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8041700000005

第5章 心情失落时怎么办?

人生的追求不断,众生的失落也不断。——佛陀

“释义”

人一生的追求很多,而且在不断地更新与变换,碰到失落的状态是常有的事情。只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就会让自己振作起来。

道谦和尚是大慧禅师的弟子,他参禅二十年了还是没有悟道,心中很着急。

有一次,禅师让他出门办事,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道谦想: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而自己参禅还没有什么进展,这不是在荒废时间吗!于是心里十分苦恼。他的朋友宗元和尚听他诉说了这些苦恼,安慰他说:“我和你一起去吧!路上我可以帮助你参禅!”道谦十分高兴,于是二人就出发了。

一路上,宗元总是说说笑笑,似乎把原来的承诺给忘了。道谦非常失望,请求宗元的帮助,可是宗元却说:“不是我不帮你,我实在是帮不了你!这一路上你必须自己做五件事。”

道谦问:“哪五件事?”

宗元回答说:“吃、喝、拉、撒、睡。”

这句话刚一说完,道谦猛然醒悟过来,他终于顿悟了,从这几句话中认识了“自我”。

于是他便独自踏上了行程,不再需要朋友陪伴了。

一年以后,道谦到师父那里复命,大慧禅师一见到他就说:“你终于找到自己了!”

道谦想到二十年来自己浑浑噩噩,处处依赖师父,以为离开了师父就不能参禅了,结果迟迟难以开悟。后来在宗元的启发下,他终于发现了“自我”,认识到参禅从根本上来说,靠的是“自悟自证”的时候,他才开始走上了“悟禅之道”。悟禅之道的实质是自我审视、自我洗涤、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跌落、自我升华、自我顿悟……其实,寻找失落的“自我”的最好办法,便是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感悟自我。

所谓失落感,是自己的愿望没有达到而出现的不适的心理感受。失落很可能会引发人们自卑、悲伤,甚至是自暴自弃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很不利,应该设法避免。

《黄帝内经》中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的论述,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情绪的调节。

面对失落的情绪,该如何调节呢?

当我们失落的时候,首先要给自己一个良性的心理暗示。《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意是说,自然界以其“刚健”的品格,自然而不间断地运动着,生生不息。例如太阳,每天都是沿着同样的轨迹前行,给予万物光芒。君子应该效法这种天德,任何时候都应该自强不息,永不颓废。

其次,要注意放淡自己的欲望。失落感的出现,往往是现实与自己的愿望存在差距造成的。《黄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另外,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不高看自己而傲慢,也不低看自己而自卑。要清楚自己的优势而继续前进,也要清楚自己的不足尽快弥补上。

《黄帝内经》中说:“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大意是说,善于谈论天道的,必能应验于人事;善于谈论历史的,必能应合于今事;善于谈论人事的,必能结合自己的情况。一个人任何时候都应该努力学习道德、历史和人事,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办事能力。当我们失落的时候,应该找一下造成失落的原因,自强不息,振作精神,继续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