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冯德全早教方案9:36招教出好孩子
8042100000017

第17章 兵法十五 将计就计

对于孩子的行为,很多时候大人不要过分在意表面的对与错,而需弄清楚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内涵与动机,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将计就计”,借助这个事件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引导。

身边案例(一)

电灯

一天晚上,小明对电灯开关产生了兴趣,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又关上,还配合着大声地喊:“停电喽,来电喽……”爸爸正在看书,说了小明几次他都不听,这时妈妈走过来制止了小明。

幼儿行为解析:

孩子喜欢按电灯开关是因为他的一个小小行为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按一下,灯就亮了,再按一下灯又灭了,孩子感到好奇,所以才会乐此不疲。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有时会制造一些“恶作剧”。小明妈妈“将计就计”的做法既避免了与孩子直接对抗,又保护了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值得提倡。

方法运用:

妈妈对小明说:“你这样会影响爸爸看书学习,并且灯也很容易坏掉。”小明不听,还要继续按。妈妈这时灵机一动,“将计就计”对宝宝进行了一番教育。妈妈把宝宝拉到怀里问:

“你是不是觉得按钮一按灯就亮了,一按又灭了很有趣?”小明用力点了点头。

“刚才你关灯的时候房间里面是怎么样的?还能看到东西吗?”

“看不到,到处都黑洞洞的。”

“开灯的时候呢?”

“亮堂堂的。”

妈妈继续引导:“电灯对我们多重要啊!如果晚上到处都没有灯,多不方便啊,这个发明电灯的人真是了不起,你想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吗?”小明迫不及待地回答:“想!”

“这个发明电灯的人是美国的一个爷爷,名字叫爱迪生。”接着妈妈还跟小明一起编了一首儿歌:

“没有电,没有灯,屋里屋外黑洞洞;

有了电,有了灯,屋里屋外亮堂堂。

记住电灯谁发明,美国爷爷爱迪生。”

第二天,爸爸用简单的电池、小灯泡、开关等材料同小明一起做了一个“电灯”的小实验,由此给小宝宝开启了一扇科学启蒙的窗口。

知心话语:

对于孩子而言,生活就是一个最生动的大课堂,只要留心,处处都是学习。教育者应该善于抓住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因势利导进行教育。随机教育抓住的事例往往更具有情景性、直观性,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和接受。

身边案例(二)

撕纸

妈妈在厨房里做晚饭,潇潇独自在房间里玩耍。她看到茶几上放着一份报纸,就拿过来撕了起来。妈妈出来看到潇潇把报纸撕得满地都是,很生气。

幼儿行为解析:

撕废旧报纸的活动,可以锻炼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及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做一些撕、拼、贴的游戏。潇潇因为在幼儿园撕纸活动中的兴趣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把这种兴趣延续到了家里。

方法运用:

妈妈生气地问潇潇:“这是今天的新报纸,爸爸还没看,你为什么撕碎了,还弄得满地都是?”潇潇委屈地说:“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报纸,让我们撕成一条一条的做成面条,然后还‘煮面条’,可是我还没玩够,就下课了……”妈妈听了,马上给潇潇道歉:“喔,原来不是潇潇故意搞破坏,妈妈错怪你了。现在你先把报纸收拾起来,这些新报纸等爸爸看完了我们再用。吃过饭后妈妈找一些旧报纸跟你一起撕。”

饭后,妈妈跟潇潇玩起了撕纸游戏,还进行了比赛,先撕“门帘”,然后再撕图形:妈妈撕了一个长方形,潇潇撕了一个三角形;潇潇撕了一条细细长长的“小蛇”,妈妈撕了一只“小兔”……最后,还一起把作品贴到一个大本子上面保存了起来。

知心话语:

当成人错怪或者冤枉了孩子的时候,应该敢于跟孩子认错或者道歉。这样做不仅不会损害你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还会让孩子更尊重你,跟你更亲近,更贴心。

温馨提醒

“将计就计”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因势利导,教在有心,让孩子学在无意。

专家支招

司有和,男,1945年生,安徽省含山县人。教授,家庭教育专家。他提出了“早期诱发”理论,据此,使原来成绩一般的儿子超速发展,15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他的女儿后来也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他介绍了如下家教经验——

在家教中常有这样的事例:家长想让孩子做甲事,孩子偏偏喜欢乙事。为什么?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孩子对甲事没有兴趣,对乙事有兴趣。家长这时不能用命令的方式强制孩子去做甲事,而应该设法将孩子对乙事的兴趣迁移到甲事上去,让孩子对甲事产生兴趣,自觉地去做。

我们应该从孩子很浓的兴趣中,选择与目标内容相关联的兴趣,关联越多越好。然后把目标内容夹在与其关联最多、孩子兴趣最浓的现实活动中,让孩子在高高兴兴的活动过程中接触、了解、认识目标内容,从而产生兴趣转移。

我教外甥女平平背唐诗,她不愿意读,几天过去一首也没有学会。但我知道她喜欢唱歌,就将计就计,让她听唐诗歌曲的录音。然后问:“平平,这首歌好听不好听?”“好听!”平平很高兴地回答。“你会唱吗?”“不会。”“你那么爱唱歌,一定很快就能学会的。来,我们来一起学。”

于是,我把那首诗抄了出来,和她一起跟着录音唱,没用两三遍她就唱会了。大约半个小时,平平就学会了三首唐诗的歌曲。后来她母亲告诉我,平平把整盘录音带的唐诗歌曲都学会了,还去教邻居的孩子唱。

摘自《早期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