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收藏的江湖
7919600000014

第14章 中国山寨博物馆江湖黑幕知多少

民间博物馆设立的状况

说起博物馆,一般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无法替代的神圣的地位。这是因为文物艺术品是一个民族发展历史进程当中的实物见证,通俗点来讲文物艺术品是一个国家的民族血脉。随着国民生活条件的富裕,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精神需求,很多有识之士在收藏文物艺术品的同时,一部分藏家开始谋划所收藏品的归属,盘算着设立会所雅集和博物馆,以体现文物艺术和收藏家的社会价值。同时也避免了我国流散在社会的文物艺术品遭受流失和损坏。

关于我们民间私人博物馆的设立,自1993年12月起,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博物馆登记暂行办法》,开创了我国博物馆登记管理的先河,并规定了私营博物馆的登记管理办法。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就是《暂行办法》出台后最早登记的博物馆之一。观复博物馆于1996年10月30日成立,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到1997年,国家文物局出台《民办博物馆暂行条例》,对民办博物馆的管理和扶持进行了相应规范。再到2005年12月22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博物馆管理办法》,对我国目前博物馆事业管理进行基本的规范。近20年来,大大小小的特色鲜明的民间博物馆已经在中国逐渐形成力量。有的城市,国有博物馆与民间博物馆已经可以平分秋色。民间博物馆,正在成为民众文化生活和文物保护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一般的常理,能称为博物馆的机构,起码所收藏陈列的文物艺术品起码绝大部分具备真品到代、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才符合其标准。从博物馆的定义来讲,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等为目的场所。也就是说,设立文物艺术品博物馆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并非谁收藏一定量、并无多少价值的普通藏品就可以批准设立。收藏一定量的真假不分的文物艺术品,根本没有必要给予批准,因为浪费陈设环境资源不说,而且所陈设的仿品会误导民众和破坏整体博物馆群体的尊严。也给一些图谋不轨的人以陈列廉价赝品为幌子,利用国家优惠政策优惠进行合法的拿地和建设之企图。

本来这是一项再明白不过的事情,但往往事与愿违。国家文物管理部门指定机构或组织力量并未对民间所设博物馆收藏的藏品进行严格的鉴定和评级,导致民间大量审批的民间博物馆赝品泛滥。甚至有些整个博物馆难见一件真品。如河北冀宝斋博物馆就是民间赝品博物馆中暴露出来的其中之一。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们先了解其规定:《博物馆管理办法》第九条至第十一条的规定,申请设立博物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固定的馆址,设置专用的展厅(室)、库房和文 物保护技术场所,展厅(室)面积与展览规模相适应,展览环境 适宜对公众开放;(二)具有必要的办馆资金和保障博物馆运行的经费;(三)具有与办馆宗旨相符合、一定数量和成系统的藏品及 必要的研究资料;(四)具有与办馆宗旨相符合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五)具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和消防设施;(六)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查看《博物馆管理办法》第九条至第十一条的规定中,把设立博物馆最重要的收藏品真伪鉴定和评级没有严格强调,并作为核心内容来对待。对藏品而外的其他条件倒是有所规定。我们试想,光有陈列、管理藏品这些条件,不能保证藏品的真伪,这样的博物馆设立有何意义呢?不但起不到民众学习、参考、教育和传播知识的目的,反而殆害无穷。

要知道国有博物馆和民间博物馆最大的不同是性质和收藏渠道的不同。国有博物馆主要以原有旧藏基础上加上历年来国家正式考古发掘的文物和早先少量民间征集品为主。这样基本保证了馆藏文物艺术品的真品率。尽管这样,国营博物馆的问题仍然不小。

改革开放以后,国营博物馆很少征集社会文物,也是考虑整个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民间博物馆由于近30年来仿品的泛滥,文物收藏层次复杂等因素,每一件藏品都经过权威鉴定是很难做到的。只能取决于收藏家本人或圈子里行家眼力的高低。好的圈子和好的眼力就能收藏真品到代的藏品,不好圈子和不好的眼力,收藏的自然是赝品。突然间大量出现的民间博物馆,单凭一些具备鉴定资格但并不具备眼力专家组把关,必然造就许多山寨博物馆接连出世。

