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视觉艺术欣赏
8033100000003

第3章 凝固的音乐(2)

其实,将文化反映在建筑上最透彻、最昭然的应是宫廷建筑。以中国为例,宫殿是建筑技术发展最为成熟、成就最高、规模也最大的样本,是中国建筑最主要的组成,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巩固社会政治秩序,特别是强调统治者权威的特色。比如我国的故宫,以巍峨壮丽的气势,宏大的规模和严谨整饬的空间格局,给人以强烈的精神感染和文化征服,体现了帝王权威。北京城有世界上最长、最宏伟的中轴线。我们试想一个臣子觐见皇帝,就从前门开始。从前门进来是大清门,是千步廊(天安门广场以前是封闭的,民国以后“拆墙运动”中长安街才打开)。千步廊是一条狭窄的路,到天安门门口,才有一个矩形的广场,这种建筑结构产生的心理效果是“欲放先收”。在这条走向太和殿的路上,建筑形式都是对称的。对称的建筑效果使人严肃。走在千步廊上,远远看到天安门,以为到了,过了天安门,才知道还没有到。过天安门时,不能从中间的门洞进去,只能走边门,这种安排是在提醒你的身份。过了天安门,是端门、午门、太和门。这样不断地期待,又不断地落空,帝王的崇高伟大就在这时间进行中慢慢地、越来越强烈地被感受到了。走进太和门,突然呈现一个巨大的空间,大放光明,这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提示。然后上太和殿,沿着台阶一步一步上去,形成一种仰望的态势,这是最后的建筑强调:太和殿在上面巍然俯视着向上步行的臣子。还有那高大厚重的红墙,红色让人兴奋,但这红又是暗红,让人有压抑感,这是一个臣子见到皇帝应有的心理状态。再看那宏大的室宇、金黄的色彩、宽敞的庭院、漫长的甬道、高高的屋基,甚至许多地方表现出来的数字,都透露出了威严、崇高、独尊、霸气,体现了巍巍帝德君临天下的无比神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君臣关系、帝王意识,正是通过故宫这样的建筑形式传达出来,培养起来。

三、一切都在“场”中

建筑往往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环境中,和环境相辅相成。一个好的建筑通常都追求与环境的和谐,而与环境结合的最好的建筑才是美的。

讲到建筑与环境和谐相处就不能不首先提到伟大建筑家莱特的“流水别墅”。莱特出生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州,从小农村和牧场生活培养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深厚情感。他在建筑上提出了“有机建筑”的理论,认为建筑应当是“地面上一个基本的和谐的要素,从属于自然环境,从地上长出来”。1936年,他为百货公司巨商考夫曼设计的“流水别墅”就是一座构思巧妙、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有机建筑”。

别墅最令人称道、也是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建筑自身与周围环境达到了一种自然和谐的美。如瀑布和山泉被组织进客厅,悦耳动听的溪流和跌宕倾泻的瀑布从客厅地上流过。就连一块露出地面的岩石也被引入起居室,壁炉就安排在它的旁边,壁炉四周的毛石墙与这块石块有机相连,壁炉就像从山岩中长出来一样。

莱特因为这一建筑获得极高的荣誉,被称为“二十世纪的米开朗琪罗”。这一建筑已不再是私人的建筑,每年至少有8万人次从世界各地专程来这里一睹它的美丽。在全世界近百年百件优秀建筑作品评比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流水别墅”。

建筑艺术与环境结合完美无比的还有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它坐落在三面环水、面积约3公顷的贝尼朗石岬上,就像海滨礁石上巨大的贝壳,又像一艘鼓满风帆的舟船,正待启航。

我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文化思想,这一思想在建筑艺术中更是渗透得根深蒂固,运用得出神入化,比如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引景、点景、借景、对景,就是使建筑与环境巧妙结合的手法。

四、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一座好的、伟大的建筑常常寄托了建筑师的情感,反映了人类的精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好的建筑是有生命的,它是一个环境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甚至可以影响环境及环境里的人,提升环境和人的品位。我们在欣赏建筑的美时,就要抓住建筑里包含和反映的情感因素,让它的美直接打动心灵。

