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8041700000076

第76章 不知道怎样安慰别人时怎么办?

说善言举善行,是对一个人最好的安慰。——佛陀

“释义”

怀着善念理解、同情对方的遭遇,仔细聆听对方的诉说,是对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最好的安慰。在安慰别人时,不要说那些客套话,应该根据对方的需要,适时适当地真诚地表达出自己的关爱之情。

人生莫测,不如意的事很多。总有那样一个时刻,朋友有难,需要你的安慰和帮助。我们时常得到别人的安慰,反过来,安慰别人也是我们的义务,可是,应该怎样去安慰别人呢?

身边的朋友生病了,我们一般都会去医院或其家里看望,我们也许会说:“安心地休养一些时候吧,不久一定会康复的。”我们大概以为这是最妥当的安慰了,却不知道这不能算是贴心的安慰。“你不久一定会安康的。”除了医生,病人不会从任何人口里听到这话而感到宽心。

有一位长者,为人忠厚,处世宽容,堪称是集仁、义、体、智、信与温、良、恭、俭、让于一身,后来却不幸自杀身亡。因为他死于非命,家属总疑惑是不是自己的某些因素造成的,所以悔恨不已,悲痛欲绝。在这种场合,死因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但不少亲人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一进门便追问:“到底怎么了?他为什么走这条路?”问者无意,听者有心,每来一批人,全家人就随着问话而痛苦,一连几天,老伴和三个女儿哭得死去活来。

为什么面对千般万状的不幸、千差万别的痛苦以及千姿百态的性格,人们却往往只说千篇一律的安慰话呢?这大概是因为我们过于沿袭“应该怎样安慰”的经验,却忽视了“不应该怎样安慰”的教训,所以,那些现成的近似于假、大、空的安慰话便“规范”下来了。

当朋友伤心难过时,很多人要么好言相劝:“别哭了,坚强点儿”;要么帮助分析问题,告诉他:“你应该怎么做”;还有人会批评对方:“我早就对你说过……”其实,这些做法不仅不能使人得到安慰,还会使对方更加伤心。安慰人也要讲心理技巧,要根据对方的心理活动,给予最贴心的抚慰。

1.要倾听对方的苦恼

由于生活体验、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等不同,每个人对于苦恼形成了不同理解。因此,当试图去安慰一个人时,首先要弄清并理解他的苦恼。

2.安慰人,听比说重要

一颗沮丧的心需要的是温柔聆听的耳朵,而非各种说教。聆听是用我们的耳朵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不要追问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要急于做判断,要给对方空间,让他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聆听时要感同身受,对方会察觉到我们内心的波动。如果我们能够对他的遭遇“悲伤着他的悲伤,幸福着他的幸福”,对被安慰者而言,这就是给予他的最好的帮助。

3.要接纳对方的世界

安慰人最大的障碍常常在于安慰者无法理解、体会、认同当事人所认为的苦恼。人们容易将苦恼的定义局限在自我所能理解的范围中,一旦超过了这个范围,就是“苦”得没有道理了。由于对他人所讲的“苦”不以为然,因此,安慰者容易在倾听的过程中产生抗拒、不耐烦的心理,迫不及待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安慰者需要放弃自己根深蒂固的观念,丢掉自己的偏见,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分析他所面临的问题。

另外,陪对方走一程也是一种安慰。对方会在你的陪伴下,觉得安全、温暖,于是倾诉痛苦,诉说他的愤恨、自责、后悔,说出所有想说的话。当他经历了一场暴风雨般的倾诉之后,内心逐渐平静下来,坦然面对自己的遭遇时,他会真心感谢你的陪伴,也觉得自己身上新产生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