期,对模仿教师动作或玩具感兴趣,角色意识差,游戏的主要内容是重复操作、摆弄玩具,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儿童之间相互交往少,主要是与玩具发生作用,与同伴玩相同或相似的游戏。
“对小班儿童的观察与指导”对小班儿童观察的重点在儿童使用的物品上。1.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儿童提供种类少、数量少,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避免儿童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儿童平行游戏的需要;2.教师既可以平行游戏法指导儿童游戏,也可以游戏中角色身份参与游戏中,在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3.要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独立;4.通过讲评帮助孩子积累游戏经验。
“中班儿童角色游戏的特点”中班儿童由于认知范围的扩大,游戏内容、情节比小班儿童丰富,处于联合游戏阶段。想尝试所有的游戏主题,有了与别人交往的愿望,但却还不具备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常常与同伴发生纠纷。中班儿童在游戏中有较强的角色意识,有了角色的归属感,他们首先会给自己找到一个角色,然后带着这个角色去做所想做的事。表现出游戏情节丰富,游戏主题不稳定,儿童在游戏中频繁换场的现象。
“对中班儿童的观察与指导”对中班儿童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在儿童与儿童的冲突上,不管是规则上、交往技能上的,还是使用物品上的。教师可针对中班儿童的特点进行如下指导:1.根据儿童的需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儿童进行多种主题的游戏;2.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游戏情节发生纠纷的原因,以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游戏;3.通过讲评游戏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掌握交往的技能及相应的规范。
“大班儿童角色游戏的特点”大班儿童游戏相当丰富,在游戏中能主动反映多样的生活经验。大班儿童游戏的主题新颖,内容丰富,能反映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游戏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并有计划地游戏。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对大班儿童的观察与指导”运用已有经验在现有的基础上去创新,成为对大班儿童游戏的观察重点,同时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也成为游戏观察的另一个重点。教师可根据大班儿童游戏的特点进行如下指导:1.引导儿童一起准备游戏的材料及场地。教师一般较多地用语言来指导大班儿童的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2.鼓励儿童以物代物,创造性地解决游戏发生的问题。教师平时可以有意识地以角色身份出些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难题,让他们帮助解决。3.通过游戏讲评,让儿童充分地讨论问题、分享经验,学会学习和创造。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单中慧,朱镜人。外国教育经典解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胡宝林.戏剧与行为表现力.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6
[4]杜殿坤,朱佩荣.苏联关于教育思想的论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5](美)劳拉·贝克.儿童发展(第五版).吴颖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6](美)戴维德·沙夫。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邹泓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7](英)布里吉特·贾艾斯.发展心理学.宋梅,丁建略译.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8](美)伊利撒贝斯·提姆伯雷克,马瑞卡·摩尔·库特勒.临床社会工作:游戏治疗.肖萍,包雪华,荆春燕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后记
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我组织了一个调研团队,团队成员兵分三路走访了重庆市多家保育院、幼儿园及学前班,采访了众多一线幼儿教师。在本书即将付印之时,我要感谢各位幼儿园园长、教师以及家长的大力支持,使得我有机会将如此丰富的案例充实到本书中;更要感谢幼儿园小朋友们的“无视”和生动表演,才能使我得到最真实的也是最引人入胜的假想游戏现场;最后,还要感谢谭敏女士在成书过程中对我的鼓励与督促,才使本书可以尽早与大家见面。
给予本书支持的人有:谭家德、陈冬梅、陈丕、杨春和、熊毅、黄建军、张平奎、牟其平、张善毅、肖醒、李平原、熊应、许绪琼、熊茂荣、黄波、宋凌云、张玲、陈鹃、王建国、邓小川、宋举鸿、张朝清、张德明、郑文群、万维华、管升、谢贤安、刘晓燕、谭敏、杨远、陈婧,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
作者
2011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