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影响孩子一生:3~6岁宝宝家长教子必读
8034200000003

第3章 以平和的态度走进孩子的世界

我认为,孩子幼小的心灵极易受到挫伤,任何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时宜的,只有用温和的方式,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我和丈夫工作都很忙,自儿子上学后,我们只好“早送晚接”。孩子中午就餐、休息和下午放学后的这段时间,就托付给二老代为看管。

我们与儿子最初的对话是口头上的,有时为了一件小事,容易激动的丈夫一看昔日在怀里撒娇的“毛头”成了“犟头”,气就不打一处来,常常是先蹦起来。“强权政治”下的儿子只得让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几次下来,眼见对话就要演变成训话,我于心不忍,提议将对话方式改成以书面形式为主,以避免不必要的正面冲突。

我和儿子共同商定,列出8项需要沟通的专题,规定每日或隔天一次。为了有实际效果,在每页上方郑重注明:“严禁撒谎、隐瞒不报,否则重罚。”

9月的一天,我和儿子进入了对话角色。儿子对学习上的话题都是简明扼要,对一些自身的问题也能如实相告,如“练琴不太好”、“作业迟交”等。最能打动他的是“最想和爸爸妈妈说的话”这个话题,“对话”的当天,儿子就在这一栏里写下了“要有耐心”的话语。我和丈夫看到后,“八目”(两人都是近视患者)相对,暗喜这是一个良好开端,当即对儿子说了许多“滚烫”的鼓励和保证之类的话语。谁知第二天我们听说儿子上课时又讲话、做小动作了,急于求成的丈夫克制不住情绪,把儿子臭骂了一通。这次儿子在《对话专页》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我现在说什么你们都会反对、不听,不能实事求是,我认为对你们说的话是没用的。”丈夫这才意识到自己“言重了”。我惟恐前功尽弃,恳请丈夫放下架子,尊重孩子的意见,积极配合我的工作,以达到预期效果。

在随后的一段时期里,儿子相继提出了“要和蔼”、“请不要误解”、“请根据我的学习方法来引导我”、“不要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别人”、“爸爸,请保持情绪稳定”等要求。

通过对话这座“桥梁”,我和丈夫开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值得欣慰的是,以前常常和我们“对着干”的儿子也渐渐理解了家长的良苦用心。前几天,儿子给他爸爸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袒露了自己真实的内心。

丈夫和我都被他朴实的语言实实在在地感动了,我们也由此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们商定,和儿子的“对话”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其实,孩子从他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与众不同的意见,哪怕他的意见看起来很幼稚,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启发父母,弥补父母认识上的不足。

有时,孩子即使犯了一个小错误,家长也会凭借对孩子的了解做出不恰当的评论,若是孩子为自己申辩,就会使家长气上加气。事实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家长应给孩子一个为自己的过失辩解的机会。

家长不让孩子把话说完,往往出于以下几种心理:

第一,孩子的话刺痛了家长的短处,让家长觉得很没面子。正所谓“童言无忌”,孩子常常想到什么说什么,毫不忌讳,所以家长不妨抱着轻松的心态和孩子进行沟通,听听孩子怎么说,或许能从孩子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二,家长专制,认为“我就是对的”。此种类型的家长属于顽固型,认为孩子说的话都是在为自己找借口,所以不愿意听孩子解释,更反对孩子辩解。这种沟通方式会使孩子养成缄默不语的性格或者心生委屈和怨言不敢辩解,而一个不会据理力争的人,长大以后也是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发展的。

第三,认为孩子不懂事,没必要耐着性子听完孩子讲话。其实,孩子的思维比较单纯,远没有大人想的复杂,有些事情在大人看来好像很难完成,但孩子往往能从复杂的事情中看清事物本质的东西,从而给大人以启发。

孩子也有说话权,在家庭中,孩子想说话时,妈妈就应鼓励孩子完整地表达出个人的想法,而不是总用“住嘴”二字封住孩子的嘴,否则孩子就会变得沉默,渐渐地就懒于和妈妈交流。因为妈妈的“禁令”使他们觉得自己的意见根本就不受重视,即使说了也是自讨没趣,如此一来,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就会降低,不利于孩子日后的发展。所以,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给孩子一个发表意见的机会就可以避免产生种种不良的后果。

家长应以平和的态度接近孩子,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朋友。当孩子的理解有偏差时,你可以纠正他的想法;当孩子的看法片面时,你可以适当地给予补充,还可以根据孩子的话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样,孩子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就都能得到提高。

当然,除了在孩子想说话的时候让他尽情地说,还要在他沉默的时候鼓励他说,因为有的孩子根本没有为自己辩解的意识或胆量。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的想法、不满,会让他变得善于思考,也会使他的自主意识和表达能力得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