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棉花害虫的种类
棉田中的植食性昆虫种类繁多,已有记载的达300余种,但大多数种类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和生物群落的相互制约关系,种群数量都处于低密度水平,尚不足以造成棉花的经济损害。只是其中30种左右发生数量较大,能不同程度地造成危害,应列为防治对象。
在全国分布广泛、危害较严重的种类或类别有:棉蚜、棉铃虫、红铃虫、棉红蜘蛛、棉盲蝽等。有些种类分布虽不广,但在局部地区危害较重,或分布虽广,但不是常年严重发生,如棉叶蝉、棉蓟马、小地老虎、棉金刚钻、棉尖象、棉造桥虫、棉卷叶虫等。我国南北棉区不同,主要棉虫种类及发生危害程度有各自特点,如黄河流域棉区,以棉蚜、棉铃虫最严重,其次为棉红蜘蛛、棉蓟马、棉盲蝽等,而红铃虫由于对低温抵抗能力弱,虽有分布,但危害程度远不如南方棉区,新疆棉区该虫尚未有分布,因此划为保护区,列为检疫对象。长江流域棉区以棉红蜘蛛、红铃虫、棉盲蝽为主。棉蚜、棉铃虫近年来的危害略有下降,但也常有严重发生。棉盲蝽趋向严重,其次有棉叶蝉、小地老虎、造桥虫、卷叶虫等。辽河棉区,一年一熟,棉蚜、棉铃虫为主,其次为棉盲蝽、小地老虎等。新疆棉区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特殊,有些棉虫为本区所特有,棉铃虫、棉盲蝽是主要种类,其次是棉长管蚜、棉黑蚜、黄地老虎和南疆的拐枣蚜。近年来棉蚜在该区也发生严重。华南棉区为分散棉区,种植面积小,棉蚜、棉铃虫、红铃虫、棉红蜘蛛、棉金刚钻、棉叶蝉均有发生,但危害程度近年来有所下降,尤以棉金刚钻明显。此外,亚洲玉米螟在棉田内危害的报道,已引起重视,需考虑相应的防治措施。最近在华北部分省、市还发现美洲斑潜蝇危害棉叶,有关部门更应加强监视。
§§§第二节我国棉花虫害的防治
一、棉盲蝽
棉盲蝽常见的有5种,即绿盲蝽、中黑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和牧草盲蝽,均属半翅目,盲蝽科。由于棉盲蝽种类多,在一个地区常不只发生一种,并且迁入棉田前就已在早春寄主上繁殖,不同种类迁入棉田的时间早晚也参差不齐,从棉花开始现蕾,直至花、铃期均可不断发生盲蝽危害。棉盲蝽成虫、若虫刺吸棉株汁液,造成生长发育畸形,蕾铃脱落,对产量影响甚大,是蕾铃期的重要害虫。
1.分布与危害绿盲蝽分布最广,南北棉区均有一定数量发生,是优势种。中黑盲蝽偏于北方棉区发生,长江流域棉区以江苏、浙江、安徽等省虫口密度较大。苜蓿盲蝽也属偏北方棉区发生的种类。三点盲蝽和牧草盲蝽主要分布于北方棉区,后者在西北内陆棉区更属重要。20世纪70年代棉盲蝽的发生危害在长江下游一带少数地区有所加重,近年棉田间、套作制度发展,尤其是绿肥、蚕豆等面积扩大,造成棉田内外虫源数量增大,且常常几种混合发生,世代重叠,已成为蕾铃期的重要防治对象,这些地区棉株受害率可达30%~60%。
棉盲蝽寄主植物种类繁多,食性杂,除危害棉花外,对豆类、绿肥、十字花科蔬菜、麻类、菊科的向日葵及一些树木均可危害。
棉株子叶被害造成枯顶,真叶出现后顶芽受害,不定芽丛生,造成无头棉或多头棉,叶片被害造成破叶疯,蕾铃被害造成大量脱落,顶心和旁心被害使枝叶丛生疯长而成扫帚棉。
2.发生规律及主要习性棉盲蝽种类不同,1年发生代数均有差异,同一种类南方发生代数多于北方。例如绿盲蝽在北方棉区1年发生3~5代,而在南方棉区可发生5~7代。
棉盲蝽以卵在寄主植物叶片、叶脉、叶柄、茎秆、枝条、树皮内越冬。只有牧草盲蝽以成虫在树皮缝内、枯枝落叶下和杂草中越冬。春季先在越冬植物上生活繁殖,棉株快现蕾时迁入棉田,现蕾盛期危害最烈,结铃后渐趋下降。棉盲蝽喜温暖潮湿,多雨年份危害较重,最适温度为23~30益,相对湿度为80%,11益以下或35益92
以上影响生长发育。因此,早春以温度、夏季以降水量为主要影响因素。棉株生长高大,茂密嫩绿、蕾花较多的均受害严重。植株内含氮量多少与危害程度成正比,中等大小叶、幼蕾、幼铃,因含氮量高于老叶、大蕾、大铃而受害较重。大水高肥棉田重于干旱低肥田。
3.防治方法
(1)加强越冬虫源地和早春寄主的防治棉盲蝽迁入棉田前已在越冬和早春寄主上繁殖危害一段时期,是棉田内发生危害的虫源地,是防治对策上的重要环节。在越冬卵孵化前,结合积肥铲除田边地头杂草,加强棉田管理,合理施肥。必要时还应根据虫情和防治指标施药,以压低虫源基数。