我们认真想想,如果没有吸纳社会中真正具备实战鉴定能力的公认行家和公认收藏家参与联合鉴定,民间博物馆的藏品还将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人会说,不光是体制内专家组鉴定,还有国家权威部门的科技鉴定(科技仪器测定和化学分析)。但文物艺术品的特殊性,就连国际公认的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科技鉴定都频频出错,何况国内科技鉴定才是初级建设阶段。这也反映出文物艺术品鉴定主要属于社会学范畴,科技鉴定在目前仅仅作为参考而已,并不能替代国际公认传统眼学鉴定。如果国际上权威科技鉴定能解决文物艺术品真伪难题,那么国际大拍公司佳士得和苏富比的鉴定专家就不会来中国民间务实藏家阵营里交流传统经验了。

体制内文物鉴定专家对社会文物的鉴定水平大家有目共睹,由于他们大多只重视理论研究,也没有条件和规定进行社会实践,其鉴定水平可想而知。近些年来,体制内文物专对社会上文物鉴定引起的大案要案和打眼笑话非常之多。民众和行里对整个文博体制内鉴定专家的鉴定能力信任度大大降低。所谓鉴定资质和鉴定权威的限制,排除了社会上真正具备鉴定这些新设立博物馆藏品的实战派专家,山寨博物馆越来越多的产生就并不奇怪了。

我们回头再来看看在社会上影响比较恶劣的山寨文物建筑和众多山寨博物馆是怎样形成的。

肆意兴起的山寨文物建筑

继浙江某地区早年仿造的山寨故宫落成之后,2012年11月28日,江苏某地区的山寨故宫建成开馆,该馆由1比1复制的故宫太和殿、乾清宫、东华门、角楼和红墙等仿古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这毫无疑问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村级“艺术博物馆”。馆内设有书画馆、古陶瓷区、工艺美术精品展区、文化艺术创作馆等,珍藏和展示国家一级名人大师的字画佳作,以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雕刻、玉器、瓷器、绣品、金属工艺品等万余件(套)。首先笔者不禁的感叹华西村复制故宫等古建筑的魄力,该博物馆展示的不仅有万余件文物珍品,连同山寨古建筑一并展示给世界。

我们先不论山寨文物建筑内的藏品真赝,就说这仿造的“故宫”就足可让人深思。我国最著名的文物建筑群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堪称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它是中华民族建筑史上最令人骄傲的历史遗产。这样的建筑应该得到权威性的保护,作为公民就更应该尊重其独有的历史艺术价值。1:1的仿造,首先是对独有文物建筑艺术的名誉侵犯,更是对国家独有文物建筑艺术无知和漠视。法国绝对不会有人敢仿造另一座同等比例的卢浮宫和埃菲尔铁塔,美国绝对不会有人敢仿造另一座同等比例的自由女神塑像和白宫。因为他们懂得那些是独有的文化艺术品,属于他们的国家和全体人民,仿造意味着对古代艺术品的亵渎和无知。但是,浙江横店和江苏华西村先后大规模复制其他著名古代建筑,本身就丧失了其自己的灵魂,耗费其民众集体巨资打造的建筑只能是一个山寨建筑。劳民伤财不说,招来各方非议和骂名,确实得不偿失。这样明目张胆的仿造建设,国家相关部门也能审批通过?确实耐人寻味。

匪夷所思的山寨博物馆

(一)规模宏大的山寨博物馆:许多媒体大肆报道宣扬说:浙江某著名企业家抓住盛世收藏机遇,投入巨资收藏精品珍品,使馆藏规模日益壮大,该中心先后开设了古代各个时期数量不等的陶瓷馆、漆器馆、玉器馆、青铜器馆、掐丝珐琅馆等数十个博物馆。品种门类日臻齐全。收藏的铜胎掐丝珐琅器、青铜器、佛像神像、宋五大名窑、清三代瓷器、宫廷用品等数十万件以上,在全国乃至世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藏品经展馆整合布局后,内容更为丰富,大量稀世珍品震撼世人。这位企业家不时的被一些机构评为各种光鲜亮丽的桂冠。

