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经一日一谈
8028200000021

第21章 莫理无谓的流言

【原文】

事有未惬①于志者,上官不妨婉诤②,寮友自可昌言③。如果理明词达,必荷听从。若不敢面陈而退有臧否④,交友不可,况事上乎?且传述之人,词气不无增减,稍失其真,更益闻者之怒,惟兴口戎⑤,可畏也。

【注释】

①惬:心满意足。

②诤:直言劝告,使人改正错误。

③昌言:直言不讳。

④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

⑤戎:战争。这里指舌战。

【译文】

如果别人对事情的看法同自己的想法有差距,那么,在上司面前不妨委婉地陈述自己的看法,据理力争,在同事面前也可公开讲自己的看法,如果自己讲得有道理,用词贴切,表达准确,那上司一定会同意,同事也一定会听从你的看法。如果不敢当面陈述,却在背后随便议论,这种态度即便是用在交友上也是要不得的,何况同上司相处呢?再一点就是,传话的人,他的用词,他的语气,未必没有添油加醋的地方,要是稍稍有失真的地方,就会让听的人更加愤怒,记住:舌战是同样让人害怕的。

【智解】

有的时候真相恰恰是以与感知相反的面目出现的。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如此有限,因此我们要牢牢记住,认识真相,不仅要靠你的眼睛和耳朵,最重要的是要靠你的见识和判断能力。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假象和欺骗。对人对事要能看得透、认得准,才可以驾驭事物而不为事物所控制。世事往往与它的外表不同,无知者往往只见表象,欺诈的方法即使是简单的,仍然会有人上当受骗。因此在社会生活中,要做智慧高手,先得克服自己偏听偏信的毛病。

人要有眼力才能判断是非,要注意学习洞察最深处的东西,摸清他人的底细之后再采取行动。要学习谨慎处世,进入人生就应该具备良好的判断力,这仿佛是一种天赋的智慧,使得我们尚未起步,就像走过了一半的成功之路。岁月和历练的增长,可以使得人的理智逐渐成熟,判断力日臻完善。不要有各种各样的奇思怪想,尤其在重大判断上更是如此。看清楚事情并不是很容易,因此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多动脑筋。

从政、从商乃至生活工作,都需要极强的判断力,这样才能免于落入陷阱。要知道,很多事情都是假象先行,笨人会紧随其后,展现出愚蠢和平庸的品质;庸人往往不具备判断所必需的细心、观察,匆匆地下了结论;聪明的人则抱以怀疑和审视的态度,深究其真实内容和联系。决定洋流的不是海面的波涛,而是海底的洋流,如果只看海的表面是不可能知道海水流动的方向的。

历史上有不少偏听偏信的人,晋景公因为听信谗言将赵氏忠烈满门抄斩而演出千古悲剧《赵氏孤儿》;曹操因为听信蒋干传言误杀蔡瑁、张允而中连环计,最后兵败赤壁壮志难酬;斯大林因中纳粹离间之计而错杀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致使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蒙冤九泉。古今中外,因误信传闻而铸成的悲剧比比皆是,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引以为鉴吗?

因此我们首先要要改变思维方式。事物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对一个人也应该辩证全面地对待。对人不能仅凭别人道听途说,而要亲身接触、交流,有了一定的印象和感知后会形成特定的看法,即使如此也并不可靠,因为人是全面的,他不会在某个人那里展示自己的全部,还要继续观察。一旦有关于别人的风言风语,便对某个人“盖棺定论”,形成成见,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浅薄和无知。

一座山,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人,可以左看忠右看奸;至于某件事,更会因为评论者立场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弄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虽然不一定每个细节都能碰见,但对传言应该进行调查、分析,弄清真相。这样才能对某个人、某件事情作出正确的评价。否则,有时来不及送上一份理解和支持,便会失去一份本该牢固的友谊。

