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温室大棚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8027200000015

第15章 温室大棚茄果类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6)

雌成螨梨形,体长0.5毫米,锈红色或红褐色,体背两侧各有一块长形黑斑,有的斑分两块,螯肢有心形的口针鞘和口针,须肢胫节爪强大,眼2对,位在前足体背面,背毛12对,呈刚毛状,无臀毛,腹毛16对,肛门前方有生殖瓣和生殖孔,生殖孔周围有放射状的生殖皱襞,气门沟呈膝状弯曲。雄成螨体长0.3毫米,腹部末端略尖,背毛13对,幼螨只有3对足,幼螨蜕皮后为若螨,具4对足。

红蜘蛛一年可发生10~20代,发生代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多。成螨在枯枝落叶下、杂草丛中、土缝里越冬。春天越冬成螨开始活动,并产卵于杂草或其他作物上。在保护地内发生更早,5~6月间迁至菜田,初期点片发生,逐渐扩散到全田,晚秋随温度下降,便迁往越冬寄主上越冬。朱砂螨可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孤雌生殖的后代全部为雄螨,羽化后的第二天雌虫即可产卵。卵羽化后称幼螨,雌性幼螨经两次蜕皮变成2,3龄若螨,分别称前期若螨和后期若螨,均为4对足。雄性幼螨只蜕1次皮,仅有前期若螨。幼螨和前期若螨不活泼,后期若螨活泼贪食,并有向上爬的习性。朱砂螨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向上蔓延,当繁殖量大时,常在植株顶尖群集用丝结团,滚落地面四处扩散。

朱砂螨发生最适温度为29~30摄氏度,相对湿度35%~55%,温度超过31摄氏度,相对湿度超过70%对其发育不利。植株营养对其发育有影响,叶片含氮量高时虫量大,危害严重。天敌有小花蝽、小黑瓢虫、黑襟瓢虫等。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保护地内及周边杂草、枯枝老叶,减少虫源。避免干旱,适时适量浇水。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不偏施氮肥。

发现红蜘蛛立即喷药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73%克螨特乳油2500倍液,或尼索朗乳油3000倍液,或50%溴螨酯乳油10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加80%敌敌畏乳油(1:1)1000~1500倍液喷布。

(二)茶黄螨

又叫茶嫩叶螨、茶半跗线螨、侧多跗线螨,属蛛形纲蜱螨目跗线科螨类害虫。主要危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其中尤以茄子、辣椒受害最重,各地保护地茄子、辣椒受害普遍。

成螨、幼螨均可为害。集中在幼嫩叶部位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变灰褐或黄褐色,并出现油渍状,叶缘向下卷曲。嫩茎、嫩枝受害后变褐色、扭曲,严重时顶部干枯。茄子受害后引起果皮龟裂,果肉种子裸露;辣椒受害后,植株矮小丛生、落花、落果,形成秃尖,很像病毒病症状。

害虫特征:雌成螨体长0.3毫米,体椭圆形,腹末端平截,淡黄色半透明,体躯分节不明显,足较短,第四对足细,跗节末端有端毛和亚端毛。雄成螨略小,近六角形,末端圆锥形,体淡黄色半透明,足长而粗壮,第三和第四对足基节相接,第四对足的胫节融合成胫跗节,其上有一个爪,如同鸡爪,足的末端为一瘤状。幼螨椭圆形,淡绿色,具3对足。若螨长椭圆形,是静止的生长发育阶段,被幼螨的皮包围。

茶黄螨一年发生多代,南方以成螨在土缝、蔬菜、杂草根际越冬,北方在温室蔬菜上越冬,冬暖地区和北方温室可周年繁殖为害。

茶黄螨以两性繁殖为主,也有孤雌生殖,但孤雌生殖的卵孵化率很低。雌虫产卵于叶背或果凹处,散产,一般2~3天可孵化。幼螨期2~3天,若螨期2~3天。

成螨活跃,尤其雄螨活动力强,并可携带雌性若螨向植株幼嫩部分迁移取食。茶黄螨除靠本身爬行扩散外,还可借风远距离传播。

此外,秧苗、人、畜均可携带传播。

茶黄螨喜温暖潮湿条件,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18~25摄氏度,相对湿度为80%~90%,高温对其繁殖不利,成螨遇高温寿命缩短,繁殖力降低,甚至失去正常的繁殖力。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消灭杂草,清除残枝落叶,保持棚室清洁,减少虫源。