人们不禁要问,这样在几年内大规模、迅速集结的数十万件价值连城的古代收藏品,足可以超越两岸任何一个故宫了,照这样的规模,早就闻名世界和震撼全球了。但是遗憾的是国内正道行家圈内并不知晓,国内体制内正道专家们并不知晓,国内实力拍企圈内并不关注,国外的正道藏圈和大拍机构也置若罔闻。这就奇怪了,这样规模巨大的丰富藏品和数量惊人的博物馆群,正道专家、学者、行家、藏家、大拍们早就应该前往朝拜的啊,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据参观过这些藏品的一些正道行家讲:“躲都来不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建筑到藏品是名副其实的山寨博物馆”。

我们在看看这位企业家是如何迅速成为“收藏大鳄”的。某媒体报道说:他“成功”的秘诀是“创新思路,另辟蹊径”。怎么个创新?怎么个另辟呢?这位企业家看到“民间收藏现阶段还受到种种限制。为了开辟一条健康、规范的民间收藏发展之路,多方奔走,提出了专家目测和科学仪器检测相结合的鉴定方式。他重视和发挥仪器的检测作用,打破收藏业的潜规则,走出现行体制的禁区……”

据笔者几年来的持续调查和观察,事情并非这样简单。企业家进行收藏,这本身是值得人们尊重和支持的,但前提是藏品必须是真品到代,起码正道的行圈里和正道的官方专家认可。几个体制内臭名昭著的伪专家和民间国宝帮专家认可,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从这些人近年暴露的斑斑劣迹和涉案丑闻,不用琢磨就知道是什么圈套和阴谋。

前两年某几个国宝帮收藏论坛上的数百位赝品收藏玩家,得到这位企业家的召唤(这些收藏论坛核心人物伙同故宫、国家鉴定委、考古所等几位退休伪专家,鼓动这位并不懂文物收藏的企业家),大量收购藏品,到目的地吃住行全包。那段时间几个国宝帮论坛上整个沸腾了,当时的情景是:送去的是“国宝”,回来的是银子。可以说这些人整体脱贫致富,后来因为利益之争,分化成几个群体。以收藏赝品为荣,大肆结伙攻击质疑他们的正道藏家和专家。

笔者调查得知,这位企业家起初还是抱着严谨的态度,邀请各方专家进行把关,准备进行藏品征集。后来发生一件奇妙的事件,使得这位企业家彻底排除了一些比较严谨的专家意见,转信任长期被国宝帮“包养”的伪专家为其鉴定把关。

话说这位企业家在一次藏品征集大会上,一件明显做旧的赝品瓷器,国宝帮核心人员“包养”的几位鉴定专家都鉴定为真品,但被这位企业家邀请的另外一位鉴定专家鉴定为赝品,专家意见不统一,藏品当然不能被征集。这些众多前往企业家单位送藏品的人员担心企业家邀请的这位专家坏了他们的“出货”大事,于是他们设了一计让企业家当场对这位专家失去信任“局”。

这些人深知体制内的一些文物专家对瓷片标本比较信赖,对待完整器比较慎重的特点。其实,这些专家并未过深系统研究真标本和仿品标本,只是感觉仿家对标本瓷片没有花费精力仿造的必要,因为不怎么值钱。利用这些特点,这些急于出货的国宝帮商量后,偷偷砸破这件瓷器,挑出一片随便做了旧,拿过去当着这位企业家让那位专家鉴定真伪,正如所料,这位专家看到瓷片标本,不假思索的鉴定为真品。这些人乐了,于是当场把藏在包里的其他破片给拼对起来,对这企业家说:“这件被他现在鉴定为真品瓷片,是曾经被他鉴定为赝品的瓷器砸破的瓷片。你邀请的这位专家还能相信吗?”企业家看的真真切切,当时产生疑问:同样一件瓷器,怎么整器就是赝品,砸破成了瓷片就是真的呢?这鉴定水平也太低了。于是就毫不犹豫的打发了这位专家。这个计谋成功之后,企业家被他们顺利的洗脑。短短一段时间,这些玩假货的收藏者,家里的赝品差不多都顺利卖给这位企业家。后来景德镇的仿家也知道了这位企业家非常容易的征集他们生产的赝品,有人竟然装上整卡车开往企业家的单位送货。据说这几位受赝品藏家拥戴、扮演“双簧”的伪专家,鉴定费、证书费大赚不少。摇身一变,成为文博界专家领域的富有阶层。

