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803900000063

第63章

第三篇 烦恼禅第三章去恶第三节以无碍视野换澄明心境

在金陵有一位法灯禅师,他性情洒脱,为人豪放不羁,不受世俗的一丝羁绊。其他人有时候不满于他的无所事事,因此总是对他心有成见,然而法眼禅师却非常器重他。

有一天,法眼禅师问了众人一个问题:“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铜铃解下来呢?”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吱声。法灯禅师坐在角落里,眼睛眯着,俨然一副已经睡去的样子。旁边的僧人不满地推了推他,他睁开眼睛,看到法眼禅师正面带微笑地看着自己,便开口说道:“我们怎么能解下来呢?谁系上去的谁才能解下来啊!”

法眼禅师点头称赞他回答得妙,并在事后对众人说:“心铃也是自己系上去的,也只有自己解得开,法灯早就已经解下了自己的心铃,而你们的却还挂在那里,所以你们不能小看他。”

在法眼禅师眼中,这法灯就是“心魔”这头猛虎的系铃人和解铃人,其余嘲笑他的弟子只给自己系上了铃,却不知只有自己才能还自己自由。圣严法师说:“身为修行人,如果遇到心外的、物质上的、环境上的困难,别人也许可以帮上忙。然而,内心的烦恼、生死的烦恼,以及根本的无明,谁能解决?它是怎么生起的,就得靠你自己去解除。这就像老虎身上的铃,只有挂铃的人才解得下来。”生死烦恼都是自作自受,也要自证自悟,别人不能为你消业。“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的烦恼只有自己能够消除,自己的愚痴只有自己能够醒觉。

禅宗中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以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痴者就是缘于无法明了事理的实相而“痴”,《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

因为“不明”,所以往往会陷入两种困境,一种急于从中解脱,因而会产生对“我”或者“法”的过分执迷,另一种则陷入消极的顺应,醉生梦死般的面对每天的生活。愚痴是一种自我的迷失,或是因为过度执迷而在寻寻觅觅中模糊了真正的自己,或是由于过于悲观而放弃了对自己的认识与了解。

不论是哪一种愚痴,他们都是进入了一条情感与理智上的死胡同,将自己捆绑在了一个固定的念头之上,绳索的活扣就攥在自己的手里,却还一味地向外寻找解脱的方法,由此便不能打开智慧的活水源头。

醒觉并非刻意追求而能得到的,它和人的思维习惯,内心的清净程度相关。我们的心像是一个小小的宇宙,却并非如天地宇宙一样苍茫而无法填满。只要真正寻找到了与自己的人生价值相契合的点,就能够摆脱愚痴,于清醒之时寻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唐朝佛光禅师曾作过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两句:“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天气明媚,风和日丽,一片白云在谷口浮荡,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景象无疑是美丽的,而正是这饶有风姿的一片云却遮蔽了归鸟的视线,使它们迷失了归路。禅修者要驱散自己眼前的每一丝遮云,以无碍的视野换得无比澄明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