许多纪念性的建筑都较多地包含了感情因素,或者情感指向明确。建筑师在设计时投入了充沛的情感,寻找最能盛载情感的形式,并赋予建筑最明显的情感符号。欣赏这样的建筑也最容易和建筑师的情感指向接通,最容易唤醒内心的情感积淀。如南京的中山陵,建于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南坡的绿树丛中,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陵区建筑总体轮廓似一口巨大的“自由钟”,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和中山先生革命的目的相契合。整个建筑群依山势层层上升,气势宏伟,陵墓建在山顶上,墓室距广场高差70米,有392级石阶与山下相连。来到陵前游客首先须仰望,然后拾级而上,在攀登的过程中敬仰之情和肃穆之感油然而生。这是建筑师赋予建筑的情感,也是建筑传递给我们的情感。

教堂是西方建筑的重要一笔,是西方人精神的居住地,它在西方人心中有浓重的情感色彩。当1140—1144年法国人用法兰西岛出产的石灰岩重建了巴黎圣丹尼斯修道院的唱诗台后,哥特式教堂便风靡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哥特式教堂建筑中的每一种构造元件都非常高耸、尖细,尤其是拱门、方柱和拱肋,一再高挑,以超乎想象的方式,伸展到令人目眩的高度,从而最确切地表述了基督教的内涵。教堂内部,空间特另IJ高,它的高度与平面大小之比,是一般房间的4一5倍,人在其中,能感到自己的渺小。教堂内,光线暗淡,门窗上安装了彩色玻璃,透进来的光线变幻莫测。这样建筑的教堂符合了宗教教义,也符合信徒们的情感要求,所以他们认为是最美、最能让他们心灵宁静的地方,也是他们最愿意去的地方。

我国建造的奥运主场馆鸟巢,也是一个有浓重情感色彩的建筑。设计者将体育与它的建筑物的意义更深广地扩大了,体育不仅是一种竞技,更是一种情感的回归,让人们凝聚、孕育,甚至放飞,有一种到家的感觉。鸟巢让人想起新石器时代带有网格图案的陶制器皿、镂空雕琢的唐代玉器、宋代冰裂纹的瓷器、衬着半透明纸的棂花窗,同时,更让人想到的是鸟窝和家。当你面对鸟巢时,是否有一种安妥和温暖的情感?当心中生出上述这些甚至更多的人文联想时,你能不觉得它美吗?

五、建筑的抽象意蕴

象征,是文学上的一种修辞手法,但我们如果能把建筑作为一种形式语言来看的话,它就完全可以借用这一手法,而事实上,象征也正是被建筑师经常借用以提高建筑艺术的手段。

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就是象征手法运用得很好的例子。竹子的劲挺、潇洒,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个审美的符号,贝聿铭就将这一审美心理转移到他的建筑上,将中银大厦设计成竹子状,而且上部做尖,取竹笋破土而出,蓬勃、茁壮之意。既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又暗合了中银在金融业里的文化诉求。它的象征性活跃了香港弹丸之地密集高楼带来的死寂,它的高度抽象又与周围的现代化建筑环境相协调,引人注目,成了香港的标志性建筑。

巴西利亚是巴西首都,这里云集了庞大的国家机构,这些机构就设在三权广场周围的建筑群之中。其中规模最大、形象最突出、成为三权广场主体的,当然是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建筑是由办公楼和上、下院会议大厅三大部分组合而成的。上、下院会议大厅以一个二层楼的“大平台”统一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个平台长240米,宽80米。众议院会议大厅上面的平台上有一只朝天正置的碗;参议院会议大厅上面的平台上却是一个形状相反,反扣着的碗。这一正一反有人说它是有象征意义的:那口向上的是众议院,象征“广开言路”,政府“纳谏”;那下扣着的是参议院,象征“综合公众意见”(将“碗内的意见”倒出来)得出统一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