(二)背景神秘的山寨博物馆:广州番禺一个山寨博物馆更是超乎想象的厉害,收藏的规模可以用博物馆集群来形容。据说收藏有十万件以上的“中国珍品的宝藏”,身价几百亿人民币。多年来捐献给各个地区的“珍贵文物”价值接近10亿元人民币,建设陈放这些捐赠“文物”的博物馆数量惊人。广州总部山寨博物馆内,光各种纹饰的“元青花大盘”、“元青花大罐”、“元青花梅瓶”等差不多几百件之多,经过笔者仔细辨认和许多正道行家确认,这些元青花都是确证无疑的赝品。全世界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大盘有七八十公分直径的吗?没有,而且是闻所未闻。目前最大直径五十多公分的元青花大盘残器出土于印度老德里。笔者长期在景德镇从2006年到现在7年时间无数次考察当中,也没有听说发现超过60公分以上的元青花大盘标本。原因是元代烧制50公分左右的大盘,已经是配料和窑烧技术突破的极限。何来70至80公分的元青花大盘?国宝帮核心领导收藏的1.2米以上直径的元青花大碗大盘,更是难以想象。超越各个时代陶瓷工艺技术的限制,起码违背古陶瓷发展规律。

面对收藏界和社会的质疑,这位山寨博物馆的主人,早已炮制出一个美丽的藏品来源故事。清末时期,他的祖爷爷是驻英外交官,闲暇之余喜欢收藏。于是通过国外各种途径开始收藏来自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清朝灭亡后,这位外交官没有回国,索性就一直生活在英国从事收藏事业。死后便把所有藏品放入地下室秘藏。并叮属家人一定要把这些宝藏运回国内。经历数十年之后的90年代,这位广东传奇收藏家突然接到英国他姨妈的电话,要求他扑英国继承财产和家业。同时还继承地下室数量惊人的文物艺术品。据这位传奇藏家对一些媒体和央视《国宝档案》说:到英国之后,他顺利的继承了所有家业和这批价值连城的国宝,接下来就是数年来夜以继日整理。当他要遵循姨妈家族的遗愿,表明把数百大箱珍贵中国文物艺术品运回国内,并在家乡城市建立博物馆和部分要捐献国家的心声之后,当时的广东市政府和一些文化人士积极应对和支持。据说香港的某航运公司可以超低费用承担这次运宝任务。藏品自然运回广东口岸,但数目巨大的运费和保险费是当时的广东省政府支付还是其他人支付,就不得而知了。之后,广东省批地设馆顺利的让这批“海外”回流藏品有了归属,博物馆成为当地的旅游资源。传奇收藏家开始广为人知。

众多媒体正面报道这位传奇收藏华侨之后,引起全社会巨大震动。但网络上和收藏界质疑不断,好像并未引起国家相关权威机构的重视。更深的问题是这位传奇藏家深知中国的官场规则,如果如此大规模的事件涉及官场重要人物,哪家媒体吃豹子胆也不敢质疑,何况重要媒体都是官办官控。

数量巨大的其他品种的藏品先不说,就这样大规模的“元青花”收藏品,如果都是真品,那么将是全世界最大最轰动的博物馆了。这个广东收藏“大鳄”的神话故事的幕后什么时候才能露出本来面目?我们将拭目以待。

(三)无知无畏的山寨博物馆:内蒙古境内数年前成立了一家元青花博物馆,建筑规模和陈列展品已经媒体报道,也在全国引起不小“震动”。震动的倒不是场馆建设和收藏规模,震动的是耗费大量资金收藏的元青花难见真品的影子(这些巨大资金是私人筹措还是国家划给煤矿所得?我们并不知晓)。其实这家博物馆成立之处的情况笔者是非常清楚的。记得2007年左右,《中华鉴宝网》论坛上有人发布内部消息说内蒙一家博物馆征集元青花。没过多久,笔者熟悉的几位收藏赝品元青花的国宝帮突然非常有钱,并鼓动其他人赶紧去内蒙碰运气。后来笔者浏览了这家博物馆在网上所展示的“馆藏元青花”,简直是惨不忍睹,仔细查看所有藏品,竟然不见一件开门到代的元青花。这样的赝品博物馆怎么得到当地主管部门的批准呢?难道就没有邀请国内知名的元青花专家去把把关?作为私人收藏,真品和赝品倒都无所谓,但要成立博物馆对公众开放,这就问题严重了,不光是博物馆主人的受到质疑,而且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都会受到牵连。最严重的是对社会民众的不负责任,这样大规模的公开展览,误导民众怎么办?