如果你想要和别人合作、相处,首先就必须懂得如何去了解别人。

人都喜欢听别人的赞美、鼓励和夸奖的话,但是一般人总喜欢批评别人。同样,当别人的行为达不到我们所期待的时候,我们就会显得不太高兴。一个人如果想要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决不能要求人家按照自己规定的模式做事。解决人与人之间不愉快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有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你有了人脉,别人才愿意告诉你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你才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古人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有时候,你亲眼看到的事情,背后也许都另有原委。《三国演义》中《凤仪亭》的故事就是这样,董卓亲眼看见吕布和貂婵抱在一起,以为吕布调戏貂婵,于是勃然大怒,把自己和吕布的关系彻底搞坏了,结果被吕布杀死。自己到死都不明白是王允安排的离间之计。还有一点,就是实际上正是由于董卓已经众叛亲离,众人都在蒙蔽他,使得他只能偏听偏信了。所以平时就要注意沟通和交流,人与人之间彼此的隔膜很容易造成各种矛盾、不快、敌对、冷淡和疏远,这个时候要注意,务必了解事情的真相。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流言,学会处理它们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一课。最近某市对“上班族”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竟然获得了一些使人啼笑皆非,又颇值得我们深思的结果。其中当被问到“什么是吸引你每天上班的理由”时,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不上班,就听不到许多小道消息、谣言、流言、传言和谗言”一项后打了钩。

的确,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始终有许多人喜欢传播一些可疑的谣言。在一个复杂而忙碌的工作组织中,流言蜚语、小道消息更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流言把每一个人席卷于其中:言者捕风捉影,信口开河;传者人云亦云,添油加醋;闻者半信半疑,真伪难辨;被害者莫名其妙,有口难辩。

“说闲话的人”,通俗地来讲,是指那种“到处瞎扯,传播一些无聊的、特别是涉及他人的隐私和谎言的人”,也就是“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虽说古人早有“谣言止于智者”的忠告,但智者毕竟很少,谣言总是会被传来传去。

每个人忙忙碌碌地在一起工作,固然是为了公事,然而一起工作总要说话,说话也不可能光说正事,难免会讲些题外话。其中有些闲谈是很有趣的,然而有些却纯粹是伤害他人的闲话,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种闲话都是不可宽恕的——故意的是卑鄙,无意的是草率。何况有时“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经过许多人丰富的想象,也许在来一番穿凿附会,改头换面之后,谣言就产生了,再加上“说闲话者”捕风捉影、添油加醋之后,更使谣言的传播速度加快,远远超过做事的速度。流言蜚语这东西,大抵经过众口流传,针尖大的一个眼,夸张成天那么大的一个洞。

传播伤害他人的流言,有时是出于嫉妒、恶意,有时是为了借揭示别人不知道的秘密来抬高自己的身份,这些都是极令人厌恶的事情。我们应该一旦发现自己想要说些不利于他人的话时,就应该立刻闭嘴了。

“名誉是一个人的第二生命”,没有了名誉,以后就无法正正当当地待人处事。被流言蜚语影响,乃至毁掉了名誉的人自然悲愤、痛苦,而那些以害人损失好名声为乐,经常传播流言蜚语的人,在他毁人名誉的同时,也毁了自己的名誉,却还不自知。领导和同事也许还会听他津津乐道地说别人的长短,可是也许内心深处早已充满了轻视和鄙夷,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人轻易相信他说的话了,哪怕那是真话。这又何尝不是自毁前程、得不偿失呢?这些仁兄们最喜好的是玩“阴”的,他们从不拿工作或业绩表现来正面交锋,也没什么真枪实弹,而是运用各种谩骂、造谣使对方为流言所伤,这正是“暗箭伤人”的最好写照。

但无论如何,任何人听到关于自己的流言,心中都会极为愤慨,有些人甚至会径直去找“肇事者”大吵一架而后快。可这样处理的结果却通常是两败俱伤,结果闹得沸沸扬扬。

面对流言蜚语,要警惕小人,防范小人,既不能与小人为伍,又千万不能得罪小人。遇见小人最好退避三舍,敬而远之,不要让你的事业坏在小人的手中。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社会上到处都有小人,小人存在的目的就是陷害他人,哪怕你和他素不相识、素昧平生,但他害起人来从来都是乐此不疲。小人害人主要是因为这样做有利可图,损人可以利己。他们除了长着装满毒药的心肠和奴颜婢膝的媚骨之外,却有一颗天生脆弱的胆。他们从来不敢明火执仗地杀人放火,却躲在阴暗的角落中畏缩着发出冷箭,让人难以识得那张丑恶的脸庞。小人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视力所能及的利益,手则随时准备多捞一把。他们会为此不惜一切手段准备用各种圈套来算计别人,令人防不胜防。因此小人比恶人还要可怕。

