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体验”法就是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孩子站到对方的角度去体验和感受。通过大人的教育和引导使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意识到自己某些行为的不当而愿意自我纠正和约束,这样的“换位体验”往往比一味说教更有效。
身边案例(一)
我长大了
娇娇是个聪明活泼、人见人爱的小女孩,今年三岁半了,多才多艺,画画、唱歌、跳舞样样都好,是妈妈的骄傲,全家人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可是娇娇却不会体谅人,不懂心疼、体贴妈妈,这让妈妈很伤心。你看,去少年宫上课每次都是妈妈替她背着大大的书包,并且她还一定要妈妈抱;妈妈生病了,她也不懂安慰妈妈,还吵着让妈妈给她做最爱吃的红烧鱼。
方法运用:
妈妈针对娇娇的情况,运用了以下方法:
1.暂时充当“弱者”寻求孩子的帮助。可以直接告诉孩子:“现在妈妈生病了,身体不舒服,不能给你做红烧鱼了。你前段时间生病的时候是不是也很难受?在妈妈耐心地照顾下你的病很快就好了。现在妈妈病了,你来照顾妈妈好吗?”
“妈妈渴了,帮我把杯子拿过来。”
“妈妈不能做家务了,你帮妈妈做好吗?”不断找些适合孩子的事情让她做,借此机会来体验妈妈平时的辛苦。
2.出门买东西时让宝宝提一些东西,跟孩子说:“妈妈提不动,你帮妈妈拿一些吧!”
3.在电脑上养了一个电子宠物,让宝宝当妈妈,每天按时给宠物喂饭、洗澡、打扫房间,让宝宝在照顾宠物的过程中学会照顾别人,关心别人,体会做父母的不易。
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教育,娇娇真的懂事多了,会关心人了,爸爸妈妈感觉她一下子长大了很多。
知心话语: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受半点委屈,事事为孩子想得很周到,所有的担子都自己挑,即使遇到困难或者病痛也尽量在孩子面前掩饰。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人、不体谅人的习惯。很多时候家长可以把自己的难处告诉孩子,让他知道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父母不必硬撑着为孩子服务,可以让孩子来照顾自己,哪怕只是形式上的。这样的爱才是互动的,这样的孩子才能成为懂得爱的孩子。
身边案例(二)
为什么不理我
毛毛有一个坏习惯,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经常置若罔闻,假装听不到,即使听到了也不应答,如:跟小伙伴玩耍,妈妈来叫毛毛回家吃饭,叫了他好多遍,毛毛就是假装听不到;有时要毛毛帮忙做事情,毛毛更是不理不睬。妈妈跟他讲了不少道理,收效甚微。
方法运用:
妈妈在看书,毛毛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他想喝酸奶,就跟妈妈说:“我要喝酸奶。”妈妈装作没听见,头也没抬。毛毛以为妈妈没听见,大声又说了一遍,妈妈还是没反应,继续看书。毛毛只好作罢。过了一会儿毛毛的动画片看完了,想换一张,他又跟妈妈说:“妈,我的动画片看完了,你帮我换‘猫和老鼠’的碟吧!”说了几遍妈妈还是没理毛毛。这下毛毛又伤心又生气,大声地质问妈妈:“我叫你,你为什么不理我?”
这时,妈妈才放下书,走过来,心平气和地说:“毛毛,你喊了几次妈妈了,妈妈不理你,你心里一定很不高兴吧。但你想一想,平时爸爸和妈妈叫你,你是不是经常装作没听见,爸爸妈妈当时心里是不是也不好受呢?”“妈妈刚才不理你就是让你体验一下说话没人理的滋味。现在你知道这种感受了,今后能不能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呢?记住:别人跟你说话,你不理人是没有礼貌、没有教养的表现。我相信宝宝很懂事,一定会改正的。”
家长这时要抱抱孩子安抚一下,消除刚才不理睬他而给他带来的不快。
知心话语:
孩子是在不断体验中长大的,体验教育是幼儿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身边案例(三)
老师抢我的玩具
在幼儿园里,皮皮总是爱抢小朋友的玩具。如果小朋友不给,他就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一把抢过来,不管被抢的小朋友怎么哭都坚决不归还。
方法运用:
有一天,老师跟几个小朋友一起玩搭积木,皮皮手里拿着一个小汽车正玩得起劲。老师一看机会来了,对皮皮说:“我正好需要一辆汽车,先借给我吧!”一边说着一边把汽车“抢”了过来。皮皮哭了起来:“那是我的小汽车,给我!”老师一边道歉一边说:“对不起,我抢了你的汽车,你很生气是吧?好了,别哭了,请你原谅。你看这样好不好,老师这里有一架飞机,我用这个飞机换你的汽车行吗?”皮皮勉强地答应了。
老师趁机教育皮皮:“抢”不是得到玩具的好办法。我刚才抢了你的汽车你很生气,那么你平时抢小朋友的玩具,他们也跟你一样很难过。你想得到喜欢的玩具,可以想很多办法,比如,可以用你的玩具跟别人进行交换,或者有礼貌地请别人借给你玩一会儿,还可以跟对方商量一起来玩。
皮皮体验了被别人抢走玩具时的心里感受,老师又用正确的做法引导了皮皮,这样,以后皮皮再想得到别人的玩具时,就会多些思考而不出现粗鲁的抢夺行为。
知心话语:
小孩子受年龄的局限,他们的感受不够丰富,很多错误是因为缺乏体验而犯的“无意之错”。教育工作者应该提供机会,让孩子多体验,多感受,多总结,使孩子在体验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温馨提醒
1.运用“换位体验”法时,一般要在孩子有了体验之后再进行引导和说教。2.跟孩子讲道理时态度一定要温和,并且配合适当的鼓励和安慰。
专家支招
卡尔·威特,18世纪普鲁士乡村的一个普通牧师,因其极具批判性、建设性的教育思想以及在早期教育实践方面的巨大成就,而成为现代早期教育的先驱。在教育上他深信爱尔维修的观点:“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为此,他在儿子小威特出生后,就着手对其进行早期教育。经过他的精心培养,小威特表现极其出色。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著名的家教个案,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家庭。下面是他育儿的一个事例——
小威特3岁时,有一次家里来了好多人,他们和小威特海阔天空地谈论着。这时我养的一条狗跑了进来,小威特像一切孩子喜欢做的那样,一把拽住狗的尾巴,把它拉到自己身边。我看到了就伸手揪住小威特的头发,拽住不放。
小威特吃了一惊,把拽着狗尾巴的手放开了。这时我也把手放开了,对他说:“孩子,你喜欢被人拽着头发吗?”小威特红着脸说:“不喜欢。”“如果是这样,那么对狗也不应当那样。”说完就让他到室外去。我这样做一方面是对小威特的一种惩罚,同时又怕别人袒护小威特,责难我的行为。有些人认为,拽狗尾巴这种事是很不值得教育的。
我所实施的这种教育,目的是让小威特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心地善良、富于感情的人:他不仅对同胞怀有深情,就是对鸟兽之类也给予怜悯。
摘自《中国家长教子书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