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思维创新
8042600000004

第4章 变化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对思维创新这个问题,近些年我一直比较感兴趣。特别是结合企业里遇到的实际问题,曾经做过深入的思考。我总的感觉是:一切战略和执行问题,归根结蒂,其实首先都是思维的问题。我们不妨回想一下: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战略问题、政策问题、执行问题、方法问题,甚至技术问题,是不是首先都是思维的问题?也就是“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思考”的问题?

我相信:从工作中抽象出来,再还原到工作中去,这是一切学问最好的循环方式。工作中得来的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是比从书本中得来还要宝贵得多的东西。所以,我为什么要研究思维创新这个问题?简单地说,全由工作得来。也就是说,自己是在工作中受到了启发、进行了抽象,回过头来想把这种启发与抽象再应用到工作中去,并且通过“内训”的形式分享出来,也是希望能对更多的人有所启发和帮助。

在我以往听过的讲座中,很少有专门讲思维这个问题的,在图书馆或书店里也很少看到这方面的专著——少量的专著也都是过于技术性或故事性的分析,因此也就难以为我的这些思考找到佐证。不过那也没有关系,毕竟这些思考是我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总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当然不是单指学术意义上的价值。下面,我只是对这些“真情实感”进行一次总结式的交流。况且“佐证”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尤其在讲创新这个问题的时候。这里要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我仅基于企业行为的“原创性”的见识、“原生态”的思考,尚未来得及精细研磨,不一定正确或精确,仅供参考。交流的方式,是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再辅以案例进行说明。所以,本讲座实在不能算是严谨的授课,我只是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产生的一些想法积累并梳理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思维创新这个话题。

世界是变化的。有人说,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我觉得,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宇宙运行的“铁则”,甚至不变也只是变的一种表现形式。

过去恐怕很多人通常总是固化地以为:变化是客观的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其实不尽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今日世界之变化,恐怕已经愈来愈是一个主观的事情了。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一个高科技的时代、一个能让水稻含有深海鱼类基因的时代,变化已经不尽是客观的事情,而愈来愈是一件主观的事情。且不说人类社会,甚至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愈来愈是一个主观的结果。我们看到,自然界的很多变化,往往就是由人类造成的:专家说地球正在变暖——所谓温室效应,酸雨、赤潮增多,臭氧层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野生动物等许多物种在消失,沙尘暴、土壤沙化等日益加剧。人类给这个星球、给这个世界施加的变化和影响越来越巨大而深刻,并且似乎不可阻挡。据说美国有了征服火星的庞大计划,通过改造火星的地表温度、制造大气层、促使降雨,使火星适合人类居住。从火星上发回的照片来看,的确似有洪水冲刷过的痕迹,很可能火星曾经是一个繁衍过生命的星球。数十年来,核战争、核泄露一直威胁着地球。可以说,人类已经拥有毁灭自己的绝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