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冯德全早教方案9:36招教出好孩子
8042100000019

第19章 兵法十七 自食其果

“自食其果”法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在“品尝”自己行为之果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在以后的行为中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

身边案例(一)

遗憾

少年宫来了一个木偶剧团,演出的剧目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朋友送了两张票给小雪和妈妈,小雪高兴极了。木偶剧晚上7点开演。可是由于小雪吃饭和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的,他们赶到剧院时,演出已经开始好一会儿了。小雪觉得很遗憾和扫兴。

幼儿行为解析:

孩子做事总是“慢半拍”有多种原因:有的与先天性格气质的因素有关;有的是因为孩子动手能力较差,动作不够协调;有的是因为孩子想逃避,或者不情愿去做;还有的是因为受家长榜样诱导的影响。但是最常见的是因为家长平时催促太多,总是不停唠叨、说教,孩子因此感到厌烦,就视家长的话为耳旁风了。养成习惯后,就容易产生恶性循环,一定要等到成人发火时才引起孩子的重视。

方法运用:

这次迟到是妈妈“精心策划”的,因为小雪平时做事总是慢吞吞、拖拖拉拉的,总是要妈妈和爸爸不停地催促或者发火才奏效。所以妈妈就想借此机会对小雪进行一番教育,让她体验到慢吞吞带来的后果。

演出结束了,小雪还意犹未尽。妈妈一边跟小雪讨论剧情,一边把话引入了今天的教育主题:“木偶剧真好看,只可惜刚开始的部分没有看到。”小雪委屈地反问妈妈:“你为什么不提醒我,我明天还要来看……”妈妈心平气和地说:“我提醒你两次了,你都没当回事。明天演出就结束了,真遗憾,只能等到下次了。做事拖拉真不是个好习惯,太耽搁事了。这样吧,以后做事的时候不要爸爸妈妈催了好吗?我们拉钩,一言为定。”

虽然这一次体验不能让小雪从根本上改正已经养成的不良习惯,但是毕竟让她深刻体验到了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这种体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必须要经历的。

知心话语:

“慢吞吞”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所以仅仅凭一次或者偶尔的教育是不能从根本上改正的,必须弄清楚原因,持之以恒,才可以在一段时间里孩子的行为有所改善。

身边案例(二)

摔跤

小强好动,又没有安全意识,疯玩起来不管不顾。家人怕他受伤,总是小心备至地呵护着他。这会儿,小强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跟小电动车捉迷藏。妈妈警告他好几次,他好像没听到,最后被椅子腿绊倒,额头上碰起了一个包,小强大哭。

幼儿行为解析:

孩子活泼好动,在玩得投入或兴奋的时候往往什么都顾及不到;另外孩子由于年龄小经验不足,安全意识也很淡薄,这就需要成人及时提醒孩子怎样做才能不会受到伤害。孩子一旦有了受伤和疼痛的感受以后,安全意识会逐渐增强。由于是自己不小心摔跤的,如果成人不“小题大做”,疼痛过后孩子很快就不会哭闹了。

方法运用:

当孩子对家长的提醒充耳不闻的时候,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让孩子尝试自己行为的后果。

首先查看孩子有无受伤,如果没有大碍,家长就要冷静对待,既不要训斥孩子,也不要为了哄孩子不哭而说一些迁怒于椅子的话,如:“都是椅子不好,把我们宝宝绊倒了,妈妈打它。”如果这样说,孩子会觉得摔跤是椅子的错,自己没有责任。

家长可以平静地跟孩子说:“摔跤了很疼是吗?妈妈也很心疼,可是刚才已经提醒你好几次了。你不听,那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不小心。”

为了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家长可以借机教育孩子:“你刚才在哪儿摔倒的,指给我看看?以后玩的时候眼睛要注意观察,知道怎样做才能不会摔跤。好了,自己不小心摔倒了,就不要哭了。”

如果孩子还是哭泣不止,家长可以适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知心话语:

当孩子摔跤的时候,父母除了安抚劝慰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是在什么地方摔了跤,为什么会摔跤,以后如何避免不再摔跤。学步之初如此,人生之路也同样如此。

温馨提醒

1.“自食其果”法的运用一定要在保证孩子身心安全的情况下使用;

2.孩子在体验自己行为后果的时候,成人不要冷嘲热讽或说一些幸灾乐祸的话;

3.孩子在“体验”过后,要循循善诱向孩子讲明道理。

专家支招

陈晖老师(个人简介见本书第16页)编写的书中介绍一位妈妈的教子事例,就是适当让孩子“自食其果”——

儿子在幼儿园里算得上是溜冰高手,弯腰、蹲下、转弯、冲浪等技巧都驾轻就熟。放学一回家,儿子把溜冰要领直接用在滑板车上。我们在旁边提醒他:“滑板车只有两个轮子,要平衡不容易的,双手一定要把握好把手,不然……”

儿子把大人的话当耳边风,竟一意孤行地选择了最容易摔倒的单手开滑板车法——高高扬起一只手,另一只手扶着车把的中央,助力的脚更把车蹬得飞快。

当我们来不及追上他时,他却戛然而止——连人带车摔到在柔软的草地上。等我们跑过去询问时,儿子强忍着眼泪来了个自我解嘲:“原来单手玩滑板车,还真不行呢!嘿嘿!”自我总结后,他还不忘在脸上挂一个尴尬的笑容。

后来,儿子学会了旋转、急刹车、原地速转弯等滑板车的花样,但始终牢记手握车把的重要性。

摘自《冯德全早教方案⑤:玩得好学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