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N次元成都打工记
8031600000094

第94章 创世 建议办打工报与写打工记的蓝图

我在记录CD求职打工的原始资料时,曾有过建议省内媒体办《打工报》的想法。这个想法是作为《扶贫开发报》办不成之后的替代品,其目的是为了我能在《打工报》上面发表一些与打工有关的文章。

“现在是打工的时代,下岗的工人,进城的农民,转业的军人,就业的学生。商人创业,各个行业的工作人员都可以称之为是打工族。这也难怪,本来市场经济对老百姓来说就是打工经济。(自己找工作,区别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安排工作)。事实何尝不是如此,对于打工方面的话题。无论是在城市或是在乡村,已经遍地开花,到处都能够听到。

但在文字方面,在一些报刊上虽然也有打工方面的内容,但都是一些片言碎语。还没有把打工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就四川打工族而言,到外省打工的川军成百上千万。每年挣回的人民币都是很可观的,而且越来越多。可以说,打工已成为四川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我们的打工文化不跟上来能行吗?所以,我认为省内媒体有必要创办一种有关打工的报纸来填补这个空白”。

今天看来,当时建议办打工报,真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应该建议在一些有影响的报刊上开设打工栏目就可以了。

不过,上文是我从广东打工回家后整理稿件时写成的。虽然没有拿去投稿,但却记录下了我当时的心愿。

当时的社会虽然已经有了网络文学,但是我还不会上网,那个时候上网只能打五笔字,可是我现在都只能打拼音(我能上网写文章,还得感谢电脑打字软件的发展)。而且电脑的价格还很贵,我既买不起电脑,又没有钱上网吧!当然,那个时候内地的网吧也很少。

那个时候的网络还不普及,看网络文学的人也还很少,写网络小说也挣不到钱。

如果那个时候网络有今天这么普及,电脑又低价,还好用。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发表文章和书籍,也就不会写上面这篇文章了。

那个时候在网上看书的人还很少,是因为还在流行纸媒书籍和报刊杂志。所以,上面这篇文章也算是时代的产物吧!

另外,我还在结束广东打工回家时,写了一篇《写作打工记的背景与蓝图》的文章。

改革开放以来,走出农村去打工的民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现在全国各地以打工为主业的民工成百上千万。农闲时间段在附近城镇或工厂或工地以打工为副业的民工每年都在数亿人次以上。虽然还有一些人不是打工族,但是由于其亲朋好友在打工,因而也是打工的关心者。

如果把关心打工的人在全国农民的青壮年人中以60%的人计算。就有上亿人的数字。在这上亿人中,想通过书籍来消费打工文化的以1%的保守估计,就有100万册以上的打工书籍销售量。如果以0。5%的销售量,也有50万册的销售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参与打工和关注打工的人还会越来越多的.

可以说,打工文化在农村有很大的潜在市场,打工已经越来越成为人民的谈资,有很多还未外出打工的人正在跃跃欲试,准备外出打工。但打工在文字方面还是块处女地。需要有人去开垦。我写《打工记》就是看好这块处女地,并准备尽全力去开发它。

有了读者群,自然就会有写作群。在关心打工的人中以万分之一的作者计算。也会有成千上万的作者。那么如何才能在这成千上万的作者中不被湮没,出人头地呢!在现实的社会中,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干出一点点成绩来是很不容易的事。特别是我这种长相既俗气,知识又浅薄的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可是我却偏偏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

自从我开始写打工记以来,就开始了对写作上的思索,如何才能在众多的打工题材的书籍中写出自己的特色来呢!