(2)苗、蕾铃期施药苗期用40%久效磷乳油或药液滴心防治一部分早期迁入棉田的棉盲蝽。蕾铃期防治,除久效磷外,氧化乐果、辛硫磷、1605等1000倍液喷雾也有较好防效。此外,30%赛丹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灭多威乳油,5%抑太保乳油等2000倍液喷洒,对棉蚜、叶螨的兼治效果更佳。
棉盲蝽的防治指标,根据对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研究和示范实践表明,苗期为百株有虫4~7头;蕾期为百株有虫8~11头;铃期为百株有虫10~20头。这一防治指标可供各地参考应用。
二、棉红蜘蛛
棉红蜘蛛又称棉叶螨,在我国棉区分布比较广泛,且有多种。
危害严重的主要是朱砂叶螨,但截形叶螨、二斑叶螨常与之混合发生。朱砂叶螨又称红叶螨,属蜱螨目,叶螨科。
1.分布与危害棉红蜘蛛是世界性害螨,我国各产棉区都有分布,是苗期的主要害螨,在有些棉区,蕾花期发生危害也相当严重。
棉红蜘蛛以成螨、幼螨、若螨刺吸叶片汁液危害,被害叶片出现黄白或红色斑点,轻则造成红叶,重则叶片干硬,经风一吹全部脱秆,状如火烧。苗期发生早时,严重危害能致毁种。该螨食性杂,寄主植物范围广泛,我国已知有32科100余种,除棉花外,尚有玉米、高粱等多种粮食作物;豆类、麻类、瓜类等多种油料和蔬菜作物,在苹果、桃、梨及桑、槐、椿等果林上都可发生,野生杂草寄主更广。间歇性暴发危害,不是常年都严重发生。近年来由于棉花与粮食和油料作物的间作套种面积扩展,为棉红蜘蛛创造了有利的生存条件,不少棉区,危害有加重趋势。长江流域棉区已列为重要的防治对象,北方棉区部分棉田也需常年防治。新疆棉区气候干燥高温,有利红蜘蛛的繁殖,螨株率可达50%以上,防治不及时的棉田,产量损失也常达50%。
2.发生规律及主要习性棉红蜘蛛1年发生10余代,南方棉区1年发生20代以上。各棉区在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均可出现2次以上高峰。黄河流域棉区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发生2~3次高峰;长江流域棉区4月下旬至9月上旬发生3~5次高峰;东北和西北内陆棉区也可发生2次高峰。高峰期间常常卵、幼螨、成螨同步出现,给防治造成一定困难。
棉红蜘蛛越冬场所除棉田枯枝落叶下土缝内,以成螨蛰伏越冬外,田外杂草中、土下、树皮下均可越冬。成螨有休眠型也有活动型,有的地区还可以少数卵及幼螨越冬。翌年当气温上升达5~7益时,越冬虫态便开始活动。棉苗未出土时,先在棉田外杂草或早春寄主上繁殖,其后陆续迁入棉田,因此棉田外的螨源与棉田内发生危害的关系甚为密切。朱砂叶螨繁殖最适温度为25~30益,相对湿度为35%~55%,因此高温低湿危害重,尤其干旱更有利于大发生。
30益以上和相对湿度大于70%均不利其繁殖。它的扩散受风向、风速、气温、雨量和地势等条件的影响,一般天热少雨发生快,有风时可借风力蔓延;雨量多、降雨强度大,对其扩散不利。在棉株上的垂直分布,一般以中部叶片数量最大。在棉田内扩散多以田边向内扩散,开始多呈点片发生,因此防治要求及时。
棉田栽培管理技术和棉株生长状况与棉红蜘蛛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当棉叶细胞渗透压为669.76千帕,对其刺吸汁液最为有利,渗透压提高到1379千帕时,能抑制它的发育。因此合理施用氮、磷肥能使棉叶细胞渗透压提高而减轻危害。当棉株由于水肥不足、生长较弱时,虽然渗透压没有改变,但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高,仍有利于其繁殖,并且这类棉田又易造成高温低湿的小生态环境,而适于棉红蜘蛛的繁殖,棉株本身水分损失也快,因此受害程度仍会严重。
3.防治方法
(1)压低冬春螨源,控制中心螨源扩散在棉苗未出土前,加强对棉田内外螨源地的调查,及时铲除田间和地边杂草、枯枝落叶;重视棉田冬季耕翻灌水措施;力求减少越冬和早春螨源数量。棉苗出土后,重点监视间、套种田内的嗜食寄主如玉米、豆类等,适时摘除玉米下部老叶携出田外,豆类等作物如有螨情发生应及时喷药。
(2)作物合理布局,加强栽培管理棉花间、套种作物的选择,根据可能尽量少种绿豆、蚕豆、玉米,而扩大麦类面积;绿肥留种田选用棉花早熟品种。
(3)早期适时化学防治在棉花生育前期,红蜘蛛呈点片发生时通过田间调查掌握螨情,当棉叶出现黄白株率达20%即可用药。