发现茶黄螨及时用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或20%双甲脒乳油1000倍液,或35%杀螨特乳油10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布。

(三)蚜虫

危害茄子、辣椒的蚜虫主要有桃蚜、瓜蚜、茄子无网蚜。成虫和若虫在植株叶背和嫩茎及生长点上吸食汁液,由于繁殖速度快,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严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产量。

特别是辣椒最容易遭蚜虫危害。蚜虫还传播病毒,其危害的严重性远远大于蚜虫危害本身。棚室栽培的茄子、辣椒,随时都可发生蚜虫,必须经常观察,发现蚜虫立即消灭。防治方法参见前面瓜类蔬菜的病虫害防治。

(四)温室白粉虱

棚室栽培的番茄、茄子、辣椒,均容易遭受白粉虱危害。白粉虱的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背面吸食汁液,使受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其排出的蜜露,造成叶片和果实产生。煤污病,必须及时防治。

温室白粉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已在瓜类蔬菜病虫害防治中介绍过。

(五)棉铃虫

俗称番茄蛀虫,属鳞翅目害虫。食性很杂,可危害多种作物,在蔬菜中番茄受害严重。

棉铃虫幼虫蛀食番茄植株的花蕾、花、果、嫩叶、芽及嫩梢。

花蕾受害后苞叶张开、变黄,2~3天即脱落;幼果受害常被食空或引起腐烂脱落;成果受害,常蛀入果内蛀食果肉,排出虫粪在果内,引起腐烂,失去食用价值。

害虫特点:成虫长15~17毫米,翅展27~28毫米。体变色变化较大,雌虫灰褐色,雄虫灰绿色。前翅正面肾状纹、环状纹及各横线不大清晰,中横线斜伸,末端达环状纹正下方。外横线斜向伸达肾状纹正下方,后翅近外缘有黑色宽带,后翅翅脉褐色。老熟幼虫体长30~42毫米,体色有淡绿、绿、黄褐、紫黑等各种颜色。头部黄褐色,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呈深色纵线,前胸气门多白色,围气门片黑色。气门前两侧毛连线与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体表不光滑,有小刺,小刺长而尖且底座较大。

一年发生2~6代,由北向南逐渐增加。南方以蛹越冬,北方只在保护地内发现越冬蛹。

成虫夜间活动,取食花蜜、交尾、产卵。大部分卵散产于番茄植株顶尖、嫩叶、花萼、茎基部,每个雌虫产卵100~200粒。成虫对黑光灯和半干枯杨树枝有趋性。刚孵化的幼虫啃食嫩叶、花蕾,3龄后蛀果危害,并能转果危害。早期幼虫喜食青果,老熟幼虫蛀食成果,一头幼虫一生危害3~5个果,最多8个果。

防治方法:棉铃虫多产卵于番茄顶尖,可结合整枝摘除虫卵,及时摘除病果。在产卵高峰期后3~4天、6~8天,连续喷两次B·t乳剂,或HD-1,或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使大量幼虫得病而死掉。

还可在卵孵化盛期和2龄前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5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或10%菊·马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雾。

(六)烟草夜蛾

又叫烟青虫,属鳞翅目害虫,主要危害辣椒和番茄。以幼虫为害,尤以辣椒受害最重。一般幼龄幼虫在植株上部食害嫩茎、叶、芽、顶梢;稍大后开始蛀食花蕾、花,3龄以后蛀入果实啃食果肉,果实受害后造成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害虫特征:成虫体长15毫米,翅展25~32毫米,淡黄褐色。

