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803900000079

第79章

第四篇 当下禅第一章世道第六节聪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

禅宗中有这样一句话:“晦而弥明,隐而愈显。”圣严法师说,心境在黑暗的现实中,反而会更加明朗,越是不动声色地隐藏自己的智慧,智慧的光芒越是会普照四方。

外表糊里糊涂的人可能才是深藏不露、大智若愚的智者;看似手脚笨拙的匠人也许才是心灵慧明的能工巧匠。默时有似痴呆,所以如晦如隐;照时智慧灵然,所以如明如显。

孔子曾说:“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思是说宁武子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机智,在国家政治混乱黑暗的时候就表现出很愚蠢的样子。他的聪明智慧我们也许能达到,但是他的“糊涂”我们怎么也赶不上。

所谓糊涂,就是不用想太多,不用想后果,纠缠于思考是人生的负担和枷锁。看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糊涂的人往往更快乐,幸福会追着他们走,他们不必费尽心机争取,可以随意享受阳光的热情。太过理性的人则是追着幸福跑,用尽全力也抓不住飘忽不定、转瞬即逝的幸福。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言论莫过于“难得糊涂”之说,“难得糊涂”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有一年郑板桥专程到此地观郑文公碑,流连忘返,天黑了,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鹤发老翁,自命“糊涂老人”,言语不俗。他的室中陈列了一块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非常罕见。郑板桥对其十分叹赏。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郑板桥认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

因砚台尚有许多空白,郑板桥建议老先生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宝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一看大惊,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见砚背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一段佳话,一段趣谈,也成就了一种智慧——糊涂经。

《菜根谭》说得好:“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退一步与人行。”做人做事都要留余地,尤其是要给自己留后路,不可把话说死,把事情做绝,更不能把人逼急。立身处世,须圆融之中显厚道,糊涂之中藏精明,敞开心扉后,仍有防暗箭之智勇,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方能把一切掌控于心。

春秋时期,郑庄公准备伐许。战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将士们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

首先进行的是击剑格斗,将士们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争先恐后。经过轮番比试,选出了6个人,参加下一轮射箭比赛。在射箭项目上,取胜的6名将领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最后颍考叔与公孙子都打了个平手。

可先行官只有一位,所以,他们俩还得进行一次比赛。后来,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颍考叔一眼,哪知跑了一半时,公孙子都一不小心,脚下一滑,跌了个跟头。等爬起来时,颍考叔已抢车在手。公孙子都当然不服气,于是提了长戟来夺车。颍考叔一看,拉起车就飞跑出去,庄公忙派人阻止,并宣布颍考叔为先行官。公孙子都因此对颍考叔怀恨在心。

战争开始了,颍考叔果然不负庄公所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冲上许都城头。眼看颍考叔就要大功告成,公孙子都记起前事,竟抽出箭来,搭弓向城头上的颍考叔射去,一下子把没有防备的颍考叔射死了。

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就是衰败的开始。颍考叔正是不知收敛,精明过头,才落得个惨死的下场。

糊涂是大智若愚,是另类的聪明,是岁月在一个人身上沉淀下来的大智慧。难得糊涂,是一种老谋深算的清醒,也是卧薪尝胆的大度,更是一种心中有数的正派。难得糊涂,不是那种与世无争的软弱,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豁达;不是明哲保身的逃避,而是让三分风平浪静的睿智;不是苟且偷生的迂腐,而是真金不怕火炼的坚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