当叶螨由点片扩散到全田,尤其是麦套棉田及干旱棉田更应重点监视,力求在几次发生高峰前适时施药以压低发生数量。在干旱少雨或高温低湿的情况下,加强田间螨情调查,适时进行全田施药以避免成灾。防治棉蚜的种子处理及用药点、涂防治,对棉叶螨也有一定效果。实行点片挑治和全田喷药的,以及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总的来说力求少用广谱性药剂,多用选择性农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下列药剂之一喷施:20%三氯杀螨醇1000~1500倍液,20%三氯杀螨砜8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3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500倍液,20%速螨酮乳油3000倍液,20%硫悬浮剂300倍液,50%溴螨酯乳油1000倍液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均有较好防效。上述农药也可与久效磷、氧化乐果等广谱性农药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有些棉区用80%敌敌畏乳油与20%三氯杀螨砜分别稀释后,按4:1混合成1000倍液喷施,对抗性螨的防效也很好。
三、棉田亚洲玉米螟
棉田亚洲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幼虫蛀食棉花顶部嫩头赘芽或叶柄,也能蛀食棉茎造成棉株折断。蛀食幼蕾造成扭花,蛀食蕾、铃均可使之脱落或招致病菌而烂铃。
1.分布与危害棉田亚洲玉米螟是世界性分布的害虫,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在全国各玉米种植区均有分布。尤以北方春玉米区、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发生危害重。多年来随着麦棉间套作面积扩大,春玉米面积减少,玉米螟已逐渐转向危害棉花并有日益严重的趋势,成为重要防治对象。麦棉套作面积大,或春夏玉米与棉花交错种植则受害更重,如不及时防治常造成棉花减产。
2.发生规律及主要习性以老熟幼虫在受害棉花和玉米茎秆内越冬。1年发生代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多,黄河流域棉区年发生3代,长江流域棉区3~4代。越冬代成虫多产卵于小麦、春玉米和棉苗上,孵化为幼虫后即行取食。黄河流域棉区6月上中旬进入幼虫危害盛期,江苏棉区第一代集中在棉田危害,第二、第三代转到玉米田。夏玉米棉花区重点是第一代。温度在25~30益,旬平均相对湿度在60%以上有利于它的发生,气候干燥、温度太低或雨水过多则对其不利。麦棉间作棉田的发生量比平作棉田要多得多。成虫对黑光灯有趋性,玉米心叶期对成虫产卵也有较大吸引力。
3.防治方法
(1)压低冬春虫源,减轻棉田受害麦棉间作田,小麦收获后及时运出田外,严防幼虫向棉株上转移;棉花混种区尽可能分区种植避免交错,有的地区可在棉田稀疏地种植一些玉米以诱集成虫产卵后灭卵。
(2)棉田内适期用药棉田第二代玉米螟百株卵块约超过3块,第三代约超过4块,掌握卵孵化高峰时立即施药。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0%对硫磷乳油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20%敌氰乳油2000倍液、20%灭多威乳油2000倍液及90%结晶敌百虫1500倍液喷雾防治。有的棉区在2~3代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或喷施B.t.乳剂、白僵菌。
四、棉蓟马
棉蓟马有三种,即烟蓟马(棉蓟马)、花蓟马、黄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防治烟蓟马最重要,蓟马的成虫、若虫锉吸棉花子叶、真叶和生长点。
1.分布与危害烟蓟马在各主要棉区均有分布,北方棉区危害较重。寄主植物除棉花外尚有烟草、蔬菜、瓜类、甜菜、马铃薯等20余种。棉花受害后产生银灰色斑点,叶片变形;生长点受害严重时可折断或形成无头棉,或使棉苗死亡,蕾、花受害脱落。南方棉区以花蓟马发生较重,寄主植物尚有豆类、绿肥及水稻等。黄蓟马多分布于云南部分棉区。蓟马不是常年发生,近年来有些棉区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