从内心来讲,内蒙最应该有一家元代瓷器专题博物馆。内蒙作为元青花瓷器的缔造者,收藏元青花,研究元青花,成立元青花博物馆是对蒙元王朝的一种缅怀和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肯定。但必须是开门到代的真品,否则是对本民族取得成就的亵渎。其他地方都可以开玩笑,内蒙作为蒙元王朝缔造者的故乡,最不应该开这种玩笑,这对外人来看意味着什么?不用笔者所说,都会非常清楚。起码要维护蒙元王朝历史文物的尊严,本民族都不严谨、不尊重、不切实的研究、不务实的收藏,你让谁去完成呢?最令人伤感的是笔者从事元代瓷器搜集和研究这些年,从未接到蒙古民族人士任何鼓励和关注,哪怕一个问候的电话。反而是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的人士极力帮助和提供方便,但无论如何?笔者是报着一颗虔诚的心来认真的对待这个民族和研究他们民族的任何文物艺术品。对于这家赝品博物馆,希望当地政府应该谨慎对待,起码要组织国内外各方力量,联合进行馆藏品的鉴定,切实做到去伪存真,还历史一个清白,还元青花一个清白。

(四)无限穿越的山寨博物馆:河北冀州二铺村的冀宝斋山寨博物馆,占地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陈列馆藏“文物”之千奇百怪,都是令人哑口无言的(前面介绍过)。记得马未都在博客上对河北这家山寨博物馆进行披露和质疑,曾引起社会各方关注,但当地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的漠视,最终使得这个事件不了了之。幸好2013年,鬼才作家马庸?的一篇实地游记发到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低劣的仿造地摊货,堪称穿越奇观。立刻引发媒体和社会巨大质疑和谴责。河北省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勒令闭馆整改,并摘除上述诸多授予的头衔。

根据新闻记者深度调查得知:由于二铺村属“城中村”,采用村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生产和经营不在镇政府管理范围之内,因此经济命脉全落在王宗泉一个人手里。二铺村原村主任黄建文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在他与王宗泉共事20年个年头里,王宗泉一直在卖村里的土地,先后卖过吉美购物广场、熙湖茗苑等。其中吉美购物广场地块17亩地售卖总价为1700万,而地处博物馆斜对面的熙湖茗苑楼盘也被以每亩50万元的价格卖出60多亩,价值3000万。据悉,熙湖茗苑先后建三期,第一期纯盈利3000万,二期估计2000万左右,未开发有8亩多。而据黄建文的妻子透露,村里出卖土地给过村民钱,每人至今分到22000元,按全村1600人计算,总共3520万元。而另据一村民讲,王宗泉在今年又将博物馆对面的地卖出6000万元左右。

在冀宝斋博物馆馆长王宗泉多年来收购4万余件“古董”里,总投资在数千万元。王宗泉收购藏品可谓“简单粗暴”,方圆百里的群众及全国各地的藏友在闻讯之后带着各式各样的瓷器蜂拥而至,没多久,收到的坛坛罐罐堆满了好几间办公室。在同事看来,王宗泉收藏的文物个个崭新,东西运到村委会后,拿着开具的白条,只管去村财务报账。博物馆仓库管理员王宝玉说,2005年至今,王宗泉所收赝品文物数量巨大。据二铺村原村会计杨宝谦此前向媒体透露,王宗泉买的这些古董,花的全都是集体的钱,包括村厂里的盈利和卖地的钱。就购如此多的赝品古董,其中猫腻不难想象,很多跳出来支持冀宝斋的专家和藏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四)纵横官商的山寨博物馆:同样,浙江温州的一家辽代藏品博物馆更是面世已久,而且神乎其神,《国宝档案》等媒体都做了正面的专题报道和访谈,一度引起收藏界的“震撼”。博物馆内许多政界、商界、文化界、文博界、藏界等人士的合影题字令郎满目。由于其“伟大的收藏贡献”,被评为十大年度经济人物和突出贡献的收藏家。当然,最关键的是有一个美丽的收藏传说。

