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8041700000014

第14章 当懒惰随性时怎么办?

懈怠之人,犹如舂杵,有二种事,一者不能自使,日益损坏;二者不能自立,弃地即卧,渐不堪用。——《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

“释义”

懈怠的人,就像用来舂东西的杵,有两种可能,一是不能自己支使自己,经常使用着,一天比一天损坏;二是不能自立,丢在地上就躺在地上,天长日久渐渐腐烂以致不能使用。懒惰可以销蚀一个人的心志,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只能是错过了很多机会,一事无成。我们都要记住,懒惰是万恶之源。

一个穷汉每天都在地里劳作,觉得非常辛苦,因而时常抱怨上天不公。有一天,他突然想:“与其每天辛苦工作,不如向佛祖祈祷,请他赐给我财富,供我今生享受。”

他深为自己的想法得意,于是把弟弟喊来,把家业委托给他,又吩咐他到田里耕作谋生,别让家人饿肚子。确保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后,他就独自来到寺庙,为佛祖摆设大斋,供养香花,不分昼夜地膜拜,毕恭毕敬地祈祷:“佛祖啊!请您赐给我现世的安稳和利益吧!”

佛祖听见这个穷汉的愿望,内心暗自思忖:“这个懒惰的家伙,自己不工作,却想谋求巨大财富。即使他在前世曾做布施,累积功德,也没有用的。不妨用些方法,让他死了这条心吧。”

于是,佛祖就化作他的弟弟,也来到寺庙,跟他一样祈祷求福。哥哥看见了,不禁问他:“你来这儿干什么?我吩咐你去播种,你播下了吗?”

弟弟说:“我也跟你一样来向佛祖求财求宝的,佛祖一定会让我衣食无忧的。纵使我不努力播种,我想佛祖也会让麦子在田里自然生长,满足我的愿望。”

哥哥一听弟弟的话,立即骂道:“你这个混账东西,不在田里播种,想等着收获,实在是异想天开!”

弟弟却故意问:“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听听。”

“我就再说给你听:不播种,哪能得到果实呢?你太傻了!”

这时佛祖现出原形,对穷汉说:“诚如你自己所说,你偷懒不播种就没有果实。过去不播善因的种子,今天哪会有什么善果?若不行善而想得福,那是根本办不到的!”

懒惰会荒芜人生。面对懒惰行为,有的人浑浑噩噩,意识不到这是懒惰;有的人寄希望于明日,总是幻想美好的未来;而更多的人虽极想克服这种行为,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因而得过且过,日复一日。

懒惰是人的本性,人的骨子里或多或少都有惰性。只是有些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并且行动了,所以他们相对来说就比较勤快。反之,则会在惰性的作祟和蛊惑下,变得越来越缺乏进取心,在惰性的侵蚀和消磨中,变得习惯于投机取巧和敷衍了事,甚至于麻木不仁。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在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月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有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这是明末清初学者钱鹤滩对懒惰者最严重的警告!

懒惰可抑制人的思想和激情,有时会让人感觉一无是处或踌躇不得志,能够影响身心健康和智力的发展,难以自强自立,不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严重者可以导致犯罪。也许在某些人看来,懒惰本身是一种享受,可这种享受仅仅只是昙花一现。懒惰之后便是一无所有,痛苦迭志,甚至一生遗憾。因为人生中的任何一种成功、任何一种幸福都始之于勤,而且成之于勤。

有位朋友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毕业后到一所中学教高中英语。在教学中,他很懒惰,不认真备课,上课效果差,批改作业不及时,学生意见很大。一年后,学校让他教初中英语,他还是因为懒惰,教学效果不理想。过了半年,学校只好让他教小学英语。可因为懒惰,小学英语他也教不好。和他同时工作的老师都拿上了教师资格证,拿上了教师中级职称证书,他却什么都没有拿上。再后来,他失业了。懒惰让一个大学生成为了一个失业者。

懒惰就是对自己的否定。造成一个人懒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家庭的。懒惰的人认为懒惰是自己的事情,利己不损人。我们在一些群体中、单位里,一些场合中,都会见到懒惰的人。他们的表现是图安逸,不图进取,不按时完成工作,完成的工作质量差,对周围漠不关心,日常生活中极无秩序、无要求、不讲卫生等。懒惰小则影响自己,而大则就已经影响社会的发展了,有时候还会给周围的人和环境带来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情趣,阻碍人们用积极的状态去工作和生活。

总之,懒惰随性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只有战胜懒惰,战胜自我,才能不断地前进。如何战胜和超越惰性,使自己成为与惰性绝缘的人呢?

★要充分意识到自己有惰性的不良性格,继而要看到惰性的危害性。

★要找出惰性在自己身上的主要表现和产生的主要原因,下决心克服安逸享乐的思想,培养坚毅的品格。

★要让事情来推动你。“意志是克服惰性的一种力量”,而推动着这一意志的形成,恰恰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科学地安排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言必信,行必果”。

★“今日事,今日毕。”要有意识地督促自己立即将拖着、欠着的可立即完成事做完。这样就会有如释重负的欣喜感和成就感,就会满怀信心地去做以后的事,这样的训练会逐步动摇惰性存在的基础,最终将惰性的阴影一扫而光。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顶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