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裸者与死者
7998100000070

第70章 陶土与粪土(62)

[102]指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圣雄”甘地(1869—1948)。在印度受英国统治的时代,他是“不合作运动”的倡导者。

[103]指意大利。

[104]费城的西北部分称为杰曼敦。那是在东部的宾夕法尼亚州。

[105]沙勒瓦在密歇根州北部,系一避暑胜地。

[106]沙勒瓦这个地名来源于法语。这里是说,侯恩太太不但发错了这个地名起首的字音,而且把名字的后半段索性错读成了英语中的“橄榄油”。

[107]鲍比、鲍勃、鲍博,都是罗伯特的爱称。

[108]“低下头去”的“低”字,和“烤鸭”的“鸭”字,在英文中是同一个词,所以此处原文有一种中文无法表达的谐趣。

[109]霍略克山在马萨诸塞州。

[110]一种比较高级的美国轿车牌子。

[111]埃克塞特在新罕布什尔州东南部,该地有一所著名的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校。安多弗在马萨诸塞州东北部波士顿附近,该地的菲利普斯学校和阿博学校也颇有名声。这几所学校都属于老牌的私立中学。

[112]几种褐藻类的学名。

[113]拉德克利夫学院:哈佛大学附设的女子学院。

[11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苏联戏剧家。下文所说的“那个路子”,意思就是指斯氏创立的“演剧体系”。

[115]英国作家奥登(1907—1973)和依修伍德(又译易休午德,1904—1986)合写的一个剧本,1936年发表,1937年首次上演。

[116]奥登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思想比较进步,成为英国左翼作家领袖。他1933—1938年间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左翼政治观点。这一时期他和依修伍德合作写了三出诗剧:《皮下之狗》(1935)、《攀登F6》(1936)、《在边界上》(1938)。

[117]克利福德·奥德茨(1906—1963):美国剧作家,写过《等待老左》《到我死的那一天》等剧本。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作的戏剧有进步倾向。

[118]尤金·奥尼尔(1888—1953):美国剧作家,曾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19]汤·斯·艾略特(1888—1965):美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剧作家(也有把他划归英国的)。剧作有称为“现代神秘剧”的《大教堂谋杀案》等。194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20]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作家、剧作家。剧作有《父亲》《查理十二世》等。

[121]霍普特曼(1862—1946):德国剧作家。著有《日出之前》《织工》《弗罗里安·盖耶尔》《獭皮》等剧。19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22]马洛(1564—1593):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剧作有《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等。

[123]维加(1562—1635):西班牙戏剧家、作家。据说曾写过一千多部剧本,现存四百多部,以《羊泉村》最为著名。

[124]此处的韦伯斯特可能是指英国剧作家约翰·韦伯斯特(1580?—1625),他著有诗剧《白魔》(1612)、《马尔菲公爵夫人》(1623)等。另外,美国小说家亨利·韦伯斯特(1875—1932),也写剧本,著有《六月疯野》。

[125]皮兰德娄(1867—1936):意大利剧作家、小说家。193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26]豪斯曼(1859—1936):英国诗人,以诗集《西罗普郡少年》《最后的诗篇》著名,诗风简朴平易。

[127]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象征派诗人,作品有诗集《象征的书》《时辰的书》等,充满颓废情调和神秘色彩。

[128]威廉·布莱克(1757—1827):英国诗人,重要诗作有《诗的素描》《天真之歌》等,讽刺当时的社会黑暗,但带有神秘主义倾向。

[129]斯蒂芬·史彭德(1909—1995):英国诗人、评论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在牛津大学学习,成为以奥登为主的左翼青年诗人之一。作品有《诗集》(1933)、长诗《维也纳》(1934)等。

[130]指哈佛大学所属的福格美术馆。

[131]在波士顿。

[132]指纽约的三号路。

[133]指形形色色的大学生联谊会。

[134]施本格勒(1880—1936):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史学家,著有《西方的没落》《抉择的时刻》等,否认历史的进步,主张为了挽救“西方文化的没落”,必须建立一种由军国主义和他所谓的社会主义结合而成的新文化。他是希特勒“国家社会主义”理论的前驱者。

[135]白璧德: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所著小说《白璧德》中的主人公,是个典型的市侩商人形象。

