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8043300000032

第32章 信教与传教

佛陀创教,为了什么?

为了破邪显正,导迷入悟。

基于佛陀本怀,我们信教,为了什么?

有人说:为了传教。

有人说:不直接传教,不具体传教,不冲在传教的第一线,就不算信教,更非好的佛教徒。在这里,传教是很狭义的。

我认为,理应这样,但未必尽须如此。

在时空各异于佛陀时代的今天,这种传教是信教的义务,但只是其一,而非全部。

我们信教,是为了回归信仰、重建道德。

回归信仰、重建道德,是我们信教者真正用心致力的所在。而传教,只是我们信教的一种表达方式。

今日,我们众生,有芸芸之数深入迷途、深陷邪恶。如何使之出迷?如何使之出恶?传教手段只是一途,而非不二法门。

在回归信仰、重建道德的大旗下,为了显正、为了入悟,我们还有许多路可以走,还有许多事可以做。

佛经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为我们指出了传教之外,显正入悟的别出蹊径。要回归信仰、重建道德,关键在于自身的止恶、从善、自净,而其次第是先止恶,再从善,然后自净。

佛陀为一大事因缘而化现,我们为何种因缘而生?在末法初露端倪的此世,百舸争流。百舸争流,必有百条航道。百条航道,必有百川。于百川的时空中,必是道路纵横。为此,何忧没有入处?何惧没有出口?

我要说的是:由于各种因缘所致,很大一部分人,不是或不便或无意成为狭义的传教者,但他们不失为信教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佛陀创教的根本之怀。只要是这样坚定的信仰者、这样真正的道德者,就是忠诚于佛陀创教本怀的好的信教者,就是在承做着广大意义上、真正意义上的传教圣事。他们或她们,佛陀也曾或必将为之拈花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