李林甫是常伴在唐玄宗身边的一个奸臣,心胸极端狭窄,容不得别人得到唐玄宗的宠信。唐玄宗有个爱好,他比较喜欢外形英俊、身姿挺拔、器宇轩昂的武将。有一次,唐玄宗在李林甫的陪同下正在御花园里散步,远远看见一个仪表堂堂、身材高大的武将走过去,便感叹了一句:“这位将军真漂亮”便问身边的李林甫那位将军是什么人,李林甫支吾着说不清楚。但是他心里很慌张,生怕唐玄宗喜欢上那位将军。事后,李林甫暗地里指使人把那位被唐玄宗赞扬了一句的武将调到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使他再也没有机会接触到唐玄宗,这位将军自然也丧失了升迁的机会。这里也可以看出小人的行为不合常理,让人摸不着头脑,心胸狭窄,没有原则,眼里容不得别人,为了权力和利益会不惜一切,干出损人利己的事来。

小人最终都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但是好人或许已经被小人们害得死去活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不但要防备小人,还要有一套应对小人的办法。

唐代名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功高盖世,但他并不居功自傲,为防小人妒恨,他格外小心。一次,朝中有一个地位比他低的官僚要来拜访他,郭子仪事先作了周密安排,因为家中婢女成群,他让所有的侍女到时候都避开,不许露面。郭子仪的夫人对此举感到不理解,问为什么这么做﹖郭子仪告诉其夫人说,这个官僚是个十足的小人,身高不足五尺,相貌奇丑,很忌讳别人说他丑。郭子仪担心家人见了他会发笑,因而让所有侍女都躲避起来。郭子仪对这个官僚太了解了,在与他打交道时做到小心翼翼。后来,这个小人当了宰相,极尽报复之能事,以前所有开罪过他的人统统遭到他的陷害,唯独对郭子仪比较尊重,没有动他一根毫毛。这件事充分反映了郭子仪对待小人的办法既周密又老辣。

俗话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小人是与人缠斗的高手,一旦粘上他们就无法脱身。得罪了小人,他就会想方设法来琢磨你,他们会不择手段地扰乱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使你不能安心于工作、学习和生活。所以不要和小人纠缠,要小心地避开小人,还不能开罪于这样的人。避开小人是因为我们不值得把人力、物力浪费在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争斗上。一旦把握不好自己的言行举止,吃亏的还是自己。

避开小人必须在言行举止上注意的是:

认清小人。小人有时是一副君子相,有时甚至以你的朋友的角色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当能从你这里获得权力和金钱的时候,小人更是会蜂拥而至。他们对利益的兴趣胜过其他一切,这样来判断小人,分清敌我。

要了解小人的喜好和忌讳,投其所好。小人是得罪不起的,有时候反而要恭恭敬敬,待如上宾,千万不要授人以柄,自取其祸。

化解流言蜚语,说难也难,可说易又很容易。做人若行得正,又何惧影子歪?只要操守无可争议,没有行为上的失足、腐败、颓废;没有私生活上的出轨,被造谣的机会必然会大大减少。很多时候流言似乎具有粘连性,你不理会还好些,你一理会,它也就有了“真正的主人”。不仅消止不了,反倒更“说明问题”,揽言己身。流言确如一只好斗的公鸡,只要你轻蔑它、不和它硬斗,慢慢地它就没有劲头了。

不管怎么说,事实胜于雄辩,与其和它论来论去,不如干脆摆出自己的真实“底子”。“要制止流言蜚语,最好的办法是自己拿出实际行动。”唐朝开元初年,在民间有谣言说皇上要挑选女子去当嫔妃。皇上得知后,就命令选出后宫多余的嫔妃,送她们还家。于是,这谣言不攻自破。一个事业、生活的强者,面对各种流言,他们总是漠然视之,并以此为“动力”,让自己干得更好,活得更好。当你生活潇洒、事业大成时,流言便不再“依恋”你了。

现代社会中的现代组织,人与事越来越变得错综复杂,微妙神秘,要想完全脱身,置身于一切流言之外是不可能的。几乎很少有人能一生都不曾被人造谣中伤过,但我们必须相信,别人的嘴巴是长在别人的脸上,不可能管得了,但自己的耳朵却是长在我们自己身上,完全有可能让它去少听少传。更重要的是,手脚是在自己身上的,自己勤快些做事,以行动成果来对抗流言蜚语才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