[136]指德国作家托马斯·曼(1875—1955)。下文所说,都是针对他的小说《魔山》而言。

[137]约翰·里德(1887—1920):哈佛出身的美国政论家。曾参加创立美国共产主义劳工党(后与美国共产党合并)。所著《震撼世界的十日》一书,对十月革命“做了真实的、异常生动的描述”(列宁语)。

[138]当时正是西班牙内战的时期(1936—1939)。

[139]涅斯托尔·马赫诺:乌克兰无政府主义者。于1919年前后纠集了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富农匪帮,发动武装骚乱反对苏维埃政权。这个匪帮于1921年为苏联军队消灭,马赫诺本人只身逃往国外。

[140]克鲁泡特金(1842—1921):俄国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

[141]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1891):美国小说家,作品以长篇小说《白鲸》(1851)最为著名。

[142]作者给这两位文人取名“海尔岱”和“高弗雷”,似乎还有些特殊的意思。“海尔岱”的词首“海尔”,意思是“地狱”(恶);“高弗雷”的词首“高”,意思是“上帝”(善)。

[14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实行的《美国陆军条例》第八条规定,有精神变态的人不得留在部队。

[144]华氏表读数。约合摄氏表39摄氏度。

[145]安德鲁·杰克逊(1767—1845):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1812—1814)中的名将,曾在西南地区和新奥尔良大败英军。1828年当选总统。

[146]在美国俚语中,所谓“自由人”系指勾引有夫之妇的男人。

[147]意为“结尾行动(计划)”。Coda(“结尾”),是个音乐名词,出自意大利语。达尔生不识这个字,以为跟英语中的code(密码)是一个意思,所以才有其后那两句话。

[148]“透明图”用赛璐珞制,可以盖在地图上。敌我形势、兵力部署等,都可以描在“透明图”上,等于绘在地图上一样。

[149]他是以麦考密克家老祖宗的名字命名的,即麦考密克财阀的创始人赛勒斯·麦考密克(1809—1884)。他是以生产收割机起家的,以下简称赛·卜明斯。

[150]指美国第二十五任总统麦金莱(1843—1901)。麦金莱原任俄亥俄州州长,1896年当选总统。

[151]十八世纪初盛行于英国的建筑式样。安妮女王(1665—1714)是1702—1714年在位的英国女王。

[152]纽维尔是法语的“新”念得走了样。

[153]指尤金·德布兹(1855—1926)。德布兹是美国社会党创始人之一,火车司炉工出身,组织过铁路工人工会,领导过大罢工。

[154]指南北战争。

[155]爱迪,以及后文中的爱特,都是爱德华的爱称。

[156]《丰而乐小爵爷》(1886),英国出生的美国小说家白奈蒂(1849—1924)作。《艾凡赫》,司各特作。《奥利弗·退斯特》,狄更斯作。

[157]军校里学员也有学员的“军衔”,如学员列兵、学员少尉、学员上校等等。

[158]即美国陆军军官学校,因设在纽约州的西点镇,故一般称为西点军校,是美国最早也最有名的一所军官学校。其学员除大部分由各州推荐选派外,也有一部分由特约学校在毕业生中选送。

[159]在马萨诸塞州东南沿海。

[160]格兰特和李,分别是南北战争中北军和南军的主将。

[161]指南北战争中北军进攻里士满。里士满在弗吉尼亚州,是当时南方联盟的“首都”所在地。

[162]兴登堡防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西线建立的防线。

[163]拿破仑的妻子。

[164]1931年正是美国刚经历了一场经济危机之后,市场萧条,失业严重。施本格勒已见前注,他主张建立一种由军国主义和他所谓的“社会主义”结合而成的“新文化”,来克服资本主义的危机。

[165]齐格菲防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在西部边境构筑的防御阵地体系。大部分地段与法国的马奇诺防线相对峙。

[166]这里原文有个中文无法传达的联想。独桅艇照原文直译是“猫儿艇”,所以令人联想到猫。

[167]语:这个我们自会安排。

[168]指1934—1940年间法国法西斯组织“革命行动秘密委员会”的成员。

[169]法语:私人档案。

[170]法语:一言为定!

[171]指1935年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

[172]敌基督(的):基督教名词,意为反对基督者。按此词最初见于《新约·约翰一书》二章十八节:“你们曾听见说,那敌基督的要来,现在已经有好些敌基督的出来了。”

[173]指法国,说是因为法国人连蛙都吃。

[174]原文wop,是美国俚语中对意大利人的蔑称,意为强横、凶恶、剽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