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803900000007

第7章

第一篇 智慧禅第一章禅机第五节心诚且正,才得正信的佛教

在六道轮回中,人道是最适宜修持佛法的地方。追求自由是一切生灵的天性,相较于其他异类动物,人对自由的追求更加强烈,对于精神层面也有更高的要求。

精神追求并不一定必须通过宗教信仰来实现,追求人世间的真理也是一种解脱之法,如执著于科学研究的古今人士,用他们的智慧与创造造福了人类,同样可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但是这种解脱依然是不彻底的,因为他们所求得的往往是常识性的真理,而这种真理是有局限性的。正如圣严法师所言,古代的真理,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到了今天,就成了笑话;而在这里为人所推崇的真理,到了那边,由于风俗与习惯的制约,真理也会成为趣谈。

佛法却不同,“佛教的真理,是我空及法空以后所得的结果,我空了,烦恼障断除,法空了,所知障断除。我空之后即解脱生死,法空之后即不住涅槃”。只要能够真正得到佛法的真谛,达到我空以及法空的境界,那么,就获得了永恒的佛法,不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获得了永恒的解脱,也就是修持了正信的佛教。

圣严法师说,佛教本没有正信与迷信之分,因为佛教的基本内容,到处都是一样,永久都是一样。佛教,“过去一向如此,现在仍旧如此,未来必将如此”的,就像是我们每天担水做饭中蕴藏的禅机,从始至终都是一样,只有你真正领悟了佛法的奥妙之后,才可以将佛家的真理剥离出来。

从前有一个年轻和尚,一心向佛,希望终有一天能够开悟成佛。但是,他虔心修行多年,却觉得自己依旧混混沌沌,无法参悟精深的佛法。

有一天,他打听到深山中有一位得道高僧,就打点行装,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这深山古刹求教。年轻和尚说明来意之后,两个人面对面打起了机锋。

年轻和尚:“请问禅师,您在得道之前,做什么呢?”

老禅师:“砍柴担水做饭。”

年前和尚:“那您得道之后,又在做什么呢?”

老禅师:“还是砍柴担水做饭。”

年轻和尚困惑不解地问道:“假如前后都没有区别,那究竟什么是得道呢?”

老禅师回答说:“我得道之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做饭时又在想砍柴的事情;得道之后,砍柴就是砍柴,担水就是担水,做饭就是做饭,这就是得道。”

砍柴担水做饭,从前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得道前每天这样生活,得道后依然是这样的忙碌。生活之中每一件再平凡不过的事情中所蕴含的禅机一直都是这样,不会因为修行人一厢情愿的想法而改变,只不过在领悟的刹那,天地顿时开阔,内心豁然澄明,这样的顿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圣严法师眼中的正信,是正确的信仰、正当的信誓、正轨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赖。正确理解佛法的慈悲与智慧,不为浮名富贵而信、不为张扬炫耀而信、不为标新立异而信、不为一己之愿而信。现实生活中,颠倒的人世造就了颠倒的众生,没有正确的信仰,又怎能求得正信的佛法?

从前,有一位得道的无德禅师,为很多信徒尊敬和仰慕。有一天,他正在寺院里除草,迎面走来三位愁容满面的信徒来向他请教。

三位信徒各自诉说了自己的苦恼,无德禅师静静地聆听后开解他们说:“你们都觉得自己不快乐,是因为你们生活的动力不是源于正确的信仰,而是有一种不得已的责任在驱使你们重复每天的生活。”

三位信徒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继续发问。

无德禅师沉吟片刻,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你们来说说,对于你们自己,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呢?”

信徒甲:“我觉得,有了金钱就会快乐。”

信徒乙:“我觉得,有了爱情就会快乐。”

信徒丙:“我觉得,有了名誉就会快乐。”

无德禅师听后摇摇头,告诫他们说:“假如你们这样想,就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因为你们没有正确的信仰,一旦你们得到了金钱、爱情、名誉,那么无穷无尽的烦恼还是会继续尾随你们。”

三位信徒齐声问:“禅师啊,请告诉我们,我们该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说:“改变你们的想法,摆正你们追求快乐的心态。有了金钱要用来布施才会快乐,有了爱情要懂得奉献才会快乐,有了名誉要用来服务大众才会快乐,现在,你们懂了吗?”

快乐是有条件的,假如寻求快乐的心思就有所偏离,那么必然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佛法亦是如此,求佛之心不仅要诚,还需要正,去除一切妄念,闻法、实践、亲证,以求正信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