前翅肾状纹,环状纹及各横线清晰。外横线向斜后方延伸,但斜度不大,未达到肾状纹正下方;中横线斜伸,但未达到环状纹正下方。

后翅黄褐色,翅外缘黑色,在黑色内有一条明显的细黑线。幼虫老熟时体长约40毫米,体色多变,有淡绿、绿、黄褐、黑紫色。前胸气门前两侧毛连线在气门下方,体表不光滑,有小刺,圆锥状短而钝。

北方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盛发期,第二代幼虫盛发期为8月中下旬至9月,所以8~9月辣椒受害最重。成虫白天隐蔽,夜间活动,有趋光性但不强,对甜香物质和半干杨树枝有趋性。成虫交配、产卵在夜间进行,前期卵多产在萼片和果实上,也可在番茄果实上,但存活的幼虫极少。卵散产,偶有2~4粒在一起的。幼虫夜间取食为害,初孵幼虫先啃食卵壳,然后取食嫩叶、嫩梢,3龄以后全身蛀入果实啃食胎座和种子。幼虫有转果危害习性,每头幼虫可转害3~5个果实。老熟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后可蜷缩坠地。幼虫共6龄,历时11~25天,老熟后入土化蛹。

烟青虫发育程度和食物因子有关,食烟草可全部成活,食辣椒50%成活。辣椒生长势强,叶色深绿,现蕾早的田块落卵率高,幼虫蛀果率也较低。

防治方法:秋季翻地可杀死部分越冬虫源。在产卵后,有条件的释放赤眼蜂,或用杀螟杆菌、青虫菌、Bt乳剂等生物农药800~1000倍液喷雾,杀灭幼虫。

在幼虫2龄以前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2.5%功夫乳油5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2500倍液,或10%菊·马乳油1500倍液喷雾。

(七)蝼蛄

俗名拉拉蛄、地拉蛄。常见蝼蛄有两种,一种叫非洲蝼蛄,一种叫华北蝼蛄,均属于直翅目害虫。各地普遍发生,危害严重。

成虫、若虫在土中咬食播下的种子、幼芽,常将幼苗咬断致死,受害的作物根部呈乱麻状。由于蝼蛄活动,将表土层窜成许多隧道,使苗土分离,失水干枯而死,造成缺苗断垄。在保护地内,由于温度高,蝼蛄活动早,加之幼苗集中,所以受害严重。

害虫特征:非洲蝼蛄体长30~35毫米,灰褐色,全身密布细毛,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卵圆形,中间有一明显暗红色心脏形凹陷斑。前翅鳞片状,灰褐色,仅达腹部1/2,腹末具一对尾须。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刺3~4根。华北蝼蛄体型大,体长36~55毫米,黄褐色,前胸背板心形凹陷不明显,后足胫节背面内侧仅有1根或消失。

非洲蝼蛄在北方两年完成一代,南方一年一代。成虫或若虫在冻土层下,地下水位以上越冬。5月上旬至6月中旬是蝼蛄危害盛期。春季北方阳畦、温室和大中棚因地温较高,土壤疏松,有机质多,有利于蝼蛄活动,所以危害早且严重。华北蝼蛄约三年一代,卵期22天,若虫期两年,成虫期一年,也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越冬。

两种蝼蛄均昼伏夜出,晚21~23时为活动取食高峰,棚室灌水后活动更甚。具有趋光性和喜湿性,对香甜物质,炒香的豆饼、麦麸、马粪等具有强烈趋性。非洲蝼蛄多发生在低洼潮湿地区,华北蝼蛄多发生在盐碱低湿地区。非洲蝼蛄产卵期约两个月,每头雌虫产卵60~100粒,华北蝼蛄可产卵288~368粒。

防治方法:施基肥(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有条件可设置灯光诱杀,对非洲蝼蛄效果更好。利用毒谷和毒饵诱杀是普遍采用的方法。将15千克的豆饼、棉籽饼、麦麸、玉米碎粒炒香,或将15千克谷子、秕谷煮至半熟,稍晾干,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克,加水500毫升混拌均匀,做成毒饵或毒谷,667平方米用量2000~3000克。定植时施于定植穴,或直接施于土表。在发生蝼蛄危害时,施于隧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