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N次元成都打工记
8031600000077

第77章 创世、九眼桥的流浪汉流浪女知多少

在九眼桥流浪的人,虽然都是穷人,穷人本来是没有多少消费能力的,但是由于人数太多了,产生的垃圾和废旧物资也不少。

当然,垃圾直接扫进垃圾桶就是了,一些废旧物资则是可以卖钱的。

所以,在九眼桥流浪的人中,除了找工作的人,还有捡废品的人。

其实,无论是在九眼桥找工作的人,还是捡废品的人,都是在CD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或流浪女,多数是住旅馆,也有一些露宿街头的.

其实,找工作的人,根本就没法说自己的身份要比捡废品的高个档次。可是一些找工作的人却对捡废品的人嗤之以鼻,都是流浪儿,何苦瞧不起一个类型的人呢!那种瞧不起同类人的人,实际上是很难晋级成为高级别的人的。因为连同类人都不爱的人,ta的上升空间的支撑点又在哪里呢!没有绅士风度的人能成为绅士吗?

在九眼桥我看到一些捡废品的人,ta们在人群中走来走去。看ta们的精神状态,已超过了一些萎靡不振的求职者。

ta们从这个垃圾箱走到那个垃圾箱。赶路时两眼盯着地上,看地上有没有可卖钱的丢弃物。有些捡废品的专门在九眼桥地区捡,有些则一会而在九眼桥捡,一会儿又跑到街上到处去捡.

其实捡废品也是一种工作。

在府南河工地和拆房队工地上。我就经常见到捡废品的人。多是一些,从农村进城打工没有老板要的中老年人。还有一些是青年残疾人.

在流浪的人员中,有遵纪守法的,也有违法乱纪的。有制造社会矛盾的,也有净化社会空气的的。虽然捡废品的工作不体面,但却是一群拥有心灵美的人。因为ta们把废品变成了新的资源。

捡废品的人就是在把社会的废旧资源,变成有价资源。这种人实际上是有益于社会的。而那些坑蒙拐骗偷抢的人,则是社会上的渣滓,也是人群中的害群之马,是最应该被世人唾弃的。因为ta们虽然道貌岸然,但却专门干坏事。其中一些不良之徒还专门干坑害流浪人员的坏事,实在是太可恶了。

所以,捡废品的人的工作,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乞讨人员是社会财富的消耗者,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虽然低得不能再低了,但是ta们比起那些在社会上搞坑蒙拐骗偷抢的坏人来说,却又是在正大光明地挣钱了。在我看来也是一群值得爱的人。

我是个有平等意识的人,我不会因为某个人是老板就对他恭维有余,也不会因为某个人是捡废品的人就瞧ta不起。我无论在哪里见到这些自食其力的人,都是很尊重ta们的。那些捡废品的人也感觉到了我对ta们投去的善意的目光。所以,捡废品的人路过我的身边时,一点都不觉得尴尬.

工作中的苦脏累,在捡废品的人身上,恐怕是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了。但在我看来,捡废品,仍然不失为一种高尚的职业。

干捡废品的工作,也有其自身的好处,就是工作时间自由,甚至,睡觉还可以睡到自然醒。因为捡废品靠运气,不是靠跑得快。也许你跑在前面捡没有,慢慢走在后面的却捡到了,可以卖钱的废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即使是早起捡废品的人,也可以自己安排时间。比如早起可以四五点,也可以再晚点起来.只要在晚上北京时间23点至第二天早上4点中以前睡觉,就不会损害身体的健康。

其实,在晚上23点至第二天早上的4点,街上也没有多少废品可捡。因为废品是人丢弃的,那段时间的街上是人流浪最稀少的。又能产生多少废品呢!即使有点,也只够少数人捡。

晚上睡得少,白天就可以多睡会儿。晚上没有睡到自然醒,白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当然,可能有些挣钱心切,迷信钱是忙出来的捡废品的人,白日夜晚都没睡好觉。每天都没有休息好。那样钱虽然可以多挣点,但是身体则会越搞越糟糕。其结果,所捡废品的钱拿去医治受到损害的身体都医不好,是得不偿失的。

