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803600000256

第256章

第四卷第八章第六节 “八股取士”为皇帝造就的奴仆

开心一刻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来肩背高低,口角歔欷。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日昏迷。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是吴江人徐灵胎所写的一篇讥刺八股文的《道情》。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盛行八股文,当时又称“时文”。这种迂腐教条化的文章令很多人感到不满。

开心学国学

八股文是说理的古体散文,也称“时文”、“时艺”、“制艺”、“制义”、“八比文”、“回书文”。它是明朝考试制度中所规定的一种特殊的文体,以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即《诗经》、《尚书》、《礼》、《易》、《春秋》)中的文句命题,解释要以朱熹的注释为依据。它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文章的格式必须包括规定的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个部分。所以,历史上把这种文章叫做“八股文”。

八股文尊崇儒家伦理,强调文章的章法与格调,是一种与骈体辞赋合流的古体说理散文,在文学史上也自有其地位,并非一无是处,但由于内容和形式过于死板,使读书人没有发挥个人才华的空间,从而束缚了士人的思想,败坏了学风。

八股文写得好不好,直接与仕途相关。所以,读书人为了求得功名,往往一辈子都只研究那几本儒学经典,揣摩圣贤的言行,皓首穷经却常常于事无补。由于八股文并不重视个人的想法,所以甚至造成读书人不读经书,只是“记其可以出题之篇,及此数十题之文而已”。八股文远离社会现实,只是博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并没有实际的价值,由此造就的读书人缺乏个人想法,即使从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也往往因缺少个人想法与能力,只能成为帝王的忠顺奴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