这位收藏家,原来是医生,80年代到法国闯荡。根据他对媒体的说法,工作之余经常跑博物馆和拍卖会,法国境内的大大小小拍卖会几乎跑遍。感觉自己练出淘宝眼力之后,便开始到小拍场开始捡漏。后来辞掉工作,专门开始在法国从事收藏事业。90年代之后,带上所有藏品回国,便在温州设立了会所,之后成立博物馆。被一些人成为“爱国主义收藏大家”,毅然扛起民间文物收藏保护的大旗,可谓轰动全国。藏品主要涉及辽代铜器、金银器、金包嵌玉、金包嵌瓷、元代瓷器等门类。尤其辽代铜器、金包嵌玉和金包嵌瓷无奇不有,数量之巨大都是震撼世界的。但从开馆到现在,行内实战派藏家和文博界务实专家对此质疑不断,因为他收藏的这几类藏品,在广州、景德镇古玩市场比比皆是,而且两者藏品的特征及其相似。笔者在2008年曾经上手过该馆所藏大多数元代瓷器,藏品做旧问题很大,还算不上真正的高仿,充其量属于中低仿品。但看主人自2004年撰写关于元代瓷器鉴定的研究文章,可谓头头是道,俨然是一位元瓷鉴定专家。要知道我们的文博界一些权威专家,著作等身,理论也是头头是道,但实战鉴定眼力,决对令人不堪想象。

(六)胆大妄为的山寨博物馆:山寨博物馆中,来自国宝帮的中藏网“大中华博物馆”更是让人无限穿越。有西周金镶玉跪人,3款表情各异的泛红山时期黑皮玉面具,新石器时期黑皮玉美人鱼,3个新石器时期水晶骷髅头和绿松石骷髅头,只有现代电动工具才能做成的“三星堆玉器雕塑”等。网友们看过这些藏品后纷纷对真实性表示质疑,并难忍调侃,“这个网是什么奇怪的组织啊?”打开第一眼就看见一个奥特曼(即“西周金镶玉跪人)跪着,于是就笑喷了!”。而该网站所注主办方为“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负责人即是这几年极其活跃的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主人姚政。我们看看他的“大中华博物馆”是什么样的山寨博物馆。

姚政2012年6月30日撰文:中藏网已开通半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一切的一切没能阻挡中藏网前进的步伐。感谢某些用假身份证等潜伏在中藏网的xx 之流,感谢某些TV 假节目之流,感谢某些晚报、都市报之流,感谢不学无术的砖家们,感谢某些四流作家,为中藏网的发展创造了锲机。你们用谣言来惑众,制造了各种事端:什么“汉代玉梳妆台凳假得不能再假了”、什么“中国人宋代以前不坐凳子”、什么“民间藏有几十亿件假文物”、什么“95%的收藏家收藏了95%的赝品”、什么“评选的民间十大国宝基本上是假的”、什么“中藏网非法集资”?更有甚者,当王?的“护宝锤”还在疯狂的砸向“china,一个没有鉴定资质的境外人,欺负中国收藏界没人都看懂瓷器,愚弄老百姓到了极限。为一己私利,对中国文物大笔一挥、大开杀戒。十恶不赦、罄竹难书。大中华博物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大中华博物馆大门向全国收藏家打开了。它没要国家一分钱投资(也弄不来),没要政府批一寸土地(也批不到)。网络的空间好比宇宙的空间,无限无限大。大中华博物馆就是建在你家里的博物馆,不用坐飞机,不用排队,足不出户,有台电脑即可。可近距离看,可放大看,可看正面,亦可看背面、看底部,细部特征 历历在目,想上手的也能做到。大中华博物馆里能让你看到无数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真、精、美”古董,让那些抱着“框架学”“席地学”“开裆 学”的傻子们向隅而泣吧!让那些自称能做高仿的人拿着图纸来领赏吧!

