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先教自己 再育孩子:0~4岁早期教育实践宝典
7938400000016

第16章 培养一个“懂爱”的宝宝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宝宝是幸福的,家里只有这么一个宝宝,爸爸妈妈爱宝宝,周围的人也很喜爱小孩子,在“爱”中长大的宝宝,他懂得爱吗?如果有人喜欢宝宝时,宝宝是否也知道呢?

宝宝“情感认识”指数测试

①宝宝做了错事,当您对他做出非常生气的样子时(不要有太强烈的责骂声),他的表现是:

A。不理解,没有明显的表情变化

B。理解,会马上抑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会被吓哭

C。理解,不一定马上停止自己的行为,有时还会反过来逗大人开心,有点厚脸皮

②从宝宝手上把他正在玩着的玩具强行拿走时,他的表现是:

A。无所谓,转身去找其他玩具或干别的事情

B。大哭或大叫,直到您把玩具还给他

C。看看您,然后伸手表示要,或直接说“要”或明确地说“这是宝宝的”

③在公共场所,当有陌生人对宝宝投来微笑或逗引的时候,宝宝的反应是:

A。没反应,只是静静地看着陌生人

B。表示害羞或害怕,躲进妈妈的怀里,并不时地偷眼看看陌生人

C。会回应陌生人微笑,甚至还会主动打招呼或是搭腔

④当您拥抱孩子的时候,他的表现是:

A。不喜欢,甚至会被吓着躲到经常带他的爷爷奶奶处

B。能接受,但不会回以同样的拥抱和亲热

C。非常高兴,会给予同样的拥抱,还会顺势提出一些“要求”

⑤当您买礼物送给宝宝的时候,宝宝的表现是:

A。没有明显的高兴表情,他还是喜欢原来的玩具

B。很高兴,然后开始玩耍

C。很高兴,而且还会表示感谢,有的孩子会邀请您和他一起玩耍

“评分”A—1 分;B—2 分;C—3 分

“分析”得分≤5 分的宝宝。宝宝对情感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高。原因可能有:宝宝太小;或者是宝宝很少接触人,性格太内向;再有就是您平时对宝宝的关心不够,你们的关系有待提高。您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再多爱宝宝一些、让宝宝多接触人,让他在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有所区别,学会建立和他人的关系。

如果您不知道您的宝宝是否能“区别自己”,最好的标志就是:在您和宝宝分离的时候,宝宝是否有强烈的依恋表情。如果有,说明宝宝可以区别自己了;如果没有,说明您给予宝宝的感情和爱还不够。您需要引起重视!

得分在 6~11 分的宝宝,他能很明确地认识情感,也懂得“爱”,但需要您帮助他了解情感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您需要注意的是,在平时生活中帮助宝宝建立对周围环境或人的信任,同时您也需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宝宝有过特别粗暴的言行,如果有就要立即改变。

另外,这样的宝宝不是很容易适应新环境,当您带他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时,您不要一来就要求宝宝去和陌生人打招呼,而且陌生人的热情反而会让宝宝更难以适应。您最好抱(牵)着宝宝,很随意地和您的朋友闲谈,但要随时关注宝宝,适当的时候给予宝宝积极的鼓励和帮助,带孩子一块参与到新环境的游戏中去,而不只是简单地口头鼓励“去吧!没有关系,和小朋友一块玩儿”,除了语言的鼓励,最好您和宝宝一起参与。

得分≥12 分的宝宝,您的宝宝一定是一个非常可爱而且很懂得爱的孩子,这样的宝宝容易得到更多人的爱,情感发育会比较健康。您需要做的是帮助宝宝学会主动探索、游戏和学习。当进入一个新环境时,不太需要您的引导和示范,您给宝宝一个目标,就让宝宝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吧。比如,宝宝特别想玩穿红衣服小朋友的球,您可以鼓励他去,但怎么做,您没有必要告诉他。先让他自己去试试,如果遇到困难再给孩子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相关提示 情感健康的首要标准就是对情感的认识、接受和表达。宝宝是通过一个发展的过程来获得这些能力的。首先,要教会孩子认

识和命名这些情感,比如让孩子认识“生气、高兴、讨厌、气愤”等情感的表情、行为和其对应的名称;接着就是帮助孩子学会接受他们体验到的各种感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并把这些情感看做是健康的、自然的。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在各种状态下用合适的方式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包括用言语表达或是用肢体动作表达。