据说有些捡废品的人,碰对了一天可以挣几十元钱的废品卖(当时的普工工资是1天10元)。而且还有不少人靠在城里捡废品,在农村老家修起了楼房(楼房在当时的农村还是稀罕物,因而还被很多人称为洋房)。

不过捡废品这种工作虽然能够挣钱,但是那些死要面子的人既瞧不起这种工作,更不愿意干这种工作。可见要出外打工,就不能有那么多臭讲究。

当然,一个城市所产生的可卖废品在任何时候都是有限的。能供养捡费品的人数也是有限的。所以,捡废品也存在着竞争的问题。只有会捡的人才能捡到废品,才能生存下去。

我既不是瞧不起捡废品的人,也不是没有想过去当个捡废品的人。只是认为我不能与这些最底层的人争夺饭碗。

其实,在CD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不值得有多高兴,因为工作可能不持久。把活干完后,又会成为无业人员。如果不努力去找工作挣钱,又大手大脚地用钱的话,可能以前所挣的那点儿工钱,还维持不到下个工作的来临,就花光了。那个做花草生意的商人从腰缠几千元,沦落为用几十元钱都要去借的穷光蛋就是例子。

农忙期间,由于来这里求职的人要少一些,是一年中找活最容易的时期,不过也只限于农民干的粗笨的体力活。

由于多数农民工都是大老粗,所以也只配在九眼桥这样的劳务市场上来找工作.

九眼桥在当时承载了很多求职者的梦,圆梦虽然很困难,但做在九眼桥找到工作梦的人依然是那么的多。在九眼桥因生活费耗尽,走了一批又走一批。

可是九眼桥依然有那么多流浪者,这是因为时时都在来人。而且是满怀希望的来,可想而知,到九眼桥劳务市场求职的梦已经严重超载了.

在九眼桥难圆求职梦,并不是受到了遍地开花的职介所的冲击,更不是受到媒体的招工广告的挤压(因为在媒体上招的工多是白领,并不是劳务人员)。而是当时社会的劳力严重过剩的原因。

回想起我在CD一年来的打工生涯,本来是想在文化方面找些事做。无奈文化单位在招聘人才上,既要有文凭,还要身材高,面容嫩。这些条件我都不具备。因此在找文化工作上,只能吃哑巴亏。虽然业余练习了几年书法,但由于还处于低级阶段,在找工作上,根本就拿不出手,反而因爱所害,还在新都工艺美术厂砸了我的饭碗.

所以,我在CD打工只能是出卖苦力的命。

我是个有力气,又能写文章的人,在CD都搞到如此狼狈。那些没有多少力气,又没有文化的人就可想而知了.

我之所以能够在多个工地上立足,主要原因就是有超过常人的力气,也愿意付出。这在当时不靠智力吃饭,只靠力气吃饭的求职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出门打工的人,不要去奢望能遇到有多好的老板,也不要去奢望能遇到有多好的同事,把老板交给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在干活时不拖累工友才是硬道理.

我还曾想过。如果当时CD没有府南河工地和其他工地,以及无数工厂吸收了很多民工,不知还要几个九眼桥劳务市场才能容纳得下那么多求职者.

几天在九眼桥的流浪生活,我虽然没有找到工作,但是却亲眼目睹了当时可能是中国最大的露天劳务市场的盛况。

96年重庆还没有成立直辖市,还归四川管辖,四川还是中国人口的第一大省(一亿多人口)。劳动力资源在全国来说,要算是最为充足的。而九眼桥又是四川最大的露天劳务市场。所以,我亲眼目睹了中国最大的劳务市场的盛况是有根据的。

我在九眼桥流浪了几天后,虽然没有找到工作,但却产生了一种想法。四川人要打工,最好是出省。中国老板要招工,最好是入川。

要问当时在九眼桥的流浪汉流浪女有多少,还真是个难以回答的数据。只能用流浪汉不计其数,流浪女也不计其数来回复。因为到九眼桥流浪的人是流动性的,走了一批,又来一批。每天都有千千万万的人来,每天又都有千千万万的人去。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双东镇清泉村2组杨开金QQ:212055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