我想到了占领打工题材写作的制高点。

前人高处不胜寒的谨言,是在对居高者的忧虑,但是不居高又怎么能一览众山小呢!我想到的并不是居高的忧虑问题,而是能否达到高处的问题。虽然居高后可以一览众山小,但是我目前还只是眼在山顶脚在坡。要占领打工类题材的写作制高点,就得分析出作者既不愿往,又猜测到大多数作者都会按照写常规文学的方式去写作,可是读者的需求却是全方位的。特别是在这个信息时代。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为了不落伍,我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会选择知识性强信息量大的读物。

文学本来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常规文化消费品。可是在这里我却对它有歧见。如果让打工去服从文学的意志,那充其量也只是文学中的打工,生命力只是在文学圈子里。可是现在农村关心打工的人,比关心文学的人还多。为了赢得多数读者,我想创立一种打工文化,就是把打工作为一门学问去研究。

实际上,把打工作为学术来研究,这既是为了避免写作上的雷同,也是为了丰富打工的知识宝库。考虑到写作打工题材的作者不会少,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被湮没。就需要在人不为我为的创新思维中追求写作的境界。

为了占领打工题材的写作制高点,于是我选择了作者需要攀登才能到达,读者朝思暮想的天堂里面的知识宝库作为我笔墨的攻夺目标。

1997年底。

上文是1997年底,我从广东打工回家后写作的。虽然已经超出了《CD打工记》的范围。但是《CD打工记》作为系列打工记的开头。包括一点后面的内容也是无妨的。

现在就打工话题而言,好像在网络上搜索相关内容,还是比较少见的。

比如我在某网站搜索《打工报》,现的却是《大公报》。

根据这一现象,我断定,打工类知识,即使是在今天,都还是一块没有多少人开垦的处女地,这块处女地是值得有志气的拓荒者去开垦的。

可见在我写了《CD打工记》之后,这个题材还有跟进的价值。因为无论我们国家的经济往好的方面发展,还是往差的方向滑坡,人们都少不了要去打工。

当然经济往好的方面发展,打工就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打工知识即使掌握得不多,也不会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但是如果经济萧条,甚至发生了经济危机,就需要多掌握一些打工知识,以便应对危机的到来,度过难关了。

如果打工成为了一门社会学说,还可以间接地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现在我们虽然身处盛世(官媒的说法),但也要居安思危。那些整天看一些闲书的读者应该看一些打工类书籍了,因为你看书看饿了还是要吃饭的。虽然看打工类的书不能直接解决你的吃饭问题,但是如果能间接地帮助你点求职或打工的忙,也是值得去看的。

而那些写闲书的作者,以及正在为写什么题材的书发愁的作者,也应该写点打工类书籍。因为当今中国胡编乱造的书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你再去胡编乱造,又有多大的意义呢!何况今后看书的人会越来越理智的,那些胡编乱造的书会越来越没有市场的。

我不仅对打工类题材的书籍看好,而且还乐观地认为我们还应该发展起一种打工文化来。

在唐朝开疆拓土的时代,不是有边塞诗,以及以写边塞诗出名的作者吗?在我们这个有几亿人打工的时代,为何不可以发展起打工文化来呢!为何不可以有以写打工类书籍出名的作者呢!

关于中国即将兴起打工文化,不仅是我个人的预测,也可能是时代的选择。因为谁写打工类书籍谁受益,谁看打工类书籍谁受益。所以,你不去开发,别人也会去开发的。你不去看,别人也会去看的。

写作打工类书籍,如果自己就有亲身经历,当然好,如果自己没有打工经历,写点亲朋好友的打工经历也是可以的。只要题材选得好,加上作者的生花妙笔,一定会写出受人欢迎的书来的。

我在这里大声疾呼有更多的作者来写打工类书籍。形成气候了,我不是就不能一枝独秀了吗?

其实,我一点都不怕有作者在写打工类书籍中与我搞竞争,我只怕我的打工类书籍在文化战场上孤军深入,更怕成为打工文化沙漠中的一颗独树。

如果写打工类书籍的作者多起来,不是就可以把我们还是沙漠的打工文化变成绿洲了吗?

所以,我不仅不害怕有众多的作者来写打工类书籍,而且还希望跟进写打工类书籍的作者,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双东镇清泉村2组杨开金QQ:212055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