2013年1月12日中藏会馆在北京国粹苑隆重开馆,参加揭牌仪式的有文化部的某些领导,有众多专家学者以及首都新闻界的记者,还有全国各地和在京的中藏网会员。在中藏会馆亮相的大中华博物馆50件镇馆之宝,汇集的三星堆立体玉兵阵,堪称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极品;代表汉代最高工艺水平的和田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凳通过科技鉴定、司法微痕鉴定也闪亮登场;长190厘米的周代满工雕和田白玉金缕玉衣、重100斤的远古超大型水晶骷髅、高180厘米的“新石器时期玉制兔骨架”、“泛红山黑皮玉雕维纳斯”、“西周金镶玉彩绘跪人”、高200厘米的“战国青铜鎏金镶宝盔甲”、“战国青铜鎏金天鸡尊”、长250厘米的“汉代战车人马俑木胎彩绘漆器”,高2.8米的“汉代青玉地动仪”、“晋代玉雕十八般兵器”、“唐代琉璃嵌宝贡珠”、“唐代玉制孔雀佛”、“清乾隆玉胎画珐琅镂雕”、“清乾隆珐琅彩仿锦缎花鸟纹锦上添花填金天球瓶”、2400克重的“清代冻地红田”等等令郎满目,都是文博界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古代艺术精品。”

随着“河北冀宝斋尽毁三观”的揭露,曾经力挺和炒作“24亿金缕玉衣”和“2.3亿汉代玉凳”等丑闻的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主人姚政,对河北冀宝斋藏品更是力挺之极,难道有鲜为人知的内幕勾连还是同病相怜呢?这是不需要深度思考就明了的问题。

还有厦门、杭州、上海、山东青岛、北京、天津、辽宁等地相继建立起来颇具规模的山寨博物馆更是让人们“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收藏家意淫文物艺术品不可怕,可怕的是把意淫变为现实,从而公开的意淫广大民众。收藏家的严谨务实,收藏家对历史文物艺术品的尊重,收藏家对民族文化的尊重,收藏家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收藏家对道德情操的恪守,这些都从所收藏的文物艺术品的真正价值来体现,如果收藏的是赝品,成立这些山寨博物馆到底有何价值?这里面是否还掩藏的其他企图和利益纷争呢?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这些山寨博物馆陈设的藏品,国家博物馆有的他们有,国家博物馆没有的他们也有,历史上从未有的臆造品更是应有尽有。这些山寨博物馆背景和势力都很大,很多具备专业鉴定能力的人都保持沉默。文博界管理部门不作为,媒体由于缺乏分辨能力而成为他们的宣传工具。最荒唐的是一些国营博物馆,公然为这些山寨博物馆每年提供藏品集中展示交流机会。

山寨博物馆的反思与思考

目前中国大陆各类博物馆约有2200多家,统计数字不包括港澳台和小规模私人性质的博物馆,该数字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加,增幅主要是民营或私人博物馆。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地通过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年检的民办博物馆共有328家,约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11%。2009年至2013年的4年间,民营博物馆成井喷式发展,数量可能要超过1200家左右。在这些众多博文馆当中,山寨博物馆到底有多少呢?这些山寨博物馆得以批准成立和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我们文博体制内文物鉴定专家对这些博物馆藏品胡乱鉴定有着直接关系,起码对私人博物馆所藏文物艺术品鉴定把关不严所致。如果国家有真正具备鉴定社会文物艺术品的权威专家组,这些误导民众、占用国家资源、助长赝品泛滥的山寨博物馆就不会批准成立。国家提倡文化战略,应该是严谨务实的,起到核心作用的博物馆藏品都是赝品假货,文化战略意义不但不能体现,反而成为笑谈。从珍惜可贵资源角度来讲:浪费则是最大犯罪。从文化艺术品原创角度来讲:山寨则是最大无耻。把犯罪和无耻当做荣耀,这样的机构和个人不用笔者讲,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中国山寨博物馆愈演愈烈,应该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了,渎职事小,否则文物管理部门领导的脸往那里放呢?