您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1)看“哭”脸和“笑”脸

您提前画两张脸谱图,哭脸和笑脸。在给宝宝讲故事的时候,不时提问,“小姐姐摔倒了,她哭了!哪个是哭了?”让宝宝选择。

对于稍大一些的宝宝,您的脸谱制作就更有意思了,您只需要画好娃娃脸谱的上半部分,留下嘴的位置,让宝宝根据您的要求贴“哭”脸或“笑”脸。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宝宝模仿“哭”脸和“笑”脸。

“讲解”帮助宝宝巩固对“哭”和“笑”的概念的认知,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提高。

(2)学会表达爱

在宝宝和小朋友或他喜欢的人分离时,鼓励宝宝用自己的方式和他们告别。

对于依恋程度比较强的孩子,我们还可以设计许多有趣的告别动作,让孩子顺利度过分离期。比如“飞吻”、“捏鼻子”、“顶牛”、“拉钩”等。还可以帮孩子建立一个“依恋”物,比如乖乖狗、芭比娃娃等。

您在生活中要结合场景使用各种能表达情感的词汇,当宝宝有同样的经历时,引导宝宝用语言表达他的感受。比如高兴、生气、伤心、委屈等。

“讲解”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感变化,帮助孩子对人和物形成积极的、可以信赖的依恋。

(3)相信自己

给宝宝设立一些富于“冒险”的环境,鼓励宝宝自己探索完成。比如:

鼓励宝宝从书桌上下来,可以告诉他怎么做。

鼓励宝宝试着按按“鳄鱼”(鳄鱼玩具)的牙齿,不要害怕。

翻山越岭:妈妈蹲下,让宝宝从妈妈的背上爬上去,妈妈站起来,让宝宝配合妈妈的动作爬过妈妈的肩头,然后再从肩上翻下来,头朝下双手触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鼓励宝宝相信妈妈,但不可以强迫孩子。

“讲解”让宝宝学会相信自己和他人是情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这同时也反映了宝宝对您的信任程度。

(4)送礼物

先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全家人的情况,比如,您可以这样说:“爷爷非常爱宝宝,爷爷每天都带宝宝到楼下的花园去玩。可是爷爷老了,他的腿有点毛病不能走太长的路。我们需要送一双舒适的鞋给爷爷。”然后让宝宝从几双鞋里挑一双合适的鞋“送”给爷爷。以此类推,您还可以让孩子送礼物给其他家人。

提醒您,在平时生活中您可能让孩子做过,但您采取的方式可能过于简单或直接,您可能会直接让孩子“把××送给××”,而没有突出送礼物的原因。既然是游戏,您还可以结合故事让孩子做事情,比如,您在给孩子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就可以问问宝宝“想送什么礼物给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儿”,引导孩子做出合理的选择。

“讲解”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理解人类最复杂的感情。

在生活中营造爱的环境

生活中,不但需要您给予孩子爱,同时也应该要求孩子懂得关爱您、关爱其他人。

爱是广泛的,包括对人的爱,还包括对其他事物的热爱。您可以给孩子养一个宠物,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爱护小动物。

爱不是挂在嘴边的东西,它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尽管如此,您还是应该用言语的方式告诉孩子“您爱他”以及爱的含义,并大胆地尝试用肢体语言去表达爱。

不要问孩子“你最喜欢谁或你最爱谁”这样的问题,更不能在这样的回答中贿赂孩子。

如果您惩罚了孩子,在他情绪平静以后您需要通过游戏、故事或其他形式正面地告诉孩子,“您很爱他,惩罚他的原因是因为他做错了事情,不是您不爱他”,不要认为这只是表面形式,这对宝宝非常重要。

给予孩子的爱要适度,不要太过溺爱。

致家长的话

在爱的沐浴中成长起来的宝宝会懂得爱,但无限制的溺爱,也会让孩子不懂得怎么去爱他人!

§§第三章 让宝宝认识自己

“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了解自己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长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并不代表能把自己看清楚。一声“宝宝”的呼唤是什么意思?面对初来世间的孩子,一个母亲需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眼睛在哪里?耳朵有什么神奇的作用?长着十个指头的小手可以感觉到什么?教他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